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442章 董遵誨大婚 文 / 張建邦

    中國人都知道,郭榮生命到了晚期,看人的眼光越發不准。歷史上他相中了趙匡胤,後來就有了趙宋代周。在這個歷史時空,趙匡胤早早被殺,郭榮又相中了董遵誨。

    此時董遵誨雖然打過許多仗,可也只有三十來歲,卻已經官居後周殿前司都指揮使,算是全國最精銳部隊的二把手!這些年的東奔西討,南征北伐,立下了赫赫戰功,也讓董遵誨青雲直上,到了這樣顯赫的位置。

    雖然對張永德不以為然,可為了安全起見,郭榮準備將張永德調離,然後任命董遵誨為殿前司都點檢!從都指揮使一躍而成都點檢,貌似只是升了一級,可是這一級卻是咫尺天涯,影響甚大!想想吧,有多少人一輩子困在了二把手的位置,一生都邁不過去。而董遵誨卻在這麼年輕的時候,這麼容易地翻過了這個門檻,實在是幸運至極!

    郭榮的身體剛剛有所好轉,就冊封宣懿皇后胞妹符氏為繼後,也算是對她的補償。隨後冊封郭信為晉王,權知開封府。在後週一朝,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政治信號,標誌著郭榮已經將郭信冊封為儲君!

    郭榮趁著已調整好軍權的有利時機,對京中官員也進行了一番調整。他任命范質、王溥二相,參知樞密院事;任命魏仁輔為樞密使,兼同平章事銜;任命吳彥祚為樞密副使,輔佐魏仁輔處理樞密院事務。除此之外,郭榮還正是罷免張永德的都點檢職位,封其為校檢太尉。留奉朝請。至於董遵誨,則被郭榮任命為殿前都點檢。加校檢太傅,兼忠武軍節度使;而韓通也被郭榮任命為侍衛親軍馬軍都副指揮使,加校檢太尉,兼任宋州節度使!

    在忙活完這些調動之後,郭榮還正式下詔,命令有司挑選黃道吉日,為董遵誨和樂安公主完婚。

    說起來。此時的樂安公主年歲已經不小,接近雙十年紀的她在這早婚早育的古代已經是個異數。可誰讓她命運不濟,為父皇郭威守孝三年著實耽誤了她的青春,所以就算嫁給了一個鰥夫,眾人也並沒有多少意見。何況董遵誨如今也算是朝中高官,這親事還是當年郭威與董宗本親自定下的。拖了這麼多年。也該為他們風光大辦一次。

    得到消息後,樂安公主可謂是心滿意足,羞紅了臉頰。隨後在宮中符後的陪伴下,開始準備陪嫁物品。反正後周北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繳獲了大筆的錢財,有實力有底氣來辦這件事。符後也願意幫著樂安公主籌備這些事情,眼見著郭信將要繼承大位。作為郭信親姐姐的郭樂安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符後沒有為郭榮生下個一兒半女,自然心中忐忑,在郭榮的暗示下,她也放下身段,使勁忙活起來。

    而董遵誨得知消息以後,第一時間就去找那趙普商議。別看趙普只擔任掌書記一職,卻已經經過了董遵誨的多重考驗。成為了他真正的心腹,與王政忠等人一道。經營著董遵誨的隱秘勢力。

    董遵誨在說完情況之後,趙普立即對其表示了恭喜。隨後低聲說道:「陛下看來已經病入膏肓,這是在為他的身後事做準備。文臣上,選擇了范質、王溥、魏仁輔三位丞相,讓其三人相互牽制;軍事上則選擇了您和韓通,讓您不能獨掌軍權!這樣一來,即便新帝郭信智商存在一定問題,朝廷的軍政大權卻能保持相對的平衡,讓群臣們相互牽制,誰也不能獨掌大權!只要拖上幾年,新帝能夠誕下子嗣,在大家的相互制衡下,周朝就能延續下去。」

    董遵誨連連點頭表示同意,趙普又站起身來,悄悄走到門口,見四下無人,遠處還有人在把守,於是放心地走了回來,低聲對董遵誨問道:「將軍,微臣想知道您的志向!如果只是做一名權臣,那您已經符合了大多數條件,您未來的夫人可是新帝的親姐姐,有她配備,您終生無憂;可要是您想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您可就得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絕對不可大意!」

    其實董遵誨這個人,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胸無大志、隨波逐流。過去他只想活下去,只想混出個人模樣,風風光光地返回隨州,不為他們董家丟人。隨著官職越來越大,手下人越來越多,董遵誨也想衣錦回鄉,也想為投奔他的眾將謀個好前程,他只能更加努力地往上爬。如今到了這個地位,難道說自己要像歷史上的趙匡胤一般篡周自立嗎?!

