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首輔

小說博覽 第六卷 第三十五章 左右為難 文 / 諒言

    微臣今日所奏之事,並非朝政而是內務。」內閣大時候,有奏事而不跪拜之權。高拱昂著脖子,聲音也顯得格外的大。

    「高大人,今日聖上初朝,若不是天大的事兒,又豈是要當下言明。」徐階心裡猛得一抽,「今日一番大典,也是聖體疲憊,正當入後殿養心,豈是能再添煩亂。」

    「微臣所擔心的,正是聖體安康。」高拱理直氣壯,寸步不讓。

    「哎。」隆慶帝左手微揚,止住了仍要開口說話的徐階,「朝堂之上,本當是暢所欲言,徐卿且聽高卿一說又何妨。」

    「臣聆聽聖意。」徐階見隆慶帝開了口,也不好多說,只是退到左邊的上。

    「臣高拱啟奏聖上。」高拱嘴角微翹,泛起一絲笑來,「太上皇隱退萬壽宮,原司禮監掌印太監黃錦亦隨之照料左右,眼下宮內上萬內侍,卻是無人管轄。臣呈請聖上,早早選定人選,以安內府。」

    「這……」隆慶帝嘴巴張了幾下。自個是幾天前才進宮的,從前裕王府的時候,都只是李芳一個侍奉左右,可眼下進了宮,李芳倒是顯得資歷淺了,若是進司禮監做個秉筆太監自然是沒問題,可若要做掌印太監,卻太過勉強,況且李芳對宮事務也算不得熟練。

    「高大人且倒是會給自個戴高帽。」徐階站一邊,冷笑一聲,「這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事兒,如何竟是聖體安康牽扯上去了。」

    「徐大人此言差矣。」高拱有備而來,心早就準備好了說辭,「司禮監掌印太監掌管宮內務。若是人選不定,後宮即便是有十萬內侍,又如何照料得好聖上。」

    「內務之事,只待聖上酌情選拔便是。」徐階的態也明顯硬了起來,「又何須此時拿了出來。高大人,你且是別忘了,金殿之上,該論的當是政事兒。」

    「難道後宮安寧算不得社稷大事兒?」高拱反口一問。

    「兩位愛卿稍安。」隆慶帝也沒想到登基第一天就遇見這麼兩個大佬硬嗑,頓時也是一個頭比兩個大。

    眼下自個剛剛登基,朝廷裡大大小小的事物自然是少不得徐階。可高拱卻是自個老師。這麼多年來,也是對自個呵護有加,眼下也是身居高位,同樣得要倚仗。

    但是比較起來,隆慶帝地心裡頭,卻也不禁朝著高拱微微傾斜了一絲。

    「諸位愛卿也當是知道,朕久居王府,對宮知之甚少。宮幾位公公,朕也不甚瞭解。」看著高老師直直的目光,隆慶帝一時間倒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高卿身居內閣,常與宮各監多有往來。不知高卿可是有合適人選?」

