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幻想三國誌之龍皇霸業

小說博覽 (轉載)前三國72名武將武力分析(上) 文 / 藍色煙火

    煙火曰:

    這篇美文是煙火偶爾看到的帖子,雖然對三國武將的排名仁者見仁,但能分析到如此程度的,依然令煙火讚歎。前三國武將如雲,比後三國要精彩豐富許多,也許這也是三國的魅力所在吧。與各位朋友分享。

    ------------------------------------

    1級呂布

    2級馬超顏良

    3級典韋關羽趙雲

    4級許褚

    5級張飛文丑龐德曹彰

    6級黃忠張遼

    7級孫策太史慈夏侯?華雄

    8級甘寧關平曹仁徐晃張?

    9級臧霸張任魏延夏侯淵凌統李典管亥

    10程普曹洪李嚴高覽文聘?義武安國

    11周泰馬岱黃蓋高順紀靈嚴顏於禁泠苞12孫堅樂進蔡陽陳武何曼方悅

    13王平韓當蔣欽潘璋周倉李通公孫瓚陳應韓猛孟坦車胄李豐14徐盛楊任呂曠廖化張翼

    15丁奉侯成宋憲邢道榮

    16劉封

    --------------------------------

    1級呂布

    1呂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是公認的第一武將。羅貫中版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中,呂布戰張飛約數十合「張飛漸漸槍法散亂,呂布越添精神」。而後「張飛性起,大喊一聲。雲長把馬一拍,夾攻呂布」。「又戰到三十合,兩員將戰不倒呂布」呂布何等武力!於是劉備掣劍驟馬「刺斜裡去砍」,四人轉燈兒般廝殺後,呂布架隔遮攔不定,飛馬離去。天下英雄也唯有巔峰時期的呂布才能在約數十合漸敗張飛。

    呂布獨戰許褚20合後典韋助戰,隨即夏侯?夏侯淵李典樂進亦助戰,呂布獨戰六將,其結果也只是「呂布遮攔不住,撥馬回城」,終究能全身而退。呂布為丁原義子,後殺丁原成為董卓義子,後殺董卓與王允共護漢帝,後被李郭二賊所逐投袁紹,後被袁紹逐投張揚,後棄張揚投張邈,後因張邈被曹操破投劉備,後自立,終為曹操所滅斬。

    ----------------------------------

    2級馬超顏良

    2馬超:馬超在身負血海深仇的情況下衝陣曹操大軍,3合敗張?,當然此次交鋒張?有避戰之嫌(因為馬超有拚命之嫌)。

    馬超與呂布都曾大戰過張飛,以張飛為參照,馬超略低於呂布。馬超為馬騰之子,後馬騰被曹操殺起兵報仇,後為曹操破投張魯,後叛張魯投劉備,後病故。縱觀前三國,曾經獨敗數員敵方武將的只有五人,馬超趙雲典韋許褚和文丑。

    文丑獨敗的公孫瓚手下四員健將羅貫中沒有給出名字,使人感覺文醜的表現是五人中最弱的。

    許褚獨敗的四名泰山寇有名字,孫觀、吳敦、尹禮、昌?,但四人都只出戰了一次,並不知這四人的武力如何。

    趙雲獨敗韓德及四子表現明顯高於許褚文丑,小說先是著重描述韓德父子武力如何高強「時有西涼大將韓德,善使開山大斧,有萬夫不當之勇,引西羌諸路兵八萬到來;見了夏侯?,?重賞之,就遣為先鋒。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藝,弓馬過人:長子韓瑛,次子韓瑤,三子韓瓊,四子韓班」,而趙雲先是3合殺韓瑛,而後獨戰三人1擒1殺1傷,最後韓德逃命。

    典韋獨敗的呂布手下四名健將郝萌、曹性、成廉、宋憲都是呂布手下的重要人物,書中對四人描述都很多,特別是宋憲先後與典韋張飛顏良交手過。且四人歸途也都不同,後來分別死於劉備軍,夏侯?,樂進和顏良,故相比許褚文醜的獨戰四將,無疑典韋要更風光。

