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54 東楚孫策,南楚蕭言(九) 文 / 傅戍己

    第154東楚孫策,南楚蕭言(九)要離刺慶忌

    本以為孫策七萬步騎踐踏巢湖,誰料竟是蕭言率五千巢湖兵,清剿江北三縣。

    江淮八月變局,讓無數人大跌眼鏡。

    黃蓋為甚不戰而走?

    韓當為甚不敗而敗?

    不僅身在局中的巢湖兵將感到迷惑不解,諸如陳登、袁術等人,也紛紛將目光投向江左:內亂還是失控?

    雖然無數勢力有心探明真相,但是蕪湖一帶步騎林立,魚鱗櫛比,水潑不進,間諜、密探或許不能入內,或許不能出外,只能紛紛徒呼奈何。不過,紙終究包不過火,蕪湖內情封鎖的再嚴密,也不能永遠掩蓋事實。

    時至八月八月初七,也即是蕭言攻陷歷陽縣第二日,巢湖安插在石城的間諜,及時傳來一條密訊:孫策部將呂范,急率騎士三十名,披星戴月,迎接孫權前往蕪湖。

    這條警訊,或許在其他巢湖兵眼裡,不值得在意:黃蓋兵退蕪湖,韓當火燒歷陽渡口,孫權前往蕪湖,又有什麼奇怪?

    但是,乍聞孫權急行蕪湖,蕭言卻靈機一動,覺得自己隱隱看見事實真相:父業子繼,兄終弟及,孫策危在旦夕,遂使孫權急往蕪湖,托付後事。

    「誠然,歷史上孫策遇刺,是在建安五年,但是有我在巢湖攪風攪雨,誰能保證孫策不會提前遇刺?況且,今年是建安三年八月,孫策即便今日遇刺身亡,時間也與歷史相錯不多。」蕭言心中暗暗嘀咕。

    正是懷疑孫策遇刺身亡,蕭言攻陷歷陽後,立即全力追擊韓當,甚至一度在陣前高聲宣佈孫策死訊,用以招降韓當。

    蕭言陣前高調宣佈孫策死訊,對韓當兵來說,無疑是一道驚天霹靂。正如八百里巢湖基業,全部寄托在蕭言身上,江東三郡豪情,亦全部寄托於孫策一人。孫策若死,等同再演孫堅遇難襄陽之景,由不得韓當屬將不驚懼異常。由是,儘管韓當屢屢出面駁斥蕭言妄言,勸說兵將用心作戰,但是曉得江左內情的韓當,說話時底氣不足,反而使得眾人更加慌亂,漸漸喪失拒戰之心。韓當麾下萬名步騎,屢屢擊退蕭言追擊,卻最終不得不一路後撤,大抵皆是因為將心慌亂,沒有與巢湖兵決戰勇氣。

    令蕭言感到遺憾的是,哪怕他陣前宣佈孫策死訊,韓當始終選擇悶聲做戰,對招降言辭充耳不聞。直至韓當渡江南歸時,蕭言尚對此耿耿於懷:「可惜!若能收降韓當萬名精銳,巢湖實力必將瞬間翻倍,從此不懼孫策。」

    儘管對戰韓當時,蕭言陣前宣佈孫策遇刺死訊,但是孫策是否真遇刺身亡,蕭言心中也是沒底。驅逐韓當潰兵之後,蕭言立即回軍歷陽縣,整修戰備,等待蕪湖方面最終消息:倘若孫策真的遇刺身亡,蕭言不介意引兵繼續進攻丹陽。

    八月二十日,蕪湖方面間諜終於傳來一好一壞兩條消息。

    好消息是,如同蕭言推測,孫策遇刺之事,果然提前發生。

    壞消息是,出乎蕭言預料,孫策雖然遇刺,卻未曾喪命,並於八月十七日現身蕪湖將台,安穩軍心。

    確認孫策遇刺,蕭言又順勢問出心中疑惑:「蕪湖屯守數萬戰兵,魚鱗櫛比,連蒼蠅飛不進去一隻。哪來的刺客,竟能在軍旅重地,成功刺殺孫策?」

    間諜說道:「回稟校尉,蕪湖警戒雖嚴,卻防不了內賊。刺殺孫策之人,乃是孫策馬伕,本為孫策親信,誰也沒有料到他會突然白虹貫日,白日刺殺孫策。」

    「孫策馬伕?」蕭言訝道。

    間諜說道:「正是孫策馬伕。孫策馬伕,姓胡名興,并州口音,自稱是并州太原郡人,最善蓄養馬匹。孫策屬將,類如韓當、程普,皆是幽並騎士,平素喜愛馳獵奔走,而物以類聚,孫策亦是愛馬之人。」

    「胡興體格強壯,劍術超絕,原為董卓所募并州兵。唯因胡興兵敗河東郡,被人砍斷右手拇指,從此不能舉弓握劍,成為殘廢。胡興所能,一則養馬,二則軍陣,不會營生之術,自兵敗河東郡後,生活顛沛流離,無所歸依,只得尾隨流民,四下逃難。去年夏日,胡興輾轉至丹陽,恰逢孫策西征蕪湖,遂自薦於孫策軍中:『小人雖然手殘,卻能養馬,懇請將軍給碗活命飯。』孫策既憐胡興悲催,又愛胡興蓄馬之術,遂聘為馬兵,使其負責戰馬草料。」

