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首輔

小說博覽 第八卷 第八章 學道理 文 / 諒言

    大明嘉靖四十二年,七月底。

    自打當月的二十五號起,朝廷裡頭便連著生了幾件大事

    七月二十五,內閣大臣,華殿大學士蕭墨軒上疏朝廷,欲立太倉錢銀製。

    次日,都察院御史以蕭墨軒所奏之辭大違祖制,且欲將朝廷錢銀握於商人之手,國將不國,君將不君,紛紛上奏彈劾。

    可等到了七月二十七日,通政使司剛開了衙門,又立刻湧進來一大批御史。

    「呂大人,陳某昨個拿來的那份奏疏如何是尋不見?」陳聯芳頭上滲著汗,朝呂調陽問道。

    「哦,尋不見?」呂調陽故做詫異的回道,「若是尋不見,當是已經送進宮裡去了。」

    「已是送進宮裡去了?」陳聯芳大吃一驚,「向來的奏疏,若非急件,且不都是第二日才送進去?」

    「要不,陳大人再去找找?」呂調陽繼續裝作糊塗。

    「呂大人……不用再找了,除了機密的疏要,其餘的陳某早就找遍了。其他人都能尋著,偏偏只少了陳某那份。」陳聯芳急得直跺腳,「呂大人,這回,我可被你害慘嘍。」

    「陳大人這是什麼話?通政使裡的折子,向來是積得多了便要送進宮去。昨個諸位大人來了那許多奏疏,我通政使司如何敢積壓?」呂調陽雖知是自個做了手腳,可是卻絲毫不氣怠,當即理直氣壯的回道:「難道是呂某要陳大人上疏的不成,為何竟然要怪到呂某頭上來了?」

    「這……這……唉。」陳聯芳被呂調陽搶了一句,是氣弱,也不好和呂調陽繼續分辨,只好又跺了跺腳,連聲招呼也不打,灰頭土臉的奔了回去。

    通政使司裡的官吏們,向來沒見過這般御史們搶著要拿回自己所上的折子的事情。倒覺得鮮。一起躲一邊議論紛紛。

    不過,不只是他們,即使是呂調陽,也弄不明白到底出了什麼事兒。

    「看來,蕭墨軒果然出手了啊。好一場熱鬧,卻不知道他是如何辦到的。」呂調陽站公房的窗前看了一陣,又想了一會兒,卻仍是自顧著搖了幾下頭,暗暗笑了一聲,「這一步棋,呂某倒是沒有走錯。」

    「呂大人。有吏部來的書。」剛坐了回來,卻看見通政使司裡地知事於行春走了進來。

    「吏部書?」呂調陽抬起頭來,看了於行春一眼,「說的倒是什麼?」

    「說是今年開春的時候,因為皇上登基,誤了今年的春考,眼下便用夏考補上。」於行春回道:「吏部蕭大人請大人您將衙門裡諸位大人的歷案立刻送到吏部衙門裡去,夏考地日期,便就設兩日後。」

    「兩日後,這般急切?」呂調陽聽說要科考。心裡也不禁抽了一下。京城官裡,便就找不出一個不怕科考的官來,若是得了劣品。丟官罷職都還是小事兒,關鍵是丟不起那份臉。

    「都是吏部吩咐下來的,下官倒也覺得事出突然呢。」於行春對著呂調陽笑道。

    通政使司的院子並不算大,呆公房裡,也能聽見外面的鬧聲。不時的有都察院的御史們奔了進來,吵著要拿回自己昨個送來地折子。

    「哦……原來如此……」呂調陽忽得一拍腦門,恍然大悟。

    難怪陳聯芳等人急著要取回自己的折子,要知道。吏部可是蕭老爺子手上。

    大明朝的官員,向來俸祿就少,除了像海瑞這樣的少幾個異類,其他的官員,迎來送往也是免不了的。而都察院裡的御史們,除了外放的,其他留京城裡的政績上原本就能難分清楚好壞。因為根本拿不出一個標準的尺去衡量。