    馬超獨敗韓遂手下五將侯選、李堪、梁興、馬玩、楊秋,「五將揮刀齊出,超砍翻馬玩、剁倒梁興,余各逃命」。馬超的以一敵眾的表現明顯是最強的;另外馬超獨敗楊阜八兄弟,「阜兄弟七人皆被超殺死,阜身中五槍,援軍夏侯淵到,超遂走。」馬超獨敗八將,表現也在典韋趙雲之上。

    ----------------------------------

    3顏良:袁紹首席大將顏良的武力是最受爭議的,通常都會被讀者排到6位之後,如傳統的「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以及毛澤東同志修改成的「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都沒有將顏良列在前6位。

    筆者以為憑借顏良20合完敗徐晃以及顏良戰敗徐晃之後曹營的許褚張遼夏侯?都不敢出戰的戰例,加上許褚50合戰徐晃不分勝負的戰例,可以理解為顏良武力明顯在許褚張遼之上。有人說關羽斬顏良,故關羽比顏良武力高,筆者並不認同。看看關羽是怎樣殺顏良的:「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將盔取下放於鞍前,鳳目圓睜,蠶眉直豎,來到陣前。河北軍見了,如波開浪裂,分作兩邊,放開一條大路,公飛奔前來。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到來,恰欲問之,馬已至近。雲長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中軍眾將,心膽皆碎,拋旗棄鼓而走。雲長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頭,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似入無人之境。河北兵將未嘗見此神威,誰敢近前。良兵自亂。曹軍一擊,死者不可勝數,馬匹器械搶到極多。關公縱馬上山,眾將盡皆稱讚。公獻首級於曹操面前。(原來顏良辭袁紹時,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道是他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於馬下。)」

    可以說是劉備對顏良的一句暗囑害死了顏良。看看關羽,「將盔取下放於鞍前」是打仗嗎?不是,更像是使者;而顏良軍是怎樣對待使者關羽呢?「分作兩邊,放開一條大路」這不是對使者的態度嗎?而顏良是怎樣對關羽呢?「見關公來,只道是他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這種情況下顏良被關羽斬於馬下,根本不是比較武力的有效戰例。

    --------------------------------------

    3級典韋關羽趙雲

    4典韋:曹操戰呂布時,典韋為救曹操單騎陷陣,持一雙大鐵戟衝殺入去,呂布手下郝、曹、成、宋四將不能抵擋,各自逃去。典韋能夠獨敗宋憲等四將,但是張飛只能殺退宋憲和魏續二將,戰敗比戰退的程度要更深吧,筆者以為典韋武力當在張飛之上在評定典韋武力的時候,大家通常忘記典韋戰高順的戰例。以高順為參照,典韋武力亦高於張飛。因為戰場勝利的高順與侯成聯手不敵戰場失敗的典韋而戰場失利的高順無準備情況對抗戰場主動的張飛僅僅「不利」

    高順曾誘敵詐敗於典韋,這雖是無效戰例,但是繼而曹操中計後與眾將走散,曹操「急走南門,高順、侯成攔住。典韋怒目咬牙,衝殺出去。高順、侯成倒走出城」,完全可以理解為戰場得勝的高順與侯成無法敵住敗軍的典韋。而看看高順與張飛的交鋒,「(當時呂布為敗軍)忽聽背後喊聲大起,布使高順探之,見一隊人馬,當先一將益德。高順交戰不利,退走入陣。飛衝入陣來。」敗軍的高順無準備(呂布僅僅派「高順探之」)碰到戰場主動的張飛率一隊人馬衝來,這種情況下交戰,高順僅僅是「不利」而退。典韋舊跟張邈,後叛張邈,後投曹操,終為救曹操死於張繡亂軍

    ------------------------------------

    5關羽:戰夏侯?40合不分,且夏侯?還欲再戰自稱非擒不可,說明40合關羽並沒有使夏侯?覺得自己佔了下風,相比呂布十數合敗夏侯?,關羽武力當比呂布低至少2級,即關羽武力可在第3級。華雄曾敗孫堅(而孫堅曾殺黃巾軍首領趙弘,聞名天下),故華雄足可列為高手,而關羽揮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憑武力曾1合斬華雄,當然有網友稱華雄有輕敵而死之嫌,且關羽有憑身高優勢(關羽9尺5高,華雄9尺),但是憑此戰例足以將關羽列在前幾級。顏良20合敗走徐晃後,程昱建議曹操非關羽不能勝顏良,也就是說在曹操等看來,關羽武力應當在許褚張遼夏侯?等之上;顏良20合敗走徐晃後,夏侯?不敢迎戰顏良,但是夏侯?屢戰關羽自稱非擒關羽不可,可見在夏侯?看來,關羽當在顏良之下。

