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26 巢湖三軍(上) 文 / 傅戍己

    第126巢湖三軍(上)

    PS:今日三更,求收藏,求票票啦。

    成績好悲催的說。

    ======

    一場風,一場雪,忽將江淮帶入冰雪世界。

    建安二年十一月初,西北寒流席捲江淮,氣溫瞬間降至零度之下,嚴寒直逼後世東北地區。史謂:建安二年,天旱歲荒,士民凍餒,江淮間相食殆盡。

    寒風凜冽,冰封八百里巢湖;席捲向南,吹飛江邊千堆雪。

    幸好是西北寒流,襲過巢湖之後,逕自奔向東南,過歷陽而走東海,不然,蕭言甚至懷疑:這一場西北寒流,簡直能夠凍結長江流域。縱然,滾滾長江水未曾真正凍結,但是江水兩側卻也被薄冰覆蓋,尤其是濡須河口,只能一路敲碎薄冰,才可勉強艱難前行。

    眼前冰雪萬里,這真是江淮,而不是東北?

    蕭言手捧牛皮暖水袋,冷哈哈的望向冰封巢湖,許久無語:今年節氣,可真是苦煞江淮漢民。

    春夏乾旱,梅雨失時;初冬劇寒,巢湖冰封。百年難遇的大旱,百年難遇的寒流,紮成一堆,將江淮漢民最後一絲僥倖壓搾殆盡。

    不僅如此,這場寒流影響,更遠遠超過蕭言想像。

    十一月初二,西北寒流席捲巢湖,氣溫陡然下降至恐怖的零下二十度。寒流縱橫數日後,氣溫雖然稍有提高,但卻始終維持在零下五度之外,滴水結冰,整整十一月份,寒冷一直令人絕望。時至十二月,氣溫稍有回升,然則,就在江淮漢民詛咒寒冷快快離開時,第二股北風寒流再次降臨,並將巢湖平均氣溫再度拉低。整整十二月份,寒冷幾類十一月,徹底捲走江淮星星點點活人氣息。

    尤其,江淮冬季少雨,長達六十日嚴寒,期間僅僅只有兩次小型雨雪。

    嚴寒、干躁,使得無數無家可歸的流民,大批大批處於瀕死狀態。江淮氣候素來溫暖,少有御寒設施,就如同後世北方建房必有暖氣道,寒冷時可以定期供暖;而南方建房卻無暖氣道,若遇寒冷氣候,只能依靠效率低下的空調,熬過嚴寒。也是因此,同樣的西北寒流,其對江淮地區的摧殘程度,遠勝北方十數倍。

    求活無奈,天寒地冷,缺食乏衣,迫使無數流民再次蜂擁巢湖,期盼巢湖給予他們容身之地。與先前流民不同,這一批流民潮的要求更低,只求一間遮寒土牆,只求一碗熱湯暖身;態度卻更堅決,因已經無路可去,任憑巢湖外圍保丁屈辱驅趕,他們也賴在警戒線外不走,走是死,不走還能有點活命希望。

    但是,寒風凜冽,冰凍巢湖,雖然湖心結冰不厚,但是卻無疑嚴重影響捕魚為食。無魚可獵,存糧寥寥,巢湖雖有心救難,卻也無能無力——蕭言又不是神仙,怎能憑空變出無窮糧食、無窮暖衣?縱然變不出糧食,蕭言也不忍心看著無數流民凍死在巢湖外圍。

    經過謹慎思考,蕭言在巢湖掀起節衣縮食運動,號召巢湖民眾勤儉節約,利用節儉來的糧食,再次接納流民。然則,聞聽巢湖再度結納流民,其他縣鄉饑寒流民,又聞風而動,向巢湖聚集,使得巢湖面臨的流民壓力,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數倍。無奈之間,太史慈向蕭言提出建議:「江南丹陽郡,氣候稍暖,且有連綿丘陵,山林有秋冬殘留野果,河川有大小無主野獸。唯因山荒貧寒,難以維生,尋常漢民不願遷徙,遂為山越縱橫馳獵。眼下流民求生不能,懷有必死之心,不若將其船運南方丹陽郡,或任其自生自滅;或分發刀劍,選派良將訓導,使其征討山越。如此,流民可活,西丹陽亦可成為巢湖屏障。」

    蕭言沉思許久,最終採納太史慈建議,使楚永在濡須河口建設渡口,將無數饑困流民間接運向丹陽。與此同時,蕭言又自太史慈舊部選派三名屬將,贈其巢湖淘汰武器千副,使其總帥流民南下,一則合盟祖郎,二則對戰山越,三則憑借層巒丘陵,隱然對抗孫策威壓。

    如此,巢湖廣開通道,間接將流民壓力轉給丹陽郡。

    因太史慈「禍水東引」之策,自十二月中旬,巢湖局勢漸漸隨之轉好。

    隨著流民壓力消褪,蕭言不顧江淮凜冽寒風,又毅然將巢湖水兵、步卒拉至平原地帶,狠狠操練。巢湖冰封,無法操練水軍,那便索性縣將水兵當作陸戰兵訓練。

    卻說,如欲軍伍成型,最佳方案是老兵帶新兵,老兵有經驗,新兵有銳氣,兩者互補,能助軍伍快速形成戰鬥力。初時,巢湖雖因保甲制度聚集數千輔兵,日夜操練,但是唯因閉門造車,不知戰場真正搏殺之術,而蕭言這位後世熱兵器時代士官,也是僅能教導巢湖輔兵紀律,提高巢湖輔兵組織能力,從而能夠在無威脅場景下,發揮強悍戰鬥力。譬如巢湖水軍在佔據優勢時,能夠列隊投擲梨花標槍,覆蓋攻擊黃蓋水軍。但是,蕭言清楚知道,若非當日黃蓋水軍為毒煙侵襲,上下驚慌失措,乃至不能有效發起反擊,巢湖輔兵別想輕鬆完成標準覆蓋攻擊——巢湖輔兵當時還沒有那種心理素質。

    幸好,太史慈兵敗春谷,其麾下百戰精銳,及時補充入巢湖輔兵體系。千餘名戰兵,都是追隨太史慈苦戰孫策數年之輩,個個身經百戰,哪怕是一名小卒,也清晰知道如何真正面對鐵血戰場。正是有太史慈麾下這群老兵,向巢湖輔兵無私傳授經驗,才能短短一月有餘,便將巢湖輔兵戰鬥力提高一倍。

    尤其,太史慈本人更是沙場悍將,能野戰,能守城,能攻城,簡直是冷兵器戰場活教科書。降服太史慈,兼併千餘戰兵,巢湖輔兵得益於太史慈練兵之法,得益於百戰精銳親自指導,越發快速成長。時至十二月末,蕭言再看數千巢湖輔兵,已經漸漸露出微笑:「今日巢湖輔兵,才有點戰兵模樣。待冰雪融化,孫策若是再來侵襲巢湖,巢湖戰兵必然能與他真正對戰沙場,一決勝負!」

    既然初步形成戰鬥力,那就有必要正式建軍,以一副全新面貌,迎接局勢更加複雜的建安三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