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匡扶後周

小說博覽 第261章 郭威稱帝上 文 / 張建邦

    第261章郭威稱帝

    劉贇的勸進奏章送到了開封府,立即引發了又一輪勸進的**。郭威也對這奏章很是滿意,這可是大家前不久公推的皇儲劉贇對俺真心的勸進,人家皇帝候選人都自動放棄稱帝的資格了,還有誰敢做仗馬之鳴?!

    李太后很是鬱悶,暗自咒罵這膽小鬼劉贇,偷偷砸了數十個茶杯。不過她雖然暗地裡發火,明面上卻對郭威讚譽有加,畢竟自己和三子劉承勳的性命都攥人家手裡,不得不低頭啊!

    王峻、王殷等人的多次勸說下,李太后正式下達誥書,將漢室皇帝的印璽悉數繼送郭威。誥書是這樣寫的:

    「邃古以來,受命相繼,系不一姓,傳諸百王,莫不人心順之則興,天命去之則廢,昭然事跡,著之典書。予否運所丁,遭家不造,奸邪構亂,朋黨橫行,大臣冤枉以被誅,少主倉促而及禍,人自作孽,天道寧論!

    監國威深念漢恩,切安劉氏,既平亂略,復正頹綱。思固護於基局,擇繼嗣於宗室。而獄訟歸於西伯,謳歌不於丹朱,師竭推戴之誠,萬國仰欽明之德,鼎革斯啟,圖蕭有歸。予作佳賓,固以為幸。今奉符寶授監國,可即皇帝位。於戲!天祿躬,神器自至,允集天命,永綏兆民,敬之哉!」

    郭威很是恭敬地接受誥書安排,接收皇帝所用的御璽,而後自皋門入主大內,穿上皇帝的全副行頭,崇元殿登基稱帝。武百官聯翩入朝,馮道、蘇禹珪、竇貞固等人的率領之下,舞蹈山呼,朝賀皇帝登基。

    禮畢退下,郭威立即命內侍宣讀自己早就讓臣們寫好的登基詔書:

    「自古受命之君,興邦建統,莫不上符天意,下順民心。是以夏德既衰,爰啟有商之祚,炎風不競,肇開皇魏之基。

    朕早事前朝,久居重位,受遺輔政,敢忘伊、霍之忠,仗鉞臨戎,復委韓、彭之任。匪躬瘁,焦思勞心,討叛渙於河、潼,張聲援於岐、雍,竟平大憨,粗立微勞。才旋師於關西,尋統兵於河朔,訓齊師旅,固護邊陲。只將身許國家,不以賊遺君父。

    外憂少息,內患俄生,群小連謀,大臣遇害,棟樑既壞,社稷將傾。朕方藩維,已遭讒構,逃一生於萬死,逕赴闕庭,梟四罪於衢,幸安區宇。

    將延漢祚,擇立劉宗,征命已行,軍情忽變。朕以眾庶所迫,逃避無由,扶擁至京,尊戴為主。

    重以內外勸進,方岳推崇,黽勉雖順於眾心,臨御實慚於涼德。

    改元建號,只率舊章,革故鼎,宜覃沛澤。

    朕本姬氏之遠裔,虢叔之後昆,積慶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於百世,大命復集於眇躬。今建國宜以大周為號,可改漢乾祐四年為周廣順元年。

    自正月五日昧爽以前,一應天下罪人,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為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

    故樞密使楊邠、侍衛都指揮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等,以勞定國,節致君,千載逢時,一旦同命,悲感行路,憤結重泉,雖尋雪於沉冤,宜深於渥澤,並可加等追贈,備禮歸葬,葬事官給,乃訪子孫敘永。其餘同遭枉害者,亦與追贈。

    馬步諸軍將士等,戮力協誠,輸忠效義,先則平夷內亂,後乃推戴朕躬,言念勳勞,所宜旌賞。

    其員僚將士等,各與等第,超加恩命,仍賜功臣名號,已有功臣名號者,別與改賜。應左降官,量加敘錄。亡官失爵之人,宜與齒用。配流徒役人,並許放還。已歿者任從歸葬。

    所有杜仲威、李守貞、王景崇、趙思綰賓幕元隨親戚及諸色人,先因懼罪,至今逃匿者,並可放還,任自取便。昨者犯罪人蘇逢吉、劉銖、閻晉卿、李業,後替聶進、郭允明及同時犯罪人等家族骨肉,先已釋罪疏放,其逐人所有親戚,及門客元隨,職掌諸處者,切慮尚抱憂疑,今並釋放。所不得有恐動。內有手下先管莊田錢谷人等,已下三司點簡磨勘,了日一任逐便。

    諸處有犯罪逃亡之人,及山林草寇等,鹹許自,一切不問,各還鄉里,自務營生,仍仰所切加安恤。所繇節級,不得衷私妄有恐動。如赦到後,一月不歸本業者,復罪如初。

    內外武臣僚致仕官,諸軍將校隨使職員,及前任藩侯郡守武朝列,前內諸司使副使前禁軍指揮使前資行軍副使等,各與等第加恩。應見任武臣僚內諸司使諸道行軍副使藩方馬步軍都指揮使,如父母,未有恩澤者即與恩澤,如亡歿,未曾追封贈者亦與封贈,已封贈者與封贈。

    晉漢以來,兵革屢動,賦役煩並,黎庶瘡痍,鰥寡孤獨,不能自濟,為人父母,曾不閔傷?一應天下州縣所欠乾祐元年二年已前夏秋殘稅,及派徵物色,並三年夏稅,諸色殘欠,並與除放。所有澶州已來,大軍經過之時,沿路人戶,恐有蹂踐,兩邊共二十里,並乾祐三年殘欠秋稅並放。