    就因為拿不定主意,董遵誨這才感到更加的迷茫。而正是因為這種迷茫,董遵誨這才沒有結黨營私,因此才被郭榮所看重,青雲直上。

    董遵誨還在沉思,曹銓早就跑過來報信:「將軍,您快別在這裡發愣了,天使剛剛來到咱們府上,陛下已經新賜下一所大宅院,就等著您搬過去成婚了!而且陛下還派出車馬去隨州接老爺一行,也需要您臨行叮囑、以示孝道啊!」

    董遵誨這才回過神來,與趙普又簡單商議了一下,這才轉身離去。很快董遵誨就來到了自己府裡,果然有一名太監手持恩旨,在那裡等候自己。此時府裡早就擺好了香案,董遵誨立即跪下接旨,並命人悄悄打賞那名太監。

    能夠從內侍中脫穎而出,混成有品級的太監,這個人的能力可見一斑。不過太監們失了**,對於錢財也就更加看重,拿到董遵誨的打賞之後,那名太監也是欣喜非常。自己前不久花了大筆月俸打點果然管事,只是一次傳旨,自己就將前段時間的花銷全都彌補過來。

    拿到了錢財的太監很是隨和,幾乎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董遵誨雖然有一次成親的經歷,可那畢竟是底層官宦之家的禮節,與娶公主過門的禮節相比,上次只能算是扮家家酒!不過聽那太監的意思,董遵誨也不用焦急,反正到時候自然有禮部官員前來幫襯,董遵誨只要有樣學樣,到時聽從指點就是。

    在送走這太監之後,董遵誨又來到了趕赴隨州的車隊面前,對車隊成員都送了一份禮物。有的人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打開一看,見裡面是非常精緻的幾個銀裸子,既可以花銷,又可以做飾物,而且還不顯眼。收了董遵誨的禮物,車隊中的官吏們對董遵誨的態度好了許多,紛紛表示一定會竭心盡力,讓董老爺子平安入京。

    送走車隊以後,董遵誨就在禮部官員的指點下,來到了自己新的府邸。也許是因為董遵誨人緣不錯,或者董遵誨廣施善緣的緣故,他搬家的時候來了許多外客,基本上沒有讓董遵誨勞心勞力。

    院門口是幾十根拴馬柱,門庭正中掛著一個木牌,上面寫著開國侯董府。董遵誨微微一笑,大踏步地往裡走,很快就運到了百餘個手捧契約的奴婢。這些人先前的月俸都由戶主支付,在郭樂安與董遵誨定下親事之後,這百餘奴婢就成為了董遵誨的私房,願意放到哪裡就放到哪裡,就算董遵誨派人要了他們的性命,也不會引起任何麻煩。

    董遵誨看著面前的鶯鶯燕燕,真有些地主大少爺的感覺。他心中暗笑,如果自己當年魂穿的不是董府,而是紅樓夢裡的賈府,自己現在可能早就精盡身亡,那可能在沙場上立下赫赫功勳和不世威名呢?!

    就在他沉吟的功夫,負責府中事務的幾個管事已經輪流上前,為董遵誨介紹府邸的大致情況,以及府邸所掛靠的私產。董遵誨大體聽了一下,發現皇帝這次倒是十分厚道,賜下的田地商舖著實不少。他隨即將這些個事務都交給了王政忠處置,反正這家裡廣是每月發月俸就要花出去不少錢財,是開源節流而是環保開發,這都是留給王政忠的難題嘍。

    拜託了壓力的束縛,董遵誨變得輕鬆起來,數日後,董遵誨的父親、母親都來到了開封府,住進了董遵誨的新宅邸。董遵誨與父母親雖然一直保持通訊,月月寫信,可是卻有很長時間沒有相見。這兩天,他推開了所有的軍務,專心陪父親喝酒、陪母親聊天,盡一份孝心。

    董宗本夫婦許久沒有和兒子一起團聚,加上又有娶兒媳這樣的喜事,雖然相對辛苦,心裡卻很是高興。董遵誨的母親更是托人買了許多胭脂水粉,好好打扮一番,免得丟了臉面。她還派人訂做了一大套金質首飾,作為給兒媳的見面禮。

    幾天之後,黃道吉日終於到了,京師裡頓時熱鬧起來。郭榮很是給在京的官吏們都放了大假,樂呵呵地前來參加婚禮。這時董遵誨就沒了往日的精明,如同牽線木偶一般,被禮部官員呼來喚去,與那郭樂安終成眷屬。(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