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首輔

小說博覽 第三卷 第六章 上善若水 文 / 諒言

    夫人抬眼向李杭兒望去,只見杭兒今個卻是穿了件水衣,托著雪白的皮膚,愈加的嬌嫩。頭上只盤了一個「懶梳頭」的式,點著兩枝「翠博山」。紗衣裡面隱隱可以看見罩著一件窄袖的比甲,一排銀絲繡扣,從小腹的花邊間透出幾顆。

    此時見了蕭夫人望著自己,李杭兒居然有幾分「怯怯不得語」的模樣。長長的睫毛搭眼睛上,卻是不敢抬起眼來。

    「倒真似吾家女兒一般。」蕭夫人看了幾眼,不禁歎上一聲。

    「那便是恭喜妹妹了。」寧夫人立刻會了意,出聲賀道,「我早就見這女娃娃生的標緻,又生得富貴相,只是奇怪身世居然這般淒苦,卻不知竟會應妹夫和妹妹身上。」

    「恭喜娘親收得一個女兒,日後孩兒便也多一個妹子了。」蕭墨軒心下稍寬,也上前對娘親拜道,「依孩兒看,不如選個好日子,把杭兒認了回來。」

    「你們卻是這裡說得熱鬧。」蕭夫人挑起眉頭,微微一笑,「人家女娃娃卻還是沒作聲呢。」

    「妹妹還不快謝謝娘親。」蘇兒後面輕輕推了杭兒一把。

    「謝娘親。」杭兒打小便沒了母親,此時見蕭夫人笑瞇瞇的望著自己,心裡卻也是暖暖的,羞答答的行了個萬福。

    「呵呵,偏你們這鬧騰。」聽見這一聲喚,蕭夫人頓時也是喜笑顏開,「這禮還沒辦,怎生就叫人家改了口。」

    說罷從手上取下一環軟金絞絲鏈,遞了過去,「且也沒什麼見面禮給你,便先拿了這個罷。」

    杭兒仍有些怯怯的不敢去接,卻被蘇兒接了過來,幫她戴了腕上。

    「我看,選日不如撞日,今個早上我看黃歷的時候便見了是黃道吉日,當真是可巧了天定的緣分。」寧夫人又一邊襯道,「便就乘了今個認了下來,也好給府裡添上些喜氣。軒兒剛升了官,立了大功回來,這不又多了一個女兒,卻就是雙喜臨門呢。」

    蕭夫人笑著點了點頭,眉頭上那幾道本就淺淺的皺紋也全舒展了開來。

    見事情定了下來,蕭墨軒便讓劉嬸出去叫了蕭福去安排。

    等酉時初,蕭天馭回了家裡,見了杭兒竟也是十分歡喜。

    晚上蕭府的正廳裡,擺上了酒席,一大家子人圍坐了一團,也是其樂融融。

    「爹爹,娘親。」杭兒依著規矩,跪拜一番後,奉上酒去。

    「哎。」蕭天馭和蕭夫人樂呵呵的各應了一聲,從盤上取過酒杯。

    蕭夫人見自從過了正月以來,丈夫和兒子連連陞官,自個也已經把蘇兒看成了未來的兒媳婦,現卻又多了一個女兒,家裡只是喜事連連,心裡也是格外的舒暢。

    不一會兒,廚房也是把熱菜上了上來。因是府裡加了兩名湖廣老家請來的廚子,所以也多了不少菜式。

    蕭墨軒對那道「清蒸武昌魚」和「荊沙魚糕」兩樣格外意,蘇兒則是喜歡面前的那份「冰糖湘蓮」,這份菜裡所用的蓮子須得是洞庭湖所產的白蓮,用其他地方的則少上幾分清香。

    杭兒畢竟還有些靦腆,只隨便略吃了些。倒是寧海星,似乎正是「二抽條」的時候,只是來者不拒,面前的雞鴨骨頭堆了一堆。

    這一頓飯,直吃到戌時末才散,各人也都是歡喜十分。

    紫禁城,永壽宮。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嘉靖緩緩的睜開眼來,略看了一眼跪面前的蕭墨軒。

