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幕府將軍本紀

第二卷 新星之章 第六三零章 收穫頗豐 文 / 戰國小丑

    氏宗見他似乎很是為難,不由不解的問道:「氏長,你我乃是兄弟,有話不防直說。」

    當氏宗聽完氏長的解釋之後,總算是知道,為何一個多月過去了,自己連弟妹叫什麼都不知道的原因了。

    只聽氏宗開口說道:「氏長,她雖然是姬小路賴綱之女,但她同樣是你的夫人,戰場是男人之間的事情,又關她什麼事,作為一個男人,如果有怨氣就要撒在敵人的身上,用女人出氣算什麼本事,好了,將智子放出來吧,不過她現在又孕在身,到是不適合外出,那就你一人前去好了。」

    氏長聽完,不由感到十分羞愧,連忙說道:「兄長說的對,是氏長錯了。」

    「不要多說了,你我立刻出發。」

    這飛驒多半國之地雖然已經被氏宗所奪,但控制時間尚短,所以他可不敢只代家人前往,所以除了石川五右衛門率領三十名忍者暗中保護外,前田慶次率領的旗本武士隊也是必不可少的,松倉城離高山城不近不遠,由於兩城之間道路並不難走,所以一日之後,高山氏宗與夫人孩子以及高山氏長便來到天神山角下。

    而高山城就落座在這海拔六百餘米的山峰之上,在來之前,氏宗本以為此城的規模恐怕不會太大,畢竟除了現在外,之前的高山家勢力最大的時候,所控之地不過只有區區的四千石而已。

    可當他來到山腳下時,卻徹底被這座城給震住了,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座比松倉城還要雄偉的平山城。

    就規模而言甚至超過松倉城一倍不止,可以說整座山峰都是這高山城的一部分,此城不但規模宏大,就算是那矗立在山頂之上的天守閣也是極為雄偉,松倉城能採用連接式天守閣這已經讓氏宗感到吃驚了,不過若是和眼前的這座高山城天守閣一比的話,那麼根本就不算什麼。

    眼前山頂上的這座天守閣佔地極為廣闊。廣擴到了整個山頂之上,只有天守閣一個建築,甚至連城牆等防禦設施都沒有地方修建,雖然沒有城牆等防禦設施。但根本不用擔心天守閣的防禦。

    只見山頂之上一大五小共六座天守閣圍城一圈,建在高十數米的石垣之上,形成一個整體,每座天守閣上箭狹窗,槍狹窗,堞口林立,尤其是那五座只有兩層的小天守閣。每座上面的箭狹窗,槍狹窗,堞口竟然有數十個之多。

    而用與連接各座天守閣的石牆走廊上也是不滿了箭狹窗,槍狹窗,說是走廊但與城牆根本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別。

    有這樣的防禦工事在,城牆根本沒有任何用處。而那座最大的天守閣雖然只有兩層,但上面卻單獨修出一個瞭望台,這樣一來。就不會被另外六座小天守擋住視線了。

    光是這座天守閣至少就可住兵數百人,而且還不會覺得擁擠。

    而在往下看,由於山頂完全被天守閣所佔。所以成片的武士宅邸只能修建在山腰,而由於練兵場的佔地面積太大,而山上並沒有如此大的地方可修建這一建築,所以只能被修建在山角下,除了主要建築之外,從山頂至山角,至少有二十座瞭望塔分部在城中。

    唯一比松倉城欠缺的,就是沒有城下町。

    看到這座雄城,氏宗不由心中感歎,自己那便宜父親也實在是太棒槌了。治下有如此城池可守,竟然沒能擋住姬小路家的進攻,如果換了自己,恐怕敵人就算有三四倍甚至更多一些的軍勢,也完全可以將其擋在城外,現在這座城是自己的了。那麼就絕對沒有再丟失的可能。

    想到這裡,氏宗不由心中一動,這高山城處在最前線,自己何不借此城抵擋武田家的進攻,別說武田信玄派往飛驒的軍勢不足一萬,就算是達到兩萬之眾,憑借此城也可以將其擋住,雖然將軍勢全部調來領地就會變的空虛起來,不過氏宗相信,武田軍絕不敢繞過此城,直接去進攻本家之地,他要真是敢這麼做的話,那老子不介意斷了他的歸路。

    高山氏長在此城住了數年,可當他站在城外時,還是不由為這雄偉的城池所動。

    當他看到身邊的兄長也是如此表現後,不由感歎的說道:「當年父親說過,高山城如果不是在原有城池的基礎上改建的話,恐怕就連那練兵場都修不起,就更別說那座雄偉的天守閣了,這樣的城池被弱小的勢力所有,的確不是什麼好事。」

