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時空之紅色間諜

小說博覽 第四十四章 最後一次城市起義和消失的輝煌 文 / 給與永恆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粵系軍閥張發奎和桂系軍閥李濟琛為了爭奪廣東地盤,彼此之間調兵遣將,劍拔弩張……,小。說。網

    起因是追擊南昌起義部隊的張發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乘李濟琛的第八路軍因為進攻南昌起義軍而損兵折將大傷元氣的機會,一舉佔領廣州並站穩了腳跟。而李濟琛不甘心失去廣東的地盤,重新集結兵力,兵分兩路,集中在廣西省梧州地區,和廣東東江地區,準備東西對進,夾擊廣州。張發奎則急忙將第二方面軍第四軍主力調往廣州西面的肇慶地區,和廣州東面的石龍地區以防禦桂系軍閥的進攻,第二方面軍第五軍則分別駐守在韶關、江門等地隨時準備增援。

    粵桂軍閥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張發奎駐紮在廣州的力量也因此幾乎被抽調一空,只剩下第四軍軍部、教導團、警衛團、新編第二師第三團、炮兵團和一些警察。而其中戰鬥力最強的教導團和警衛團的一個營是由『共產』黨所掌握的。**廣東省委在省委記張太雷主持下決定乘機舉行廣州起義,並成立了張太雷為委員長的革命軍事委員會,以葉劍英為總指揮的起義總指揮部真實歷史因為南昌起義部隊在廣東潮汕地區被李濟琛的第八路軍擊潰,葉挺帶領部分被打散的部隊參加了廣州起義,並擔任了起義總指揮,葉劍英擔任副總指揮。

    十二月十二日凌晨,起義正式發動,以教導團和警衛團三營為骨幹,會合了工人赤衛隊三千餘人和從廣州市郊芳村、西村等地趕來的農軍一萬五千餘人,總兵力達2萬餘人。但真正有戰鬥力能打硬仗的其實只有教導團和警衛團三營不到兩千人。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起義軍徹底佔領了廣州市區。其中敵軍抵抗最為激烈的是第四軍軍械庫。起義爆發後,張發奎和第四軍軍長黃琪翔逃離廣州,與珠江南岸的第五軍軍部會合。第四軍軍部的留守人員見起義部隊人多勢眾,就撤離到了第四軍軍械庫堅守。留守軍械庫的部隊並不多,只有一個加強連一百六十餘人。但是留守部隊打開了軍械庫,用五挺粵造水冷式重機槍,和十二挺粵造麥德森輕機槍構成了下左右,立體交叉的火力網。進攻軍械庫的兩條馬路完全在火網的籠罩之下。警衛團三營加工人赤衛隊一部和三千農軍幾次進攻都被敵軍的輕重機槍火力擊退。警衛團三營傷亡了近半個連,工人赤衛隊雖然受過基本的軍事訓練,但和正規軍畢竟不能比,有兩百餘名工人赤衛隊隊員倒在了衝擊的路,死傷最為慘烈的還是農軍,由於沒接受過什麼軍事訓練,裝備也很差,除了少量的火藥槍大部分還是大刀竹矛,只是憑藉著勇氣衝鋒,在敵軍機槍的密集掃射下死傷纍纍,兩條馬路躺滿了農軍血肉模糊的屍體。

    在廣州市區全部被起義部隊攻佔後,總指揮葉劍英看到第四軍軍械庫久攻不下,調來了教導團主力和從炮兵團繳獲的三門粵造七十五毫米野炮仿德國fk16式野炮前來增援。三門粵造七五野炮在守軍機槍的射程之外,一字排開,用一分鐘九發的最大射速把近六公斤的彈丸拋到了守軍的機槍陣地,一輪三發急速射後,就看到守軍機槍陣地火光連閃,人的殘肢和機槍零件帶著血霧在天翻滾。第四軍軍械庫裡雖然也有兩門粵造七五野炮,但是守衛軍械庫的部隊裡卻沒人會使用。隨著一個又一個機槍陣地被連人帶槍地轟到了天,守軍的士氣逐漸降到了冰點,當最後一挺重機槍被轟成零件狀態後,守軍終於放下武器投降。儘管起義部隊接受了守軍的投降,但是守軍指揮官和活下來的幾個機槍手卻被憤怒的農軍活活打死。要不是教導團的及時阻止,已經放下武器的守軍官兵恐怕一個也活不了。

