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316章 御營密談下 文 / 張建邦

    第316章御營密談

    沉默良久,張永德低聲說道:「微臣倒是有個法子,不知道是否妥當。按慣例,咱們平定劉崇叛亂之後,當地姓也得向咱們大周交付租稅,反正朝廷兵馬已經搶了他們,陛下不如宣佈免除他們今年的租稅,也算是給他們做了補償。」

    郭榮輕輕點頭,「抱一說得甚是,朕明日就下旨免了他們今明兩年的賦稅,也算是朕做出的補償。不過現剛到四月,距離夏收還有一個多月,姓們已無存糧,咱們該怎麼辦?」

    「開倉放糧!」

    「以工代賑!」

    張永德、董遵誨幾乎同時說道,「開倉放糧」是老生常談,郭榮倒是比較奇董遵誨所說的「以工代賑」,他連忙示意董遵誨繼續說下去。

    董遵誨撓了撓頭,「所謂以工代賑就是讓青壯姓們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說打造木梯、挖掘壕溝、輸送糧食、修建烽火台等,然後憑借活動的完成量和完成質量來領取相應的糧食。至於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孕,則提供少量可以果腹的糧食。」

    郭榮連連點頭,「這個方法好,比起單純放糧來,這個方法對咱們大周有利。而且咱們可以此過程對青壯年進行軍事化編組,訓練他們的紀律性。如果……朕是說如果,遼軍反撲而符彥卿他們又抵擋不住,咱們也可以組織姓有序撤離,讓遼軍只得到空空蕩蕩的土地!」

    高!實是高!董遵誨對郭榮很是佩服,怪不得人家歷史上創下了偌大的名頭,原來確實水平不一般啊!俺只是照搬架空小說常有的思路,人家卻能夠舉一反三,從看到多的好處!

    郭榮皺著眉頭說道:「賑濟姓的事情就按道安說的辦,不過現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來獲取糧食!當地的糧食不是被搶光就是被賣光,咱們要保住仁義之師的金字招牌,就得從外界運糧。可是運糧的耗費實是太大,你們兩人有沒有什麼好的想法?」

    一時之間,董遵誨和張永德哪裡能想到什麼辦法。董遵誨皺著眉頭問道:「能否從國庫出錢高價買糧?」

    郭威搖了搖頭,低聲說道:「你們兩位都是咱後周的皇親,我也不瞞你們。劉承祐根本沒有留下多少錢財,先帝雖然苦心經營,可是自大周建立以來軍隊就沒歇息過,西征東討,很是花費了不少錢財。現夏糧還沒有入庫,國庫極為空虛。為什麼前幾日高平之戰的封賞遲遲沒有下達,直到近才出台獎懲結果,就是因為國庫缺錢!」

    張永德也撓了撓頭,低聲問道:「微臣倒是想到了一個法子,不過有損陛下的清譽,可能會歷史上留下惡名……」

    郭榮笑著說道:「抱一但說無妨,只要能平息劉崇的叛亂,就算是留下再壞的名聲,朕也心甘情願!」

    張永德壓低聲音說道:「陛下可以招募商賈輸納芻粟,凡是能向官府繳納五斛粟米、五圍草料者,朝廷就給他一個從品將仕郎的身份,讓他出任下品縣的副縣丞;凡是能繳納千斛粟米、千圍草料者,官府就給他一個正品登仕郎的身份,讓他出仕下品縣的縣丞。以此類推,相信這些個商賈一定會竭心力,為軍隊輸送糧食!」

    郭榮沒有立即點頭答應,他需要仔細考慮一番:國家重器,豈能夠輕易授予,尤其是那些個商賈!這分明就是賣官,而商賈既然出資,又豈會願意賠本經營?!郭榮等統治者看來,士農工商這個階層地位決不允許變動,如果商人也能夠出仕,憑借他們掌控的財權,又豈能讓郭榮放心?!再說了,讓商賈們出任一方父母官,誰也不知道他們會對地方上如何刮,不過郭榮相信到時候定將地高三尺、天高一丈!那時姓困頓,說不定就得影響大周的安危!

    不過,就如郭榮剛剛所說,如果能夠順利平定劉崇的叛亂,那郭榮願意付出任何的代價。就算讓商賈們竊取官職,郭榮也相信與士子們格格不入的商賈並不能得到官場主流的認可。只要多花費些時間,郭榮有得是手段讓這些商賈主動致仕!

    見郭榮有些個心動,董遵誨暗道不好:商人付出了錢財,肯定要想辦法撈回來,後苦得還是姓!歷史上郭榮就曾採用這個方法,結果姓們早就逃走了,根本就沒有人前來輸納芻粟!而有能力輸納芻粟的商賈又大多處於內地,指著他們押送貨物來此,以糧草換取官職,未免有些個飲鴆止渴!

