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代漢

草莽 第013 門亭長(上) 文 / 傅戍己

    第013門亭長(上)

    「不給你面子,就是不給劉曄面子。」楚永父親總結道。

    蕭言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心中暗道:「原來今日今時,劉曄業已名揚天下。是了!漢世朝廷官員的任命,多是舉薦制度,與共和國和諧年間考核體制不同。漢世的官員,往往在做官前,就有一定名氣。辟如,荀彧的親叔叔荀爽,一介白身數十年,但卻素有高名,所以他被董卓舉薦後,才能在三月之內,登位三公。這種陞官速度,比後世和諧年間,英拉選舉為泰國女總理還快!」

    一念至此,聽到縣衙長吏們紛紛因為劉曄而高看自己的消息,蕭言非但沒有歡喜,反而相當憂心:「貧賤相交易,富貴共享難。若是劉曄如今已名揚天下,前途光明,我這種貧賤庶民出身,想和他攀上朋友關係,難度絕不是一丁半點。劉曄這棵大樹,我暫時恐怕還靠不起!」

    雖然心生憂慮,蕭言卻非但沒有將這些情緒表現在臉上,反而假裝憨厚的向楚永父親問道:「縣衙長吏真看重我?縣丞說亭長官階太低,有辱我身份,那他準備給我什麼官?」

    正滔滔不絕轉述劉曄聲名事跡的楚永父親,突然被蕭言這句話噎住:「這個……這個……」

    蕭言一顆心,猛的一緊,不可置信的瞪大雙眼:「難道縣丞一邊說亭長有辱我身份,一邊卻又連亭長都不肯給我,讓我另謀高就?他敷衍人呢!」

    「不,不,不。」楚永父親連連擺手:「蕭十一郎,你莫生氣,不是敷衍人,我敢保證,縣丞絕對沒有敷衍你的意思。你叔叔我在衙門裡混十多年,裡面什麼套路不懂?縣衙內,若說縣令是第一人,那麼縣丞就是第二人,事辦不辦,還不是他一句話,他若說不辦,我還能強嘴不成?他根本沒有敷衍我的必要。」

    「真的?」蕭言尚有些疑心。

    「比真金還真,我發誓!」楚永父親舉起右手,並言之鑿鑿的說道:「我今日剛進縣衙,便被縣丞叫去,不厭其煩的詢問你的底細。這怎會是敷衍你的態度?……」

    說著說著,楚永父親雙眼突然猛的一亮,仿若恍然大悟的說道:「我明白了!蕭十一郎,你能不能做亭長,癥結全在劉曄身上。劉曄贈你數萬錢賀禮,雖使你身價猛增數倍,但是縣衙長吏也將從此視你為南城劉家的外圍勢力。聘不聘你做官,聘你做何官,還須看劉曄的態度。縣丞召見我時,之所以話題始終不離劉曄,其實是想拐彎抹角打聽:劉曄為什麼看重你?你做亭長一事,劉曄是何態度。問不清劉曄的態度,他就不便自作主張。嗯,蕭十一郎,你做亭長之事,劉曄可有過評價?」

    蕭言微皺眉頭,道:「前些日在方井村時,劉曄的確對我說過,小小亭長,不做也罷。」

    楚永父親擊下掌,彷彿一切本應該如此:「對嘍,問題就出在這。劉曄的威望,遠超成德縣令,他說亭長配不上你,縣丞可好意思聘你做亭長?依我說,蕭十一郎你還是抽空拜見一下劉曄。」

    蕭言遲疑半晌,方道:「嗯……那也行。」

    楚永父親又關切說道:「你有拜見劉曄的門路沒有?南城劉家的大門,可不好進!」

    蕭言也吃不準,有些猶豫的說道:「前些日在方井村,劉曄曾借唐萬之名,邀請我去他家比試劍術。去他家,應該沒問題吧?」

    楚永父親正待回復蕭言時,遠處陡然傳來一道渾厚聲音:「小楚?」

    聽見這道聲音,楚永父親突然一個激靈,笑紋瞬間堆滿臉頰,並立即扭頭,近乎諂媚的跑向聲音傳來處:「縣令大人,你有什麼吩咐?」

    縣令大人?

    蕭言順聲望去,只見一位身著白底泛黃細麻書生袍,頭戴綸巾,長面短鬚,年紀約四十餘歲的中年人,駐足縣衙側門外,遠遠向蕭言這裡眺望。

    蕭言對這位成德縣令第一眼印象:精明幹練,不是那種頂著啤酒肚,屍餐素位,一心只管撈錢,從來不問政事,昏庸無能的官員。

    成德縣令與楚永父親在遠處輕聲交談一會,突然向蕭言等人筆直走來。

    不意成德縣令突然走來,蕭言、楚永等人連忙上前施禮。只是,無論楚永等遊俠,還是蕭言這位穿越客,皆不通曉漢世官場禮節,他們只能依著簡陋的遊俠慣例,向成德縣令,唱一聲肥諾。

