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64 北征呂布(四) 文 / 傅戍己

    第164北征呂布(四)諸葛瑾的心思

    觀今日中國局勢:黃河南北,曹操、袁紹,構隙結怨;淮河南北,呂布、袁術,貌合神離;巫山左右,劉璋、劉表,固守本州,可謂群雄各有所圖。

    江淮之間,原有袁術、孫策兩位梟雄,袁術強勢入主壽春;孫策討定江東,各有軍威。尤其,彼時袁術羈縻孫策,合二為一,破擊劉繇,稱霸江淮,漸有一統南中國之象。

    然則,建安二年下邳、蘄陽兩戰,袁術根底瞬間輸盡,今日雖未敗亡,亦無有前途。正如漢家衰弱而有中原諸侯遍野一樣,適逢袁術大廈將傾,江淮郡縣主官也是各有所謀,或是趁機攫取利益,或是有意取代袁術,稱雄揚州。

    江淮勢力駁雜,但是能入目者,僅有四支:劉繇舊部,雖敗不亡,可謂其一;廬江劉勳,宗室勳望,可謂其二;江東孫策,軍威稱雄,可謂其三;廣陵陳登,依托徐土,可謂其四。四人之中,孫策最強,劉勳其次,陳登再次,劉繇舊部最弱。倘若歷史不變,自然是孫策東征西討,一一破擊其他三股勢力,統一揚州,繼承袁術事業。

    孰料,就在江淮新舊勢力劇烈動盪之際,蕭言卻橫空出世,以八百里巢湖之力,東聯陳登,西迫劉勳,南拒孫策,北敗袁術,儼然孤秀,為人驚歎。

    建安二年時,無數群雄視巢湖為湖匪,與昔日鄭寶、張多、許幹、陳策等山賊同屬一類,雖是一股勢力,但是不成氣候,早晚被人討滅。待建安三年,面臨南北威壓,蕭言率巢湖萬名戰兵,絕地死戰,先入合肥,再陷成德,未幾又趁孫策遇刺,橫掃江北,兼併大半淮南郡時,無數人連連吸氣,不敢置信巢湖竟有這般實力。

    以諸葛瑾為例。

    合肥城陷時,諸葛瑾念及保全繼母、妻子性命,才因陳登之名,勉強暫留巢湖。當時,諸葛瑾根本沒有常住巢湖心思,日夜盤算的是如何才能安全逃脫巢湖,或暫避江東,辛苦度日;或遠走荊州,投歸叔父諸葛玄。哪知,巢湖兵才陷合肥數日,旋即有成德大捷,一夜擊潰袁術三萬雄兵,間接促使陳簡上山為賊。不僅如此,而後袁術三攻合肥而不得,更是令諸葛瑾冷吸一口氣,覺察到巢湖不凡,決不可以尋常山賊湖匪相待。

    當然,也只是不可以湖匪相待而已。

    諸葛瑾雖然高看巢湖,卻認為巢湖事業已至頂峰,到此為止,而後難再繼續發展。

    不過,因看好蕭言才華,因感謝蕭言提鐫之情,諸葛瑾前時努力推動蕭言娶妻袁茉兒,使蕭言以蕭氏後裔身份,以袁氏女婿身份,融入士族高門。彼時,諸葛瑾口口聲聲說是結好袁氏,進而往依袁紹,但是諸葛瑾卻知,只要有袁氏女婿這層身份在,將來無論孫策稱霸江淮,還是陳登、劉勳乃至於劉繇舊部,都會樂意接受巢湖投降,進而接納蕭言,並以袁茉兒身份,安撫袁氏門徒。有這層婚姻保護,只要蕭言略知進退,放棄軍權,便可一生無憂。

    可是,諸葛瑾萬萬沒有想到,孫策總攻巢湖之前,竟然突兀遇刺蕪湖,生死不知。孫策剛剛弱冠,唯賴數年征伐,才能贏得人望,他那四位更加年幼的弟弟——孫權、孫翊、孫匡、孫朗,能否安穩繼承江東三郡?他們能否折服孫策舊時部屬?不說諸葛瑾,怕是孫權本人此時也是惴惴不安。

    江淮新舊兩強,舊強袁術,眾叛親離,敗亡可期;新強孫策,遇刺巢湖,即將崩潰。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江淮無主,英雄誠其時。

    與劉勳、陳登、華歆相比,腳踏巢湖七縣的蕭言,顯然更有王霸之象。

    尤其,諸葛瑾身在巢湖之中,曉得無論是偷襲成德,還是追逐韓當,巢湖三軍非但損失可以忽略不計,反而更因招降納叛,變得更加強大。外人欺負巢湖初得江北四縣,只會碰一頭釘子,成為繼袁術、孫策後的第三位犧牲品。

    大好形勢下,諸葛瑾情緒激動:校尉拔我於寒微,今日豈不正是結草啣環之時?

