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353章 御營副先鋒 文 / 張建邦
第353章御營副先鋒
一場大雨,堅定了郭榮整修開封府的決心,他著眼於帝王之都的長遠展,下令拆除城的違章占道建築,將城道路進行拓寬,交通要道要維持三十步以上的寬。
此外,郭榮還下令將城的墳墓全部遷出,重安葬。這種讓「死人給活人騰地方」的做法雖然高瞻遠矚,卻也需要極大的勇氣,也遭到了許多人的非議與唾罵。加上前不久,郭榮對佛教逾越之處的嚴厲打擊,開封府非議聲不斷。
可是郭榮是誰?那可是愈挫愈勇、勇往直前的帝王,他有限的執政生涯,從來不會因為他人的非議來改變自己的想法。而且郭榮看來,掌控了絕對力量的自己,又何必乎這些小蟲子的無病呻吟呢?!
面對大臣們委婉的勸誡,郭公滿不乎地笑著說道:「近,京師的拓寬工程,對世的人和地下的鬼魂,都有很大的驚動。可這樣的事情總得有人來做,如果他們怨恨詛咒的話,全都由我一人來承擔。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人們會理解我們整修開封府的苦衷;總有一天,人們會享受到這拓寬道路、遷移墳墓帶來的好處。」
郭榮的堅持下,王樸帶傷督促下,開封府的變化可謂日月異。期間王樸的傷情也出現過反覆,幸好董遵誨派來的軍醫的細心照料下,總算是得以穩定下來。不僅市內得到整治,郭榮還依照董遵誨的建議,對周邊水路進行疏通清淤,開封府逐漸成為原乃至世界規模大、設施完備、經濟繁榮的城市!
就開封府的面貌與日俱的時候,討伐南唐的李谷所部也傳來了的信息。現戰事進展很是順利,先鋒都將白延遇連破來遠、山口等地守軍,擊潰淮河守軍數千人,又攻佔了上窯。李谷的指揮下,周軍很快掃平了淮河以北的南唐守軍,而後淮河正陽段架起一座浮橋,直撲壽州。
壽州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他面對淮河,往西是上游的阜陽,往東是下游的蚌埠,往南就是南唐的戰略要地合肥,再往南就是南唐賴以生存的天險長江!所以壽州是南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南唐不可容忍攻破的生命線!對於後周來說,壽州是一定要攻破的堡壘。拿不下它,前面的所有勝利,也全都沒了意義。
對此,南唐並不是沒有防備,負責壽州防務的乃是南唐大將劉仁瞻。除他之外,南唐國主李璟還命令神武軍統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軍兩萬火速增援壽州;並命令同書平章事皇甫暉為北面行營應援使,常州團練使姚鳳為應援都監,率軍三萬進駐定遠。不僅如此,李璟還召回鎮南節使宋齊丘,命他坐鎮金陵;並任命戶部尚書、翰林學士殷崇義擔任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與那宋齊丘一道居調,預測周軍動態。
位於金陵的後周坐探立即將這些消息回國內,郭榮立即命令李谷抓緊時間,趁著南唐援兵未至之際,一舉拿下壽州。李谷連忙組織部隊強攻,但愣是攻不破那劉仁瞻的防線。沒辦法,李谷只能一面率軍圍困,一面向央求援。
郭榮接到求援書,立即有了御駕親征的念頭,他馬上命令侍鄭仁誨向南方戰區調撥軍需物資,做好大軍出征的準備。
也許是積勞成疾,再加上年老體弱,鄭仁誨接到任務不久就生了重病,居然一病不起。郭榮得知消息後立即親自趕往鄭府慰問,不由得流下淚來:大業未成,又失臂膀!
沒隔三五日,鄭仁誨便離開人世,郭榮立即準備前去弔唁。臨行前有人出來阻攔:「陛下出征即,不適合前去弔唁。而且今日正與陛下相沖,萬不可離開皇宮!」
郭榮連連搖頭,「君臣義重,今天是我與鄭愛卿相會的後一天,又哪裡顧得上這時辰凶吉?!」
於是郭榮親自來到鄭府,哀哭數次,這才含淚離開。不久,郭榮就下令追贈鄭仁誨為書令,並追封其為韓國公、謚號忠正。果然弄個還命令翰林學士陶谷為鄭仁誨撰寫神道碑,並將鄭仁誨的安葬費用全都交由官府承擔,以示恩惠。
鄭仁誨一死,後周的軍事調撥立即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御駕親征的軍馬遲遲不能南下。而此時壽州已經被後周強攻月餘,劉彥貞率軍抵達來遠後,立即調集南唐水軍接應,率領所部士窣窸數上傳,馬上奔襲正陽,準備燒燬後周建立的渡橋。
劉彥貞打得主意很好,只要燒燬了正陽的後周軍渡橋,就能將李谷所部全都留壽州城下。到時候他與壽州守軍裡應外合,後周軍定當大敗。
李谷得知消息後大驚失色,立即派出部隊前去抵擋,並迅速派出使者向朝廷再次求援。於是郭榮下詔御駕親征,攻擊南唐。他任命宣徽南院使、鎮安軍節使向訓,暫時擔任開封府留守;任命端明殿學士王樸擔任其副手,任命彰信軍節使韓通任侍衛司統領,繼續擔任京內外都巡檢一職。
同時,郭榮還命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歸德軍節使李重進擔任先鋒官,率軍前往正陽,命令河陽軍節使白重贊率領三千親兵,進駐穎上。考慮到近調撥的物資有限,而劉彥貞的大軍正向正陽靠攏,郭榮任命董遵誨為副先鋒官,率領三千人馬搶先出,迅速奔襲正陽。
然而就董遵誨率部出兵之後,李谷上奏道:「南唐艦隊戰力非常,已經擊破我軍多重阻擊,正向正陽駛來。我軍以北方人居多,不擅長水面作戰,敵軍如果切斷正陽附近的浮橋,我軍將受到敵軍腹背夾攻,局勢將變得危險至極!不如我軍就此撤兵,全力守衛浮橋,等候陛下的御駕。」
奏章尚路上,李谷已經有些個著急,他下令全軍整點行囊,隨時準備北犯。而此時,董遵誨正率軍奔襲淮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