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20 杯酒釋兵權(上) 文 / 傅戍己

    第120杯酒釋兵權(上)

    孫策突襲春谷縣,目的一則招降太史慈,二則引誘巢湖援兵。

    誰料,蕭言自有私心,重巢湖輕丹陽,竟然選擇坐看太史慈苦戰春谷,頓時使孫策、虞翻所謀,一一破產。

    遠望太史慈千餘戰卒乘船離去,孫策、虞翻皆是心情鬱悶。春谷之戰,外看是一場大捷,孫策從太史慈手中成功奪取春谷縣,彰顯江東兵威,但是孫策、虞翻兩人卻有苦自己知:太史慈全身而退,使得春谷七日鏖戰頓時毫無意義。春谷縣地理雖然卓越,連通東西丹陽郡,但是有巢湖水軍橫插濡須河口,所謂連通東西丹陽郡,只是一句笑話。無有水軍從旁庇護,春谷縣地理根本,孫策根本無法實質性利用。

    虞翻及時勸諫孫策退兵,說道:「蕭言如老龜臥眠,盤踞巢湖,短時間內,甚難征討。明府初定江東,縣吏乖張,流寇遍野,若是積年累月對戰巢湖,只會有害無益。古語有云:『攘外必先安內』,內安則.民心齊,民心齊則不懼強敵威嚇。與其鏖兵巢湖,宣威江北,不如回軍吳郡,一一討定嚴白虎餘賊,清靜三郡。」

    「善!」孫策點頭。

    於是,太史慈北遷第三日,孫策果斷退軍蕪湖,經中江回返太湖,整軍備戰,欲討嚴白虎。

    探知孫策真正退兵,太史慈、蕭言不約而同長舒口氣。江淮諸軍閥,也唯有孫策,能讓蕭言、太史慈如此忌諱。

    孫策雖破春谷縣而不取,退軍時不曾留下一兵一卒。也即是說,太史慈如欲反攻春谷縣,隨時可以侵奪,但是太史慈此時卻已無回返之意:「孫策侵取春谷之意,怕是蕭言早已看穿,所以才斷然拒絕援兵。唉,也唯有我太史慈,目淺心蠢,落入孫策局中,白白流血三升。如是孫策初來,我便引軍暫退,四千步騎又豈會在春谷縣折損十之七八。」

    一念至此,太史慈不禁心灰意冷,再無統軍爭霸丹陽郡心思。前不如孫策,後不如蕭言,眼前事實,嚴重打擊太史慈,使其漸漸喪失銳意進取之心。沮喪、失意、迷茫之際,太史慈統率千餘戰兵,暫時前來興巢城休整,補充軍資。

    得聞太史慈移軍興巢,蕭言親率部屬,迎至濡須河上,熱烈歡迎太史慈到來。蕭言自知太史慈後世威名,太史慈又敬佩蕭言軍略、智謀,於是兩人彼此言談甚歡,頗顯盟友情誼。念太史慈剛經七日鏖戰,蕭言使其稍作休息,這才殺羊、煮魚、溫酒,正式為太史慈以及其眾屬將接風洗塵。

    酒宴席中,蕭言捧起酒盞,虛對太史慈:「袁術雖然式微,孫策卻逐漸強盛,丹陽、巢湖,如今恍如孤葉輕舟,行駛於海浪之間,隨時可能沉沒。孫策猖獗江南,而王師又難越淮河,太史郡守心中可有破局良策?」

    太史慈自嘲道:「一路丟盔卸甲,先逃蕪湖,後避春谷,今日若不是有蕭校尉收留,我已為孫策活擒也!心中若有破局良策,我又何至於如此狼狽?」

    蕭言揭開肉戲,卻又轉移話題:「九州混亂,諸侯四起,論國勢,有曹操、袁紹、袁術之輩;論州勢,又有呂布、公孫瓚、劉表、劉備、劉璋之徒;論郡勢,復有劉勳、陳登、黃祖、華歆、孫策數人。常言道,『學得文武藝,賣與諸侯家』。太史郡守以為,我巢湖十萬流民性命,此時可賣與誰家?」

    忽聞蕭言議論起時政,太史慈陷入猶豫,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見太史慈沉默不語,蕭言索性主動發問:「太史郡守以為,今日時局,是否混亂?」

    「累年數月,興衰相替,混亂堪比王莽亂世。」太史慈答道。

    蕭言又問:「太史郡守年歲稍長,如我這般年紀時,漢家尚無黃巾蟻賊之亂。敢問太史郡守,黃巾蟻賊之前,也即是光和年間,時局可否混亂?」

    「彼時閹豎橫行,肆意殘害黨人,士大夫人人畏懼,朝不保夕,自然混亂。」太史慈道。

    蕭言再問:「光和年間混亂,比於今日混亂,誰更甚之?」

    「當然是今日!」太史慈毫不猶豫答道。

    蕭言點頭贊同,感慨說道:「然也!光和年間,朝政雖然混亂,然則小民猶可苟活,士子猶可閉門躲難;今日混亂,盜賊遍地,軍如匪類,小民間有無數流民賣子求活,士子間有劉曄棄家逃難。今日混亂,小民難活,士子亦難活,我等更難活。」

    「由此觀之,諸侯之混亂,甚於漢家之混亂。中國有漢,好於無漢!」

    蕭言一番說話,令太史慈感觸許多。似太史慈這般人,親身經歷黃巾之亂、諸侯討董、南北之爭,眼睜睜望著漢帝國一日日走向崩潰,心中最是迷茫。少年以為,國家混亂,罪皆因十常侍;而後又以為,國家混亂,罪皆在董卓亂政……如今,十常侍死絕,董卓梟首,可是國家局勢非但沒有轉好,反而愈加混亂,漸有春秋戰國之像。

    無數豪傑灰心、沮喪,看不見前路。而太史慈,無疑亦是其中之一。

    見太史慈回憶舊往,頗有感觸,蕭言順勢道出目的:「自曹操迎接漢天子,遷都許縣以來,改年號為建安,而時局亦因之漸安。前時,曹操蘄陽大破袁術,勢兼汝南、陳、沛、梁四郡,囊括中原為一體,迫使呂布、孫策,各自遣表許縣,漸有復合天下之勢。」

    「漢天子客居許縣,幸得曹操輔助,漸有中興之像。今日之曹操,未必不是當年周亞夫。」

    案:漢景帝時,吳、楚、趙、濟南、淄川、膠西、膠東等,七位劉姓諸侯王叛亂,涉及大半中國,幸得有周亞夫,統帥三十六將,奇兵出擊,瓦解七國之亂。

    太史慈聞弦知意,笑道:「蕭校尉有意上表許都,歸順曹操?」

    「然也!此乃天下大勢,太史郡守以為如何?」蕭言再次問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