    於是,諸葛瑾斟酌一番,一反太史慈、楚永言辭,謀劃一條新路,建議蕭言北征呂布。只是,諸葛瑾口中說蕭言北伐,可安穩巢湖,可立業巢湖,可攫取名望,可結好袁紹,但是諸葛瑾真正所謀,除卻兼併袁術之餘,還有另外兩事。

    其一,分化江東。

    孫策遇刺,江東不穩,但是三郡軍力依舊強盛,非是巢湖能夠硬抗。如若巢湖倉猝進擊,不僅難以入主江東,反有可能被江東戰兵擊退,好似前時韓當一路,便曾連續擊退蕭言追擊,直至韓當渡江南歸時,才因地勢不利被蕭言成功偷襲。

    韓當一部尚且如此,莫說孫策其他六萬步騎。當然,江東軍力雖強,諸葛瑾卻也不懼:群龍無首,必將內爭自殘。只要江東動亂,巢湖大可拉一派打一派,招降納叛,緩緩圖謀三郡。

    巢湖如欲圖謀三郡,江東必先自亂。

    因欲使江東自亂,巢湖不可莽撞進擊,避免兵敗江南,以致使得孫權、孫賁或者其他人,憑借擊敗巢湖勳功,收攬七萬步騎軍心,榮登高位。巢湖不渡江,孫權、孫賁亦不敢在缺少水軍情況下,來巢湖刷軍功。孫權、孫賁等人,刷不來軍功,他們便很難真正控制江東七萬雄兵。

    因為巢湖水軍強橫,江東三郡雖有七萬雄兵,如今卻也憂心巢湖來襲。好似韓當,昔日督率步騎一萬,之所以不敢固守對戰,原因一則是憂心孫策性命,二則是懼怕巢湖水軍封鎖長江。

    因為憂心巢湖,七萬雄兵共有一敵,雖然彼此內爭,卻也必須維持形勢一統,才能穩守長江南岸。此種氣氛下,蕭言如果抽調千數戰兵,遠離巢湖,北征呂布,宣佈沒有進取江東心思,江東諸位大將必然長緩一口氣,繼而開始爭權奪利,或是巴結新主,或是投誠他將,或是滋生異心,使三郡不穩定的政局,趨於更加不穩定,進而使得孫策舊時部將迅速分化。

    待孫策部將彼此糾纏不清,便是巢湖兼併江東三郡之時。

    其二,連橫廣陵。

    巢湖勢單,又處四戰之地,須有盟友才能安心攻略他地。江左三郡是未來首要攻略之地,不可聯盟;廬江劉勳才疏志高,無法聯盟;江夏黃祖、豫章華歆,離巢湖太遠,聯盟無益。比較來,比較去,唯有廣陵陳登,才是巢湖聯盟最佳人選。

    首先,陳登性格驕傲,眼中只存豪傑,輕賤余類,沒有君王能容天下事的氣度。性格如此,任憑陳登如何厲害,也只能是一時之傑,終不能成就霸業。有這層因素在,巢湖聯盟廣陵,一則無慮陳登收買巢湖人心,二則無慮陳登反客為主。

    再次,巢湖、廣陵各有一半江北,唯有彼此聯盟,才能完全切斷三郡水路。巢湖初建,人員乏缺,聯盟廣陵遏制孫策,遠遠優於攻取廣陵,拉長戰線,獨自一人相抗江東數萬步騎。

    最後,諸葛瑾覺得蕭言自有氣度,豪傑面前不喪氣,流民面前不倨傲,巢湖與廣陵聯兵,北征呂布,不管未來勝負如何,只有利無有害。北征呂布失敗,廣陵未來孤居江淮之間,只能依附巢湖求存;北征呂布勝利,巢湖北府兵攫取無數聲威之餘,又可因蕭言不倨傲性格,收攬廣陵郡人心,架空陳登。

    分化江東、連橫廣陵、兼併袁術,諸葛瑾不動聲色替巢湖佈局江淮。

    站在諸葛瑾角度來看,蕭言北征呂布,利在巢湖萬世,哪能容得猶豫。至於蕭言所擔心的曹操啊,歸順啊,詔書啊,諸葛瑾全沒放在心上:漢末黃巾反叛,拒今已有十四年,天下諸侯四起,誰還曾百分之百執行朝廷旨令?

    諸葛瑾雖然與太史慈、楚永意見不同,但是他們心思一般無二:以巢湖爭江淮,未來袁紹勝,還是曹操勝,全都先放一邊。

    諸葛瑾話裡話外兩層意思,蕭言有些聽明白,有些沒聽明白,但是從諸葛瑾肆無忌憚的言辭之中,蕭言卻清晰感受到諸葛瑾的激昂態度。

    立足巢湖,謀取江淮,進而觀望黃淮戰局……這是軍閥行徑!

    體會到諸人心意之後,蕭言遲疑了。

    是繼續歸順曹操,還是舉旗自立,繼承東吳意志,與曹操、劉備一爭雄雌?

    軍閥之路,有進無退,數數漢末各路軍閥,可有誰敗而不亡?

    且不論公孫瓚、劉表、袁術、袁紹等人悲劇,只說張繡、張魯兩人。

    前者猶猶豫豫投降曹操,待攻略袁紹勢力完畢,張繡立即「從征烏桓於柳城,未至,甍」。

    後者且懼且恐投降曹操,待曹操接收漢中完畢,張魯立即「次年,羽化,葬鄴城東」。

    你要信曹操是好人,自然是張繡、張魯時運不濟;你要懷疑曹操人品,敢不冷吸一口氣,感慨曹操殺人於無形?

    信時一切都好,不信時,問題可就大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