    「這便是《道德經》第八章裡的句子。」嘉靖深吸一口氣,開口問道,「蕭墨軒,你可知道這裡面的意思?」

    「回皇上的話。」蕭墨軒頓時只覺一陣頭皮炸,那麼長一段話裡,他只聽清了前面兩句,「微臣駑鈍,不能明,若說起來,只能是胡猜而已。」

    「呵呵。」嘉靖一直覺得這位年輕人與眾不同,輕笑兩聲,又問道:「那你便胡猜了給朕聽聽。」

    「微臣以為,上善若水,水善乃是不爭之爭。」蕭墨軒略伏下身體回道。

    「如何是個不爭之爭?」嘉靖兩眼直直的盯著蕭墨軒。

    「水性本善,不爭則利萬物,爭則延萬里。」蕭墨軒回道。

    「那如何才能化爭而為不爭?」嘉靖繼續追問。

    「古有大禹治水,乃是疏堵兩兼。疏而不堵,則泛;堵而不

    潰。」蕭墨軒又欠了欠身回道,「治民之道,亦當▋

    「哈哈。」嘉靖不禁哈哈大笑,「好一個疏而不堵,則泛;堵而不疏,則潰。與太宗諫臣魏征那句『水能載舟,亦可覆舟』卻是相得益彰。」

    「微臣怎敢和古之名士相較。」蕭墨軒心裡略鬆一些。

    「賜座。」嘉靖輕聲喝道,一邊的小太監立刻端了紫檀圓凳過來。

    「謝皇上。」蕭墨軒已是第二次見嘉靖,相比上回,已是心定了許多。

    「浙江那幾個孽障,卻是審得如何?」嘉靖帝等蕭墨軒坐下,問道:「聽說也牽連上了你?」

    「那幾個人確是如此招認。」蕭墨軒欠身道,「眼下微臣也是不便再問。」

    「連朕派去的人,他們敢動。」嘉靖不禁微皺了下鼻翼,「當真是罪該萬死。」

    「呵呵。」蕭墨軒不知該如何回話,只能乾笑兩聲。

    「你江南屢建大功,這回卻是又要什麼賞?」嘉靖想起上回蕭墨軒要的居然是脂粉,未免有些好笑。

    「臣只想求皇上一件事。」蕭墨軒聽見嘉靖問到這個,連忙又掀起衣襟,跪下身來。

    「但說無妨。」嘉靖用左手撐住身體,舉起右臂對著蕭墨軒揮了下衣袖。

    「微臣想請皇上赦免周牛山。」蕭墨軒把額頭重重的磕石板上。

    「赦免周牛山?」嘉靖頓時有些咋舌,猛得一下直起身來。

    「不錯。」蕭墨軒點了點頭,「微臣只想求皇上應允這一件事。」

    「那周牛山可是曾經陷害與你,你怎生卻還幫他求情?」嘉靖覺得有幾分摸不著頭腦。

    「回皇上的話。」蕭墨軒又磕一下,「那周牛山冒充倭寇,被戚繼光和微臣富陽驅散後便從了軍,台州一役,周牛山不但殺敵甚眾,立有軍功,且還救了微臣一命。他陷害微臣,畢竟未果,可救了微臣,卻是實。」

    「你當真要朕赦免周牛山?」嘉靖的臉色不禁微沉了下來。

    「微臣只有這一個請求,請皇上恩准。」蕭墨軒再一次伏下身去。

    「唔……」嘉靖頗有些愕然的長出一口氣,「陞官財,美女金銀,世人所想,你居然用這麼大的功勞,來換一個陷害過自己的打手的命。」

    「皇上能委微臣如此大任,已是隆恩。微臣江南的所為,也只是為了我大明,為了皇上所托。」蕭墨軒揚聲奏道,「陞官財,美女金銀,皆不是微臣所重。」

    「忠孝仁義。」嘉靖略有些動容的說道,「卿,兼備之。」

    說罷,嘉靖站起身來,向案幾走去,黃錦也連忙跟了過去。

    嘉靖走到案邊,提起筆來,紙上寫下「忠孝仁義」四個大字,遞給了黃錦。

    「幫朕做一面牌匾,賜予蕭愛卿。」嘉靖點頭說道,「上面蓋上朕的玉璽。」

    「是。」黃錦接了紙,先送了出去。

    「謝皇上隆恩。」蕭墨軒叩謝道。

    「微臣還有一事,想要啟奏皇上。」蕭墨軒謝過之後,卻並不急著直起身來。

    「說。」嘉靖微笑一下,折身又蓮台上坐下。

    「浙江的永康縣,歷來是山多地少人眾,且山又無礦藏,姓活之甚為不易。」蕭墨軒奏道,「微臣現有一策,望皇上恩准。」

    「如何之策?」嘉靖把身子向前探了一下。

    「永康雖然不產礦藏,可周圍的義烏,處州等地都盛產礦石。臣以為,可由朝廷出些銀兩,與永康的鄉民合資多建鑄坊,刀槍農具、火炮鐵釘等物皆可鑄造,再招當地鄉民入坊勞作,給勞資。這般,義烏和處州等地的礦也不必再輾轉運到北京和南京,卻又可省了許多運費。永康的鄉民,也多些收入。」

    「合資?」嘉靖帝似乎從來沒聽說過這個詞,有些不解。

    「哦,便就是朝廷出一部分銀兩,鄉民出一部分銀兩,這樣朝廷可以派人管理,朝廷和出資的鄉民也都可以按股獲利。」蕭墨軒連忙解釋。

    「歷來只有官督民辦,愛卿說的這個合資倒是沒聽說過。若是果真這樣,朝廷倒是可以省下不少開支。」嘉靖覺得這個辦法挺鮮。

    「呵呵。」蕭墨軒看出嘉靖帝對這個法子頗有些興趣,「若是這樣辦,便是給浙江的兵全換上『包鋼法』所制的兵器也是所費不多。永康的姓,便也多了條活路。」

    「蕭卿回去後且寫一封折子,詳細寫明,朕交給戶部和工部去看。」嘉靖指著蕭墨軒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