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官路商海

第二卷 商海泛舟 第一章 華海突圍 文 / 同舟共濟

    第一章華海突圍

    辭職之後,擺在余嵐秋面前的第一件事情,那就是華天、華海這兩個公司的生存問題。

    華天還算好,余嵐秋和孫浩去海州一趟,和秘書長、海州建委主任吃了頓飯之後,在孫浩的苦心經營下,這半年下來進展不錯,加上在江南建工手下承建的一些項目,基本上還是能活下去,而且還略有盈餘。

    只是華海自從喬老闆調離華州市長這個寶座之後,就一日不如一日。喬老闆調離的當月,像信德山莊這樣的度假村,就開始從華海少進貨了,到第三個月已經不從華海進貨了。其他的一些酒店和度假村雖然沒這麼直接,可也是慢慢的減少,直到前兩個月慢慢的停止從華海進貨。這種事情的出現,李博和余嵐秋自然理解,這個道理明白人都清楚,唯一還值得安慰的,那就是北山山莊依然要貨,不然華海就只能散伙了。

    辭職第二天起,余嵐秋雖然每天忙著應酬,忙著請客和被請,但是心裡卻一直惦記怎麼解決華海的事情。實際上,在喬老闆去首都學習的第二個月,余嵐秋就留意了華海和華天的事情,南山綠色那邊有周國彬撐著,暫時還能穩住,再說了現在華州市場上的綠色蔬菜,還只有南山綠色這一家,不存在其他的競爭者。

    和李博兩人皺著眉頭商量了好幾次,也不見有什麼好主意出來,眼看著就只能這樣慘淡的維持下去,余嵐秋翻看著李博給他的賬本,突然翻到上次浙江金光外貿公司金老闆的名片,這才想起當時這個金老闆對華海可是有些另眼相看,當時還聊過合作建一個水產品初加工廠,後來因為余嵐秋將華海的那筆投資移了去整合南山綠色,就沒怎麼提起,接著就碰上了喬老闆和薛平房產新政唱對台戲的事情,余嵐秋也顧不上管,事情就這樣一步步的拖了下來。

    「老李,你說再去找金老闆,有沒有可能再合資建一個加工廠?」余嵐秋也不知道金老闆的情況。

    「難說,那時候他和我們提起,如果我們順勢上了,那就沒問題了,現在再去找他,這事情就難說了。」李博也不知道金老闆的情況。

    「不管如何,也得試試,華海不能這樣拖下去。」余嵐秋拿過金老闆的名片,毅然和李博說,「金老闆看中的是黑魚那些貨的質量,我下午和馬成就去黑魚那裡,和他交個底,如果他願意和我們一起共患難,那就由我們和他一起找金老闆談,這樣我們底氣也更足一些。」

    余嵐秋說到做到,沒有猶豫,就和馬成驅車趕往海州,黑魚的那片海域就在海州,不過離海州市區很遠而已。

    黑魚依然很是悠閒,在海灘上撿起了貝殼來,見余嵐秋和馬成來了,兩忙將兩人迎到公司裡面,叫嚷著要幾個手下弄寫好吃的過來。

    「黑魚,別折騰了,今天來,有個事情要和你說清楚。」余嵐秋剛坐下就直接和黑魚說,「我從辭職出來了,至於辭職的原因,那就是喬市長調到江北去了。」

    「喬市長調到江北當書記的事情,我知道啊,上次我還在電視上看到他呢,去那邊不是挺好的,你辭職幹什麼?」黑魚瞪著眼睛不解的說,手上要丟給余嵐秋的香煙也忘記了。

    「這其中另有曲折,一下子也說不清楚,反正我和你說,那就是我在華州的靠山沒有了,所以原來的水產生意也不行了。」余嵐秋指著他桌子上的帳本說,「這些你都知道,你也是聰明人,這半年來從你這裡進的貨一天天的少下去。」

    「我知道,那種勢利小人是有的,可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過不了多久又會多起來的,我相信你和老李。」黑魚嘿嘿笑著說,「和你做生意,我不吃虧,不用和你們算計什麼,我省心。」