    氏宗聽完,這才知道,原來這座城古以有之,高山家只不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修善罷了,如果要是這樣的話,那到還可以理解,不然的話他真懷疑高山家先人們的斂才手段是不是比自己還強了。

    「好了,不要感歎了,我等還是入城吧。」在此城中鎮守的蜂須賀正勝見主公親來,不敢怠慢立刻率領麾下忍者出迎,並帶主公與家眷直奔天守閣而去。

    就在高山氏長重建靈牌之時,氏宗早已來到瞭望台之上,高山城所在的天神山屬於飛驒高地的一部分,南面是重山峻嶺,而北面卻不再是山,而是一座被山峰包圍的盆地,直通南北的宮川從盆地中流過,直達越中,如果順流直下的話,恐怕不出一天的時間,就可到達越中的最北端。

    看著平靜的水面,像這樣一條大川竟然沒被利用起來,氏宗感到十分可惜,如果是從水路進攻的話,那麼必將會讓越中眾勢力措手不及。

    向西看去,那裡是飛驒川的源頭所在,此川一路向西,與木曾川相連,若是走水路的話,從高山城到達歧阜城的速度比從櫻洞城去還要快上許多。

    在向東看去,便是將馬家的領地了,由於有群山所擋,所以視線所及之處十分有限。

    當看完周邊地形之後,氏宗終於知道姬小路賴綱為何會和高山家過不去了,這裡不但是整個飛驒一國的正中,而且那是飛驒國為數不多的產糧之地,像這樣的地方,姬小路賴綱又怎可能不動心,而如果對氏宗來說,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交通便利,雖然在別國之中,這並不算什麼,但在飛驒之中,便利的交通比什麼都重要的多,所以氏宗已經決定將本家居城從郡上八幡城轉為這裡了。

    只要大軍在這裡坐鎮,到達飛驒四面皆只需要一天至兩天的路程,這無疑對領地的安全有著不言而喻的好處。

    正當氏宗想著將居城轉移到這高山城之時,只見高山氏長眼圈通紅的來到氏宗身邊,行禮說道:「兄長,都已經準備好了。」

    隨著氏長來到一間靜室內,自己的三位夫人與松鶴丸已經早在裡面等候了,靜室最前方整齊的擺放著數座靈牌,最中間那座最大,上面刻著高山外記的名諱,氏宗一進入靜室便放聲大哭,哭的是昏天黑地。

    這到不是他對高山外記有多少感情,完全是因為他不知道該說什麼,如果高山氏長不在,他也到是不用怕,三位夫人什麼都不知道,自己還不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可現在有高山氏長在場,他可就不能胡說八道了,乾脆直接以哭來代替,這樣不但不用說話,而且還能表現出自己的悲傷。

    果然高山氏長見兄長哭的不能言語後,也根本沒有多想,而且他也被兄長的表現所感動,所以也跟著哭了出來,而且一邊哭著一邊還不忘說上幾句,說給已經離世的父親,告訴他現在的高山家有多麼的強大,不但將姬小路家消滅,而且還將要奪得整個飛驒,高山氏長越說越是激動,要不是有氏宗勸說,恐怕他非得在這裡哭上一天。

    「氏長,我相信父親並不希望看到我們哭泣的樣子,我們還是讓父親安靜的長眠吧。」

    高山氏長聽完之後,不由摸了把眼淚,泣聲說道:「兄長說的是,父親一定希望看到我們堅強的一面。不過氏長卻有很多話和父親說,所以請兄長恩准,今日就讓氏長為父親守靈吧。」

    既然他要留下來,氏宗不但不能反對,而且作為長子,他又怎能不留下來呢。所以也只得留了下來。

    看著高山氏長在喋喋不休的跟著靈牌說話,雖然感到有些煩躁,但這到是讓他瞭解了不少高山家之事。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毫不起眼的高山家竟然與源義經同宗同源,出身於河內源氏,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雖然現在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目前自己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擴充實力。

    可以後呢,一但自己獲得天下後,如果想要開幕,那麼這源氏後代的身份就太過重要了,有了它,那麼高山幕府建立將會是水到渠成之事,若是沒有它的話,那麼自己想要開幕那可是難上加難。

    之前高山氏宗身份低,地盤小,可以不考慮這些問題,但隨著他的地位不斷提高,領地不斷擴大,就不能不為以後多想一想了,在這個注重身份的時代中,如果身份得不到認可,那麼很多事情就算最後可以辦到,但也會大費周折,而隨著知道了高山家的淵源,這些都已經不再是問題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