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27 巢湖三軍(下) 文 / 傅戍己

    第127巢湖三軍(下)

    PS:求票求收藏啦……

    ======

    冬去春來,轉眼已是建安三年二月末。

    江淮畢竟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雖因寒流侵襲陷入冰雪世界,終將溫和迎來新春。

    伴隨一聲驚蟄春雷,江淮正式宣告告別嚴冬苦寒。

    自今日起,江淮地區迅速擺脫寒流陰影,氣溫飛速升高,驚蟄時氣溫還在零度左右徘徊,春分時氣溫業已急速攀升至十度左右。雖然步入初春,但是由於江淮春季冷暖空氣交替,氣候卻是時暖時冷,時晴時雨,乍暖乍寒,令人琢磨不透。

    建安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巢湖終霜。

    終霜後第二日,巢湖新舊戰卒、輔兵,全部集結銀屏山山谷。

    時至今日,巢湖新舊戰卒、輔兵,人數擴展至一萬人,其中主要包含三大類,分別是太史慈舊日屬兵、保甲制度強征輔兵、以及巢湖新募正卒。

    前面說過,大凡軍伍,皆有輔兵、正卒之分,唯有正卒,才是敵我作戰主力。好似去年年初,袁術徵兵時,其攤派人頭數,勒令成德縣強拉壯丁,即是強征炮灰輔兵;而張勳屬下兵卒,招募於城門前,卻是募集優秀兵源,以便編為正卒。強征來的壯丁民夫,士氣低落,除非苦心訓練,武裝思想,否則別想指望他們戰鬥;而招募來的強悍正卒,才是將領衝鋒陷陣的可靠力量。

    寒流侵襲江淮,無數流民蜂擁巢湖,期盼巢湖分發活命糧食。彼時,巢湖乏糧,只能有限吸收流民。為保證巢湖利益最大化,蕭言頒布募兵令,在無數流民間選拔善戰青壯為正卒,巢湖谷糧魚蝦,首先救濟徵募正卒的父母妻兒。自此,巢湖聚兵制度效仿漢世風俗,同時採取徵兵制與募兵制,募兵制募集精銳,徵兵制徵集輔兵。

    閒話暫且不說。

    二月三十日,時令春分,一萬巢湖戰兵,齊聚山谷,旌旗獵獵。蕭言立身南山半腰,莊嚴宣佈巢湖正式建軍:「自今日起,巢湖有三軍焉!第一軍,為紅巾兵,人數三千,其中正卒一千二百人,輔兵一千八百人,由興巢都尉楚永所轄;第二軍,為兩湖兵,人數三千人,其中正卒一千二百人,輔兵一千八百人,由巢湖司馬兼丹陽太守太史慈所轄;第三軍,為北府兵,人數四千人,其中正卒一千六百人,輔兵兩千四百人,由校尉府直轄。」

    先說紅巾兵。

    最初,蕭言視紅巾兵為過渡產物,因缺乏必要制式裝備識別,才不得不令巢湖兵在頸間系紅巾,以此方便敵我識別。因是,隨著巢湖漸漸打開局面,紅巾軍自然隨之失去存在價值。然則,楚永卻念及紅巾兵是巢湖最初序列,且巢湖兵曾在他指揮下,面縛草藥紅巾,全殲五千黃蓋水卒,頗有紀念意義,於是請求蕭言給予保留。些許細節,蕭言也沒放在心上,隨口應諾楚永要求——反正獨立建軍的紅巾兵,以後暫由楚永統御,他愛紅領巾,就玩紅領巾唄。

    巢湖三軍,紅巾最富。因形勢需要,楚永所轄紅巾兵,全員水兵,習練舟楫,投擲標槍,牽引火砲,馳游巢湖,巡警長江,麾下編有千艘戰船。三千戰兵,而有千艘戰船,平均三人一艘戰船,不可謂不富。當然,說是有千艘戰船,但是其中大半,停留船塢,以作軍資,或用來及時替補損失,或如同全殲黃蓋時,用來發動人海戰術。