    成德縣令臉上閃過一絲不快,不過很快,他又堆積出一副職業性的和藹面孔,向蕭言笑瞇瞇問道:「你就是西城蕭十一郎?嗯,我且稱呼你小蕭吧!」

    說罷,也不問蕭言是否同意「小蕭」稱呼,成德縣令已經熟練使用起來:「小蕭啊,聽說前些天,劉子揚{劉曄}曾送你一根十餘斤重的交州犀角?[1]」

    蕭言摸不準成德縣令來意,遂略為保守回答道:「不錯。卑職如今正在尋訪能工巧匠,準備將這一根交州犀角,雕刻成幾隻飲酒用的犀角杯,獻給縣令大人。」

    成德縣令呵呵笑著擺手:「別,別,君子不奪人所好,你還是留著用吧。我若是缺交州犀角,自會找劉子揚要去。此事休要再提。」

    蕭言也不堅持,順著成德縣令語氣,低眉謙卑回道:「縣令教訓的是,卑職謹記在心。」

    雙方沒有多少共同話題,所以,話剛說兩句,成德縣令便抬步離開。

    不過,出乎眾人預料,成德縣令臨走前,突然向蕭言提議道:「恰好,我正要去南城,尋劉子揚飲酒。小蕭,你和我一起去不?」

    「嗯?」蕭言一時想不通,成德縣令對他態度,為何如此友好。

    蕭言只能將功勞暫且算在劉曄身上:「難道是因為劉曄在成德縣的影響力?漢末三國,果然不虧是世家門閥政治!尚未在政壇大戰光彩的劉曄,竟然已有如此高的威望!」

    一念至此,也不管成德縣令是真邀請,還是假邀請,蕭言皆厚著臉皮,順竿子向上爬:「好的!能陪縣令大人飲酒,是卑職榮幸。」

    前面說過,蕭言此時志向,是和漢末世家名族士子攀上關係,進而以寒士身份,登上歷史舞台。

    如何與世家公子、名士豪傑攀上關係?當然是利用各種機會,多見見官宦士子,融入漢世上層社會!

    蕭言畢竟是自共和國和諧年間穿越而來,擁有遠超漢末三國各路英雄豪傑一千八百餘年的見識。只要給蕭言展現自我才識的機會,蕭言不愁不被當代伯樂發掘、提拔、任用。

    成德縣令此時的邀請,十有**是隨口說說,但這畢竟是蕭言一窺官宦世家的機會。

    哪怕在成德縣令留下不知進退的印象,也勝過庶民一個,泯然眾人——蕭言畢竟是軍旅出身。

    職業軍人嘛,哪一個不是爭強好勝性格?

    一如蕭言揣測,成德縣令的邀請,果然只是隨口說說,根本無意與蕭言深交。成德縣令壓根沒有料到,遊俠出身的蕭言,竟真敢厚著臉皮,和自己堂堂一縣縣令並肩拜訪劉曄。

    不過,說出的話,撥出的水,成德縣令也只好打碎牙齒和血吞,語氣略為不滿的吩咐蕭言:「走吧!」

    ===

    成德縣城,南。

    不意成德縣令與蕭言結伴而來,劉曄大為詫異:「咦?何縣令與蕭十一郎有舊交?」

    成德縣令打個哈哈,隨口敷衍道:「路上偶遇,路上偶遇。」

    劉曄聽出些味道,遂放棄深究,輕笑道:「呵呵,不期而遇,也是難得緣分!肥水河邊的一位朋友,早晨送來三尾新鮮鱖魚,正好做成下酒菜,與何縣令、蕭十一郎共嘗。何縣令今日喝什麼酒,南酒還是北酒?」

    成德縣令呵呵笑道:「都行,都行,只要是酒就行。南酒也好,北酒也好,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味道。」

    劉曄令家中僕人,於客房明間,置一桌酒席,並請成德縣令坐在上席,劉曄、蕭言兩人則分別陪坐於左右。

    菜未上,酒先來。

    三杯兩盞淡酒之後,三人漸漸打開話匣。

    成德縣令目光掃視過蕭言,酒杯拿起又放下,輕聲與劉曄說道:「子揚,可否暫避於密室?我有要事與你商議!」

    蕭言聽懂他的意思:接下來,成德縣令與劉曄要談的事情,蕭言不便在場。

    早在發現今日酒宴不是士子豪傑群聚,而是劉曄與成德縣令兩人私下會晤時,蕭言就暗中後悔不該莽撞趕來。因是,蕭言此刻連忙順勢起身,向劉曄告辭:「劉公子,不知唐萬現在何處……」

    劉曄端起酒盞,略飲一口,揮手示意蕭言坐下:「不急,唐萬的事不急。蕭十一郎,你且坐下,安心等鱖魚燒好上桌。」

    繼而,劉曄又扭頭向成德縣令說道:「何縣令,有話你只管說。蕭十一郎不是外人,無須避嫌。」

    成德縣令瞟過蕭言一眼,手中竹筷遙指北方,試探性的問道:「軍情政事也可?」

    劉曄鄭重其事的點點頭:「軍國大事,也是一樣,我劉曄能聽,蕭十一郎自然亦能聽。何縣令若是疑心,我可以為蕭十一郎擔保。」

    注[1]:案,漢一斤約為248克,三國一斤約為220克。三公斤重的犀角,折合十二漢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