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星塵武裝

第一卷 凜霜覺醒 第99章 晴空山 文 / 中土

    晴空山之所以得名,是人們形容他夠高。

    山高超過雲層,上面看到的自然是晴空萬里。當然,實際上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就像黑柳河看不到水,晴空山也看不到晴空,因為星塵不但改變了大地,也改變了天空。

    眾所周知,能量不會真正消亡,也沒可能憑空出現。這個世界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各式元素能量供人們利用,就是因為星塵起到了超級媒介的作用,太陽的光和熱再透過大氣層照射到地面之前,被大量的截流並轉變,所以即便是高空,也遠不似季良所熟悉的那般晴朗透亮,同時,各種各樣的能量流、能量漩渦,其危害不比雷雨雲的閃電差,所以飛機對這個時代而言、真的是件奢侈品。

    天空是危險的,地面也不差,星塵的散佈並不均勻,而能夠跟星塵發生反應的物質同樣如此,兩者一旦相遇,一些看起來光怪陸離且異常危險的區域便形成了,比如流光風旋、融水立柱、巖巡者……這些都算是自然現象,且都需要小心應對。

    地形的險惡,使得安全的行進路線、以及對環境的探知都變得極為重要。晴空山就有這樣的危險區域,所以路線相對有點繞。

    晴空山是橫界山脈的主峰,距地面高度超過400米,看上去頗有些高聳入雲的意思。它的南坡較緩,並且生長著不少林木植物,北坡陡峭,懸崖絕壁,峭巖如刀,並且冰滑異常,常年不化,算是天險。

    冬令營的學生們翻過幾座矮山,然後之字行路線登山,對於身體素質不錯的他們而言,倒也談不上有多累。更令人開心的是,風到了這裡總算是不那麼肆虐了,沒了那種呼嘯的喧囂,也沒了那種體溫被掠奪的感覺。

    路線是安全的,不但有指示牌,還有對這裡異常熟悉的專門嚮導。不過,還是有必要警惕行路的,林子的視界受限嚴重,比不得荒野,有什麼活物接近,遠遠就能瞅見。

    登山之前,雪橇載具因為笨重而全部被留在了山腳下,精英議會有專門負責的人將之利落的卸掉關鍵扣件,隨後整齊碼放,這些物件回頭都還能用,沒有必要輕易捨棄。

    沒有了雪橇載具載物,精英議會的成員們還有細柳筐可用,筐體是學生們自己動手編織的,一片一片的、輕盈而韌性好,中午露宿時,另外兩個團隊的學生見精英議會的人將這些細柳編織片兒用扣件連接,建議的牆體便生成了,使用方便,也比單純的布帳篷更好用。同樣是這些編織片兒,同樣是那些小扣件,現在則組成了各種各樣的筐子,以方便裝盛物品。所以儘管精英議會的物資最多,但絕沒有因此而拖大隊的後腿,相反,在合理的組織管理下,他們的狀態都保持的不錯,沒有哪個覺得這次趕路辛苦。

    「大家都多多留神,小心被松鼠獵頭,被蛾蟲吸乾。」自進入林地之後,分散在各處的監護者們開始傳達善意的提醒。

    三個團隊對之都比較重視,只不過有的做的好,有的則差些。精英小組專門調派了機工士,進行區域式劃分,以保障巡視的兵蜂其偵查巡邏範圍覆蓋了整個行進中的團隊。

    銃士們組成第二面警戒網,利用他們敏銳的偵測能力留意著枝葉間和泥雪中的情形,他們的槍保險都是打開的,以便隨時可以對可疑目標打動打擊。

    精英議會還安排了幾位感知能力出眾的術士,分散在行進隊伍的各段,通過天地間與自己能量屬性相契合的那些游離能量來獲知信息。

    這個方法雖然範圍有限,但勝在感應靈敏,尤其對探知地面以下這種普通方法所不易偵查的區域極有助益。

    除了三層警戒,精英議會還安排了一個快速反應小組,一旦發現野怪,他們就是負責阻擊殲滅的。

    有了這樣的安排,大隊便可以一如既往的正常行進,不用搞的個個都鬼鬼祟祟、緊張兮兮。

    另外兩個團隊,自由之翼和自由聯盟,情況就要差點,除了有那麼幾個人不時提醒注意留神,沒有什麼專門的安排,他們的團隊人員不多,也沒有多少物資,隊列很短,遇到情況抱團也容易。所以決策者們認為沒必要搞那麼多花巧,真要出現問題,一起戰也就是了。

    老師們仍是一如既往的不置可否,不會提點,更不會指手畫腳,甚至如果一路順利沒有發生情況,做出周密安排的精英議會並不會比打著見招拆招算盤的另外連個團隊獲得更多的評分,而即便是發生了狀況,也要在觀察各自的具體表現之後,才會給出一個中肯而客觀的評分,這個評分並非是單一的,有組織能力分、也有個人表現分,假設自由之翼或自由聯盟蹦出一個力挽狂瀾、在關鍵時刻發揮極其重要作用的人物,那麼他的評分未必就會低。

    關於這些,昨晚談話時,王力也隱約的向季良透露過一些。

    大概的意思是說,像冬令營這樣的活動,並非是為了某個人、或某幾個人作秀而開辦的,而是為了讓學生們在實踐當中,自我發掘特長,以便在之後的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揚長避短式的專項培養。所以,王力建議季良適當的給別人表現的機會,而非事事親為。

    實際上,像他這樣的、在稀缺能力上(策劃、組織)有特長的學生,一早就已經成為了重點關注對象,甚至未來的培養方向都已經定下了,因此就算季良衝鋒殺敵很牛掰,也不過是錦上添花,遠不如在老師們看重的稀缺能力上表現更進一步來的收益大。

