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新紀元1912

第二卷 中國,一個春天的開始 第107章 一本萬利 文 / 無語的命運

    第107章一本萬利(第一更)

    「31人」

    放下手中的電報,李子誠在露出一絲喜色的同時,依然有些不滿意的說道。

    「太少了」

    有勝於無吧

    「這一次在青島一共才招了三十一個人,而畢業於德華大學的才只有二十三人,另外八人是青島洋行裡的翻譯,一直從事機械、化工資料、說明的翻譯,想來到也可以一用,不過人還是太少了」

    話時,李子誠滿面儘是遺憾之色,按照自己翻譯資料的速度來計算,這三十一個人,根本就不夠用,別說三十一,就是三千一恐怕,想翻譯完那些技術資料、開發數據,恐怕也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人太少,技術資料太多。

    「已經非常不錯了,像咱們這樣,一家公司擁有352名留學日、美、英、法、德大學生的企業,恐怕全中國,也就咱們**這一家」

    相比於李子誠的不滿,穆湘玥已經感覺非常滿意,現在那些學生一邊在外國技術人員身邊當翻譯,一邊向他們學生,現在公司單就是各種試驗室、研究室就建成了十六家,無論是礦物或是金屬亦或是化工、醫學這些試驗室、研究室,在中國無疑是首創,而做到這一切,只不過用了短短四個月的時間。

    「不行,人太少,未來咱們**可是全中國的工業支柱公司,這麼一點人那裡夠用,人少啊……」

    李子誠忍不住一陣的感歎,教育太落後,現在別說是大學生,就是中學生,全中國恐怕也就幾萬人,就這麼一點學生,那裡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除非咱們自己辦一所大學,否則……」

    不待穆湘玥把話說完,他的這個建議只讓李子誠的眼前一亮。

    對,辦一所大學

    「藕初,咱們就辦一所大學,嗯,同德華大學合辦一所大學,德國人辦大學無非就是想在思想上引導一代中國人,咱們出錢、出地,請德華來幫咱們辦這所大學」

    通過後世對「庚款留學」的介紹,李子誠知道那些國家在中國辦大學的目的,大都是出於「文化引導貿易」,可以擴大本國商品在華銷路。再就是在政治上和思想意識上影響中國未來一代領導層。德國人在中國辦大學也很難脫俗,他們無非是想通過大學教育潛移默化地把他們培養成親德國分子,為將來德國在華形成自己的人脈和網絡,左右中國政局,對抗英美勢力埋下伏筆。

    可無論他們有什麼想法,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那些大學培訓出來的學生,奠定了現代中國文學、科學基礎,而且在那些大學任教的外國學者與其政府不同,他們很少抱有殖民主義動機,而是真正的科學技術傳播者。

    「對,就這麼辦,咱們邀請德華大學的校長來連雲港,就說咱們有意和他們一同在這裡創辦一所德華大學的分校,無論德華大學現在獲得多少德國和中國政府的資助,咱們都投入十,不二十倍以上的經費,咱們在辦一所亞洲,不全世界第一流的理工大學要讓全世界的都知道……」

    話到嘴邊,李子誠生生吞了回來,是德華還是……,管他那,最重要的自己能擁有一所真正的理工大學,未來幾年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能夠在短短幾年中把那些鋼桶中的技術資料、開發數據翻譯成中文,然後,他們和自己的企業一同去吸收、消化那些資料,後世中國用了20年的時間完成了對50年代引進蘇聯技術的吸引,可當完成那些技術吸引的時候,中國仍然落後於歐美。

    但是這些技術卻不一樣,這些技術都是德國三四十年代最先進的技術,如果能在二十年內完成技術吸收,至少二十年後,中國的科技基礎將不遜於德國,完全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自己和**將會完成一個中國人追求了近兩百年的夢想。

    「不管是德華,還是其它的什麼名字,咱們要集中一切力量,去辦一所,全世界第一流的理工大學,這所學校不僅要擁有一流的教授學者,還將擁有一流的設備,以及全中國最聰明、最優秀的學生,嗯,咱們可以向所有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免除他們的學費、提供生活費,他們唯一需要的就是專心學習……」

    聽著李子誠的講述,穆湘玥完全被驚呆了,有這麼辦學的嗎?