    河北沿邊州縣,自去年月後曾經契丹蹂踐處,豁免逋欠,如澶州同。其人戶應欠乾祐三年終已前積年殘欠,諸色稅物,並與除放,仍委逐處長吏倍加存撫。至於防守邊塞,優恤疲羸,利害之事,各宜條奏。自前或有拒防契丹,顯立功勞,及將吏之,有歿於王事者,具名以聞,當議酬獎。

    應系三司主持錢谷敗闕場院官,取乾祐元年終已前徵納外,累經較科,灼然無抵當者,委三司分析聞奏,別候指揮。秋夏徵科,舊有規制,如聞諸道州府,別立近限催驅,或緣逼蹙過深,轉致供輸不易,至使蠶欲老而求絲債禾未熟而取谷錢,但無逋縣,何須急暴?應天下百姓納稅租,並取省限內納卑,不任促限徵督。如是軍期急速,即不拘此例。訪聞諸處人戶,逃移外者,自前省司雖累行招攜,多未歸復,兼知逃戶稅賦,攤配居人,公私之閒,未甚允當。念其疾革,常軫於懷,宜令所司商量,雖行條貫,庶使逃移者即歸鄉土,見居者漸遂舒蘇,免困生靈,以副勤恤,藩侯郡守寄任非輕,立政之先,養民為本,每及徵賦,尤要徇公。其逐處倉場庫務,宜令節度使刺史專切鈐轄,掌納官吏,一依省條指揮,不得別納斗餘秤耗。

    朕早藩鎮,嘗戒奢華,今御寰區,尤思節儉。況國家多事,帑藏甚虛,將緩憂勞,所宜省約。應乘輿服御之物,不得過為華飾。宮闈器用,並從樸素。太官常膳,一切減損。諸道所有進奉,皆助軍國支費。其珍巧纖華,及奇禽異獸鷹犬之類,不得輒有貢獻。諸無用之物,不急之務,並宜停罷。

    帝王之道,德化為先,崇飾虛名,朕所不取。苟致治之未洽,雖多瑞以奚為?今後諸道所有祥瑞,不得輒有奏獻。

    古者用刑,本期止辟,今茲作法,義切禁非。蓋承弊之時,非猛則奸凶難制,及知勸之後,寬則典憲得宜,相時而行,庶臻道。今後應犯盜贓及和奸者,並依晉天福元年已前條制施行。應諸犯罪人等,除反逆罪外,其餘罪並不得籍沒家產,誅及骨肉,一依格令處分。

    天下諸侯,皆有親校,自可慎擇委任,必當克效參裨,朝廷選差,理或未當,宜矯前失,庶協通規。其先於京諸司,差軍將充諸州郡元從都押牙、孔目官、內知客等,並可停廢,仍勒卻還舊處職役。

    設官分職,具列司存,離局侵權,誠為撓紊。今後諸司公事,並須各歸局分,不得越次施行,朝廷之務,顯有舊章,職官具存,安可廢墜?如聞自前諸司公事,多有壅滯,今後並可速疾舉行。

    國之大事,祀為先,苟爽吉蠲,深為瀆慢。如聞自前祠祭牢饌,頗虧肅敬,今後委監察御史嚴加覺察,必須豐潔,庶達精誠,稍或不恭,國有常典。

    近代帝王所陵寢,合禁樵采,俾奉神靈。唐莊宗晉高祖各置守陵十戶,以近陵人戶充。漢高祖皇帝陵署職員,及守陵宮人時月薦饗,並守陵人戶等,一切如故。仍以晉漢之裔,為二王后,委書門下處分。

    自古聖帝明王,莫不好賢納諫,是以立誹謗之木,采芻蕘之言,時之利病罔不知,政之得失無不察,達聰明目,其茲乎。應內外武臣寮,有見識灼然益於治道者,許非時上章聞達。山林草澤之閒,懷才抱器之士,切訪,免致遺賢。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所宜旌表,以勵時風。

    於戲!致理保邦,非德教無以安萬國;發號施令,非誠信無以示四方。其或言出行違,朝行暮改,是為秕政,何以子民?賴棟樑羽翼之臣,左右前後之士,共扶寡昧,同致雍熙。思器以永安,睹覆車之可戒,納隍馭朽,予豈忘諸?

    革有所未者,有司具啟請以聞。」

    郭威的登基詔書,堪稱一篇政宣言,他回顧了自己早先後漢的經歷,其雖不乏修飾之詞,卻也言出至誠,令開封府內外官吏無不動容。

    而且郭威為冤死的楊邠等人正名,對從屬他建立朝的將士們予以褒獎,對地方各地官員予以封賞,極大地安撫了人心,提升了官員們對朝的認同感,讓朝建立之初就擁有了強大的凝聚力。

    郭威還下令各地官府不得巧立名目徵收賦稅,取消正稅之外的一應雜稅,讓百姓們切實感覺到了朝建立的好處。

    詔書革故鼎之意,讓天下人都為之欣喜,為之歡呼雀躍。後周能夠迅速安定各地,這詔書的功勞實是不小!

    感謝書友「月夜徘徊」的打賞,感謝「胖子飛啊飛」等書友的關心。俺所患腎結石打了數天消炎針後基本無礙,大多排出體外,不用再去做激光治療手術。現我家小寶寶的作息時間也趨於正常,基本上兩個小時醒一次。雖然每日都要為他沖奶粉、洗尿布,可俺總算是適應過來,也將恢復正常。此,為前段時間出現的斷表示歉意,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本書,謝謝!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