    季良當然不會讓別人更改他的人生規劃,不過如果將之看做是一個學習的契機,虛與委蛇還是有好處的,自己肯用功、再加上良好的外部條件,季良相信自己會因之受益終生。

    有了這樣的決定,季良便不再打算扮演動輒拔劍劈人的硬漢角色了,他想那些大多數不坐危堂的決策者們一樣,將衝鋒陷陣的機會留給了別人,而他自己則悠然的隨大隊行進,難得的放飛思緒,以現實與他記憶中的另一個世界做比較,感受那差別所帶來的新奇和震撼。

    在季良的記憶中,松鼠這種生物,雖然聞起來氣味差點,但樣子很可愛,而且膽小,最多也就是被逼急了撓人,效果跟貓爪撓人差不多。然而在這個世界,松鼠是一種非常兇猛的林間殺手。

    像絕大多數怪物一樣,這個世界的松鼠它們能夠靠一些稀奇古怪的方法存活,比如這個時代的雪、植物的根、枝、葉、果,甚至包括過濾某種泥土沙石中含有的物質;同時,它們對一些特別的物質及其渴望。

    浩劫之後的今天,所有的生命仍陷在一個快速適應環境的進程中,不能適應就淘汰,所以很多生命會進行一種非正常獵食的獵食,這被人類稱之為『要素渴望』。

    科學家們研究推斷,因為進化速度太快,很多生命到現在都保持著『本代進化』,也就是未等繁衍到下一代,自身身體構造已經再起變化,所以造成了基因缺失。缺失的結果從某種程度上講類似於拔苗助長,嚴重的會出現『進化崩潰』或者『遺傳畸形』,這也就是浩劫後生物肥正常獵食的原因。

    很早以前,人類學家就發現這樣一個情況,當人對某些食物生出特別濃烈的食慾時,往往代表著身體中對該類食物中所含物質的需求。這是一種源自生命本能的呼喚,不光是口舌之欲的滿足。

    浩劫後的生物也一樣,它們近乎本能的分辨出哪些食物是它們需要的,其實這個特徵浩劫前的動物就有,比如食草動物,沒人教它們植物學知識,然而它們通過自己的方法選擇合適的植物,很少有搞錯把自己吃死的。

    不幸的是,人類作為浩劫前地球諸生命中走在進化前列的生命,所擁有的基因、以及某些不被科學家們理解的要素,最為豐富。

    更不幸的是,正是因為這種生命狀態的高級,改變時遠比那些低級的困難。這就好比一個原始村落,和一個民主制度下的村落,都改制為封建制度,後者難度明顯難度大,因為規矩已立且細。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類成了怪物們眼中的『羊牯』,肥美可口,不但好吃,而且大補。

    當然,越是難以轉變的,成功轉變以後也越強力,這就是浩劫之後人類口中的異族。從某種角度看,人類厚臉皮的自豪宣佈:統治這個星球的,還是俺們人類,不需往遠了說,異族,三代以前跟俺們都還是同一個祖宗。

    這松鼠自然不能算異族,而是野怪,平時人們簡單稱之為怪,或直接冠以以前的名字。反正這個時代的人對各種怪在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也只有季良這樣的穿越者,提到『松鼠』才會跟可愛、膽小這類字眼掛鉤。

    松鼠是獵頭者,它們對大腦,尤其是人類的大腦有特殊的偏好,如果你發現某只松鼠比其他同類強大很多,那麼它十有**成功獵取過人頭……這,就是這個世界的人類對松鼠的認知!

    所以儘管季良知道那些喜歡藏身與枝椏間、然後瞅準時機突然撲出一個斬首爪刀、斬首割頭後逃之夭夭的傢伙才是這個世界的松鼠,心中仍是會感到彆扭和糾結。

    而跟松鼠比起來,蛾蟲作惡,倒是比較容易接受。畢竟大多數人對蟲子都什麼愛,醜陋、噁心、猙獰、討厭、有毒……蟲子往往跟這些個詞聯繫到一起。

    作為種類基數相當龐大的一個門類,作為處於低級生命狀態的物種,昆蟲們面對浩劫、所產生的結果最為涇渭分明,適應不了的,在浩劫後第一年就死絕了;適應了的,跟以前相比,個個都是大變特變,面目全非。

    這蛾蟲,原本就是夜蛾的幼蟲,長相跟蚯蚓有幾分相似,喜歡潮濕且土質相對較為酥松的地下,啃啃植物的根,或者嚼吃點腐爛的葉子什麼的。但如今的蛾蟲,首先體積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人小臂粗細,7-9米長的比比皆是,而且它們化蛹變蛾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程度的滿足要素渴望。於是結果就出來了,它們襲擊人,從地下。

    蛾蟲成熟後,可以以能量在土層下製造臨時空洞,然後將它們的獵物拉進去,慢慢享用,其過程跟水蛭或蚊子吸血差不多,注入毒素,稀釋血液,然後吸食,不同的是,蛾蟲吸食的是體液,它注入毒素後,那人就跟中了化骨綿掌一般,內裡都被腐蝕成糊了,然後它就吸,吸一部分、再腐蝕一部分,深陷土下,想動個胳膊扭個身都困難,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痛苦可想而知,據稱被蛾蟲糟蹋後又救活的人類,精神崩潰瘋掉的極多。

    「幸虧這種生物對土質有要求,也需要浩劫後的變異林木的根莖來維持生命的基本需要,否則野獵的人類晚上睡覺、恐怕都會心寒膽戰。」

    季良正回憶著這個世界生物課本中的相關知識,不遠處一名土系術士突然大聲警告,並伸手指了方向。「蛾蟲,有蛾蟲來了!那個方向!不止一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