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440章 點檢作天子! 文 / 張建邦

    董遵誨巡視完營地,看著孫行友萎靡不振,特意上前安撫了一番,並主動表示,昨天自己也犯了疏忽大意的毛病,自己也要為昨晚的損失而負責。在董遵誨的勸慰下,孫行友這才恢復了精神,重新有了作戰的信心。

    接下來就輪到李在欽頭疼了,打起了精神的董遵誨所部衝著易州發動了潮水般的攻勢,而易州城頭那些經過簡易訓練的民壯根本就不是董遵誨所部將士的對手,根本就沒辦法發揮守城的優勢。在奮勇抵抗半個下午之後,易州城脆弱的防守被周軍攻破,李在欽更是被生擒活捉。

    在匆匆對易州進行一番清洗之後,董遵誨等人就押著李在欽撤回瓦橋關。在那裡,病情剛剛有些起色的郭榮親自審問了李在欽,並親口招降於他。不過李在欽沒有抓住這最後的機會,仍在破口大罵,口硬的他很快就被郭榮下令處死。

    郭榮歎了口氣,自認為天命所歸的他哪裡受過這樣的氣,顫巍巍就想出帳走走。然而,當他剛剛起身就覺得天旋地轉,隨即就往後方倒去。幸好董遵誨急行幾步,將他攙扶住,並送入御帳之中,令御醫診治。

    轉眼兩天過去了,郭榮的病情卻沒有絲毫好轉,聽說遼帝已經下令大軍南下,幽州留守蕭思溫也蠢蠢欲動,群臣都有些慌亂。這個時候,身為郭榮心腹的董遵誨站了出來,仗著自己身上有與樂安公主的婚約,安撫住眾人,併入御帳求見。

    郭榮此時倒是神志清醒。躺在床榻上問道:「是不是群臣都想南歸?」

    董遵誨連連點頭,低聲說道:「陛下。大家也是為了您的安危,眼見著瓦橋關就要成為戰場,如果您的御駕在此,固然激勵了我大周將士,可也給守城將領帶來了莫大的心理壓力。再說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況是陛下您呢?!」

    郭榮重重地歎了口氣。無奈地說道:「好吧,朕就依了他們。傳旨下去,改稱瓦橋關為雄州,留陳思讓據守;改稱益津關為霸州,留韓令坤據守。其餘各將,隨從朕南下……南下澶州!」

    董遵誨立即跪下接旨。隨即出外傳旨。緊接著郭榮就聽見群臣大聲歡呼,很是興奮。郭榮忍不住歎了口氣,輕輕捶了下自己的身子:多好的機會啊,只可惜自己的身子不爭氣,要不然自己就能重奪幽燕、馬踏天下!

    也許是南歸順應了軍心民意,在離開瓦橋關之後,郭榮的身子逐漸有了好轉。加上御醫們幫他精心調養。郭榮終於從病榻上坐起身來,也能處理些軍政大事。

    這一日,兵出固安的李重進也率領大軍撤回瓦橋關,他留下大軍緩緩而行,自己率領騎兵迅速南下,前來探視皇帝。不過和往常一樣,李重進與張永德又狠狠地吵了一架。

    其實李重進與張永德的矛盾,也是郭榮故意縱然出來的。兩人分掌侍衛親軍與殿前司,互不統領、互相牽制。以保證皇帝的安全。如果兩人之間關係其樂融融,那郭榮晚上倒要睡不著覺了!

    而張永德雖是出了名的老實人。耳根子卻很軟,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擾,在郭榮的有意縱容下,張永德與李重進鬥得可謂不亦樂乎。這次李重進覲見,張永德還在旁邊搬弄是非,最後郭榮也覺得兩人的爭鬥有些個惹人煩躁,遂命令李重進率領本部人馬趕赴河東。

    李重進很是爽快地接受了命令,笑著離開了大營,雖然是在張永德的嘲笑聲中。李重進心裡明白,河東作為分戰場,地位遠不如主戰場,自己調到河東去,意味著失去了立功封賞的最好機會,也難怪人家張永德嘲笑!何況自己作為郭威的親侄子,曾經與郭榮爭過帝國的繼承權,自然不會被郭榮所喜!如果那張永德趁機在郭榮面前添油加醋、擺弄是非,那自己命不久矣!

    李重進思來想去終於下定了注意,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義!他馬上招人吩咐了一二,並在一日後,將知情者全部斬殺。

    而當天夜裡,當病體初癒的郭榮一如往常地處理各地奏章時,他從文書堆裡看到了一個三尺來長的皮囊!郭榮很是疑惑,就打開來看。就見這皮囊包了一層又一層,裡面是個三尺來長的木條。誰閒著沒事將這木條用皮囊包了起來,誰又膽大包天將它投入了文書之中?郭榮很是詫異,他隨手拿起了木條,就見上面寫著五個大字:點檢作天子!

    郭榮險些就要被驚暈了,他雖然不是心胸過於狹隘之人,卻也不甘心讓別人奪走自己的東西,尤其是自己的皇位!

    點檢這個職位,雖然掌握的軍隊人數不是最多,但是在北伐的諸路大軍中裝備最是精良,士卒最是精銳!而且還守在皇帝身邊,掌有宿衛大權!

    一般情況下,這個職位只能由皇帝最信任、最倚為心腹的人來擔任。就是因為郭榮信任張永德,所以才將殿前司交給他。因為他畢竟是自己的親戚,而且為人也算正直,對周室也算是忠心耿耿。但是那是在一般情況下,而現在,皇帝郭榮正身染重病,他的思維方式又與平時不同!張永德位高權重,又執掌最精銳的中央禁軍殿前司,他是不是想趁我生病的時候起兵作亂,搞什麼陰謀?!在皇位面前,親情、君臣之情都是枉然,都不可靠!

    所以說李重進這個人,不出手則已,一出手驚人!「點檢作天子」,除了張永德之外並沒有第二個人,而且郭榮也絕不可能因此來詢問張永德,也不會派人追查木條的來歷,相反,郭榮會以為是忠臣義士甘冒奇險為自己提個醒。而張永德即便真知道了這木條之事,他也不敢去郭榮面前主動解釋,這樣的事,只能是越描越亂!

    李重進暗自發笑:點檢作天子,一個木條,就毀掉了一個宿敵的前程!但他也不會想到,歷史上的這根木條,最終也毀掉了他為之奮鬥的後周。不過,誰能想到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