    關羽曾20合戰紀靈,有人認為憑此戰可以分析出關羽武力低於張飛,筆者以為不然,因為此戰是劉備和關羽都不願意的。羅版三國原文:「玄德在徐州,聞(曹操)使命至,出郭迎接;開讀詔書,卻是要起兵討袁術。玄德領命,送使者先回。糜竺曰:『此又是曹操之計。』玄德曰:『雖是計,王命不可違也。』遂點軍馬,剋日起程驟馬與紀靈大戰二十合。紀靈少歇,關公回陣立馬久等」如果關羽將紀靈視為敵人,戰20合後關羽會讓紀靈回去而久等嗎?而紀靈少歇後沒有再出戰且後來再見到關羽時噤若寒蟬的表現足夠可以說明紀靈早已戰敗了。關羽為劉備義弟,曾降曹操,後復歸劉備,終大意失荊州為東吳呂蒙所敗,馬忠所擒,被孫權令斬。

    --------------------------------

    6趙云:又是一位頗有爭議的武將,爭議戰例是趙雲戰過疲憊回師的張遼李典於禁又突襲槍挑高覽之後獨戰張?「10數合張?氣力不佳,撥馬便走,雲追,?又欲戰,關羽、關平、周倉到,殺退?。」張?10數合力氣不佳退走,喘口氣後再回戰趙雲。

    網友在分析趙雲戰張?時,通常認為趙雲體力有受損,而張?似乎是以逸待勞(這種理解在毛版三國中尤為明顯)。故理解為以張?為參照,趙雲武力或許還在馬超之上。

    筆者以為聯繫上下文,可以理解為張?隨曹操大軍被派去搗了劉備汝南老巢後長途回來遇見劉備,故相戰趙雲,張?體力亦受損,因此並不能以此戰證明趙雲10餘合可敗張?(毛版將遠征回來疲憊的張遼於禁李典改成在營地留守的許褚於禁李典戰趙雲,之後還能打敗張?,無疑提高了趙雲的武力)。

    長阪坡趙雲匹馬衝陣,殺死「曹營名將50餘員」,更是趙雲的得意之作。有網友以為趙雲武力或許可以超過馬超徐晃,甚至亦有認為超過呂布,筆者紅塵以為可以將呂布約十餘合敗夏侯?;馬超3合敗張?;顏良20合敗徐晃;趙雲十餘合敗退李典四個有效戰例來作比較。不會有人認為李典武力會高於夏侯?,徐晃,張?吧。既然這樣,以筆者紅塵拙見,更不以為趙雲武力高於呂布馬超顏良。

    趙雲抱護著阿斗突圍時再戰張?,十餘合,雲料不能勝,奪路而走。雖然趙雲抱阿斗在身,但是張?在曾戰過趙雲的情況下並不畏懼過趙雲武力。

    至於後來張?徐晃圍攻黃忠,趙雲衝前救黃忠,張?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有網友以為憑此戰可以證明趙雲武力尚在馬超顏良,筆者紅塵以為,張?徐晃圍困黃忠多時,早已體力受損,如今黃忠與趙雲合戰疲憊的張?徐晃,張?徐晃當然心驚膽戰了,故此為無效戰例。趙雲先投公孫瓚,後因公孫瓚為袁紹破,投劉備,終病故。