    再說兩湖兵。

    蕭言明搶太史慈千餘屬兵,轉贈太史慈三千巢湖兵,美其名曰「交叉控股」。雖然當時蕭言強勢逼人,迫使太史慈連續退讓,但是太史慈一千屬兵,換來三千巢湖兵,無論如何也不能說蕭言寡恩無情。因是,雙方渡過最初緊張狀態後,太史慈漸漸傾心巢湖,忘卻昔日不快。又因太史慈感慨蕭言視野深遠,蕭言敬重太史慈後世名望,彼此你敬我,我敬你,漸成和諧局面。儘管太史慈尚未真正效忠蕭言,但在同一面漢旗之下,太史慈卻已將自己視為巢湖一員。

    兩湖兵,顧名思義,兩湖者,巢湖、蕪湖也。合巢湖、蕪湖為一體,既是蕭言的要求,也是蕭言對太史慈的期盼。

    太史慈兵敗春谷,北遷巢湖,本欲放棄所謂丹陽太守宣稱,但是蕭言卻說:「郡守權柄,豈能白白盡送吳景?丹陽太守職位,子義(太史慈)務必兼領。」於是,巢湖便出現一道奇景,太史慈以巢湖司馬職位,卻兼職兩千石太守,並位居於蕭言這位巢湖校尉之下。

    當然,虎狼在側,不得不防。儘管太史慈日漸傾心巢湖,蕭言卻依舊將胡瑋安插至太史慈身邊,主掌兩湖兵錢糧所需。

    說起胡瑋,倒也是意外之喜。

    胡瑋是成德縣西鄉人,勉強算是蕭言鄉黨。話說,胡瑋本是鄉村教書先生,依靠教導當地鄉村富農子女識字斷句為生,只是淮南遭遇蝗災,短缺谷糧,村民自顧不暇,哪裡還熱心讀書認字?於是,胡瑋教書育人事業,頓時戛然而止,並隨之喪失基本生活來源。窘困之間,胡瑋忽聞蕭言獨霸八百里巢湖,廣納流民十萬,立即趕赴巢湖,憑借胸中一點文墨和蕭言鄉黨情誼,順利入籍巢湖。

    未幾,胡瑋聞聽巢湖缺乏各類人才,乃至不識文字者也被聘入縣衙,充任衙役,他遂果斷虛誇鄉黨身份,書信一封,向蕭言校尉府逾矩自薦。考究胡瑋才學時,蕭言發現,胡瑋雖有虛誇,卻蠻有點「半部論語治天下」味道,縱然不能聘為真軍師,卻也能做一名狗頭軍師。因是,蕭言先聘胡瑋整理巢湖校尉府文書,再令其往說太史慈,從而順利兼併太史慈千餘戰兵。因其說服太史慈有功,蕭言遂使胡瑋留在太史慈軍中,一則監管兩湖兵錢糧,二則以之聯絡太史慈。

    最後說北府兵。

    之所以取名北府兵,是因蕭言聯想起後世東晉年間,謝玄聚集淮北流民所組建的北府兵。謝玄組建的這支北府兵,淝水之戰,破敵八十萬,一役粉碎苻堅前秦興盛基業,使得東晉半壁江山,得以繼續苟延殘喘。謝玄所統北府兵,赫赫戰功,千年不忘。此時,巢湖兵內含無數淮北流民,蕭言自然而然聯想起謝玄組建的北府兵,並希望自己所率巢湖兵,也能留名青史,隔世不衰。

    巢湖三軍,紅巾兵為水軍;兩湖兵為步卒,北府兵則混雜水軍、步卒,卻又以步卒為主。

    巢湖正式建軍之後,步卒數量稍多於水兵數量,意味著巢湖漸漸開始經營步兵。

    畢竟,巢湖為群雄所圍,若無一支強大的步卒,便無法保證巢湖不為外敵所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