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62 北征呂布(二) 文 / 傅戍己

    第162北征呂布(二)未來忌諱

    初,袁術使大將張勳率三萬步騎,南攻巢湖。危急之間,蕭言疾走廣陵,一口道破陳登密謀呂布異心,使得廣陵一郡十一縣瞬間倒向巢湖,共抗袁術兵威。陳矯此次往來巢湖,本是陳登親自面授機宜,自然曉得蕭言也是北征呂布知情人。

    因此,聽到蕭言點出呂布,一口道破自己來意,陳矯神色如常,並沒有感到奇怪。

    蕭言眉頭上揚:「陳廣陵欲伐呂布?」

    陳矯繼續答話:「誠如校尉所言,我奉廣陵郡軍命來此,正是欲與巢湖商量合兵事宜,以便共討下邳呂布!」

    「豫州牧劉備劉玄德,弘雅有信、雄姿傑出,為宗室少有才俊。昔,劉玄德興兵朔野,救難徐土,義感袁本初{袁紹},遂繼任陶恭祖{陶謙}為徐州牧。適逢呂佈兵敗兗州,鼠竄東潰,劉玄德念其梟首董卓之功勳,不顧可能觸怒曹操,毅然給糧給兵,使得呂布逃過劫數。然則呂布狼子野心,非但不感恩,反趁劉玄德軍爭淮表之際,內串奸賊,外連袁術,奸詐偷襲下邳,侵奪徐土。呂布之惡,竟能如斯!」

    「今日今時,呂布更是愈加猖獗,不顧漢家一體,兵圍沛縣,誓要把劉玄德趕盡殺絕。劉玄德一人身死事小,淮泗為呂布凶賊屠戮事大。呂布圍困小沛漸急,時不我待,肯請校尉仗義出兵,與我廣陵合軍,即時遠襲下邳,共救沛縣。」

    蕭言暗道一聲果然如此,不動聲色婉拒陳矯所請:「呂布狼子野心,天下所知,吾亦恨其狡詐反覆。然則,下邳路遠,又有袁術當中阻截,巢湖恐難真正用兵呂布。」

    請兵被拒,陳矯卻風度不減,淡然說道:「成德一役,袁術喪膽,刀兵不敢南向;歷陽追擊,江東內亂,孫策兄弟無暇北顧。數月之內,孫策不能集兵,袁術不能為禍,巢湖何懼袁術阻截?待數月之外,呂布覆亡,豫、徐為一,漢兵席捲江淮,雖袁術、孫策不能為害也!」

    蕭言說道:「自古無必勝強兵,攻守之勢,隨時可能互相轉換。昔日徐州之難,亦是因為劉備遠戰袁術,南下淮河,勒兵淮陰、盱眙之間,腹胸虛弱,方被呂布所乘。劉備前車之覆,巢湖、廣陵敢不為鑒?如因北征呂布,而使袁術偷襲巢湖、廣陵,再度稱霸江淮,為禍必將甚於呂布百倍。心中憂慮如此,不敢使巢湖兵遠走淮北,還請陳功曹見諒。」

    陳矯反駁道:「校尉此言差矣!前時已說,成德一役,袁術喪膽,數千步騎不敢圍攻合肥千餘縣兵。袁術虛弱如此,又何必擔心其為害巢湖?」

    蕭言緩聲說道:「兵法有云:有備無患,一人之守,十人難攻。巢湖初聚流民數千,尚能逆擊孫策,群殲黃蓋,何況袁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呂布擊潰袁術七軍,曹操蘄陽大捷,卻異人同心,不約而同選擇就地止兵,不曾繼續進兵壽春,皆是因此。巢湖不如呂布、曹操甚矣,敢不以之為念?」

    「不有討逆者,無以振人心;不有守禦者,無以護江淮。今陳廣陵既欲北討逆賊,興復漢室,還徐土安靜,吾亦當守禦江淮不失,助其成事。請陳功曹回稟廣陵,便說陳廣陵率兵北征期間,巢湖北可移軍東城,南可行船江都,護守廣陵十一縣不失。」

    話說到這裡,陳矯已經明白:蕭言私心甚重,興趣全在於擴展巢湖利益,無意遠征下邳呂布,與陳登先前推測不同。

    不過,陳矯並非庸才,自有機變智慧。

    陳矯沉默片刻,再次主動出擊:「敢問蕭校尉,可是因巢湖兵威強盛,驟起割據之心?」

    聞聽陳矯此言,蕭言不禁心頭一跳,微皺眉頭:「陳功曹此話從何說起?」

    陳矯語氣放低態度,言辭卻無比尖銳:「如非蕭校尉有心割據巢湖,進而稱霸江淮,圖謀袁術廢立事,怎卻拒絕許都征命,坐山觀虎鬥?」

    巢湖此時南拒孫策,北敗袁術,看似風光無比,但是蕭言頭腦始終清醒,曉得巢湖真正實力,究竟是幾斤幾兩。巢湖能夠擊敗袁術,不是巢湖兵極其強大,而是因為壽春軍政混亂,袁術即將徹底敗亡;巢湖能夠南拒孫策,不是巢湖兵真能對戰江東,而是孫策遇刺蕪湖,生死不知,孫權猝然繼嗣,短時間內無法獨攬江東軍政。雙方真正軍陣對戰,巢湖兵力恐怕不能相抗韓當一部。

    巢湖外似威風凜凜,功勳剽悍,其實卻因為一系列僥倖造成,不能代表真正實力。

    因為頭腦清醒,蕭言所以始終擺正自己位置,沒有想過稱王稱霸,覺得唯有歸順曹操,才是前途光明的陽關大道。囚禁周瑜、征辟諸葛瑾,蕭言亦是更多考慮削弱江東,而非將巢湖經營成能夠堪比曹操、呂布那般的強大勢力。與此同時,蕭言更知道曹操多疑本性,麾下戰將非得彼此矛盾重重,才能齊時共用。甲將與乙將不合,乙將與丙將有仇,丙將與甲將不說話,如是種種,皆是曹操麾下戰將尋常事。唯有兵將內鬥,彼此不合,曹操才會不懼他們作亂反叛。

    如欲歸順曹操,唯有徹底放權,唯有低調行事,才能真正贏取曹操信賴。亦是考慮到這點,蕭言與周瑜立誓三年之約時,才會笑說,待中國一統,他便放棄一切權勢,與周瑜行商度日。

    基於以上種種因素,陳矯一句「割據巢湖」,瞬間戳痛蕭言心底軟弱處。

    蕭言若有割據巢湖之志,未來如何歸順曹操?

    曹操雖然招降納叛無數,然則凡是曾欲割據、獨立之人,全都遭到曹操無情鎮壓。那些舊時豪傑,或是死於戰陣,或是先降後殺,譬如劉勳,譬如馬騰,等等。甚至,連相助曹操甚多的張繡,都死的有點不明不白。

    可以說,一旦正式割據巢湖,等同截斷蕭言歸順曹操之路。

    蕭言之所以歸順曹操,是想更好活命於亂世。如果,歸順曹操卻注定不得好死,以蕭言性格,他寧願戰死沙場,也絕不能歸順曹操。

    言而總之,蕭言此時懷有歸順曹操之心,異常忌諱割據、自立等等字眼,容不得陳矯說三道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