    「話是這麼說,可錢少賺是硬道理。」余嵐秋拿著這次要給他的貨款給他說,「華州這麼大的市場,你的貨又這麼好,你可以在華州自立門戶,也可以很找別的人合作,這些只要你提出,我和老李都沒意見,只是提前打聲招呼就行了。」

    「不用,不用,余總你也別這樣說,我們是不打不相視,我這裡的貨不但供給你們,省裡另外幾個大城市我都送貨,和你做生意最舒服不過了,錢也沒少賺還只有多賺,我喜歡和你做生意。」黑魚說,說完還做了個鬼臉說,「再說了,我師傅還在你那呢,我怕他一生氣,用拳頭劈了我。」

    「有錢你也不賺啊。」余嵐秋無奈的說。

    「也多不了幾個錢,少賺點錢,多幾個朋友,多個師傅,那可是錢換不來的。」黑魚依然大大咧咧的說。

    「好,既然你這樣想,那我有個主意,不知道你願意不。」余嵐秋見他這麼說,這才提起和金光合作開加工廠的事情。

    「行,我這裡沒問題。」黑魚沒多說。

    「那我就去和金老闆談。」余嵐秋笑了,,「其實你也可以自己和他談,他最看中的是你這裡的貨。」

    「好了叻,余總,我這人沒大志,只有點小聰明,這些年來各種各樣的生意都做過了,到頭來不是被人算計,就是自己全賠光。」黑魚嘟嘟的說,「媽媽的,這些年按說錢也賺了不少,可左手賺錢,右手賠光,還是這兩年跟著余總存下來的錢多。」

    余嵐秋沒再停留,從黑魚這裡,帶著他一起趕往了浙江,找到金老闆之後,在杭州西湖邊的湖畔居茶室裡,三人談起了合作的事宜。

    依然是坦誠布公,余嵐秋將自己這邊的情況全部和金老闆說了,金老闆打量了余嵐秋和黑魚兩人半分鐘的時間,喝了一口茶才說:「合作沒問題,我們談合作的具體事情吧。」

    在杭州呆了兩天,一個簡易的合作框架出來了,華海貿易公司在海州建一個加工廠,並由於華海貿易公司設立華海貿易海州分公司,華州華海佔百分之七十的股份,黑魚和金老闆的公司分別佔百分之十五的股份,條件自然是黑魚負責供貨,金老闆收貨。

    余嵐秋的加工廠負責加工貨,到時候金老闆派技術人員到加工廠來檢驗,合格之後就隨即裝船往寧波港,直接過海關運往美國。

    這個過程,讓余嵐秋感覺到太過順利,李博回來還不太相信這個事實,可眼看著余嵐秋四處張羅著加工廠的事情,這才相信是真的,難道餡餅還真會砸到人的頭上來?

    擺在余嵐秋面前的問題又有了三個,一個是要找一個合適的技術管理人員。二是要在海州找一個好的廠房。第三個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那就是資金問題。

    至於技術這一塊,正好李博兒子是學海產品加工這個專業的,而且還是今年畢業的碩士生,叫李家小子回來談了一個晚上後,余嵐秋徵得李博的同意,就讓他馬上來負責加工廠技術的事情。

    對於加工廠廠房,余嵐秋想直接先租工業園的廠房,所以也就直接去找市區和海州港開發區找廠房。剛找了一天,海州市政府的秘書長知道他這事情後,打起了他自己的主意。

    海州市食品加工廠,原來是做月餅的,後來改行做海產品加工,由於經營不善,加上幾任廠長都貪污**,將廠子掏空之後被抓了起來,這些年來都發不出一分工資,每年要市政府補貼他們幾百萬。

    現在江南全省大力發展私營經濟,對國有企業進行改制,這海州食品廠改制了好多次,可就是沒人要,市政府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秘書長瞭解余嵐秋這個廠的情況後,就專門來做他的工作,廠房就不要找了,不如就兼併海州食品廠算了。

