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107 孫策復仇 文 / 傅戍己

    第107孫策復仇

    蕭言應諾三年之約,是欲借此緩和兩人矛盾,而周瑜提出三年之約,目的亦絕非單純認栽。

    周瑜幽困山谷,禁衛盯梢,言語不能,且憋屈且鬱悶。見蕭言態度強硬,周瑜又自覺不能逆改蕭言心意,便只能選擇有限屈服,欲以此沖淡蕭言心中警戒,進而爭取利益:未來如何暫且不管,擺脫目前困境,才是周瑜此時第一目標。

    因是,三年賭約剛剛立下,周瑜便向蕭言提出要求:「秋風漸涼,不勝侵寒,可否改居山腳湖畔?」

    蕭言躊躇,有心婉拒周瑜,卻又不知如何開口。

    「仲達請放心。我既然與仲達立下三年之約,便會說到做到,絕對保持中立。我行走巢湖,雙目只見湖泊景色,雙耳只聽鄉間俚俗,塞口不言,綁手不配刀劍,縛足不出湖畔,如有逾矩,賭約即算我輸。」周瑜覺察蕭言婉拒之心,連忙加重砝碼,使蕭言不能拒絕。

    之所以有三年之約,是雙方皆有意緩和僵硬關係。周瑜既然表示誠意,蕭言若不相對表示誠意,卻是有違三年之約本意。

    周瑜放低態度,逼得蕭言也不便強硬,只得緩些語氣,說道:「流民初聚,其間多有狡詐之徒,獨行在外,頗有危險。公瑾若有意遷居山底,身邊卻是必須十二時辰皆有護衛跟隨,才能使我放心。」

    一天十二時辰,蕭言所謂護衛即是24小時嚴密監控周瑜。

    「世間多有狗急跳牆、恃強殺人之徒,仲達肯遣精卒從旁護衛,再好不過。」周瑜意在破局,態度放低,爽快答應蕭言苛刻條件。只是,周瑜心中鬱結,說話不免帶點怨氣,隱隱諷刺蕭言囚禁他是恃強凌弱、狗急跳牆行徑。

    蕭言卻對周瑜怨氣視而不見,繼續提出苛刻條件:「秋收雖了,人手尚缺,校尉府護衛人數有限,怕是難以陪伴公瑾遊山玩水。公瑾若有意遷居山底,怕是大多數時間,只能在聚兵鎮內行走。」

    「已勝山頂秋風蕭瑟。」周瑜也知蕭言不可能任他隨意行走巢湖,再次答應苛刻條件。無論如何說,聚兵鎮範圍,總強過光禿禿山巔。

    見周瑜下山態度堅決,蕭言索性直接道出心中底線:「前時強留公瑾,不得已偽造公瑾長江遇險之事。公瑾如果堅決下山,還請體諒巢湖難處,替我圓謊。」

    周瑜神情略動,良久才試探詢問蕭言:「仲達欲令我如何圓謊?」

    蕭言心中早有決斷,毫不猶豫說道:「圓謊之法有三,一則,公瑾易裝改容,使外人聞聽公瑾裝扮,聯想不起公瑾本人;二則,藏匿姓名,偽稱他人,不顯公瑾之名;三則,如遇舊日熟人,公瑾須承認長江遇險,孤身迴避巢湖。是因仇家為江淮霸主,非舒縣周氏能敵,所以不得不對外偽宣死訊,藏匿巢湖。」

    仇家為江淮霸主,現在自然特指袁術。袁術性情狹隘,屢屢借刺客成事,譬如陳王劉寵、陳相駱俊,便是死於袁術之手。蕭言誣賴袁術暗殺周瑜,乍聽起來似乎滑稽不可思議,但是細細思之,卻也有一絲可能:袁術用周瑜為將,周瑜輕視袁術,袁術心懷怨憤,礙於舒縣周氏,遂行宵小之計。雖然錯漏百出,卻也能勉強解釋過去,可信度總要強過後世共和國和諧年間那「神一般的臨時工」。

    面對蕭言圓謊要求,周瑜極度糾結。一旦他親自替蕭言圓謊,此事恐怕就此定性,即便周瑜未來逃竄,再行改口,也只能使事實真相更加撲朔迷離,不能完全推罪於蕭言。當然,若是蕭言未來敗亡,事實真相自然任由周瑜所說。不過話又說回來,倘若未來蕭言興盛,周瑜即便再如何哭訴蕭言奸詐,真相也將站在蕭言一側:畢竟周瑜曾經承認過,蕭言將周瑜禁足巢湖,是救周瑜,不是害周瑜。

    就好比後世刑罪定性,只能取決本國法院仲裁,只要是主權國家,即便其他國家法院如何說無罪,卻也不可能更改刑罪事實。罪否取決於法制,法制取決於強權,伊拉克如能攻滅美利堅,薩達姆絕對偉岸光正救世主。

    閒話暫且不提。

    說實話,周瑜心底極度糾結,委實不願意替蕭言圓謊,白白被蕭言囚禁數十日,幾乎家破人亡,結果還要感謝蕭言救苦救難恩情。只是,形勢比人強,蕭言把話撂在那裡:你如果不願替我圓謊,那就繼續待在山頂吧——此時此刻,顯然是下轄十萬流民的蕭言,擁有絕對強權。周瑜想活命,想下山,就必須違心將敵人誇讚成恩人。

    「好!」仔細斟酌利害許久,周瑜一咬牙,答應蕭言指鹿為馬的極端要求。畢竟,對周瑜來說,唯有擺脫目前困境,才能有未來,擁有有未來,才能談其他。

    至此,三件苛刻要求,周瑜盡數答應。

    不意周瑜下山意願如此決絕,斷然答應三件苛刻要求,蕭言只得無奈放行:「好吧!公瑾今日隨我下山,暫且先住在校尉府,等明天後天,我再為你安排住處。」

    終於聽到蕭言應諾口信,周瑜不禁長舒一口氣:「既是如此,還請仲達遣人至舒縣,轉告老母,請她莫再為我擔心。」

    蕭言呵呵笑道:「這些話,還是公瑾親自與老夫人說吧!」

    「嗯?」周瑜不解,詫異望向蕭言。

    蕭言指著北方望洛縣城:「突聞公瑾遇險長江,老夫人悲傷哀切,幾度昏厥。唯恐老夫人留下病根,使公瑾恨我終生,我不得再行詐計,偽稱搜尋到公瑾活命痕跡,遂請老夫人前來巢湖安心靜等。今日公瑾既然原諒我貿然強留,又答應替我圓謊,那便請公瑾親自照顧老夫人吧。」

    周瑜乍聽蕭言挾持母親,初時不禁心生怒意,目光厲然,與蕭言徹底翻臉。只是再聽蕭言仔細詮釋,周瑜無奈長歎一聲;無論如何說,蕭言如此處置,總比任由周母在家無助悲慼哀傷強。倘若有恨,周瑜也只能恨蕭言奸猾,恨自己來錯巢湖。

    彼此條件談妥,周瑜因為憂心母親狀況,催迫蕭言自己趕快帶他下山。

    誰料,兩人才行至半山腰,突然奔來一名斥候:「啟稟校尉,會稽太守孫策率兵猛攻蕪湖,聲稱欲殺太史慈為周瑜復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