    --------------------------------------

    4級許褚

    7許褚:在許褚與呂布斗20合後,曹操說了句耐人尋味的話:「呂布非一人可勝。」然後就派五將加入合戰呂布。整部前三國,除呂布之外無人能令曹操非得安排六將同時出戰,即使是後來的馬超於潼關前連敗於禁張?兩員名將,殺死李通,曹操也未指揮幾對一的局面,可見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曹操是不願指揮幾對一的。因此有網友理解理解為,曹操這句話是給或許已經佔下風的許褚在眾將面前留足了面子。若僅憑此戰例,許褚武力有高估一級之嫌。關於馬超戰許褚,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和結論,有網友認為憑此戰例可以認為許褚武力高於馬超。筆者更傾向於傳統的理解,認為馬超高於許褚。在曹操看來,許褚當不敵馬超,故馬超屢次挑戰,曹操屢被追殺,許褚也不曾主動或被派出戰(整觀全書,曹操只有四次被敵欺時沒有派許褚出戰:面對20合敗徐晃的顏良;面對兩次沖曹軍的趙雲;面對3合敗張?的馬超)。而自打許褚被曹營稱為虎癡後激起了許褚斗馬超的鬥志,不顧曹操之阻擾非要與馬超一戰。戰到200合不分勝負後許褚已經沉不氣,孤注一擲,使用冒險打法。「性起,飛回陣中,卸了盔甲」。無盔甲之保護,防守很弱,背水一戰,毫無退路,非贏則輸;無盔甲之繁重約束,手更靈活,攻勢更猛,這是十足的冒險打法,有「不成功則成仁」的感覺。此舉果然起效,30合後,許褚利用手臂之靈活抓了馬超槍後,扔掉另一隻手的刀,兩隻手合力搶槍。「扔刀奪槍」之舉是繼續了許褚「裸衣」的冒險打法,若搶到槍,則馬超敗了;若搶不到,則自己敗。然馬超槍並未能被許褚搶走,而被兩人折斷,最終兩人半節在馬上亂打。沒有盔甲保護的許褚防守極弱,再打下去,勝負也是不遠的事情了,這一點連曹操早已看出,於是「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淵、曹洪兩將齊出夾攻。」

    戰徐晃50合不分,可以理解為許褚武力在顏良之下。獨戰且戰退張魯手下兩員大將楊任楊昂,而楊任曾戰夏侯淵30合不分勝負,由此可見,許褚武力遠遠高於夏侯淵。

    --------------------------------------

    5級張飛文丑龐德曹彰

    8張飛:初出江湖的張飛一戰巔峰時的呂布數十合張飛漸敗,但第二次百合交鋒已過巔峰的呂布時,雖呂布不願得罪劉備而不會下殺手,雖張飛佔下風,但終究能夠「不分勝負」。

    張飛第二次交鋒張?時,先四五十合,後張?一直死戰到百十餘合,由此分析張飛武力明顯低於馬超趙雲二至三級。

    張飛一戰馬超,劉備是先避馬超銳氣再趁馬超陣上人馬皆倦而出兵,雖百合不分勝負,但劉備「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可以理解為張飛佔下風劉備攔截逃亡的袁術敗軍時,張飛十數合殺袁術的大將紀靈。張飛和許褚都有交鋒過呂布和馬超,但張飛的表現都不及許褚;張飛和馬超趙雲都交鋒過張?,同樣張飛的表現遠遜於馬超趙雲;張飛和典韋都戰敗或戰退敗過高順和宋憲,但是典韋的表現都明顯高於張飛。因張飛常鞭撻下屬,終被部將范疆張達所殺

    ------------------------------

    9文丑:與顏良齊名,顏良被關羽殺後,自稱要為顏良報仇,而袁紹稱「非汝不能報顏良之仇也」,以此來看,文丑武力應該與顏良相若。但是文丑曾在戰場不利的情況下戰徐晃30餘合戰平,之後徐晃從容退走,以此看來文丑武力不在顏良之上。文丑不十數合戰敗公孫瓚(公孫瓚曾2合被呂布擊敗),根據筆者設定的所有武將交鋒記錄共同遵循的原則:正常狀況下「不十數合」敗,認為武力相差8級;正常狀況下只3合敗,認為武力相差11級;正常狀況下只3合殺,認為武力相差12級之外,文丑武力可低於呂布4級。體力受損的情況下和剛出場的趙雲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戰關羽2合心怯,撥回馬繞河而走,結果被關羽殺,此戰例嚴重影響了文醜的武力形象。公孫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文丑,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

