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55 東楚孫策,南楚蕭言(十) 文 / 傅戍己

    第155東楚孫策,南楚蕭言(十)均衡之勢

    孫策甦醒與未甦醒,區別甚大,事關江淮局勢。

    舉例來說,真實歷史上,孫策遇刺,江東政權內部立時群頭林立:孫氏婚族親朋,復欲推舉孫賁為帥;張昭等近臣親將,則欲使孫翊繼承兄業;孫策本人,更是違和眾意,遺囑孫權。

    直至建安五年之際,江東政權內爭尚且如此激烈,況乎今日建安三年?

    倘若孫策即時喪命,江東政權必然因為內爭分崩離析,七萬之眾,難抗巢湖一軍。但是,孫策今時甦醒,苟延殘喘,卻是瞬間穩住局勢,和平移政於孫權。或許孫權短時間內並不能真正掌控江東兵,但是有孫策托孤正統為前提,孫權守住三郡之地,卻是不難。

    另一方面,巢湖追擊韓當,清剿江北三縣,兼併淮南半郡,氣力已盡。倘若蕭言貿然對戰孫權,未來勝負難說,不合蕭言性格:若非迫不得已,收穫大於風險,蕭言更願意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經營一方勢力。

    由是,聞聽孫策親臨將台,軍政移交孫權,蕭言也選擇消化歷陽、阜陵、全椒等江北三縣,以及另遣太史慈、羅賁兩人,合攻浚遒縣,納南九江為一體。當然,蕭言又在歷陽聚集四千北府兵,時刻窺視江東三郡內弊。如果孫權繼承江左政權出現致命疏漏,蕭言則可以第一時間出擊丹陽,進一步擴大戰果。

    然而,令蕭言遺憾的是,自孫策親臨蕪湖將台之後,江東三郡風平浪靜,波瀾不起,而朱冶、程普、黃蓋三人,更是條理分明,重兵防禦長江南岸,抵禦巢湖侵襲。見江東過渡平穩,蕭言只得無奈西歸巢湖:「似孫權、孫策這種級別的軍閥,還是留給曹操對戰吧!四千巢湖戰兵,做好帶路黨就行。」

    隨著孫權、孫策撤兵吳郡,蕭言回軍巢湖,江淮八月江南江北對戰,漸漸劇終幕落。

    儘管有這種原因、那種原因,但是勝利就是勝利。正如沒有人因為孫堅遇難襄陽小覷劉表荊州兵戰力,眼光卓越的諸路軍閥,也不會因為孫策遇刺小覷蕭言逆擊韓當,清剿江北三縣的功勳。

    一戰之威,天下傳名。

    聚眾流民,擊潰黃蓋五千水軍,已屬世間少有驚艷。蕪湖水戰,江淮豪傑,無人不知蕭言名號。

    夜襲成德,擊潰袁術三萬步騎,更是堪比呂布下邳大捷、曹操蘄陽大捷。成德一役,淮揚群雄,不敢再視蕭言為尋常山賊湖匪。

    長驅歷陽,狙擊韓當一萬步騎,生生侵奪江北三縣。歷陽一戰,天下震動,視蕭言為亂世豪傑,堪比昔日孫策。

    莫說陳登、劉勳等人的震驚,單是蕭言舊識劉曄、周瑜之輩,也是瞠目結舌,不敢相信巢湖勢力竟然有如此銳氣。

    廬江舒縣。

    劉曄放下歷陽戰報,輕輕揉捏耳廓經穴:「我早知蕭十一郎心藏大志,將來必有一番成就,但是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蕭十一郎才略,竟然如此驚艷超絕。舒縣一別,至今不過十數月,短短數百日之內,蕭十一郎竟然從一名市井遊俠,演變成為能夠對戰孫策的江淮梟雄。好快!好厲害!」

    「本以為,孫策六年建業,盡有江南之地,已屬少年豪傑極致,卻沒料到我成德更有人傑,勇銳無前,能夠一年而定南九江。」

    侍奉一邊的尚老,不願蕭言侵奪劉曄光輝,不由自主反駁道:「若非公子恨袁術摧殘成德劉氏,暗中相助巢湖,蕭言豈能逆擊袁術三萬雄兵,火燒肥水糧庫?蕭十一郎,不過因人成事而已。江淮真正英才,委實只有公子一人。」

    劉曄擺擺手,示意尚老停止牢騷:「蕭十一郎夜襲成德,固然有我暗中相助因素,但是我畢竟不過動動嘴皮而已。信我不信我,取決於蕭十一郎抉擇;建功不建功,亦取決於蕭十一郎帥軍之能,關係其實不大。再者,即便蕭十一郎夜襲成德有我相助;拒戰孫策有刺客胡興相助,但是蕭十一郎能夠一再成事,未必不是福運在身,天欲令其成事。」

    繼而,劉曄又肅然說道:「總之,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蕭十一郎如今腳踏巢湖七縣,北壓袁術,南拒孫策,已是江淮間數一數二豪傑。蕭十一郎地位早已超過我成德劉氏,你萬萬不可再視蕭十一郎為市井遊俠,長舌蠢話,自取禍端。未來萬一得罪巢湖,別怪我不救你性命。」

    尚老素來聽信劉曄,立即散去嘮叨心思,應聲答道:「是!」

    ======

    巢湖校尉府。

    蕭言馬蹄剛至巢湖,便見周瑜立足湖畔,翹首等待巢湖兵。

    周瑜見面第一句話就是:「蕪湖刺客胡興,可是仲達所遣?」

    蕭言翻身下馬,脫去鎧甲,回答道:「不是。」

    「真不是?」周瑜表示不信。

    蕭言攤開雙手,無奈說道:「真不是。」

    「刺客去年潛入孫伯符軍中,又恰逢往伐巢湖時發難。仲達說此事與你無關,幾人肯信?」周瑜依然不相信蕭言言辭。

    蕭言瞥瞥嘴角,說道:「我又何必騙你。不瞞公瑾,我自然想殺孫策,若是能夠刺殺孫策,我絕對不會假仁假義,說什麼英雄豪傑要光明正大對戰。真若刺殺孫策,那也是我驕傲,怎會向公瑾欺瞞?只是,很可惜,巢湖沒有要離、胡興這般刺客,替我一次性擊殺孫策,徹底除去江淮大患。」

    初聞孫策遇難蕪湖,周瑜瞬間想起蕭言當日說辭:「輕死者死亦輕之,孫策或能百戰不殆,威名四方,將來卻必然再赴孫堅悲劇,或枉死於流失,或為匹夫所殺。」

    周瑜不能不懷疑,胡興刺殺孫策,皆是蕭言所謀。

    只是,聞聽蕭言詳細註釋,周瑜又有些釋然:「的確,蕭言一心想殺孫策,根本無須瞞我。尤其,胡興潛入孫伯符軍中時,蕭言剛至巢湖,缺兵少糧,那會處心積慮謀算孫伯符?或許,刺客胡興,真是另有其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