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 、遐想 文 / 深幻
ps:這幾張都有點兒鋪墊的意思,**會有的,戰爭會有的,再過幾章吧大家相信我,耐心點兒等待啊,最後一如既往求訂閱啦!~
被董卓視,這對李儒疑是很難以忍受的,倒不是他有多麼強烈的表現欲,而是他很清楚一點,如果說袁紹此人剛愎自用,但至少他身邊有著足夠多的謀士、直臣,能夠在關鍵時候勸服於他,當然這也是因為現在他的勢力還不夠大,頭腦中的理智所佔的比重比較大,而且經過了之前在虎牢之戰的失敗,對他來說也算是個不小的磨礪,讓他的心性平和了許多,但可以想見一旦河北大業完成,他很難不被巨大的勝利和成就沖昏頭腦;而董卓骨子裡也有著這種特性,而且絕對比袁紹還要嚴重,可惜地是在他的身邊,自始至終都只有李儒這一個說話有份量的謀臣,其實還有其他人也並非沒有能力,只是不被他所信任,而現在李儒這個原本唯一能夠勸諫得了董卓的謀臣也可能被他丟開,可想而知那會發生怎樣的後果,沒有束縛的董卓會是瘋狂而可怕的,而這種瘋狂最終可能將他自己都燃燒」「。
「文優、文優……」
「嗯?」李儒正在沉思,卻被牛輔喚醒,然後反應過來方才牛輔問自己的問題自己可還沒有回答呢,他向牛輔歉然一笑,牛輔擺擺手以示不在意,他是個大度的人,而且他性子雖然憨直。腦筋卻不直,通過一些風聞和旁敲側擊,也大概瞭解李儒現在的處境,自然也能理解李儒這時候的失神。
李儒這時候則是開口說道:「大方未曾見識過這呂奉先的厲害,自然是不會想到,這呂奉先開辦這并州書院,若是失敗也就罷了,若是讓他成功了,假以時日這將會成為他的人才庫,而且聽說這書院中居然還是允文允武。呂奉先親自擔任其中武部部長。倒是這第一任院長兼文部部長明荀,此前從未聽說過這個名字。」
荀爽的真正身份自然不可能讓人知道,甚至在呂布軍中,除了呂布還有一干心腹文武。就沒有其他人知道那便是曾經的大漢司空。李儒的消息再靈通。自然也不可能知道這些。
而其實改名換姓這也是荀爽的要求,而且只是把姓換成了名,表字的第二個字則換成了姓。而呂布沒有絲毫猶豫便答應了,這似乎也說明呂布請他並不是奔著他的名氣而來,讓荀爽有觸動,當然這些李儒都是不知道的。
而讓李儒沒有想到的是,牛輔聽了他的話卻是苦笑道:「文優說輔沒有見識過這呂奉先得厲害,這可不盡然,那曹性曹子衿帶著自己的三千兵馬沿著河東、河內郡入并州,這可幾乎是在輔的眼皮子底下,雖然對這呂奉先的其他面確實不瞭解,但能夠讓自己的屬下如此忠心耿耿、矢志追隨,想來也不會是一個簡單人物。」
「哦?」李儒看著一臉認真地牛輔,有些訝然。
他可是真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從這個憨直大漢的口中聽到這樣的話,怎麼都覺得有點兒顛覆形象。
不過隨即想想,卻又覺得這沒有什麼,牛輔一直都是沒有稜角、平平淡淡的表現,卻很容易讓人忽略掉他身上也有的閃光點,應該說很多時候不失敗也算是成功的一種,而牛輔跟著董卓這麼久以來,有他參與的戰事居然沒有一次敗北,最不濟也是平分秋色,這讓李儒想起來都會覺得訝然,但仔細想想卻正在於牛輔的四平八穩,關鍵時候能夠穩住這有多麼的不容易看看那些平常叫囂得厲害卻總是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失敗案例就知道了,況且牛輔這番話還是他有感而發。
想到那曹性帶著三千原并州士兵繞了大半個司隸回到并州,形中又增強了呂布的一點兒實力,李儒心裡不舒服的同時,也不得不感歎,如果是換成董卓,恐怕就不會這樣了吧。
董卓在西涼軍中的威望毋庸置疑,可麾下將士對他多的是畏懼,而不是尊敬甚至崇拜,這也是董卓與呂布在軍中形象最大的一個差別,一個只是單純的領導者,另一個則是靈魂一般的統帥。
「那文優覺得,這呂奉先可能成功麼?」牛輔皺著眉頭,心裡其實覺得可能性不大,如果不是因為娶了董卓的女兒,以他的出身爬到今天的位置根本不可能,哪怕他的能力並不差,這就是世家壟斷的現實,難道這呂奉先還妄想憑借一個書院改變?
