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221 周瑜三封信(六) 文 / 傅戍己

    第221周瑜三封信(六)既然世人皆錯,那就由我來答題。

    前面說過,蕭言認為「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互為因果,相輔相成,並不矛盾。時勢頹而英雄出,困窘世態使人看不見未來,於是無數豪傑紛紛脫穎而出,昂聲回答歷史提問,迎接未知挑戰;英雄出而時勢奮,真英雄出世,力攬狂瀾,變混亂為和平,變頹廢為振興,從而更改歷史走向。

    問英雄誰是英雄?唯有慧眼卓識,引導世人革除時弊,救危救亡之輩,才是真英雄。

    真英雄現世之前,亦有無數假英雄,假英雄往往使人歎息,人們或是感慨其道路艱難,或是感慨其倒在成功之前。

    好比數百年春秋戰國亂局,前有五霸,後有七雄,中間摻雜無數儒道墨法、諸子百家,他們都可視為假英雄。無數假英雄探索數百年,漸漸認識到貴族制度愚昧,從而慢慢發展出來郡縣制,予以替代。秦始皇帝一統天,只可惜受限於時代,其設計的帝國迅速走向崩潰。但是,哪怕大秦帝國崩潰之日,率先反抗秦兵的也不是六國權貴遺族,而是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口號的陳勝、吳廣!

    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徹底粉碎天生貴族鐐銬,從此中國再也不以血統論貴賤。

    變革期間,世態屢有起伏:好似原本怒斥貴族的陳勝,後來卻背叛立場,改以重建貴族分封;好似無數六國遺族,紛紛割據稱王,欲成戰國新雄;好似項籍分封天下,有再建新周朝跡象。世態雖然屢屢起伏,但是粉碎天生貴族鐐銬的大勢卻始終一往無前,劉邦、呂後……孝武皇帝劉徹,數代人間斷努力,終於將貴族分封制度徹底掃入垃圾推,從而迎來中國大一統新氣象。

    只是,歷史永遠向前發展,世間從來沒有一勞永逸之事。

    周朝建朔,宗族分封四方,君弱藩強。好比東周初起時,才分封不久的鄭國,就敢集結兵馬,無情踐踏周天子威嚴。

    漢孝武皇帝之後,劉氏宗族孱弱,藩弱君強。似兩千年前的交通條件,再強的中央集權又怎能完全控制地方?即便後世共和年間,中央也無法完全掌控地方勢力!於是,原本屬於分封諸侯的利益,漸漸被當地宗族侵奪,演化為豪強、世家。換句話說,漢朝粉碎貴族封建制度,才能漸漸誕生類如汝南袁氏、下邳陳氏、弘農楊氏、穎川荀氏等等影響力極高望族豪門。

    往日有諸侯強國,今日有門第權貴。

    一弊除又有一弊興。

    革除時弊,既是一段舊歷史的終點,更是一段新歷史的起點。

    新的時弊面前,又有誰人能夠解答?

    站在兩千評價三國群雄,曹操、曹丕、劉備、劉禪、孫權、司馬懿、司馬炎等等,其實都不曾真正解決致命弊端。正是因為知曉答題艱難,九錯難有一對;即便僥倖答對,又會漸漸衍變為新問題,蕭言彼時才會遲疑不決,乃至於決定相助曹操,尋找出能夠真正帶給中國光明的答案。

    可惜,下邳親見曹操,且不說曹操那副鬼神驚懼的黑、矮、丑形象,單是曹操本人的種種理念,蕭言就感到難以接受。理念既然互相衝突,蕭言又如何談及傾心相助?也正是心底失去前進方向,蕭言近段時間才會東敲一鎯頭,右敲一鎯頭,散亂無序,狀如亂頭蒼蠅。

    直至今日,周瑜一句「葉公好龍,不喜曹操」,一句「如若依舊躊躇,何必回返巢湖」,促使蕭言瞬間走出廬山迷霧,得以全方位重新審視自己。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蕭言緊逼雙目,默默念叨後世太祖名句,試圖從中感悟後世太祖那種一往無前氣勢。

    夕陽垂落之前,蕭言突然睜開雙眼,緩聲說道:「一往無前,捨我其誰!」

    「時勢衰而英雄出,無數英雄出世時,誰又有百分之百把握成為中流砥柱!義兵初起時,劉邦可想到他能夠成為漢家高祖!王莽亂世,劉秀可想到他能夠中興漢室!從募新軍時,後世太祖可曾想到他能夠創建共和國!」

    「路,是走出來!」

    「倘若連答題勇氣都沒有,我又怎能答對題!」

    「倘若繼續畏畏縮縮,我豈不是連一名區區嘴炮都不如?嘴炮還敢指點江山,鍵盤政治局呢!」

    「曹操答錯,曹丕答錯、劉備答錯、孫權答錯……漢末三國無數豪傑,寧無一人答對漢末提問。」

    「既然世人皆錯,我又為何不能答題,尋找新路。即便我今日答錯,中國未來難道還會比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更加沉淪?」

    「世人皆錯,那就由我來答題!」

    雲開霧霽,蕭言忽然覺得眼前一片光明。歷史證明:曹操所求是虛幻,曹丕所求是虛幻,劉備所求是虛幻,孫權所求是虛幻。即便我蕭言所求亦是虛幻,那也不過與曹操、劉備站在同一起點線上。

    時無真英雄,那我們就一起做假英雄。

    蕭言回身疾走書房,取出周瑜兩篇書信,兩篇書信,一封寫與周忠,一封寫與楊彪。周瑜適才還在信中有所提及,說是讓蕭言前往許都找準最終方向,並且將兩封書信轉交周忠、楊賜。

    蕭言揉.搓信紙片刻,毅然吹亮火折子,就地焚燒兩封書信。巢湖信使見蕭言焚燒兩篇書信,不明所以然,詫異問道:「將軍這是……」

    「我心意已決,許都不去也罷!我既不去許都,何須再留兩封書信?」蕭言笑笑。

    可惜,巢湖信使不懂蕭言心思,聽不明白話語內涵意義。巢湖信使只能從自己角度推測真相:「將軍要回巢湖啦?」

    「嗯。下邳居之不易,不如早早回返巢湖。巢湖才是我們的家。」蕭言說道。

    巢湖信使依舊茫然:蕭言話語,拆分為單個字詞,他無一不識,但是這些簡單字詞混合一起,巢湖信使卻完全聽不懂蕭言究竟在說些什麼。

    「嗯,你且使人傳喚太史慈,讓他速來見我!」蕭言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