    「秘書長,我也想啊,可現在我也只是創業階段。」余嵐秋有些為難,海州市食品廠的情況他並不知道,「只怕心有餘,力不足啊。」

    「我知道你擔心什麼。」秘書長也很直接的說,「你擔心海州市食品廠的窟窿。」

    余嵐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但是也說:「和秘書長實話說,我的情況您都知道,剛從機關出來,資本積累還不夠。」

    「你知道我為什麼看中你這個項目嗎?」秘書長也笑著說,「我瞭解了一下,浙江金光貿易公司每年有上億美金的出口量,商人以逐利為目標,金老闆都願意和你合作,那說明你這個項目肯定是賺錢的項目。」

    「你剛從官場出來,應該知道,當官的不以逐利為首要目標。」秘書長沒等余嵐秋接話,他就接著說,「既然你這項目能盈利,那你就有能力接納海州食品廠這上千名工人。」

    「對你有利的我不說了。」章秘書長繼續他的理由,「對於我們來說,你幫我們解決了這上千名工人的就業問題,不要我們每年財政補貼幾百萬,那政府就是賺了錢,所以其他的事情,你不要擔心,海州食品廠並沒有太多的歷史遺留問題,如果你還是擔心,我們可以採取租借的形式,你租借三年,如果三年後你支撐不下去了,那我們收回海州食品廠,如果你三年後能支撐下去,那就對海州食品廠進行改制,你看如何?」

    章秘書長都這樣說了,余嵐秋還有什麼話好說呢,自己要在海州將這個廠辦下去,政府還是不能得罪,在官場上混了將近十年的余嵐秋也明白章秘書長說的那個道理,於是先答應瞭解海州食品廠的情況,進行相關框架性談判。

    事情比想像的要順利的多,海州市政府對海州市食品廠的改制準備工作已經做了兩三年了,許多的不良資產和貸款都已經打包剝離,只是找了七八個買家之後,人家都不肯接,關鍵有兩點,一是海州食品廠廠址太偏,若大一片廠區沒有任何開發價值;二是這一千多人的職工隊伍很難消化。

    這兩點對於余嵐秋的加工廠來說,倒還真不是問題,廠子偏僻一點,不是問題,反正食品廠就在海濱河邊上,海州港的小船可以直接開到廠裡的小碼頭。

    至於一千多工人,是多了點,雖然這些工人也都海產品加工的熟練工,可以免除了自己重新招工人,重新進行培訓這些事情和費用。可從的金光合作的情況來看,現在加工廠最多只要四百多人,剩下六七百人暫時還不需要。

    但是如果利用海州食品廠這個平台,余嵐秋這個加工廠,就可以馬上開工,開工之後也可以馬上盈利。如果另起爐灶,就算租到合適的廠房,工廠和生產線的建設週期至少要三個月,加工廠要半年之後才能開始正式生產和盈利。

    可現在這裡關鍵一點就是多出來的六七百人,六七百人每月的開支,也不是小數目,就算每人按照一千塊一個月,一年也要上千萬。

    余嵐秋仔細算了一下加工廠開工後的利潤,按照金光公司的訂單,一年的利潤最多也就是這麼些錢,這樣不是白幹了?

    「怎麼海州市政府每年給食品廠的補貼只有六百多萬呢?」馬成看余嵐秋拿著計算器不停的算,他在旁邊也有些奇怪,怎麼余嵐秋算了要補貼一千萬,海州市政府只要補貼六百萬就行了。

    「他們只發最低工資。」余嵐秋無意識的說了一句。

    「哦。」馬成還是不懂得。

    熬了一夜,余嵐秋紅著眼睛找章秘書長和趙敏市長談判去了。

    余嵐秋推翻了海州市政府零資產收購的條件,出價兩百萬收購將海州食品廠,重新組合為海州海華有限公司,但著兩百萬要作為海州華海借海州市商業資產公司的,三年後連本帶息還。

