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最風流

第二卷 西鄉薔夫 74 如何練兵 文 / 趙子曰

    補上五月十三號的。

    最近碼字很慢,一個小時寫幾百字。今兒只有一更了。

    ——

    荀貞把陰修、朱敞、郡縣屬吏送上車騎。

    鍾繇沒有即刻上車,而是站在車下,握住荀貞的手,很親近地笑道:「貞之,府君今行春郡縣,除了陽翟外,你們鄉是府君來的第一個鄉。府君對你很看重,對你在西鄉的諸多作為,也甚奇之。《詩》云:『率時農夫,播厥百谷』。今正春耕時節,你要用心做事,不要辜負了府君的器重。子其勉之!」

    荀貞沒有拍著胸脯保證什麼,也沒有因此鼓勵歡喜雀躍,只是從容應諾。

    等官吏們都上了車後,士子們也紛紛道別,各上車馬。荀悅、荀彧、陳群、辛璦等和荀貞有關係的多和他說了幾句話。華歆、邴原、管寧也跟著陳群與他相談了幾句。荀貞問他三人何時走,他們說歸期未定。荀貞笑道:「若有閒暇,不妨再來吾鄉。吾必倒履相迎。」

    荀攸登上車,召手示意他近前,俯身低聲笑道:「貞之,今各縣子弟齊至汝鄉,親眼看到了你鄉中的田美人和,又親眼見到了你門下的諸多勇士,還在縣裡聽說了很多你治鄉之事。想來用不了多久,你荀貞之的大名就能遍傳郡中,衣冠盡知了,總算沒枉我一直為你東奔西走,鼓吹宣揚。哈哈。」

    ——荀貞治鄉的種種諸事,如「春秋決獄」、「不治罪受饋亭長」等等,之所以能傳得那麼快,主要是荀攸不遺餘力四處宣揚散佈的功勞。

    他兩人關係非比尋常,不必為此感謝。荀貞一笑了之,心道:「公達是個實在人,可惜我沒什麼能回報他的。……,鍾繇說府君對我在西鄉的作為『甚奇之』,叫我不要辜負了府君的器重。這話什麼意思?是在暗示府君有意擢我入郡麼?」

    太守乃一郡之長,郡中屬吏的擢黜皆由他一言而決之。鍾繇「甚奇之」三個字,倒是讓荀貞想起了章帝年間的一個故事。

    當時名臣第五倫任會稽太守,行春至某鄉,召見鄉薔夫鄭宏,問事,宏答甚明,第五倫也是「甚奇之」,隨即就把鄭宏拔擢為了郡督郵。郡督郵在郡吏中的地位僅次郡功曹,代太守巡行,監諸縣,自縣令(長)以下都受他監督,甚至不需太守之命,就可以將縣令(長)逐捕問案,比鄉薔夫的地位高太多了,而就因為「甚奇之」三字,鄭宏便從鄉薔夫一躍至此右職。

    雖想起了這個故事,不過,荀貞卻沒有就認為自家能與鄭宏相比。鄭宏學識俱優,後曾任職總攬機密之事的尚書檯,擔任過尚書僕射。荀貞自覺自家也就是一個中人之才,儘管穿越以來,也曾刻苦攻讀,奈何限於天資,所學僅夠用,和那些國家的棟樑們是無法相比的。

    事實上,他的學問也的確尋常,——但卻有一點是誰都比不上他的,那就是他的「識」。他知道歷史發展的方向,那麼在天然上就已經把握住了「大勢」。知道了「大勢」,他的一切作為自然就都能有的放矢,而他的這個「有的放矢」落在別人的眼中,其中有些便成了「奇」。

    別的不說,就拿他自掏腰包給繁陽亭的裡民買桑苗和不惜錢財、結交輕俠來說,他要是不知大勢,一定會量力而為,可他知道大勢,比起得人心、求生亂世,錢財算什麼呢?故而能傾盡所有,視錢財如糞土。在別人看來,這就是一「奇」。

    荀貞琢磨了會兒,沒太把此事放在心上。

    他而今的心思全在本鄉,剛樹立起了無人能及的威望,剛吩咐過江禽、陳褒等大力招攬四鄉豪傑,可以說他的「事業」正處在再上一個台階的關鍵時刻,便是陰修有意拔擢他,若不是什麼顯職、要職,他也還真不如繼續待在西鄉,做個有實權、能做事的「封疆小吏」。

    將陰修、朱敞的車隊送出到鄉界,荀貞領著鄉吏們轉回官寺。

    高、謝、費、劉、馮諸家來的人沒走,陪他一起送車騎離境。這時送走了人,費通和謝家的家長拱手告辭。劉家的家長劉翁亦來相別,與費通、謝家家長的客氣不同,他很感謝荀貞:「多虧荀君美言,老朽才有幸拜見府君、縣君。」