    董遵誨左思右想,他突然想到明朝的一個做法,不管有沒有弊端,總要比起賣官來強上許多。他於是連忙說道:「陛下,微臣剛剛受抱一兄啟,倒也想出來一個主意,還請陛下和抱一兄幫著斟酌一番。」

    郭榮連忙說道:「愛卿但說無妨!」

    董遵誨便低聲說道:「微臣聽說鹽鐵皆有暴利,所以每年都有許多人不惜傾家蕩產,偷偷販賣私鹽!不如鼓勵這些個商賈向這裡輸送糧食,然後以他們實際運到的糧食為份額向朝廷換取相應的鹽引,鹽引的數額不妨大於這個糧食的價格,然後商人們就可以拿著鹽引去朝廷管轄的地區換取食鹽,再將這些食鹽運到朝廷指定的地點變賣獲利!這樣一來,朝廷暫時無需付出錢財,而輕鬆獲得糧食;商賈們也能夠從賺到好處,樂意施行。」

    「好!」郭榮幾乎是要跳了起來,「愛卿這個主意很是高明!食鹽開採的本錢幾乎可以忽略,朝廷不需要付出太多就能夠得到糧食,而商賈們也能有利潤可以分潤,對此應該會充滿熱情。而且這還有個好處,日後商賈們肯定會盤算來回的運費,長途運輸糧食的耗費很是巨大,他們很可能就會這邊境招募人手開墾田地,以便就此生產糧食。這樣一來,商人就會主動邊境屯田,就地換取鹽引,而我大周的邊境就會日益鞏固!」

    董遵誨很是汗顏:老大,拜託你不要總是能舉一反三,這樣一來弄得我這個現代人很自卑啊!

    張永德也很是高興,董遵誨的這一計策既解決了如今的困境,又為日後後周邊境的展做出了貢獻,張永德作為與後周有密切關聯的皇親國戚,豈能不感到高興?!而且人家董遵誨也會來事,明明是他自己想到的辦法,卻說是我張永德的啟下,這樣一來,我也能分潤一些功勞。功勞多少且不說,難得的是這份心意!

    解決了一大難題,郭榮很是興奮,立即命人書寫詔書,並迅速將其回開封府讓丞相們副署,然後馬上向大周各地傳達詔書精神。相信商賈們一定會抓住這個生財的機會,這可是一本萬利!

    等到一切處理妥當,郭榮屏退從人,只留下張永德、董遵誨兩人,這才低聲說道:「剛剛得到消息,昨日昭聖李太后薨了!」

    張永德、董遵誨很是詫異,兩人幾乎同時抬頭看了下對方,接著迅速低下頭來,異口同聲地說道:「還請陛下節哀!」

    開封府距離晉陽城下不下裡,李太后就算是薨了郭榮也不可能接著就得到消息,除非一切都是郭榮自導自演!自從郭威登基以後,對他皇位有威脅的劉承勳很快就不明不白地死亡,接著曾被推舉為皇帝的劉贇又被郭威關了禁閉,終生不得釋放。現郭威駕崩了柴榮登基,後周已經不再需要這李太后,所以她也死了!至此,後周終於消滅了後漢法理上所有的主事人,只要再消滅了劉崇的北漢,就能將後漢徹底斷絕!

    張永德、董遵誨深知不能也不該參與皇宮之事,即便他們都是皇帝的妹夫,兩人只能夠深深地低下頭去,不敢再說一句話。

    郭榮也意識到他們的難處,真正體會到皇帝的苦楚,成為了皇帝就得稱孤論寡,再無知心朋友,也沒有人能夠成為皇帝的真正朋友!

    郭榮長歎一聲,沉聲說道:「前不久朕已經命人為先帝上了謚號,為『聖神恭肅武孝皇帝』,廟號高祖。今日我接到『長樂老』的稟報,說是已經營造好高祖的陵寢,號崇陵。馮道希望朕挑選時日,為高祖下葬。

    朕今日已經下詔,命欽天監仔細挑選日子,只不過戰事繁忙,朕也無法前去拜祭。先帝天有靈,只要朕能統御大家平定劉崇的叛亂,想來也不會怪罪咱們!你們兩人都算是我大周的皇親,朕回軍之日,你們兩人可隨朕一起拜祭!」

    張永德、董遵誨連忙答應下來,隨從皇帝拜祭先帝,這也是難得的恩寵,表示了皇帝對自己的重視,兩人沒有理由不答應下來。

    君臣三人又商議了一段時間,君臣相得益彰。直到夜深,張永德、董遵誨兩人這才告辭離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