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61 北征呂布(一) 文 / 傅戍己

    第161北征呂布(一)廣陵陳矯

    九月初三,蕭言回巢湖第二日。

    直至日上三竿,溫暖灑滿床前,蕭言這才悠悠醒來。戎馬倥傯月餘,披甲督戰時尤不覺辛苦,回住巢湖,蕭言卻忽感全身疲憊,賴在床上不願早起。

    潦草盥洗完畢,鸞鸞端來溫熱早餐:一碗雞湯魚粥、一疊渣肉蒸餅、半盞涼菜。

    魚粥香而不膩,蒸餅油中帶田,佐以蕪湖特色涼菜,漸漸填滿蕭言咕咕腸胃。

    鸞鸞支著下巴偎依在飯桌對面,月牙水瞳,含笑望著蕭言將自己所做早餐風捲雲襲掃盡。待魚粥露出碗底時,鸞鸞突然「啊呀」輕喚一聲,好似剛剛記起重要事情:「天色濛濛那會兒,歷陽騎士護衛一人來巢湖,說其是廣陵郡功曹陳矯,欲與蕭郎議論軍政大事。」

    陳矯?蕭言腦海裡有他印象。

    陳矯,字季弼,徐州廣陵郡東陽縣人。歷史典冊記載:陳矯初從陳登,後應召曹操,久掌尚書權柄,後登位三公,乃是曹魏三朝元老。然則,蕭言後世讀史時,之所以能夠記住陳矯,卻是因為陳矯有一個更加威武的兒子陳騫。如果說陳矯名望沉寂,有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味道,那麼他兒子陳騫卻是一位激流豪傑,晉初中流砥柱,聲名遠播。父子兩人,父親陳矯助曹丕代漢建魏,兒子陳騫助司馬炎代魏建晉,一門父子兩位開國元勳,又皆是位極人臣,倒也是三國奇景特色。

    憶起陳矯父子厲害,蕭言即時放下碗筷:「陳矯人呢?」

    「陳矯此來巢湖,晝夜兼行,舟馬勞頓,又因是天色濛濛亮時趕來,奴婢就自作主張,使他先在廂房歇息,養養精神。陳矯當時不曾非議奴婢建議半句,就勢入駐廂房補睡歇息,想來雖有軍政密訊,卻也不急在一時片刻。因此,奴婢也就沒有匆忙喚醒蕭郎。」鸞鸞長話短說,大致介紹陳矯狀況。

    蕭言行動放緩,又問道:「陳矯現在人醒了沒?」

    「自陳矯入駐廂房以來,至今未曾遣人催促校尉府。」鸞鸞答道。

    蕭言想了想,說道:「陳矯既然日夜兼行,此來定有要事。鸞鸞,你且幫我喚來親兵,我收拾收拾就去見陳矯。」

    ======

    未幾,蕭言率三五隨從,往見陳矯。

    蕭言行至廂房時,恰逢陳矯睡醒用餐。陳矯欲撤餐桌禮迎蕭言,蕭言卻笑著擺手,示意陳矯繼續進餐,並吩咐隨從道:「恰好,我與陳功曹皆是剛剛醒來,未曾早餐。你去吩咐後廚,弄些精美小菜、甘甜美酒,使我與陳功曹暢懷共飲。」

    陳矯稍作推辭,卻見蕭言執意共食一桌,也就順承蕭言心意,跪坐餐桌一側,以臣禮相待蕭言。

    酒菜雖滿桌,陳矯已無吃酒意。陳矯首先大聲稱讚蕭言軍功,作為開場白:「我奉命太守密令,疾步歷陽,來見校尉,豈料時運稍差,校尉前腳剛走,我卻後腳翩翩來遲。此後,校尉率軍前行,我在後單騎獨追,本以為歷陽縣內必能追上校尉腳步,哪想到一路追到巢湖湖畔,也沒能追上校尉主軍。校尉率軍轉戰,迅捷如斯,簡直宛若風雷電車,統軍如此,我可追敵軍,敵軍不可追我,巢湖未戰,已立於不敗之地。」

    「今日方知,巢湖北拒袁術,南敗孫策,絕非一時僥倖!鄉間俚語,歌唱『西楚有蕭郎,巢湖北府兵,成德笑袁術,歷陽逐韓當,江淮稱第一』,果然沒有半點虛誇之辭。」

    蕭言不為誇言所動,笑著拂去虛詞,謙虛說道:「巢湖所屬,儘是一群流民,唯因袁術、孫策無道,妄興刀兵,他們才能以護守巢湖為念,勇闖敵陣。幸得天佐漢室,降下鴻福,保得巢湖兩番僥倖得勝,哪裡當得起陳功曹如此誇讚?」

    陳矯搖頭:「絕非誇讚。巢湖北府兵,能夠連續以少擊多,聚殲黃蓋、夜襲成德、江北追擊,豈是凡人之功?我廣陵太守陳.元龍{陳登},每次提及巢湖勳業,便喟然長歎:『巢湖蕭郎如能早生二十年,漢家聘其為大將,內做霍光,外做霍去病,豈會有今日之亂?』」