    ----------------------------------

    10龐德:戰老關羽百餘合,魏軍恐龐德有失,急令鳴金收軍。關平恐父年老,亦急鳴金。「急令鳴金收軍」說明龐德當佔下風曹操曾當面誇過屬下三人的武藝,稱典韋為「惡來」;稱許褚為「樊噲」;其次就是稱讚龐德:

    曹操在與龐德交戰之前「深知龐德之勇,乃囑諸將曰:『龐德乃西涼勇將,原屬馬超;今雖依張魯,未稱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須皆與緩鬥,使其力乏,然後擒之。』張?先出,戰了數合便退。夏侯淵也戰數合退了。徐晃又戰三五合也退了。臨後許褚戰五十餘合亦退。龐德力戰四將,並無懼怯。各將皆於操前誇龐德好武藝」。曹操戰前已深知龐德之勇,故派大將欲用車輪戰擒之,然龐德武藝超過曹操想像,「力戰四將,並無懼怯」,連桀驁不馴的許褚也在曹操面前稱讚龐德好武藝,應該可以理解為龐德與許褚武藝相近。當後來龐德自薦出戰關羽時,曹操稱之為「關某威震華夏,未逢對手;今遇令明,真勁敵也」可見在曹操看來以龐德足夠戰關羽。戰關羽後,關羽評價「龐德刀法慣熟,真吾敵手」,該評價在黃忠之上,曾為救主曹操心切奮力戰退欲擒曹操的魏延。

    戰關平30合不分,兩家各歇,此戰例使人感覺龐德武力尚在20合敗徐晃的顏良,3合敗張?的馬超,以及1合斬華雄的關羽之下;與50合戰徐晃不分勝負的許褚,140合戰張?不分勝負的張飛相若。

    ------------------------------

    11曹彰:曹操之子,膂力過人,能手格猛獸。以曹彰手格猛獸的勇猛根本不遜於逐虎過澗的典韋和掣二牛尾倒行百步的許褚。劉封雖然不敵徐晃,但仍能屢次挑戰並與徐晃交鋒,但劉封在曹彰面前只有3合大敗。吳蘭在戰場上數次牽制住老黃忠(當然,書中並沒有交待吳蘭與黃忠是否有直接交鋒,因此可以理解為吳蘭幾次牽制住黃忠是以混戰為主),但吳蘭在曹彰面前零合一戟刺蘭於馬下,感覺上曹彰武力完全可以在黃忠之上。筆者以為,若有更多的表現機會,曹彰武力或許還可再高一級。

    --------------------------------

    6級黃忠張遼

    12黃忠:張魯派馬超進攻劉備時,「玄德大驚。孔明曰:「須是張、趙二將,方可與敵。」」(當時關羽遠在荊州),孔明沒有提及黃忠,可見在孔明看來,黃忠武力當在張飛趙雲之下。

    戰關羽100合不分勝負,但佔下風(「恐有失」),且關羽自稱「老將黃忠,名不虛傳:斗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即在關羽看來,自己還是有把握贏黃忠,而且次日若非黃忠馬失前蹄,關羽的拖刀計或許已經斬黃忠。

    戰李嚴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戰敗的武力最高的武將當是東吳的潘璋,「數合不分勝負,忠奮力惡戰,璋料敵不過,撥馬便走」。

    --------------------------------

    13張遼:呂布敗劉備,劉備在撤退時遭張遼追擊,關羽負責斷後時與張遼交手,未能擊退張遼,致使一半人馬被阻於城內。故關羽對張遼評價甚高(毛本中將劉備關羽那一萬軍馬的損失一筆抹去了,以至於讀者讀完毛版三國後感覺關羽後來對張遼武力的稱讚名不副實)

    戰張飛戰例:「關公見張遼退去,逕來東門看時,只見張飛已出城外和張遼廝殺,遼拍馬而去。張飛欲趕,關公急召入城,令士卒堅守東門。飛曰:「張遼怕我而走,哥哥如何趕我回來?」關公曰:「張遼武藝不在你我之下。是吾夜來美言說之,其人頗有歸順之心。今日不欲與汝廝殺,故拍馬而走。」飛方悟,再不出戰」由此可見,張飛與張遼交過手,張遼不弱於張飛,張遼卻拍馬而去,張飛本有疑惑,關羽解釋後,「飛方悟」。以張遼戰關羽和張飛的戰例以及關羽對張遼和黃忠的評價來分析,在關羽看來張遼武力當不在黃忠之下。

