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首輔

小說博覽 第九卷 第五章 以德服人? 文 / 諒言

    皇上和蕭墨軒既然扯下這麼一個蒙古瓦刺部歸順的大謊,自然也得想著法子去的才是。而想要圓了這個謊,能想到的法子,也無非是兩個。

    第一個辦法是把俺答給殺了,把罪過全部推到俺答身上。反正朝堂上邊,朝廷官都看見是俺答掏出的那份所謂的降書。

    不過這個辦法似乎並不穩妥。俺答與圖門不同,雖說也間或有些野心或者貪財,可畢竟向來恭順。況且數萬屯田大軍以及宣大總督譚綸的眼皮底下,俺答也翻不起什麼大浪。

    第二個辦法,無非就是真拿下瓦刺,也只有這個法子,才能算是徹底圓了這個謊。

    「這普天下的功勞,哪能讓我給全佔了。」蕭墨軒輕鬆的一句話,打消了小香蘭心裡的顧忌。

    「不過,,今日之後小只怕我那高老師對我又要多了些腹謗。」蕭墨軒又若有所思的說道,「今個他朝堂之上,雖然說的是句句有理,可回過頭來,我那高老師難免會把這筆帳算到你相公我的頭上來。」

    香蘭微笑一聲,款款站起。幫夫君斟下一杯香茗,大部分的時候,她願意做一個。聆聽者,而不去追問太多。若是夫君心裡覺得煩悶,或是想找些話說,他自個自然會說。

    「楊博這隻老狐狸,倒也是會用得形勢。」蕭墨軒搖頭苦笑一聲,「偏就是我,也沒得法子去說他。」

    「楊尚書也是朝廷重臣。想來說的自然有他的道理,只要說得理上,夫君又何必多慮。小香蘭試著開導蕭墨軒。

    「若是真只為了朝廷。」蕭墨軒又是一陣輕笑。「楊博和高閣老,向來私交雖算不得好,卻也不算差,否則上回也不會為我那高老師來做說客。」

    「這一回,卻只怕是一個利字上頭

    「王崇古,張四維兩家,都是我大明朝數得上的鹽商。眼下張四維雖是手握南洋財賊大權。可南洋近海,並不缺鹽。若論鹽價好,無非是北方大漠,近年來,開邊歸化,他王張兩家自然是收穫頗多。」

    「若只是靠一個歸化,怕是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眼下遼東軍平了全寧,若是再西進瓦刺,揚州鹽商多獲之利至少數成。如此大利。又豈能不趨之?」

    「難道斬了土蠻,輕子便不吃鹽不成?」小香蘭不解的問道。

    「楊博老臣,咱們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小。蕭墨軒繼續說道,「皇上已和我議定,決意遷勒鞋圖門部千戶入關,可教靶左翼諸部至少近四萬戶。就算遷了千戶入關,尚有三萬餘戶外。」

    「若是斬了圖門,必與鞋鞍人結下死怨,日後我漢人出關墾荒,與鞋鞋人混雜一群,是少不得互相敵視。草原不靖,我關內商隊如何能安然行走?」

    「況且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今日楊博殿上不惜與內閣大臣相爭,為圖門求命。日後少不得為鞋桓人所聞,數靶人必然因此事而對楊博心生感激,日後他幾家的商隊行走草原,自然又多了一份護身

    「高閣老雖是個聰明人,向來清簡也是不假,可既不是生意人,自然也想不明白其的奧妙。和張,王兩家互有勾連的朝廷重臣,又何止楊博一個,和他楊博連著的商戶,又何止是張王兩家而已,其千絲萬縷,一言難,就算是皇上,應付起來只怕也是吃力。」

    「相公不也是不想斬了圖門。小香蘭吃吃的笑道。

    「我蕭家不也是大明朝數的著的商戶,豈能自斷財富路。」蕭墨軒也跟著呵呵笑道。

    「蕭子謙啊,蕭子謙。」蕭墨軒慢慢站起身後,走到窗前。窗外的紫籐,尚是當年蕭天駐入京時種下的,眼下已經蔓爬的到處都是。已接打起了花骨朵。

    「以農育商,以商制國。不正是你想要的嗎?這往後的路如何走,就看這大明朝的造化吶」。

    「華蓋亭亭,致聚天下。日,午時。小。

    承天門內的鼓樓上,遠遠的傳來了報時的聲音,就算是東華門外的大聳士府,也可以隱約聽得見。

    蕭家老爺封了爵,蕭家兒郎是位居內閣大學士,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蕭家門前的這條出入的巷子也被改了名,叫「大學士巷」。

    可京城裡頭大學士不止一個。從前做過大學士的官老爺是數不勝數,為啥偏偏就這裡叫「大學士巷。小?這個道理就算是住大學士巷附近的街坊,怕也是說不出來。

    今個蕭府似乎有貴客前來,雖然大學士巷兩邊並沒有封了道,還准人行走,可偶爾有人打蕭府門前經過,便瞅見數十個。虎背熊腰的侍衛四下圍著,隔著門前的熙心,吊然見不著裡頭的情形,可是聽起來一陣陣喧鬧的,「航刀熙鬧。一些和蕭家有過來往的人想探頭去窺探一下。還沒走到門口。就被那些大漢瞪著眼睛嚇得退了回來。