    虛誇許久,陳矯見蕭言不因巢湖勳業而起傲心,所以很快扭轉策略,轉入實質性的肉戲:「據聞,校尉廣納流民、興建三軍,割據八百里巢湖,是恨袁術謀逆?」

    蕭言答道:「正是如此。此時此刻,巢湖所飄旗幟,依然是『替天行道』,代漢天子,征討不順逆臣。」

    陳矯起身向蕭言作揖,恭謹說道:「校尉能有此心,實乃漢家之興。然則,九州顛沛,天下逆賊無數,非獨有袁術、孫策二人也。廣陵陳.元龍亦與校尉一般,懷有赤子之心,常欲興兵討賊,唯恨廣陵殘破,縣兵孱弱,難堪重任,是以不得不鬱結在懷,靜等豪傑舉旗。今幸得天祐漢室,降校尉於巢湖,兵鋒所向,賊子膽寒,實乃當世霍驃騎,為我漢室棟樑之才。」

    「今,廣陵陳.元龍傾慕巢湖兵威,欲與巢湖歃血合盟,共討逆賊,興復漢室,不知校尉心意如何?」

    聞聽陳矯此番言語,蕭言不禁眉頭上揚:「陳廣陵{陳登}欲伐呂布?」

    案:建安三年六月末,呂布和袁術正式「釋怨解仇」,復又聯盟為一。

    欺負袁術三戰三敗,軍心混亂,呂布非但斷然拒絕袁術婚約,更以廣陵兵為助,肆意侵奪下邳郡淮河南部四縣。自袁術身上割下一塊肥肉後,呂布志高意滿,立即準備出征小沛,翦除劉備羽翼,扼殺心腹大患。

    於是,七月中旬,淮南淮北齊時燒起戰火。

    淮南,袁術別遣三千步騎,進逼合肥,策應孫策。

    江南,孫策合集七萬步騎,水路兵進,殺向巢湖。

    江北,蕭言寄望於長江水戰,戰船五百,進擊黃蓋。

    淮北,呂布選兵挑將,殺氣騰騰,西攻劉備。

    為一戰剿滅劉備,呂布遣派麾下兩員大將,督率徐州小半兵馬,合攻小沛。兩位徐州大將,其一是中郎將高順,其二是魯相張遼。

    今日今時,曹操雖與袁紹產生裂縫,但畢竟是中原霸主,權掌兗、豫兩州。念及曹操厲害,兵馬強盛,呂布西攻劉備時,絕口不提反叛曹操,言此戰目標僅是剿殺劉備一人,非是徐州兵試圖染指豫州。在呂布美妙設想中,他與袁術合盟,可以保全淮南;他與曹操合盟,可以輕鬆剿殺劉備,如此再好不過。待剿殺劉備,未來下一步,是反曹操還是反袁術,自然取決呂布當時心意。

    然則,曹操一代梟雄,豈會容忍呂布剿滅劉備,進而霸佔小沛水路交通要害,威脅兗、豫兩州八郡之地?因是,儘管呂布努力維持兩人聯盟,口口聲聲以漢臣自居,但是曹操卻毅然選擇翻臉,使夏侯惇將帥精銳步騎,趨兵來救劉備。可惜,夏侯惇流年不利,前番被呂佈兵射瞎左眼,今日復又被高順、張遼破擊。

    其實,夏侯惇雖然一員將帥,但是其才能卻偏於民政、軍政,而非軍戰。好似去年中國先有大旱,後有蝗災,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千萬百姓,莫不窘困蹙眉。值此之際,天下抗旱殺蝗者,唯有南方蕭言,北方曹操。而曹操之所以能夠有驚無險熬過建安二年危機,亦賴於夏侯惇親力親為,全力倡導兵將救旱、除蝗策略。尤其,蕭言殺蝗,大抵依賴於後世經驗,才能援救巢湖於危難之間,不值得居功自傲;而夏侯惇這位土著,卻能憑借漢世條件,在淮北力攬狂瀾,辛苦維持曹操基業,卻是不能不佩服其能力。

    閒話暫且不說。

    夏侯惇兵敗沛縣,黃淮豪傑蹙眉,心中漸起疑惑:兩攻南陽無果,今又被呂布擊敗,難道曹操已經力氣用盡?

    夏侯惇援兵無望,沛縣驚亂,軍伍漸有失控跡象;反觀呂佈兵,則是士氣高昂,加緊進攻步伐。呂布、劉備沛縣之爭,勝負雖然還未分曉,但是所有人都已經看清形勢:曹操如不能及時調來援軍,劉備必敗,沛縣必失!

    當然,身在巢湖的蕭言,熟讀後世記載,不僅曉得呂布即將攻陷小沛,還曉得劉備突圍逃竄,迎頭碰見曹操援兵。

    另外,徐州局勢演變趨向,蕭言心中也有模糊印象:曹操與劉備合兵,立即全軍壓境,馬踏徐土,勢如破竹擊退呂布所有屬從勢力,進而圍困下邳。雖然兵圍下邳不易,曹操苦攻三月,用盡一切辦法,下邳城依然穩若金湯,但是曹操卻聽從謀士建議,咬緊牙關,堅決不退兵,直至下邳內亂,主動捆綁呂布請降。而三月圍攻下邳,亦是呂布在漢末三國留下的最後一絲餘暉。

    此時身為呂布屬從的廣陵太守陳登,正是未來剿滅呂布的急先鋒。

    因此,聽陳矯提及「歃血合盟,共討逆賊,興復漢室」言辭,蕭言自然而然想起陳登助剿呂布之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