    與太史策80合不分勝負時,樂進單騎衝陣直指孫權,可以理解為戰太史慈80合時張遼並沒有佔多少優勢。曾與凌統戰50合不分勝負,佔優勢(「恐凌有失」)

    戰夏侯?:「言未畢,臧霸出馬搦戰。曹軍內樂進出迎。兩馬相交,雙槍齊舉。戰到三十餘合,勝負不分。夏侯?拍馬便出助戰。呂佈陣上張遼截住。兩對陣前廝殺,勝負未分。惱得呂布性起,挺戟驟馬,衝出陣來。夏侯?、樂進皆走」可以理解為當時張遼不在夏侯?之上,才惱得呂布性起。

    如果說三國演義武將武力都是相對穩定,那麼張遼的武藝應該是裡面變化最明顯的,剛出場時原文強調20歲,戰夏侯?佔不了優勢;而後戰關羽,武力使關羽稱讚;再後來戰太史慈,太史慈的撤退可以考慮為張遼武力完全不在太史慈之下。曾戰張?,四五十合加上約20合前後總共約六七十合未見輸贏。以張?為比較,張遼和張飛一樣武力明顯在馬超之下。

    --------------------------------------

    7級孫策太史慈夏侯?華雄

    14孫策:孫策得意的戰例「劉繇背後一將挺槍出馬,乃干糜也。與策戰不三合,干糜被策活捉於馬上,策撥馬回陣。樊能見捉了干糜去,挺槍來趕,那槍搠到策後心,陣中叫:「背後有人暗算!」孫策回頭,忽見樊能到,策大喝一聲,如巨雷,樊能倒翻身,撞下馬而死。策到門旗下,將干糜丟下,已被挾死。因挾死一將,喝死一將,人皆呼策為「小霸王」也。」

    孫策與太史慈戰了130合不分勝負,兩人武力基本相近。

    ----------------------------------

    15太史慈:單槍匹馬衝入十數萬的黃巾軍圍住的徐州城外,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直到城下;又單槍匹馬輕鬆殺死30多賊將突圍離開徐州搬救兵,30多員賊將談笑間被太史慈殺死,筆者以為這種鋒芒不亞於趙雲和後三國的文鴦。與孫策戰130合不分勝負,分不出任何優勢,而且再無其他戰例可以比較兩人武力。戰張遼戰例分析:

    太史慈戰張遼80合不分勝負時,樂進單騎衝陣直指孫權,結果被宋謙賈華相阻而回,宋謙追擊時被李典暗箭殺。「太史慈見背後有人墮馬,棄卻張遼,望本陣便回。張遼乘勢掩殺過來,吳兵大亂,四散奔走。」

    筆者認為由於太史慈的撤走而導致張遼乘勢掩殺,吳兵大敗,故太史慈武藝當在張遼之下,雖單獨交鋒80合時太史慈並未顯任何劣勢,但在己方戰局不利時已經沒有信心繼續戰下去,如果以此理解來分析此戰例,太史慈武力有高估一級之嫌。但有網友認為太史慈的撤退時由於救主心切而不是武力不及張遼,故以此戰分析兩人武力相若,只能用其他戰例來比較兩人的武力差別。而以張遼不三合敗袁尚的戰勝紀錄以及戰關羽的戰例來比較,太史慈雖有殺30多元賊將的紀錄,但是沒有敗過任何有名字的將領。以此理解來分析,張遼可以略高於太史慈1級,則太史慈武力在第7級並沒有高估。如用網友的理解,太史慈撤離是因為救主心切,則太史慈撤離的決定嚴重失誤,因為在這個關鍵時候太史慈完全應當以一人之力抵擋住張遼而緩和失利的戰局,這才是正確的救主,而不是撤退導致張遼乘勢掩殺,導致吳軍大敗,孫權險被張遼所擒(曹操大軍曾被東吳大軍突襲,曹軍不戰自退,韓當周泰衝陣,被許褚隻身擋住兩人戰了30合後方退,以一人之力緩和了敗局)

