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幸福的小農民

正文 209. 春龍 文 / 靦腆的胖子

    209.春龍

    不知不覺,過年的喜慶持續了這麼久,漸漸的,已經出了正月。《

    耳邊偶爾還有鞭炮聲,記得在最繁華的階段,成天的不絕於耳。

    過年有個好處,很多閒空,許久未見的人都可以見見,接待一下來賓之類,很是溫馨、熱鬧在元宵節過去了,立春也過去了。正式,就該準備四季了,開始播種,等等,繁忙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總算是出正月了,正月不能買鞋,也不能剃頭。

    買鞋會帶來邪氣,剃頭死舅舅。當然孫剛在這並不是宣揚迷信,只是覺得老人傳下來的講究還挺有意思。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傳統節日「春龍節」,民間俗稱「龍抬頭」日。

    從這一天開始,春分降至,春風送暖,此時雨水逐漸增多起來,鄉村的原野上草木已競相吐芽泛綠,北國的春天已悄悄降臨。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節氣到了「驚蟄」前後,北方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經過冬眠的百蟲已開始甦醒,農民即告別農閒,忙於下田耕作。

    在北方農村,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二月二,龍抬頭,修鐵犁,喚耕牛」等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民諺和俗語。

    有史料記載,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了,這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這直接的關聯,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

    據說,這一天如果以龍為首的冬眠動物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們了。《

    每當「春龍節」到來,村裡的人們都要早早起來,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

    這一天裡,村裡的人們都自覺地遵守千百年來遺留下來的各種習俗,家家戶戶、大人小孩清早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後,打開燈望著房梁,邊望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然後,大人們從灶膛裡掏出灶灰,在自家庭院裡撒上一個又一個大圓圈,小孩子們跟在身後,依大人囑托,在每個圓圈的中間放置適量的五穀雜糧,稱作「打灰囤」或「填滿倉」,簡稱「打囤」、或「添倉」。

    其意是預祝當年豐收在望,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食俗上更有講究,而且大都以「龍」來命名。

    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籽」;吃驢打滾豆面卷子叫做「龍翻身」,吃餛飩叫吃「龍眼」等。

    人們心中懷著美好的願望,虔誠的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莊稼獲得好收成。

    這天,再勤快的婦女都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也不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鄉村人過二月二最講究的當然是吃豬頭肉了。

    古代稱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因此平常日子裡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

    一般認為,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門時殺豬宰羊。(《7*24小時不間斷更新純txt手打小說)

    從這一天起,再拮据的人家都要開始改善伙食,以解除一年來辛勤勞作的疲乏。

    因此,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一直到正月裡,凡是殺年豬的家庭,幾乎是天天見肉。

    等到正月一過,豬肉基本上都吃的差不多了。

    最後只剩下一個豬頭,就留在二月二才能吃。

    因為在農人的心目中,龍王是主管降雨的,所以農民就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自此民間就留下了「二月二」吃豬頭的習慣。以此祭祀龍王祈晴降雨,播撒甘露,潤澤蒼生。

    現在都冰箱了,過去為防止肉風乾、走味,民間有將豬頭「封蠟」一說。

    方法就是在豬頭上澆四五遍冷水,而且澆一層放在外面凍一夜,之後一直澆水,直到冰凍得不露毛、不露肉即可。這樣既保持肉的鮮美,又防止老鼠等動物的啃食。

    豬頭「封蠟」後就放在院子裡,有的還放置在坑裡,用冰、雪埋上,有的乾脆就澆上水凍在窗外,這樣可以防止禽畜糟蹋,還有防賊功能,比現在用冰箱保存效果好多了。

    「二月二」吃豬頭的習俗,還得從農曆臘月二十六「殺年豬」說起,殺頭豬對農民來說可是件大事,得請村裡的親朋好友一起來餐一頓,因為來得都是貴客,所以像豬頭、豬蹄和豬尾等,是不能招待客人的,到了初一、十五又上不了桌,因此就放到了」二月二「吃,而吃豬頭又恰好與「二月二龍抬頭」相吻合而傳承至今。