    「你這說小了便就叫做藏私,說大了便就是不敬。」隆慶帝一邊從咕嘟嘟翻滾著的湯鍋裡夾出一塊羊肉片來,面並的銀碗裡瞧了作料,迫不及待的朝口裡著;一邊還沒忘記著數落蕭墨軒。

    蕭林逸近都住宮裡的居多,難得回到家裡。難免有些得意忘形的忘了規矩。本是要陪著娘親和兩位姨娘,以及陳妃,李妃兩個坐花廳裡的側席。可畢竟小孩子天性,見著正廳裡的人少,只有皇上和太子朱朗鈞。潞王朱朗窿以及爹爹四個」座位寬敞,非爭著要坐過來,還煽動了堂堂太子爺兩個一起鬧騰,非要坐一塊兒,隆慶和陳妃又幫著勸,蕭墨軒才是准了。

    「羊肉不是什麼希奇的東西,只是用了些海外傳來的辣板,再配上些四川的花板。調出這個味兒來。」蕭墨軒被隆慶責怪著,也是絲毫不以為意,「這天下,眼下能配出這個。味兒來的。只有臣一人而已。若是皇上准了,臣就去皇上的御膳房裡當個。火頭軍也成,省得整日裡煩惱。」

    「火頭軍。」隆慶聽了蕭墨軒這麼一句話。頓時也是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堂堂蕭冉台,若是做了火頭軍,聯每日裡豈能嚥得下其。

    「聯知道你有才,向來一直覺得無非是治國平天下的小才,閒來做幾幅畫附庸風雅,卻不知你還有這般大才。」

    「不知臣的這般大才,堪載青史否?」蕭墨軒也跟著打趣。

    「能不能載匕。聯也不知。」隆慶帝又被蕭墨軒打趣一番,吞進口的一卷羊肉差點噎著,薦邊伺候著的蕭福連忙獻上清茶,隆慶帝接過一飲而。才算是解了。

    「聯若是噎著,只怕你蕭大學士今個逃不過一個謀害聖君的罪過,倒是足以名載青史。」隆慶帝網順過氣來,便忙不及的自個圓場。

    「只是能治國平天下的,雖未必有你蕭子謙做的好,可畢竟並非只有你一人,可這天下能做出這味兒來的,卻只有你而已,只是不知,你如何想得出這般做法來?」

    「一時奇想。貽笑大方罷了。」蕭墨軒聽隆慶問起這個。連忙把話止住,總不能告訴他,這個是幾年後的做法。

    邊的蕭林逸和太子朱瑚鈞,潞王朱鑰謬,雖然已經是吃得滿頭大汗,卻也不肯先停下筷子。隆慶呵呵笑著,夾起一塊煮熟了的的羊肉片,送到蕭林逸的碗,蕭林逸也不客氣,一口吞下。

    「臣這犬子。常宮,畢竟孩童習性二還請皇上海涵才是。」蕭墨軒本就是大忙人,比整天躲宮的隆慶大人還忙了許多,蕭林逸這一兩年又總宮陪著太子,父子兩個一起的時候並不算多。眼下見了隆慶和蕭林逸熟絡,忽得有些酸溜溜起來。

    「哈哈。有伴著太子,太子便少了許多寂賓。此子天資甚高,勤奮好學,就算是太子也頗有不如。」隆慶對蕭林逸絲毫不吝讚美之辭。

    「微臣豈敢。」蕭墨軒聽了隆慶的話,心裡雖是歡喜,可又聽是拿來和太子比較。連忙謙虛上一句。

    「聯常是想。你蕭家和我皇家早就已是一體,眼下又得此子,甚是憐愛。」隆慶忽的看起來甚是懊惱,「可惜我大明祖制,封王者不得為官,否則就算封他做一字王又如何。若真封了王,只怕反倒是誤了他日後的抱負。」

    大明朝的王爵。分「一字王」和「兩字王」兩種。「一字王」地位較高,向來只有皇室嫡出的親子才能封作「一字王」比如「燕王秦王」

    相比之下「兩字王」的地位就低了許多,比如「淮南王靖江集,等等。

    「皇上有這般心意已是足夠。」蕭墨軒顧不的尚用膳。連忙丟下筷子行禮答謝。「幸得皇上恩寵,其實如微臣這般,風光已不下王

    「這回遣軍遠征關外,蕭卿利有幾分勝算。」論完了私事,隆慶又想起眼前的正事來,「朝廷和聯,以及你蕭子謙的顏面,可此事當。」

    「其實微臣以為」蕭墨軒不慌不忙的坐下身來,神秘一笑,「兵者,國之凶器也,李成梁所領諸軍,若只是克敵,勝算十有八。可有些時候。一味用兵,並穿上策。」

    「上者伐謀雖是善言,可謀之安出?總不是以德服人罷?」一時間,隆慶大人也被蕭大學士弄了個糊塗。向來喜歡用兵耀武的蕭大學士,兵部尚書。如何成了劉皇叔的擁簇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