    --------------------------------

    16夏侯?:戰呂布「夏侯?挺槍躍馬直出。?與呂布戰不數合,李?引一軍從側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西邊又喊聲起,郭汜又引一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三路軍馬,勢不可當。夏侯?抵敵呂布不住,飛回陣來。布引鐵騎掩殺,曹操軍大敗」算算時間應該有十餘合「在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操視之,乃夏侯?引生力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黃昏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

    「夏侯?挺槍出馬搦呂布戰。高順出馬大罵夏侯?,?大怒」說明夏侯?曾兩戰呂布之後並不怕懼呂布武力。關羽與夏侯?戰了40合不分,且夏侯?還要再戰,若非張遼阻攔,自稱非擒關羽不可,說明夏侯?經過交手後也不畏懼關羽武力。夏侯?和張飛兩人都曾被呂布戰敗;兩人都戰敗過曹豹(二馬相交曹豹敵不住夏侯?,回馬便走;張飛三合殺曹豹),但夏侯?表現都明顯不如張飛。

    ------------------------------------

    17華雄:董卓手下大將,又是一位武力爭議頗大的武將。有網友認為關羽1合斬華雄,故華雄不能成為一流高手,也有網友認為當華雄最牛叉的時候,曹操麾下眾將無一人敢於出戰華雄,何也?是被華雄連續挫敗18路諸侯、尤其擊敗江東猛虎的氣勢給鎮住了(包括十數合打敗場面佔劣勢的孫堅)。能把夏侯?、夏侯淵、曹仁、曹洪這等勇將鎮住的人,武力可以不低於這些人吧。至於1合被關羽斬掉,亦有網友以為華雄有輕敵之嫌,因為當時正當華雄連勝數局,鋒芒畢露之時,而關羽是以馬弓手的身份出戰,故華雄輕敵,且關羽武力本來就明顯高於華雄,結果1合被斬。筆者認同這位網友的觀點。

    ------------------------------------

    8級甘寧徐晃關平曹仁張?

    18甘寧:沒有任何有效的交鋒紀錄可以用來評定甘寧武力,只能參考其他戰例和資料。

    首先,三國演義中甘寧殺死(包括射箭)的有姓名的武將7名,這個數據僅次於趙雲關羽張飛,與許褚並齊。

    其次,赤壁之戰周瑜在派兵時,將兩個最險要的位置分別交予甘寧和太史慈,使人感覺甘寧和太史慈當是東吳武力最高的將領。結果甘寧也不負周瑜所望連殺曹營兩員袁紹手下降將馬延張覬。

    攻皖城戰例「城上矢石齊下,戰士多傷。甘寧手執鐵鏈,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弩以射之,甘寧撥開箭林,一鏈打倒朱光。呂蒙親自擂鼓,士卒皆一擁而上,亂刀砍死朱光。降者數萬人,得了皖城,方才辰時」。

    率百騎劫魏營不折一人一騎,被孫權成為「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相敵也」。

    戰曹洪20合不分勝負(曹詐敗)。

    甘寧作為東吳武力最高的將領之一,武力到底該列在那個層級呢,從周瑜領兵來看,甘寧甚至排在太史慈之前,相比甘寧殺死的有姓名的武將7員,太史慈沒有任何交鋒戰勝記錄,可以理解為甘寧武力當與太史慈相若。最後從周瑜先後對關羽和趙雲武力的忌諱來看,東吳武將不但沒有可以與關羽和趙雲相敵的,而且武力相距應該頗大,甘寧武力可列到7-8級,但是相比太史慈殺30餘賊將紀錄以及太史慈勇鬥孫策和張遼的經典戰例,甘寧沒有更高的武力表現,故甘寧比太史慈低1級。