    「江南養馬不易,更無蓄馬能人,鶴立雞群,愈顯胡興才幹。胡興自入孫策軍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漸漸贏取孫策信任。時至今年春日,孫策偶然再見胡興,欣然感慨胡興蓄馬之善,遂收錄為親信,使胡興專心蓄養孫策本人所乘戰馬。春日至今,胡興一直充任孫策馬伕,軍中內外,皆視他為孫策親信。」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名馬伕,前些日突然行刺孫策,一劍戳穿孫策腹胸。」

    蕭言更加驚奇:「胡興輾轉流離,幸為孫策收留,自應感謝孫策救命之恩,怎卻忽然行刺孫策?」

    間諜說道:「回稟校尉,胡興原本就是一名刺客,甚至其右手拇指其實也不是兵敗砍斷,而是他自己主動砍斷,以此廢掉自己右手劍術、弓術,使外人輕視他為殘廢。砍斷拇指,蓄馬一年,皆是胡興取信孫策的手段,今時刺殺,胡興早已謀劃一年之久。據孫策親兵說,孫策驟為胡興刺殺,滿臉驚愕,問胡興為甚行刺他,胡興慷慨回復道:『荊軻不可為,要離尤可為。』」

    專諸、要離、聶政、荊軻,齊名並稱為春秋戰國四大刺客。

    四名刺客,專諸刺殺吳王僚;聶政刺殺韓相俠累;荊軻行刺秦始皇帝嬴政;要離刺殺公子慶忌。

    案:要離容貌醜陋,身高不過五尺,但卻有萬人之勇。要離自斷右臂,取信慶忌,而後等待慶忌領軍渡江,準備攻打吳王闔閭時,要離卻突然揭開刺客面目,一矛刺穿慶忌胸膛,使慶忌集結兵伍瞬間崩潰瓦解。

    聞聽間諜提及要離姓名,蕭言頓時了然一切:今日胡興,猶如昨日要離;要離斬臂,是為取信慶忌;胡興斷指,目的是為取信孫策。

    蕭言暗中警戒自己:「上位者不易,為群雄覬覦,不可懈怠一日。要離斬臂殺慶忌,胡興斷指殺孫策,此類苦肉計,焉能有一日不用在我身上?用人難,信人難,以後務必以孫策自戒,萬萬不可輕信他人。」

    自我警戒之餘,蕭言忽又繼續詢問:「胡興是誰家刺客?可是為前吳郡太守許貢復仇?」

    間諜說道:「胡興閉口不言,未曾吐露其主家為誰,甚至卑職懷疑,胡興這個姓名,或許也是假名。胡興一劍刺穿孫策腹胸,孫策當時猶未昏迷,反手鎖住胡興脖頸。繼而,孫策卻復又推開胡興,悲涼笑道:『慶忌昔日不殺要離,我孫策今日豈能殺你胡興?』」

    「因有孫策臨終之言,孫策屬將沒有當場將胡興砍成碎塊,而是活擒胡興,拷問他背後主謀。而後,孫策陷入昏迷,蕪湖封鎖消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內外消息不通,胡興如今是死是活,孫策屬兵有沒有拷問出胡興主家,卑職皆未能打探來準確消息。」

    繼續議論一番孫策、慶忌、要離、胡興,蕭言將話題轉至關鍵所在:「你說孫策八月十七日,復又親臨將台,安撫軍心,是真是假?會不會是人假冒?」

    間諜說道:「被胡興一劍刺穿腹胸,孫策未幾便陷入昏迷,數萬人軍權,暫時由其屬將共同接管。孫策屬將信不過徐琨、吳景、孫賁等老將,所以一邊封鎖孫策遇刺消息,一邊由虞翻偽造孫策符印,召喚黃蓋、韓當、程普回軍。隨後,又使呂范率三十名親信騎士,親自迎接孫權入主蕪湖,繼承孫策江東三郡事業。」

    「孫權入主巢湖,內借孫策遺命,外借蕪湖軍權,漸漸收攬軍心,稍稍維持住局面。據聞,時至八月十六日夜晚,孫策昏迷、胡言亂語半月之後,突然睜開雙眼,暫時回復清醒。八月十七日,孫策強忍病重,由親兵左右攙扶,登臨將台,一一召見軍中曲軍侯以上軍官。卑職下線一人,有幸追隨一名軍侯,近觀孫策,見其雖然滿臉灰敗,但是自有昔日氣息,應該不是他人假扮。」

    「孫策召見諸將之後,又親自將軍權移交給孫權,囑咐眾將務必待孫權如待自己。此後,蕪湖將校雖然依然憂懼孫策病情,但是表面上卻全部回歸平穩景象。近幾日,黃蓋兵出蕪湖口,程普兵出牛渚口,朱治兵出江都口,據聞皆是孫策防禦我們巢湖的囑托。」

    見間諜說孫策親臨將台,不是他人假扮,蕭言暗道一聲:「可惜!」

    孫策重傷和孫策身亡,看似區別不大,其實區別甚大。

    孫策如若依舊昏迷不醒,蕭言敢立即率兵南下丹陽,率三千北府兵逆擊孫策數萬戰兵;但是孫策今時甦醒,哪怕僅僅甦醒一日,形勢卻立即有所不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