    第四軍軍械庫的被攻克,使起義部隊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在原先的歷史軍械庫到最後也沒被攻克,光粵造元年式步槍仿德國毛瑟1907年式步槍就有五千餘支,粵造麥德森輕機槍七挺,原有的重機槍則全被野炮轟成了碎片,七九口徑子彈二十餘萬發,粵造七五野炮兩門。繳獲的槍支彈藥很快就武裝了全部的工人赤衛隊和部分農軍。極大增強了起義軍的戰鬥力。

    次日,張發奎調動廣州外圍的第四軍主力三個師和第五軍一個師從東西南三面向廣州反撲。在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情況下,起義部隊進行了極為頑強的抵抗。整整一個白天的殘酷巷戰讓敵我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參加起義的一萬五千農軍部隊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三千工人赤衛隊也傷亡過半,作為主力的教導團和警衛團三營還剩下不到一千人。省委記張太雷在一個街壘前被流彈擊中頭部,當場犧牲。張發奎進攻廣州市區的四個師裡有兩個師被打殘失去了戰鬥力,另兩個師也是傷筋動骨,各損失了近一個團,但是張發奎的後續部隊還在源源不斷壓往廣州市區,起義部隊卻以快要流盡最後一滴鮮血。為了保存力量,葉劍英率領起義部隊從廣州突圍,進而撤到廣東海陸豐地區,起義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共五千餘人,創建東江革命根據地。

    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城市起義,成千萬起義軍的屍體告訴中國『共產』黨人,像蘇聯那樣以城市起義為主的十月革命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廣州起義的教訓之一就是沒及時把起義部隊轉入農村地區,使起義部隊遭到了不該有的損失。廣州起義之後雖然在中國各地還是有此起彼伏的起義暴動,但是城市起義卻不再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革命逐漸走向以農村為中心的道路。

    一九二八年一月,**中央政治局於海召開擴大會議,由於政治局常委張太雷在廣州起義犧牲,會議增選羅亦農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了從二七年四一二開始到二七年年底廣州起義為止的成果和教訓,批評了前一段時間要求『共產』黨員和群眾去執行毫無勝利希望的武裝暴動的總策略這也是『共產』國際代表羅米納茲的思想指導。由於和『共產』國際總部失去了直接的電台聯絡,這次會議沒有收到『共產』國際代表羅米納茲的干擾。至此,從二八年開始,全國範圍的盲動性武裝暴動趨於結束。會議決議由國際交通員繞道香港送到了莫斯科,在二八年二月,『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九次擴大會議時,在關於中國問題的議題中,認可了中國『共產』黨的這一決議案。

    文昆凜並不知道**中央政治局召開的這一會議,他更不知道由於他這只蝴蝶在這個時代撲騰的翅膀,在二八年初,駐海的地下黨組織避免了最大的一次損失。在原本的歷史由於調查科細胞的滲透,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九日,駐海的**中央秘處,中央農委,江蘇省委,海工聯總會秘處,省委交通處,浦東區委等二十餘處重要機關被國民黨調查科破壞,包括在中央組織部長陳喬年陳獨秀次子在內的二十餘名黨的高級幹部被捕。而在這個時代裡,由於文昆凜的建議,海地下黨很早就開始防範細胞的工作,並為此專門組建了特科政治保衛科。文昆凜更親自挖出了江蘇省委的細胞,並親手處決了兩名叛徒。這些措施和努力使調查科細胞滲透效果大打折扣,只破壞了海地下黨的三個支部,而且破壞行動之後,原來潛伏的細胞很快就被特科政治保衛科排查發現,進而被秘密裁決。那些曾經可能的輝煌,就這麼消失在無影無形之中,再也無人知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