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16 羽檄從北來 文 / 傅戍己

    第016羽檄從北來

    日昇又日落,轉眼已是建安二年四月十九日。

    經過數天深入瞭解,蕭言漸漸習慣西城門亭的生活節奏。

    曾上過戰場的老兵羅姓遊俠,也以蕭言助手身份,如期被他安插入西城門亭做校長。

    因羅姓遊俠嫌棄「羅本」名字不夠霸氣,蕭言又替他換個名字,叫「羅賁」——意取兩漢赫赫有名的京師虎賁。當然,羅本也好,羅賁也好,他總歸是三國版本的「羅貫中」。

    將羅賁羅貫中提拔為校長之後,蕭言又將楚永等六位遊俠招錄為外聘亭卒,使得西城門亭的總人數,一舉達到前所未有的三十人。

    期間,藉著與唐萬論劍的名義,蕭言也隔三差五的跑到劉曄家拉關係、拉友好、拉親密度。

    劉曄倒也折節下士,相當尊重蕭言。甚至,他又以蕭言「孤居成德,多有不便」為理由,掏出四萬五千錢,替蕭言購來一名十七歲婢女,照顧蕭言日常生活起居。

    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天上從來不會無緣無故掉餡餅。

    劉曄又是親自拜訪蕭言,又是送犀角,又是送婢女,目的絕不會純潔。

    但是,誰要是他是後世大名鼎鼎,連共和國太祖都誇讚已的劉曄呢?

    若是成德縣令這種貨色,送錢送婢女施恩,蕭言絕對不會輕易收下——誰知道,他懷著什麼心思啊?

    劉曄卻不同。

    劉曄這等人物,向蕭言施恩,肯定是覺得,他將來有用的著蕭言的時候——這也正是蕭言所求。

    劉曄想用蕭言辦事,蕭言也想趁機展現能力,借此攀上劉曄這根高枝——若非如此,即使劉曄有心送禮施恩,蕭言也不敢接啊!

    於是,閒居西城門亭的日子裡,蕭言一邊學習隸書、瞭解社會風俗,一邊默默等待劉曄開口請他履行義務。

    不過,蕭言卻沒有想到,在劉曄開口找他辦事前,戰爭的號角卻突然吹響。

    四月十九日,一名騎士手捧袁術軍令,飛馬馳入成德縣衙。

    隨著這一道軍令,寂靜如水的成德縣衙,突然沸騰起來——先是成德縣令緊急招來縣丞、縣尉等等縣府長吏議事,已而他又飛速聚集縣城內游徼、亭長、令史、尉史等等實權官吏。

    看似事態火急,其實並沒啥大事,也就是袁術整軍備戰,令地方郡縣及時聚集青壯,以便補充兵卒消耗。

    壽春發來的軍令,內容是勒令成德縣立即聚集一千名合格兵卒,輸送至西曲陽軍營。

    成德縣令、縣丞之所以召集眾游徼、亭長、令史、尉史等等,主要是討論:一千名兵卒的名額,當如何湊齊?

    案,黃巾叛亂、幽州叛亂、涼州羌患、并州侵襲、董卓騷亂兩京、袁紹、公孫瓚鏖戰……等等持續十數年動亂後,漢帝國早已滿地蒼荑,民間青壯耗損嚴重。青壯損耗嚴重的後果,就是凡是有能力生活的,都不願冒險當兵。似蕭十一、楚永、羅賁{羅姓遊俠}等等遊俠,他們寧肯浪蕩市井餓肚子,也不曾萌發過戰場立功業的豪情,便是因為此節。

    因是,但凡州郡這種必須完成的強硬指標,縣府只能湊——無論如何,也要湊夠一千人。

    一千名兵卒如何分配呢?

    早與縣令、縣丞商議妥當的陳縣尉,直接頒布下強硬的命令:「一千人名額,我與劉縣尉一人負責三百人,至於剩下四百人……本縣三十九位亭長,每人將負責十個名額,一共三百九十人。另外,都亭長、西城門亭長、北城門亭長,你們三人要做表率,多挑些擔子,將剩餘十人搞定。都亭長的任務,多添四人;西城門亭長、北城門亭長的任務,每人多添三人。」

    「截止本月二十五日,一千人名額必須完成。」說罷,陳縣尉根本不給眾人辯解的時間,就將蕭言等人轟出縣衙。

    「十三人名額?」蕭言手持陳縣尉下發的文書,半天沒有反應過神來。

    蕭言扯住正待離去的北城門亭長,道:「許亭長,縣尉是什麼意思?十三個名額,怎麼湊啊,有沒有什麼具體章程?」

    「要什麼章程?沒聽陳縣尉說,湊唄!耳根軟的,拿錢勸誘;耍橫的,拿刀逼他,只要湊夠數目就成。蕭亭長,許哥教你一個法兒,你以前不是西城大遊俠麼?南城、北城能沒有些看不慣眼的仇人?嘿嘿,十三個名額,這不就湊齊了嘛!」北城門亭長,攤開雙手,嘿嘿奸笑道。

    北城門亭長又壓低聲音,道:「湊兵丁的活,對我們來說,是壞事,也是好事。說它是壞事,是因為得罪人,不落好;說它是好事,是因為有補助費拿,十三個名額,就是一千三百錢徵兵補助費啊!另外若是黑心點,專找流民、北面逃來的難民,截留他們的安家費,每人又能多賺兩三百錢。蕭亭長在北城、東城可有看不順眼的市井流痞麼?我幫你逮了,送往西曲陽時,只須和押差囑咐囑咐,准將他們當炮灰用,沒命回來。」

    聽北城門亭長這一番話,蕭言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是拉壯丁啊!