    都察御史。做地就是督察進言的事兒,做這樣的事兒。冤枉過人,搞錯過打擊對象,甚至得罪過人也是難免地事兒。

    吏部科考,考的是京城官,都察院的御史也是京官,自然也科考的列內。

    兒子被人打了,做老子的自然不會袖手旁觀,便就是天王老子,蕭天馭也是要橫下一條心來。只要能保住兒子,哪怕是因此開罪了徐階,丟了吏部尚書的位子也所不惜。

    何況,從眼下朝廷裡的局勢看,到底誰笑到後,還未可知呢。

    北京城,戶部衙門。

    「徐閣老,卻是怨學生說早了些。」張居正向著徐階欠了欠身,一臉的愧色,「若是等得今個再說,便也不會生出這件事情來,眼下蕭天馭已是扯破了臉皮。」

    「東西到了內閣裡頭,你不說,也是有其他人去說,這個人情不如由你去做,還留條後路。」徐階擺了擺手,又冷笑幾聲,「呂調陽……」

    「閣老,下面該當如何?」趙貞吉昨個還氣勢洶洶地,誓要將上蕭墨軒一軍,眼下卻是有些傻了眼。

    眼下的情形,不但是他沒想到,就連徐階也是沒料到。沒想到蕭家的反擊會來得這麼快,這麼狠。

    「老夫,還是心慈嘍。」徐階苦笑一聲,搖了搖頭,「原本只是想敲打一回,他蕭墨軒有皇上撐腰,即使折子送上去,多問一個妄言的罪,眼下卻想不到真要撕破了臉。」

    「眼下還有哪幾個,沒撤了折子回來?」徐階微微瞇上眼睛,似乎想著些什麼。

    「沒撤回來的,還有林潤,鄒應龍和歐陽一敬這幾個。」趙貞吉略想了下,才開口回道。

    「畢竟還是有靠得住的人。」徐階點了點頭,「折子既然遞上去,皇上便不可能不問,到時候朝堂上,少不得一番紛爭,諸位大人還是早做準備罷。」

    「還有叔大那裡。」徐階轉過臉來,看著張居正,「蕭墨軒畢竟是你的學生,老夫知道你捨不得他,其實老夫自個也捨不得這般地青年俊傑。」

    「你去和他說說。」徐階停了半晌,又繼續說道,「老夫年歲高嘍,也幹不了幾年,日後我大明朝,還指望著你和他來遮風擋雨。」

    「學生明白了。」張居正微微一笑,應了下來。

    「當年嚴閣老說,干了二十年輔,恨也該叫人恨死了。」徐階長出一口氣,靠了椅背上,「眼下,老夫也算是明白嘍。」

    紫禁城,淵閣。

    「蕭大人,下官無能,都察院裡生這麼大地事兒,下官竟是毫無察覺。」都察院右都御史路楷,站蕭墨軒面前,身板挺的筆直,額頭上地汗珠不住的順著臉頰流了下來,卻不敢抬手去擦。

    御史們上疏參奏蕭墨軒的事情,路楷居然是到了晚上才知道的。剛聽到這個消息,路楷幾乎是要魂飛魄散。蕭墨軒好歹曾經有恩於自己,可自個就坐鎮這都察院裡,卻是被人眼皮底下繞了過去,絲毫未曾察覺。若是蕭墨軒多疑,沒準還以為自己也參了進去呢。

    「路大人安坐。」蕭墨軒倒不似路楷這般急噪了,揮了揮手,示意路楷坐下。

    路楷坐了下來,卻仍覺得心裡不安,只坐了半個屁股椅子上頭。

    「若是能給你知道了,趙貞吉便也就不是趙貞吉了。」蕭墨軒微微一笑,「他們找的是親信,私下議好了,你如何知道?」

    「下官都察院裡,也有親信,稍後便命他們上疏為大人抗辯。」路楷急著要挽回局面。

    「不必。」蕭墨軒盯著路楷看了半晌,忽得又笑了一下,「若此時上疏抗辯,不是倒顯得蕭某理虧了。」

    「可是……蕭大人,那林潤,鄒應龍和歐陽一敬等人,可不是善茬,眼下又有徐閣老後頭為他們撐腰。」路楷只是放心不下,他也知道,他眼下能保住這份富貴,全是賴了蕭墨軒。若是有失,蕭墨軒自個倒還有皇上,太上皇和李貴妃護著,而他自己,只怕再來個秋後算帳,把以前為嚴家做的事情全給翻出來也未可知。

    「刀子拿自個手上,便就是殺人。」蕭墨軒不急不忙的說道,「有時候把刀把子放別人手上,也未必就是壞事兒。」

    「蕭大人的意思是?」路楷有些不解,「可若是有個萬

    「沒有萬一。」蕭墨軒呵呵一笑,站起身來,「刀子不止一把,拿刀子的人,也不止一個。」

    「這倒要謝過我的師尊大人。」蕭墨軒嘴角微微翹著,「有些道理,看多了,也就明白了。我也未必就做得比他們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