    「劉翁,你太客氣了。你是鄉中長者,素得鄉人愛戴,因被府君召見。與我何干?」

    「荀君先在去年救了老朽這條老命,又在今天於府君面前為老朽美言,老朽深謝君恩。只是老朽老了,就如朽木,來日無多,又去年遭盜,子侄皆亡,而荀君乃高門子弟,又仕途如意,你的恩德,我們劉家怕是報不了。老朽只能說,日後若有用得到老朽的地方,請儘管開口。」

    劉翁這話說得很是淒涼。

    荀貞挺能理解他。一個五六十歲的老人,有田有地,也是個鄉中富戶,日子過得和和美美,卻忽然子侄盡亡,白髮人送黑髮人,偌大的家產沒人繼承倒也罷了,絕了後嗣實在令人心灰意冷。他溫言勸慰,說道:「翁在鄉中樂善好施,鄉民多懷翁恩,必有陰福之報。子侄雖不幸死在賊亂,但可以收養個假子,一樣傳宗接代。何必傷感悲涼?」

    「假子假子,畢竟是假。……,罷了,不說這些了。荀君,老朽告辭了。總之,日後若有用得著老朽的地方,老朽必傾盡全力,以報君恩。」劉翁來時帶的有門客,趕的有車,辭別荀貞,登車離去。

    荀貞望他遠去,為之歎息。高家的家主和馮家的家主馮溫也過來和荀貞說了幾句話,隨後告辭。高素、馮鞏留下了,湊到他的身邊。馮鞏笑道:「貞之,適才在官寺前,你送府君、縣君上車時,郡功曹握著你的手,似和你說了幾句話。你當時面現愕然。他給你說了什麼?」

    荀貞不隱瞞:「鍾君說府君對我在西鄉做的一些事『甚奇之』。」

    「『甚奇之』?唉喲,這麼說,貞之你高昇在望了啊!」

    荀貞笑了一笑,沒接腔,轉開話題,說道:「府君『奇』我,我亦『奇』劉鄧。」

    劉鄧就是在官寺院門口對陰修說:「吾輩學劍,學的是殺人之劍。丈夫提七尺劍,當快意人生,怎能像猴子似的賣藝人前」這句話的那個輕俠。高素不認識他,馮鞏認識他,說道:「劉鄧這人,我早就認識了。早年他僕從許仲,許仲死後,又常在江禽左右,出了名的膽大憨直。……,雖知其膽大,但我也沒想到他居然膽大至此,有膽量在府君面前說出那樣的話!」

    馮鞏驚奇的是劉鄧敢在太守面前口出豪言,高素羨慕的是荀貞手下有這樣的勇士。

    他艷羨地說道:「貞之,你是怎麼招攬來那麼多勇士的?姜顯、樂進、江禽,皆能以一敵十。高家兄弟擅弩射、大戟,『大戟強弩不能當』。大小蘇君有人望,其裡中少年都願為他們奔走。今又有如劉鄧者,膽雄言大。和你的這些人一比,我門下的那些賓客真如土雞瓦狗,不值一提。」

    荀貞哈哈一笑,心道:「願為大戶賓客的多是窮困潦倒之人,怎能與這些鄉中輕俠比較?」心中這麼想,嘴上不能這麼說,笑道,「匹夫之勇何足道哉?即使如君卿、文謙、伯禽,也不過十人敵罷了。囊者西楚霸王少時不好讀書,學劍又不成,他的季父項梁大怒,問他想怎樣?他答道:『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一人敵、十人敵不算什麼,萬人敵才是天下英雄。」

    西楚霸王威名赫赫,高素也知道。他問道:「那怎樣才能做到萬人敵呢?」

    「我此前不是叫你編練賓客,以備春賊麼?你把賓客編練好,不懼賊盜千萬,便是萬人敵了。」

    荀貞早前叫高素操練賓客,高素雖然聽了,沒有特別上心。他門下賓客不少,如果操練得力,將來也能成為一個臂助,故此荀貞借此話頭,把話題扯到了項羽身上,希望能激發高素的積極性。

    高素喃喃說道:「『不懼賊盜千萬,便是萬人敵』。」心神往之,握緊拳頭,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操練賓客,成為萬人敵。只是,卻有一點不明。他問道:「該如何操練?」

    荀貞聽到他的這個問題,知道他這回是真的想/操練賓客起了,——上次對他說操練賓客時,他可是一句話沒問。當下答道:「操練之道不外乎二。一,練其紀律。二,練其膽勇。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前者,有形無神。只有後者,仍是匹夫之勇。」

    「何為紀律?」

    「要想有紀律,先得上下有序。」

    「何為上下有序?」

    「把你的賓客編成部曲,隊設隊率,下設什、伍,各選其長,分別統帶。這樣就是上下有序。有序了之後才可以談紀律。簡而言之,紀律就是要部曲聽從你的命令。」

    「我門下的賓客雖就食我家,平時也還聽話。可這只是平時,若碰到盜賊,生死之際,難免會有膽怯者,怕是不好讓他們聽命。……,該怎樣做到呢?」

    「前漢初年,匈奴有太子名冒頓,為練紀律,作鳴鏑。鳴鏑射處,部下不射者,悉斬。練之數年,遂驅使部眾如臂使指。」

    高素為難地說道:「悉斬?」按照兩漢律法,主殺奴婢需先告官,得到許可後方可殺之,不報而殺則有罪。殺奴婢尚且如此,何況賓客?荀貞笑道:「你又不是練兵,只是練賓客以防春賊,不必照搬按冒頓練兵之法,只需學其練兵之意即可。」