    拉壯丁這種行為,蕭言還是有些瞭解的,畢竟,後世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華之戰,距離共和國和諧年間才不過六十餘年,各種資料還算豐富。

    瞭解一千人名額本質後,蕭言又多問一句:「也就是不管如何,只要湊夠十三人就成?」

    「嗯。記得捆人時悠著點,別招惹大族豪強,別招惹家中兄弟多的,別招惹官吏親屬,咱惹不起,也犯不著惹。」北城門亭長又道。

    「謝謝你啦,許亭長。」蕭言揮手告別北城門亭長。

    回到西城門亭,蕭言立即傳達由縣尉下達的拉壯丁任務。

    一如蕭言先前預料,亭吏、亭卒們,紛紛垂頭喪臉,埋怨縣衙裡的上司不著調:「又要強徵兵役,還要不要人活啦?盡讓我們幹這些被人戳脊樑骨的缺德事!強征的兵,有啥軍心,能打仗麼?朝廷的將軍們,也不知怎麼想的!」

    雖然北城門亭長將拉壯丁的事說的輕輕鬆鬆,彷彿是有錢拿、揮揮手即可完成的美事,但是蕭言卻知道一千八百年後的民國時代各種拉壯丁典故、隱情,以民國推漢末,自然也可想像出此時拉壯丁的各種困難。

    不過,話又說回來,困難再大,也要按時完成任務。

    蕭言壓下眾人埋怨聲,道:「有困難,就去解決困難,你們在我跟前埋怨有什麼用?你們不願幹這被人戳脊樑骨的缺德事,我願意幹?你們誰有本事,請去縣衙說服縣尉,去壽春說服小袁將軍。」

    蕭言這一句話,頓時說的眾人都不敢支聲。

    蕭言想了想,又道:「有什麼思路,大傢伙都說說。這十三個名額到底怎麼湊齊?」

    冷場許久後,資歷最深的亭老,率先提出建議:「蕭亭長,想來也知道,這拉兵役那真是缺德事啊!想想,咱們白天將人家孩子捆走,那晚上睡覺,誰敢合眼啊?萬一遇見不要命的,人家可敢拎刀砍死咱啊!前些天,游徼呂甫是怎麼死?不就是得罪人太多,被人請來刺客,一劍戳死的嘛!」

    沒等蕭言表示不滿,亭老語氣突然一轉:「拉兵役是缺德事不假,但是——咱既然吃官家飯,吃這碗飯,就不能天天盡想著逃避麻煩。拉兵役這活,咱還得干。當然,怎麼幹好,還得講究講究。依我意思呢,咱西城門亭分來的十三個個名額,盡量去找外鄉人湊。過江龍不壓地頭蛇,外鄉人再橫,到咱成德也翻不起什麼浪花,直接捆走就是,沒有啥後患。」

    「是,是,就找外鄉人去頂罪,尤其是北面那些逃難來的。」西城門亭亭吏、亭卒,全是本地人,此時不禁齊時迸發排外情緒。

    老油條不虧是老油條,亭老短短一席話,瞬間扭轉氣氛,槍口一致對外。

    然而,自共和國和諧年間穿越而來的蕭言,性情最厭惡地域攻擊、盲目排外,對亭老這一番話,他平時最是厭惡不過。

    因是,蕭言不了痕跡的否決亭老提出的建議:「拿外鄉人去湊?縣令是不是外鄉人,縣尉是不是外鄉人,縣丞是不是外鄉人?倘若縣令、縣丞、縣尉有一人誤會,你們誰替我挨罵貶官?」

    眾人又齊時噤聲,彼此面面相覷,不敢答話。

    想了想,如此拖著也不是事,蕭言遂道:「這樣吧,甭管外鄉人、本地人,都一視同仁。大傢伙查查本地的案底,把經常打架鬥毆、小偷小摸的人,齊聚一起,從中挑揀出十三個湊數。打架鬥毆嘛,火氣沖,正好拉上戰場發洩;小偷小摸嘛,手腳利索,戰場上有前途,在軍隊大熔爐煉一煉,這些人將來都是好兵!」

    「是,是,亭長說的是!」

    「還是亭長想的周全。」

    也不知是真贊同,還是假贊同,眾人紛紛稱讚蕭言處理方案。

    拉壯丁方案敲定後,一天數天,蕭言都在忙碌這事。

    四月二十三日傍晚,最後一絲太陽餘暉漸漸淡去時,蕭言終於選定十三位壯丁,械送至縣衙。

    遠望著被衙差蠻橫推入軍營的十數位壯丁,蕭言不禁喟然長歎:「亂世喲,誰都不容易。即使你們不參軍,將來能躲過吳魏鏖戰?三國亂世,江淮地區可是最著名的重災區。」

    蕭言正感慨間,忽見羅賁快步跑來:「蕭十一郎,蕭信大哥他們一家三口,找你都找到西城門亭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