    同時海州華海在海州商業銀行貸款五百萬,海州市政府減免加工廠的稅收,推遲繳收相關的費用。

    李博和馬成被余嵐秋這決定嚇壞了,能借到錢那是好的,可這六七百人怎麼辦,都是一個個張嘴要吃的,而且這些原來國有企業的人,都是一個個比官老爺還大的。

    章秘書長也沒想到余嵐秋會提這樣的要求,回去和領導們商量了一下,海州這張書記對他一下子感興趣起來。

    當章秘書長和他說起這個余嵐秋就是當年那個鼎鼎大名,從華山山莊八號樓逃出來余嵐秋,當時就拍著手說:「行,和他簽協議吧,簽了協議晚上吃飯我倒要和他好好喝一杯,大名鼎鼎的余嵐秋,可要結識結識。」

    就這樣,余嵐秋註冊的海州華海水產品公司和海州商業資產經營公司簽了協議,只是借款的事情改一道,華海水產品公司向海州商業資產經營公司支付兩百萬,辦好手續之後,再由海州華海水產品公司用本來不值七百萬的設備和廠房作為抵押,向海州商業銀行借七百萬元,用作經營費用。

    海州市政府還在海州市中心江南大道一幢五層小樓劃撥給余嵐秋,作為他的辦公用房,至於海州食品廠在市中心十來個門面也都從原本剝離的資產包中拿了過來,歸加工廠所有。

    簽好了協議,當天晚上海州商業資產經營公司請客吃了飯,大家還沒入座,張書記沒打招呼親臨了,余嵐秋倒也沒太多感覺,畢竟這樣級別的官在華州見多了,但畢竟他是海州的老大,而今天又親臨了,自然也高興。可海州商業資產經營公司和海州商業銀行的幾位領導,那個激動,就像單永鳴見到薛平一樣,比見了自己親爹還親。

    到底是市委書記來一起吃飯了,海州商業銀行的梁行長第二天就讓人把貸款手續辦好了,而且還給余嵐秋打電話,晚上要請他吃飯,這倒讓余嵐秋有些吃驚,不過隨即又明白了,這位行長大人肯定是誤會自己和張書記有很親密的關係,所以準備來個曲線救國。

    簽了協議,有了五百萬,余嵐秋和李博等人馬上就開始了行動,用了一個月,海州食品廠就變成了海州華海水產品公司,生產線已經開始運作。

    余嵐秋和章秘書長商量,並報張書記同意,將海州食品廠一千一百多職工編成三班,輪流上崗,輪流休息,本來如果四百人工作要每個星期上六天班,現在一千一百多人上班,每人上三天到四天的班就可以了。

    錢少雖了一些,可總比沒有的好,多少大家也能混個飯錢,比這三五年來,大家去鬧一鬧發兩百,不鬧了一分也沒得發的好,看這一船一船的魚啊蝦啊運進廠,經過大家擺弄一番,又一個個裝進集裝箱直接運往寧波港然後轉美國去了,大家眼瞅著余老闆這生意應該會越做越好,大伙又聽說這個余嵐秋和張書記關係很是不一般,有這樣的人在,只要張書記還在海州,這廠子就不會倒,總比眼看著要破產自尋出路的好,所以這些已經好幾年沒開過工的工人,都安分的工作著,第一個月拿到工作,還真好好的高興了一番。

    第二個月,海州華海就有了利潤,余嵐秋並沒忙著分這些利潤,而是讓李博在公司內成立一個營銷部,招聘一些人專門去機關單位推銷海鮮禮盒,打開另外一條銷路,為多出來的六其七百人找另外的出路。這海鮮禮盒東西就是那些,可經過一包裝,加上余嵐秋註冊一個品牌,身價就翻了一番,只要銷路能打開,這利潤自然是沒的說。

    眼看著這邊的事情上了正規,余嵐秋讓李博一併把老婆接過來,這樣省得一家三口分開,這裡就全部交給了他父子兩,反正這廠子有他們父子百分之十的股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