    「未來,這所大學裡走也來的學生,不僅可以改變中國,同樣可以改變整個世界,對,就這麼辦,咱們不僅要從德國、還要從美國、英國以及全世界其它任何家聘請最出色的、最優秀的教授、學者、專家來這所學校任教……」

    提起這所大學的時候,李子誠的腦海中沒有浮現出麻省理工、帝國理工,而是浮現出了另一所聞名世界的理工大學——印度理工大學,原因無他,因為這所大學和中國的絕大多數大學一樣年青,在世界大學家族中和中國的大學一樣只算是嬰兒。

    印度一開始就在舉全國之力,推動世界一流理工大學的「織夢行動」,絲毫不去顧及那些與日俱增的文盲數量,印度人希冀iit培養出具有世界水準的工程師,並能成為一針催化劑,用以重塑這個垂頭喪氣、瘖啞沉淪的國家。

    或許那所大學中最後培養出來的印度精英們紛紛選擇出國,他們缺少的是對祖國的擔當,但誰能否認iit成為世界第一流理工大學,並且培養出數以百萬的工程師。

    「嗯,沒有翻譯沒關係,咱們就像德華那樣,直接採用外語教學,直接使用外國大學教材,等將來,等他們成才之後,再由他們編寫中文教材,由他們去教育下一代中國學生,對,就這麼辦。」

    三言兩語間定下大學的發展目標後,李子誠又稍做沉默。

    「單是辦一所大學還不夠,現在中國的中小學太少,基礎決定上層,沒有發達的中小學教育,就沒有發達的上層教育,從現在開始,每一個火車站都必須要設立中學、小學,不僅對職工子弟免費,對願意入學的學生也提供免除學費,甚至也可以提供免費的食宿,有了這個作為基礎,將來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向大學提供優秀的學生,而且還能向工廠提供最優秀的技術工人……」

    「可,致遠……」

    穆湘玥看著李子誠,此時他完全被自己這會董事長的「狂想曲」給打朦了,他甚至無法想像這將會給公司增加多麼沉重的負擔,原本按照計劃,公司會在每一個火車站都建立中小學以專專業技術學校,向公司子弟提供免費義務教育,這是仿造滿鐵公司的做法,同時向社會召生,但卻需要收學費不過學校會向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

    而現在李子誠的這個建議,卻是所有人全免……只要一想到沿線經過的那些集鎮、縣城、府城,想到這免費的學校將來在這些地方吸引多少學生,他便緊張的甚至有些喘不過氣來。

    「這,這要花多少錢,你算過沒有,一名小學老師,一個月的工資要30塊,一名中學老師一個月的工資在70塊以上,隴海鐵路沿線三等站以上的就有52處,再加上四等站、五等站,差不多近兩百個車站,就算是一座三等車站建一所500人的小學、一所200人的中學,這就需要20個小學老師、10個中學老師,二等倍之、三等倍二之,而一座三等車站,僅只是教師工資一個月就南要1300元,一但全線鋪成,每個月公司需要負擔教師工薪將超過60萬元,每年需要720萬以上,再累以學生書本費用、生活補貼,一年僅此一次,就需千萬元以上甚至還有可能翻一番」

    千萬元以上甚至還有可能翻一番

    穆湘玥的報出的數字把李子誠嚇了一跳,需要投入這麼多錢嗎?

    「那個……滿鐵去年的贏業額是多少,利潤是多少?」

    李子誠的問題讓穆湘玥藕初一愣,他在腦海中回憶片刻。

    「去年滿鐵公司的營業額是萬日元,利潤萬元,今天利潤將突破750萬以上……」

    「這就行了」

    用力的點下頭,李子誠聳聳肩膀。

    「反正鐵路不是一年兩年就修成,鐵路線在擴張,鐵路公司的利潤就在擴張,咱們就把鐵路公司的利潤拿出辦學校等到一年支出兩千萬的教育經費時,沒準鐵路公司一年的利潤都有三四千萬。」

    見穆湘玥全是一副驚呆的模樣,李子誠卻微微一笑。

    「我是鐵路公司、**公司唯一的董事,也是全部股權持有人,我想我有權決定公司利潤的使用吧」

    「你是老闆……」

    儘管想爭辯,但穆湘玥最後還是有所不滿的嘀咕一句。

    「哎,藕初,知道這次南通之行,從張翁身上我學到了什麼嗎?」

    語重心長的一歎,李子誠面上浮現出一絲悲天憫人的神采。

    「求援於政府,政府頑固如此;求援於社會,社會**如彼。既然如此,也只有你我來承擔了」

    最後見穆湘玥還是一副不能理解的模樣,李子誠又笑了笑。

    「藕初,你要知道,這,可是一本萬利的投資」

    (今天兩更恢復正常更新了,同時不定期加更要進二月了先求一下月票呵呵)。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