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507章 築基 文 / 張建邦

    也許是日夜操勞的緣故,偶感風寒的范質居然一病不起,連續三天無力上朝。范質的病情立即驚動了朝廷,素來不理外廷之事的皇帝也破天荒地下詔,命令太醫院盡一切可能診治,務必使范質痊癒。

    皇帝的願望很好,太醫院的太醫們也很是努力,奈何范質夙夜為公、長期的操勞已經嚴重損耗了他的身體,太醫們也無力回天,也只能用藥物來維繫范質的性命。

    這一日,董遵誨帶著新購置的人參等名貴滋補藥物來到了范質府上,恰好范質清醒過來,嫌這些個藥物過於貴重,堅辭不要。

    董遵誨怒聲說道:「我還不知道你文素的為人,你從來就不接受地方上的饋贈之禮,又將自己的大部分俸祿和皇帝給予的諸多賞賜全都捐獻出來,送給了開封府裡那些個可憐的老弱孤寡,家裡哪裡還有什麼餘錢?!你我雖然政見略有不同,但都是為了咱大周江山,同朝為官,就不能有通財之義了?我董遵誨別的不說,幾個兄長掙錢的本領都很強,這點錢財我還出得起!」

    被董遵誨一陣搶白,范質也有些個不好意思,加上他又看見家人們渴望的眼神,便不再拒絕。董遵誨這才轉怒為喜,命人將禮單留下,與他寒暄了幾句,這才告辭。

    等他離開了范質的臥室,悄悄扯了一把范質的兒子范旻,低聲說道:「賢侄。你父與我交情莫逆。家中缺少什麼就跟叔父我說,別不好意思。剛剛在你父親面前我沒細說,禮單上其實還有金錠百個,供你家這段時候的開銷。你先別推辭,昨日你派人去當鋪典當東西,卻不知道那當鋪乃是我家義兄王政忠所開。朝奉昨夜就將此事稟告於我,你等會派人去當鋪把東西領回來!」

    范旻知道董遵誨並不缺錢,也知道以董遵誨如今的地位,並不需要巴結自己的父親,他感激地看了董遵誨一眼。鄭重地作揖拜謝。

    離開范府之後,董遵誨情緒並不算太高,轉念一想,便領人前往趙普府上做客。聽聞董遵誨來訪。趙普連忙命人大開中門,自己更是親自出門迎接,將董遵誨迎入中庭。

    兩人寒暄一陣,便說到了范質身上。董遵誨歎息說道:「自唐末以來,丞相不斷從地方上索取賄賂好處,大家對此司空見慣,也無力改變這一陋習。而自范公上任以來,不置田產,不收贈禮,真乃丞相的楷模!」

    范質的品行素來受到大家推崇。趙普也稱讚他博學多才,謹守法度,清廉為官,勤於政事。董遵誨見他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只能歎息一聲,皺著眉頭說道:「既然你知道丞相要遵循規矩,慎名器、持廉節,就該向人家范質多多學習。我聽說你自從拜相以來,田產擴充了數十倍,前幾日更是私自收受吳越王送來的黃金。如果不是我悄悄壓下彈劾你的奏章。今日你可就要成為開封府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了!」

    被董遵誨這麼一說,趙普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別看現在趙普似乎能與董遵誨平起平坐,可實際上他所有的功名利祿都是拜董遵誨所賜,如果自己被董遵誨所嫌棄,那他的仕途之路也就走到了盡頭。

    董遵誨看著誠惶誠恐的趙普。忍不住歎息一聲,低聲說道:「則平。須知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

    難得有這個機會,董遵誨便將自己在後世申論考試中準備的論據一股腦地說給了趙普,讓這熟讀「半部論語」的趙普甚為佩服。等到董遵誨見趙普確實將自己的話聽了進去,這才結束了自己的說教,對趙普說道:「西直門那邊有兩處商舖,每個月能有數百兩收益,你抽空派人去接收一下,也算是對你的補貼。開封府居大不易,我希望你能夠清廉為官,卻也不希望你清苦度日。」

    被董遵誨這麼一說,趙普很是感動,連連說了十幾句效忠的話,而後對董遵誨說道:「大帥,您已經被封為宋王,日後還是要以『孤』自稱。對了,微臣這幾日苦思牽制藩鎮武將的方法,終於小有所得……」

    趙普還沒有說完,董遵誨已經連忙追問,趙普也不再賣關子,對董遵誨說道:「大王,其實還是您給我的靈感,現在各地武將雖然沒有藩鎮之名,卻有著藩鎮之實,掌控轄地內的軍事、內政。就像是那久鎮大名府的符彥卿,專恣不法、吏治混亂。前不久商討此事時,您提出的解決方案就很好,任命大理正奚嶼知館陶縣,監察御史王佑知魏縣,楊應夢知永濟縣,屯田員外郎於繼徽知臨濟縣。雖然沒有公開剝奪符彥卿的執政之權,卻通過四個知縣將他的權力分剝、架空。

    微臣參考您的處理意見,想到了兩個法子,一是在各州縣設立知縣,將當地武將的民政權力分剝架空;二是在州郡設立通判,作為州郡官的副職,與權知軍、州事共同處理政事。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都可以參與裁決,裁定的結果必須有通判的簽字才能生效。不僅如此,通判還有監督官員的責任。這樣一來,他們既可以分州郡之權,又能夠對各地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讓朝廷對各地的控制力大幅度提高,最終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揮自如!」

    董遵誨聽得此言,頓時大喜,他笑著說道:「則平,我果然沒有看錯你,此言大善!不僅如此,咱們還可以設立專職機構來收攏各地財權,比如說轉運司,將各地稅收留出日常開銷的經費後,都交給朝廷來管理。其中大部分由朝廷統一支配,小部分回饋當地民政。這樣一來,結合知縣、通判等職位的設立,就能將各地大權收歸朝廷!武將,還是單純帶兵比較好!」

    趙普聽得此言,也很是佩服。兩人又商議了一些細則,並由趙普執筆,將相關內容全部寫出。董遵誨也是雷厲風行,立即拿著這文告前往王溥、范質等人府邸,與大家達成了共識。數天之後,皇帝便在相應詔書上蓋上印璽,在朝廷採用文武並舉的措施下,各地武將不得不執行此詔書內容。自此,後周再無藩鎮割據之患!(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