李儒抿了抿唇,搖了搖頭,說出來的話卻是意味難明:「若是其他地方還不好說,但在此時的并州,儒竊以為這呂奉先恐怕真地會成功,而一旦如此受到最大衝擊的,莫過於咱們那位岳父大人了……」
聽著李儒略帶調侃的話,牛輔卻笑不出來,他在心裡問自己,真會如此麼?
……
此時的呂布當然並不知道,自己的舉動已經引起了李儒的注意,就算是知道了,他也不會當一回事,因為雒陽地處的重要性,之前他就已經在其中擁有了一個嚴密情報絡的雛形,而現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檢驗,這個情報絡的發展也穩固上了軌道,而對於雒陽的一些消息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
老實說連他當初都不會想到,自己的離開竟然形中將董卓與李儒之間的某條裂縫加擴大,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畢竟兩件事情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牽繫,而且嚴格說起來也的確是如此,但那只能是站在這單獨一件事情上將其割裂開來看的時候,如果將其前後聯繫起來,那麼就可以知道,董卓很顯然是將呂布居然敢「背叛」他出走雒陽城的責任推到了李儒的頭上。
要知道在之前有很多次,董卓對呂布已經是抑制不住有一種殺意了,老實說他雖然曾經以呂布的義父自居,但在他想要將丁原留下的并州軍完全掌握在手中卻受到了呂布的百般推撓之後,心中便對呂布有了不滿,所以那時候才會有讓李儒以茶為媒下毒害死呂布的想法,他並不知道他其實成功了,只是呂布死後卻被一個穿越了千年之久的靈魂附體重生;而之後虎牢之戰讓呂布威望達到了一個令他都深深為之雞蛋的地步,須知功高震主很多時候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根本原因。
可是那些時候就是李儒在他旁邊不斷地勸阻,讓他按耐住,儘管覺得自己這個女婿一直都對自己忠心耿耿不太可能背叛自己,但董卓還是有時候忍不住會想這李儒是不是暗中和呂布達成了什麼協議,居然這樣的偏幫他。
他卻是忽略了,李儒當時勸阻他的確是為他好,如果那個時候直接和呂布撕破了臉皮,最後未必就能夠完全滅除呂布,反而會使得雙方關係完全惡化,最後將呂布推到徹底的對立面,而剛剛被董卓軍擊敗的那各地諸侯,看到這一點恐怕也會蠢蠢欲動要捲土重來,如果呂布再加入到他們其中,再來一次聯盟討董,那對於本身在之前也受到了不小的減員勢力減損董卓勢力勢必會形成巨大的危險。
只是連李儒本人也不會想到呂布居然會這麼做,直接就離開了雒陽,好在不管是呂布方還是董卓方,都沒有立刻將對方推到完全的對立面去,哪怕是李儒暗中傳播了呂布劫掠了雒陽的武庫和太倉的消息,讓張燕、張揚乃至匈奴人都先後對呂布下手,但只要他們沒有徹底撕破臉皮,還有站在一起的可能,周圍的諸侯們懾於董卓和呂布的威風就不敢在還是舔舐自己傷口的時間貿然地再次發動一場沒有把握的戰爭。
而這也是呂布的目的,因為他知道短時間內自己和董卓絕對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因為諸侯們會將自己和董卓自動放在一塊兒,一起對付,只有等到自己的勢力真正強大起來,到那些諸侯不得不正視,開始轉換態度以拉攏為主而非針對的時候,那他才可以算是真正徹底擺脫董卓的影響**出去。
所以他積極的推動并州的各項發展,務必要在短時間內做到百廢俱興、初具崢嶸,就如奠基并州書院就是他開拓的重要一步。
雖說現實情況如呂布本來所想的,那些即將或者正在北遷過來的百姓們,在徵求他們對於并州書院的意願的時候,多數人都選擇了武部而非文部,雖說這意願未必就會是到時候真正的選擇,但也確實代表了他們的心思,而且呂布本身也是一個武將,現在也是要靠著軍隊打天下的時候;但實際上,呂布對於并州書院,加重視的還是其中的文部。
不管是從現在還是從將來考慮相比之下還是文官對於自己最為缺憾,甚至從長遠來考慮,文部的發展如何才是真正決定他到底能夠走多遠的重要一點,而且并州書院只會是一個開始,將來可能還會有冀州書院、幽州書院。
那將隨著他的霸業擴大、版圖擴張到了那些地方之後,但並不影響他現在的遐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