    「二月二」這一天不光吃豬頭,而且還要吃豬蹄,還必須是前蹄。

    這裡面是有說道的,因為豬的前蹄是往裡使勁,有扒、摟的動作,所以吃前蹄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多多抓錢,有祈財的含義;而豬的後蹄是蹬、踹,主要是往外使勁,吃了會把財運踢走,因此是萬萬不能在這天吃後蹄。

    「二月二」前一兩天,人們會把豬頭取出解凍,把皮洗乾淨,上鍋烀熟,也有一些村民會把豬頭熏醬一下,這樣味道會更香。

    「龍抬頭」的日子剃龍頭自然是必須的。

    多年來民間就有種忌諱的說法:「正月裡不剃頭,剃頭死舅舅」。

    在提倡孝道、遵規守矩整整一個月時間內,人人的頭髮都長長了,也該修剪一下了。

    因此無論大人小孩,凡是男子在「二月二」這天都要剃頭,女孩則剪剪劉海和辮稍。

    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因此,這一天剃頭,一年當中會福星高照,鴻運當頭。

    另外,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又是人們心目中的祥瑞之物。

    民間遂追崇以「龍」字為吉祥詞語或代號的各類名稱以示吉利或好運。

    諸如:國人統稱華夏兒女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愛稱自己的優秀子女為「龍子龍孫」。婦女生子成雙成對為「龍鳳胎」。人們盼望子女長大後出人頭地為「望子成龍」。

    過去家長給孩子起名,都喜歡選擇「龍」字為音,如:「玉龍、天龍、春龍、成龍、大龍、小龍」等。

    古代皇宮臣子給皇帝請安稱「龍體安康」。皇帝高興稱「龍顏大悅」。稱某人有骨氣為「是龍不是熊」。教育子女活著「就要像條龍,不要像條蟲」等等。

    傳說「二月二」這一天又是蜇龍升天的日子,而且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凡此種種,都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保佑的美好願望。

    「二月二」這天,農家還有穿「五彩串」的習俗,並把它縫到孩子們的身上,目的是消災、解難,意寓吉祥。

    每到「二月二」,在村子裡,會看到一些活潑可愛的小孩子們,他(她)們穿著漂亮的衣服,每個人的肩上都飄蕩著鮮艷的「五彩串」,這是孩子們的父母在為自己的孩子祈求吉祥。

    「五彩串」也有人稱其為「龍尾」,是目前農家過「二月二」的一種習俗,它有40厘米長,用彩色的塑料片穿成。

    傳統的做法是在正月二十五這天,用紅布、綠布等彩色花布剪成小布塊,然後把麥秸桿或者蘆葦桿(中間是空心的)剪成小段,然後用線穿上一片花布片再穿一個麥秸桿間隔成五彩長串,最後在尾部綴上布條就做成了一個「龍尾」,由爹媽縫到孩子的肩上再甩到背後,寓意是將疾病等災難和不幸統統甩到背後,保佑孩子平安幸福。

    「龍尾」通常由長輩親自製作,越是上年紀的人越重視這個習俗,還有的家庭會把「龍尾」懸掛在房樑上,有「留龍在家」的寓意。

    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肉,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記得很小的時候,聽大人們說:「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剃龍頭。」這二月二應該跟「龍」有關,那吃的也得跟「龍」套上,可到現在人們都不知道「龍」頭是啥滋味。可見龍頭難得呀。然而,殺頭豬就簡單多了,所以大家都選擇了吃豬頭。

    孫剛小時候覺得,想什麼都是有道理的,很久以來一直都執拗地認為「龍」肉是天下最好吃的東西,不是有句俗語嘛: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什麼時候能吃上「龍」肉呢?現在看來,這可能是很久以前,小小人兒心裡面的一個大大的願望吧。

    總之,「二月二」這天,藉著美味佳餚,說說「龍」、說說豬、講講故事,別讓咱們古老的民俗在不久的將來慢慢消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