    「那其練兵之意又是什麼?」

    「令行禁止。」

    「如何能做到令行禁止?」

    「有功即賞,有過必懲。樹威使其懼,立信使其信。威信立,則令行禁止。」

    高素低頭想了會兒,點了點頭,說道:「我懂了。……,你說一練紀律,二練膽勇。膽勇又該怎麼練?」

    荀貞望向遠方,悠悠說道:「要練膽勇,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

    「什麼?」

    「殺賊。」

    高素啞然:「我總不能帶著賓客四處亂跑,主動去找盜賊?」

    「哈哈。練膽勇不用急。膽勇的基礎是紀律,你只要能把紀律先練好,使行伍有秩,進止有序,用之如用一人,雖敵眾千萬,聞命即進不惜死,縱錢谷在前,得令即退不回顧。能練到這樣,縱非萬人敵,也是個千人敵了。」

    「你在繁陽時編練的那些鄉民至今還在操練。不知練到了什麼程度?千人敵?萬人敵?」

    「操練非一朝一夕之功,且繁陽亭的鄉民和你門下的賓客不同,他們大多不會刀劍,不諳射術,又非我門下食客。練之甚難。到目前為止,也只是剛學完刀劍、射術,才開始操練紀律而已。」

    這方面馮鞏有發言權,他說道:「我說怎麼近日總見受訓的鄉民們或跟著鼓聲前進、後退,或一站半天不動,原來是開始操練紀律了啊!」他想起了一事,笑道,「前兩天,我請杜買、阿褒吃酒。老杜怨聲載道,撩起他的袍子,讓我看他的腿,說都快站腫了。」

    荀貞只看過些兵書,沒有系統地學過兵法,別看他對高素說得頭頭是道,其實到底該怎麼提高部下的紀律性、組織性,他也不知道。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把前世的見聞搬來,祭出了「走隊列、站軍姿」兩大武器。為此,他前些時專門去繁陽了幾趟,對杜買和陳褒「面授機宜」,把自己前世軍訓時學到的「站軍姿」傳授給了他們,又把齊步走、跑步走、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立定、稍息、臥倒、匍匐前進等等凡是能想起來的,也全都教給了他倆,結合鄉民們已經學會了集合、點名、報數、越野跑,一整套做下來,乍一看也似模似樣。

    至於效果如何,天知道了。

    此外,他又從所看之兵書中選了幾個能用的,如聞鼓則進、長短兵器配合作戰等等,也都教給了他倆。並將這些所有的項目都列成了一個科目表,明確規定了操練的先後順序以及每次訓練的時間長短,要求他倆以此練民。並告訴他倆:必須要以身作則。

    別的都好,鄉民們經過了幾個月的蹴鞠,體質得到了極大的鍛煉,跑步之類不在話下;分清了左右後,隊列亦學得很快。至於長短兵器配合,他們也已經在江禽等人的教導下熟悉了兵器的使用,所欠缺者只是配合,也吃受得起。只「站軍姿」一項,把包括杜買在內的每個人都操練得叫苦連天。每次一站半個時辰,動都不能動一下,不但枯燥無味,而且非常之累。要不是荀貞一如既往地重金獎賞,說不定早就人散一空了。

    荀貞笑道:「練站姿是為了訓練鄉民的毅力。能半個時辰、乃至一個時辰穩站不動的,此算有毅力,可以用之。」

    馮鞏說道:「荀君適才言『萬人敵』,讓我聽得也很心動,能讓我家的徒附、大奴跟著老杜、阿褒操練麼?」

    馮家有徒附十七八,奴婢五六人,除去老弱婦女,也能得十來人,足夠編成一什。多一人多一分的力量,荀貞求之不得,爽快應道:「當然可以。」

    馮鞏大喜:「一言為定。」

    諸人談談說說,穿過原野,回到鄉亭。

    高素邀請荀貞、馮鞏去他家吃酒。荀貞推辭不得,只能應了,不過他不想一人獨去,令隨從的許仲去把留守官寺的樂進、劉鄧也都叫來,並把時尚也帶在身邊,相從同去。

    時尚今天見到了太守、縣令,更重要的是還見到了郡中的諸多英才,甚是激動,本想與荀貞晚上連榻夜談,好好說一下他的激動心情,如今卻是不能了。他按下激動,心道:「鍾、陳、辛諸姓都是我郡中名族。我見鍾繇、陳群、辛璦似與荀君相熟,以後若有機會,當求荀君帶我去拜訪他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