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首輔

小說博覽 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 識人善用 文 / 諒言

    「軒兒。」等勸走了蕭夫人,蕭天馭把臉轉了過來,看著蕭墨軒,「若是去求裕王爺,可能免得了這趟差事?」

    「孩兒不想讓王爺難做。」蕭墨軒咬了咬嘴唇,開口回道。

    「你本性純良,又怎做得了官。」蕭天馭微歎一聲,「其實你爹爹我,又何嘗不是一樣。」

    「孩兒歷來只求保得了家裡,對得起良心。」蕭墨軒也有些默然。

    「你自個可是想去?」蕭天馭也拉著兒子,坐下身來。

    「這……」蕭墨軒頓時不知道該如何說好,自個也不是個已經七老八十的人,若說一點野心也沒,自然不現實,想到可以領著千軍萬馬,馳騁邊關草原之上,無形之也是有幾分心動。

    可又想到可能真要面對動如疾雷的蒙古騎兵,畢竟有幾分心虛。自個上回台州,只是知道了倭寇要做什麼,又是固城而守,後面又有強援。這回去邊關,卻是什麼都靠不了了。

    「我蕭家,雖然不是什麼數代的大族。」蕭天馭又歎一口氣,「可卻也不能叫人家笑話。」

    「孩兒去就便是。」蕭墨軒抿了下嘴唇,點了點頭,又抬眼看著爹爹的眼睛,「孩子有上天保佑著。不敢給我蕭家丟臉。」

    蕭墨軒說地這句話,其實倒真是自個心裡想的。經過這麼多事,偏偏每次都能逢凶化吉。何況,自個能穿越到這裡來,本身就是個奇跡。

    老天叫我來,絕不是只要我做這一點事的,蕭墨軒心裡給自己打氣。

    「若是蒙古諸部,果真南下叩關。」蕭天馭喉嚨裡「咕嚕」的響了一下。「軒兒你……」

    此時,蕭墨軒的腦海裡,也激烈的翻騰著,想找出幾個可以幫自己的人。可想來想去,自個熟識的幾個,大多都還剿著倭。

    「明個都還有事兒。先去歇著。」蕭天馭站起身來,拍了拍兒子地肩膀。

    「哎。」蕭墨軒覺得就這般耗著,也沒啥意義,點了點頭,也朝自己房裡走去。

    「咚。」像是什麼東西落到了桌上,蕭墨軒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朝床前望著。

    「奴婢……把少爺吵醒了。」小香蘭站床頭的圓桌邊,有些歉意的望著蕭墨軒。

    蕭墨軒淺淺的笑了一下,又向窗外看了一眼,見已是天光初現。

    「少爺再睡一會。昨個夜裡鬧騰了半晌,反正去王府。遲點也沒事兒。」小香蘭湊到床前,幫蕭墨軒捲了卷薄被。

    「不睡了。」蕭墨軒想起夜裡的事兒。卻是搖了搖頭,坐起身來,「今天想是還有事兒要做。」

    「奴婢幫少爺燉了粥,少爺起來就可以吃了。」小香蘭見少爺要起來,又轉回了桌前。

    「剛才是啥東西落了下來?」蕭墨軒想起剛才聽見地那一聲響動,「可是砸到了腳?」

    「奴婢適才攪著粥的時候不小心,挨到了鍋上被燙了一下。」小香蘭微微回過頭來,朝著蕭墨軒甜甜一笑。「只是把湯勺落了桌上,倒是吵鬧到了少爺。」

    「怎麼這般不小心呢。」蕭墨軒聽說小香蘭把自個給燙著了。不禁嗔怪了一聲。

    「把手伸出來。」蕭墨軒有些霸道的拉過小香蘭。

    「也沒什麼呢。」小香蘭抿著櫻桃小嘴,將左手伸了出去。

    「右手。」蕭墨軒絲毫不上她的當。小香蘭只得側過臉去,換了右手過來。

    「都紅了這一片了,怎生還說沒事兒?」蕭墨軒見著蔥白的手指上一道紅紅的印子,心裡頓時一疼。

    說罷,立刻出門叫蕭四提了一桶井水過來,讓小香蘭把手放裡面浸著。

    小香蘭掀起袖子,白嫩如藕的玉臂合著晶瑩透亮的井水,卻「咯咯」的朝著蕭墨軒笑著。

    「今個燉的卻是什麼粥?」蕭墨軒揭起小鍋地蓋子,向裡面看著。

    「是少爺從江南帶回來的銀杏干,再配了些白米。」小香蘭說著就要站起身來,又被蕭墨軒伸手擋住。

    「略浸一會,才不會起水泡。」蕭墨軒自己取過小碗,盛了一些,「這銀杏干,好像還是揚州時候,那些鹽商送地呢。」

    「咦……揚州,鹽商……」蕭墨軒忽然像是想起了些什麼,手裡拿著的勺子,停了半空。

    「少爺?」小香蘭見少爺說了句話,就和傻了一樣愣那裡,張了張嘴,卻不知道到底生了什麼。

    「對啊,對啊,有了。」蕭墨軒地嘴角露出一絲笑來。

    「有了什麼?」小香蘭一雙杏眼,直直的看著少爺。

    「我立刻便去寫奏疏。」蕭墨軒披起一件儒衫,就要向外面走去。

    「少爺,先吃些東西。」小香蘭以為蕭墨軒這就要出去。

    「只去下書房,稍後就來。」蕭墨軒感覺自己的步伐也輕鬆了許多。

    原來,蕭墨軒想到的不是別人,而正是現今河南布政使,王崇古。此人不但也有過抗倭的經歷,後來也鎮守過邊關,也算得是一員儒將。雖然不知道他眼下有多少水平,但是多一個幫著,送比自己一個人去要好的多。

    紫禁城,永壽宮。

    「王崇古。」嘉靖拿起蕭墨軒呈上的奏折,仔細看了一番。

    「可就是那個二十年的進士,三十四年夏港擊潰倭寇,因功升任地王崇古?」嘉靖把臉轉向黃錦。

    「萬歲爺好記性。」黃錦的臉著笑,彎腰回道。

    「你地記性也不差。」嘉靖嘴角略微翹了一下,「不過我們都比不上蕭墨軒,他才是真的厲害,他一個年輕的後生,我大明朝的武官,居然也能摸得如此清楚。」

    「只是不知道他,到底識人否。」嘉靖把奏折遞給黃錦。

    「老奴請問萬歲爺,這折子是准還是不准?」黃錦接過折子,又開口問道。

    「准,當然准。蕭墨軒這次去陝西,擔子本來就重,問朕要一個人,這要求不過分。」嘉靖點了點頭,「讓這個王崇古去陝西做按察使,再給他下一道密旨,讓他一切聽蕭墨軒安排。」

    「是。」黃錦接了吩咐,便忙著擬旨去了。

    大明嘉靖四十年,韃靼圖們汗三年,月二十日。

    因為這回去陝西,不需要帶上大量的輜重,所以準備起來也就簡單了許多。只用了兩天時間,戶部就把兩萬多兩白銀準備停當,裝上了馬車。

    按照嘉靖帝的吩咐,車隊特意從德勝門而出,一路向西而去。等出了北京,蕭墨軒也不朝著西安的方向,而是沿著長城,直接奔寧夏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