    隆慶帝畢竟剛剛登基,政面上的事兒,並不算得嫻熟。這句話其實原本也只是隨口一句,半真半假,可話說出口,隆慶帝頓時覺得有些不妥,卻也追之不及。

    高拱等的就是隆慶帝這麼一句話,隆慶帝話剛一出口,高拱的心裡已是樂開了花。

    「臣以為,御用監掌事太監陳洪。侍奉太上皇多年,對宮事務頗為瞭解,可堪重任。」高拱眼角的魚尾紋,捲得深。

    「高大人。內廷的事兒,豈是該拿到金殿裡頭來說。」徐階再也按捺不住,怒聲喝道。「難道聖上和太上皇竟是自個不會拿得了主意?」

    「徐閣老。」高拱已是佔了先勢,轉了眼來,笑嘻嘻的看著徐階,「依著哪條規矩,內廷的事兒卻是金殿說不得?難道且還有什麼事兒,還得先委屈了聖上和太上皇不成?」

    「難道……」高拱又是一笑,「徐閣老心裡頭有什麼算計不成?」

    皇極殿裡,一股濃烈地火藥味頓時瀰漫開來。蕭墨軒縮了縮腦袋,朝著身後移了一步。

    皇上確實犯了一個錯誤,金殿之上,確實亂說話不得。可眼下高拱已是提出了陳洪,皇上若是不答應,只怕是拂不過高拱的面子。

    蕭墨軒眼下擔心的,倒是馮保。可眼看著馮保站丹左邊,臉色雖是微白,但倒還站得穩當,心頭也是略鬆了一些。

    抬起眼來,卻看見對面列的爹爹也正放眼朝著自個這邊看來,不禁心微歎一聲:老爹啊老爹,能想得到這事兒的,卻也不止是你我二人吶。

    蕭墨軒昨個向皇上提起過馮保,皇上對馮保也算得是熟悉,原本心裡頭已是暗定了下來,可眼下被高拱這麼一攪,雖然皇上眼下不會立刻封了

    可蕭墨軒卻是連分之一的把握也沒了。

    「啟奏皇上,老臣也有本上奏。」徐階瞪著血紅的眼睛,暗自咬了咬牙,走出列。

    「徐卿家,此事……」隆慶帝以為徐階仍要這事上糾纏,頓時也有些為難。若是兩相真硬頂起來,自個倒是如何選擇的好。

    「皇上,老臣所奏之事,只關朝政,與內廷無關。」徐階先給隆慶帝吃下一顆定心丸。

    「徐卿請言。」隆慶帝王適才不小心賣了個面子給高拱,眼下自然沒有理由不還給面子給徐階。

    「皇上,自袁煒袁大人回鄉之後,內閣的閣員之份,向來未滿五之數。」徐階朗聲奏道,「臣既為內閣,受皇上和太上皇重托,肩負社稷之重,豈是能不心責。」

    「眼下皇上登基大寶,臣以為正可選拔兩名的閣員入閣,以補內閣之缺,亦為皇祥瑞之舉。」徐階不等隆慶帝開口,便大聲繼續奏道。

    「徐卿家既為內閣輔,自當擇才而入。」第一天登基,隆慶帝原本以為是個開心地日子,卻是遇見了這麼一場,心裡已是沒了脾氣。

    「臣眼下便就有了人選,只盼皇上御點。」徐階抱拳而立。

    還御點,你丫的定然是早就選好了。隆慶帝心裡苦笑一聲,卻只能是笑而點頭,示意徐階可以繼續說了下去。

    「應天巡撫張居正,素有賢名,受太上皇之托巡撫應天,卓有功績,此為一人。」徐階轉過頭來,得意洋洋地看了高拱一眼,「戶部侍郎蕭墨軒,常有大功,當為國之棟樑,亦可為之。眼下工部正缺官員,張居正回京之後,正可補了工部侍郎的缺。」

    張居正去南直隸做巡撫,只不過才幾個月工夫,若要說什麼功績,只怕也很難說。可是誰也別忘了,徐階可是內閣輔,他說有功績,那大半且也就能算是了。唯一能跳出來反駁徐階的,只有吏部尚書蕭天馭。

    但是蕭天馭這時候會跳出來反駁徐階嗎?明顯不可能。且不管蕭天馭的脾氣朝廷裡頭是出了名的好,除了李春芳,也就算是蕭天馭了。只是憑借蕭天馭和張居正的私人感情,蕭天馭即便是不能幫著對著高拱,也不能對徐階和張居正指手劃腳。

    其實徐閣老倒也是算計的好,蕭天馭眼下正是吏部尚書,這個位子,斷然是不能隨便讓出來的,否則萬一被別人搶去了可是不好。可根據大明祖制,尋常的時候,吏部尚書是入不得閣的,只因怕權勢過重。但吏部尚書地地位,其實並不比閣員低。吏部尚書是官之,武官裡頭,能見著諸位內閣大臣卻不必讓道行禮的,也只有吏部尚書一人。

    把蕭墨軒拖進內閣裡頭,不但拉攏了蕭墨軒,蕭天馭自然也是跟著湊到了一起,況且蕭天馭升任吏部尚書原本就欠了徐階一個人情。而蕭墨軒入閣,只排內閣末尾,一時間也不用擔心蕭天馭和蕭墨軒權勢壓制不住。

    如此一來,其實比拉攏一個閣員兼吏部尚書來得妙。

    「徐閣老舉薦張居正與蕭墨軒入閣,諸位可有異議?」隆慶帝有點有氣無力的揚了揚手。罷了罷了,你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只要折騰完先放了我就好。

    階下群臣一片寂靜。張居正不但是徐閣老舉薦的,是皇上地老師。另外一個蕭墨軒,也輕易得罪不的。眾人其實心裡頭也都明白,即使眼下此兩人不入閣,日後也只是遲早的事兒罷了。何必眼下去做了壞人,即便是高拱,雖然對兩人心有不滿,一時間也不想徹底撕破了臉皮。

    蕭墨軒地心裡頭,也激烈的動盪著。若是眼下答應了下來,高拱和郭璞等人日後定然是與自個勢如水火,難以和解。可若是自己跳出去叫一聲「我不幹」,倒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徐閣老可是一邊看著呢,你這時候跳出去,不是明擺著給徐階難堪嘛。即便是徐階不能完全打壓了自己蕭家,日後扔給幾雙小鞋穿穿,也是免不了的事情。

    「諸位若是無異議,便就依徐卿所言。」隆慶帝突然卻是比剛才精神了許多,雖說對徐階和高拱的舉動心裡有些微詞,可是調蕭墨軒入閣,卻是隆慶帝大大樂意的。即便只算是內閣裡安插一個自己的心腹,也就不算什麼壞事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