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205 賜婚(四) 文 / 傅戍己

    第205賜婚(四)審斷陳宮

    劉備說道:「陳.元龍缺席,另有他因。」

    「哦?」曹操、蕭言齊時訝然。

    劉備詳細詮釋道:「呂佈施暴徐州,侵奪鄉紳,似如陳.元龍本家淮浦陳氏,父子兄弟五人,皆因刀劍脅迫,不得不供職下邳,為呂布驅使。先有呂布殘害陳氏,後有陳.元龍內應司空於廣陵,陳氏一門與呂布互為死敵,不能兩容也。」

    「陳.元龍自思陳氏與呂布互為仇讎,他若見呂布,必然目眥盡裂,恨不得手刃呂布,為其弟陳應復仇。然則,陳.元龍大公無私,先國事後私情,他預知司空愛惜呂布將才,或將赦免呂布,為避免怒火攻心,影響司空折降呂布大事,陳.元龍是以缺席府宴。」

    「前在徐州,吾與陳氏略有舊情,陳.元龍因之請我轉稟司空詳情,不使外人治他怠慢之罪。」

    蕭言恍然大悟,瞬間明白陳登為何缺席:陳登缺席原來不是為回返廣陵鋪路,而是以退求進,與劉備聯袂上演雙殺,務必斬除呂布根脈。

    蕭言暗道:「陳登原來是欲殺呂布。或許是我想多,曹操根本沒有拘禁我與陳登心思。」

    與此同時,曹操亦感慨說道:「陳.元龍自有氣度也。然則,陳.元龍不負吾,吾豈可負陳.元龍?」

    曹操長身而起,行至呂布數步之外,喟然長歎:「奉先與陳公台(陳宮)亂我兗州,六年間你死我活攻伐不休,我欲殺你,你欲殺我。勝敗既定,本欲放下屠刀,共輔朝政,吾討定州郡為國事不為私情,與奉先有國仇而無私恨也!今日殺奉先,亦非是我曹操心胸狹隘,而是奉先本性狡詐,無忠無信,有奉先在許都,漢室中興無望。」

    「今日殺奉先,為國不為私!」

    「無論如何,奉先是天下俊傑,雖然不忠不信,卻總歸有梟首董卓偉勳。審量是非,吾可保奉先全身而死,不受刀劍殘身之辱。」

    「吩咐左右刑刀手,以三丈白綾勒殺呂奉先,留其全屍。」

    忽見形勢突轉急下,呂布又驚又怒。臨死之前,呂布不禁撕破臉皮,無情咒罵座間諸人,罵劉備禽獸無恩,罵曹操冷血無情,罵蕭言假仁假義……等等。曹操沒有理會呂布臨死前的撒潑,僅僅揮揮手使精銳兵卒強行帶走呂布。

    於是,呂布命運不改,依舊為三尺白綾縊殺。

    審斷呂布之後,復又有四名強健銳卒押解陳登覲見。與審斷呂布不同,曹操直面陳宮,近乎挖苦嘲諷陳宮,先問呂布哪點強於他,再問陳宮智計幾許:呂布若比我強,豈會兵敗下邳;你陳登若有智計,怎會投他呂布?

    面對曹操無情嘲諷,陳宮一如呂布,昂首挺胸,毫無降將覺悟。但與呂布不同,陳宮一不求饒,二不辯駁,只是鎮靜對望曹操,不喜不怒,宛若頑石。曹操嘲諷譏罵許久,卻見陳宮面色不改,渾然不受他譏諷影響,不禁大感鬱悶。

    曹操本來以勝利者身份居高臨下嘲諷陳宮,一撒心底鬱悶,孰料陳宮非但沒有失敗者自覺,反而鎮定自若,榮辱不驚,好像曹操才是跳樑小丑一般。

    曹操怒氣越來越盛,說道:「陳公台尚不服輸兮?」

    「今日談勝敗輸贏,為時尚早。」陳宮第一次回應曹操。

    曹操不怒反笑:「公台尚有智計反敗為勝,活擒我哉?」

    「呂布固已敗亡,孟德你亦活命不長也!黃泉路上,一前一後而已,雙方何來勝敗輸贏。」陳宮答道。

    曹操說:「公台欲如何殺我?」

    「殺孟德者,另有他人也。孟德殺我之後,請將我首級高掛許縣北城,待孟德喪命黃泉,我好為你引路,屆時你我再論是非輸贏不晚。」陳宮答道。

    聞聽陳宮此言,滿堂轟然,紛紛怒罵陳宮妄言,哪怕是荀攸也忍不住喝罵陳宮嘴硬:「陳宮心懷死意,有恃無恐,司空請立即殺之,免受其言語所辱。」

    陳宮環視眾人,不屑說道:「爾等亦是將死之人,猖狂無益。」

    曹操黑著臉平息屬僚怒意,瞇起雙眼追問陳宮:「公台欲使我怒火攻心,滅你滿門乎?」

    陳宮依舊神情平靜,不答反問:「孟德可知我昔日為甚叛兵兗州,追隨呂布乎?」

    「嗯?」曹操不解。

    陳宮說:「論才學,孟德強於呂布;論家世,孟德強於呂布;論率兵,孟德強於呂布。然則,我最終卻捨棄孟德,追隨呂布,孟德可知其中緣由?」

    「正欲聽你歪理邪說。」曹操答道。

    陳宮繼續說道:「呂布為良將庸帥,難圖霸業,然則此人知進退,能屈能伸。董卓強盛時,呂布殺丁原歸依董卓;王允強盛時;呂布殺董卓歸依王允;見王允式微,呂布單馬東逃;知袁紹忌諱,呂布棄軍南逃;聞兗州空虛,呂布果斷與我合兵;下邳潰敗,呂布又即時投誠孟德——呂布此人,可為君,可為臣,易聚易散。倘若不是我知孟德寡恩無情,心胸狹隘,陷城之後,必殺呂布,下邳早降孟德也。換句話說,倘若今日攻城是袁紹,早在下邳丟失泗水防禦時,我就已經勸諫呂布捐城投降。」

    「投袁紹,呂布可活;投孟德,呂布必死也!」

    「呂布易聚易散,可勝可敗,然則孟德卻恰恰相反。孟德性格剛烈,能為人君,不能為人臣,六年之前,我便知孟德終將與袁紹分道揚鑣,互成仇讎。孟德與袁紹相爭,於漢室無益,於中國無益,我與張邈合勢投歸呂布,看似叛降袁紹,其實志在清除孟德隱患,使中原未來能夠速戰速決,快速回歸和平。可惜呂布首鼠兩端,一不能安撫兗州,二不能抵禦孟德侵襲,使其不幸喪命於孟德之前。」

    「袁紹總攻公孫瓚,其意不言自明:幽州平靜之日,即是河北兵南來之時。呂布若再能堅持三四月,即能見孟德首級傳鎮四方!」

    「我知孟德秉性,袁紹南來,孟德勢必抗戰到底——屆時,堂內追隨孟德臣僚,十人將死九人矣!」

    「我為孟德所殺,孟德為袁紹所殺,黃泉路上彼此相距不遠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