    --------------------------------------

    19徐晃:被顏良20合殺敗,而顏良武力向來被低估,故徐晃武力表現同樣受牽連。戰許褚50合不分勝負,戰前曹操雖然暗自欣賞徐晃,但並沒交代許褚不許殺死或打傷徐晃,所以兩人的50合平手是公平的。張?高覽韓猛淳於瓊為袁紹手下齊名的大將,甚至曹操謀士荀?稱韓猛匹夫之勇,武力當相差張?高覽不遠,但是徐晃率兵突襲韓猛,與韓猛交鋒,韓猛抵擋不住徐晃而退。另外從歷年曹操親征與敵軍對陣時派武將交鋒的記錄來分析:許褚13次;徐晃7次;張?排第三2次,可理解為在曹操看來在曹營武將中徐晃武力當明顯超群,且當在張?高覽之上。故筆者以為徐晃武力有低估一級之嫌,根據筆者通用的武力相差原則(20合戰敗相差6級),則顏良亦有武力低估一級之嫌。

    ----------------------------------

    20關平:戰徐晃40合不分勝負

    戰龐德「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兩家各歇。早有人報知關公。公大怒,令廖化去攻樊城,自己親來迎敵龐德。關平接著,言與龐德交戰,不分勝負」。從關平回報給關羽的「言與龐德交戰,不分勝負」來看,30合內關平武力表現與龐德相若,看來關平在父親關羽的指點下也已能夠武藝超群了。關平護送廖化出城突圍求救,遇丁奉及其所部,大敗之,送走廖化。且不評價丁奉與徐盛武力誰更高,筆者以為以關平孤身殺敗丁奉及其所部時表現的武力不在徐盛不能抵擋曹仁時曹仁表現的武力之下。

    關羽在城下被曹仁弓弩手亂箭射中,「曹仁見關公落馬,即引兵衝出城來;被關平一陣殺回,救關公歸寨」,雖是以混戰為主,但是亦可理解為關平武力不在曹仁之下,否則以當年曹仁數百騎衝殺徐盛五千軍且敗徐盛的表現,曹仁理當乘勝追擊,挽回敗軍局面。

    ----------------------------------

    21曹仁:劉備曾言「曹仁勇不可當」,但是曹仁只有一次有效戰例。徐盛所率東吳五千軍圍困牛金所率五百人後,曹仁率數百騎衝入營救,「仁獨當先,?刀殺過吳陣。徐盛迎之,不能當抵。曹仁殺到核心,救出牛金。仁回顧尚有數十騎在陣不能得出,遂復回突入重圍。所到之處莫敢攔阻,又救出一彪軍馬。正遇蔣欽攔路,曹仁奮力衝散。牛金助威,仁弟曹純亦引兵出,混殺一陣。吳軍大敗,曹仁得勝,緩緩而回。陳矯等迎門接著,舉杯稱賀:『將軍真天神也!』」。

    徐盛和蔣欽都是吳國重要大將,比較徐晃手下敗將武力最高是韓猛劉封,曹仁戰退徐盛衝散蔣欽時表現的武力不遜於徐晃。曹仁有一個與龐德交戰的無效戰例,「曹洪抵擋不住,折軍大半,撞出重圍,奔到關上。隨後西涼兵趕來,洪等棄關而走。龐德直殺過潼關,連夜追殺敗軍。行不數里,撞見曹仁軍馬,救了曹洪等一軍,翻身直殺到關下。馬超救了龐德,搶上關來據住。曹仁自回」。曹仁救得逃亡的曹洪後聯手敗疲憊的龐德軍隊,幸得馬超所救。

    ------------------------------------

    22張?:馬超在身負血海深仇的情況下衝陣曹營曾3合敗張?。疲憊的趙雲戰同樣疲憊的張?,10數合張?氣力不加撥馬回走,緩上一口氣後還要再戰。戰張遼「使張遼出馬。張?來迎。二將於陣前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曹操暗暗稱奇。許褚忿怒揮刀,縱馬直出。高覽挺槍來迎。四員將未見輸贏。曹操陣內夏侯?、曹洪,各引一千軍,兩脅齊攻,沖北軍陣」前後總共應該有六七十合未見輸贏。能使張?列為一流高手的戰例是與張飛交鋒:先四五十合,後張?一直死戰到百十餘合,可以理解總共有140餘合,也沒全敗,只是因戰場形勢不利才撤走的。張?戰退的武力最高的將領當是王平,「戰有數十餘合,平力窮勢孤,只得退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