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首輔

小說博覽 第三十九章 誘惑 文 / 諒言

    杭州後衛,衛所。

    蕭墨軒和徐渭各騎一匹快馬,幾個侍衛的護衛下奔到了轅門前。

    「什麼人?」門口的崗樓上,馬上便有人現了蕭墨軒他們。

    「奉總督府之命,前來調兵。」蕭墨軒從懷裡掏出勘合,舉手上。

    「是蕭大人。」崗樓上的士兵聽見蕭墨軒回話,立刻奔了下來。

    「你是……義烏時候的那兵?」藉著奔下的士兵手上火把的光,蕭墨軒看清了來人的相貌,似乎正是義烏時時候,自己准他從軍的那人。

    「哎,正是小的。」周牛山點了點頭。

    「招的兵,不是都跟戚繼光將軍去了寧海了嗎,怎生你還這裡?」蕭墨軒躍下馬來,把手上的韁繩丟給侍衛。

    「今個夜裡正好輪著小的和幾個兄弟值夜,故而留了下來。」周牛山讓一個士兵去叫衛所裡的指揮使,自個領著蕭墨軒一行往軍營裡頭走。

    「倒似是已經做了長官了?」蕭墨軒見周牛山指派別人,笑了一下說道。

    「蒙大人和戚將軍關照,只是做了個小小的伍長罷了。」周牛山低頭笑道,這軍的日子,雖然沒有往日滋潤,卻覺得自己比以前像個人樣。

    「還沒問你叫什麼名呢。」蕭墨軒看了周牛山一眼,又問道。

    「小的吳子牛。」周牛山嘿嘿的笑著。

    「哈哈,蕭大人半夜來調兵,卻是要去做甚麼?」杭州後衛指揮使王浚,一邊整著身上的盔甲,一邊哈哈笑著迎了出來。

    「這時候還能有啥事兒,奉總督府之令,來王將軍這裡調五士兵去打倭寇。」蕭墨軒把手上拿著的勘合遞了過去。

    「哦,既然有總督府的勘合,末將立刻就去準備。」王浚把勘合拿手上翻看了幾下,見果然是真的,連忙應道。

    「那便請王將軍快點才是,下領了軍還得去趕路。」蕭墨軒催促著。

    「請大人進大堂裡坐定,稍後便好。」王浚點了點頭。

    「蕭大人。」蕭墨軒趕向邁腳往大堂裡走,卻聽見有人叫自己,回過身來,卻見是那個吳子牛。

    「蕭大人去打倭寇,可否也帶小的一起去?」吳子牛求道,他覺得這是個難得的親近蕭墨軒的機會。

    「嗯。」蕭墨軒見吳子牛一臉誠懇,便點了點頭。

    王浚也知道軍情緊急,不多工夫,便把五士兵選了出來。順便也想御使大人面前表示下自己治軍得力,這些選出來的五士兵都是杭州後衛的老兵的精銳,又命一位指揮同知領了。雖然是大半夜被叫起來的,這些士兵卻仍是人人精神抖擻,盔甲皚亮,除了手裡執的長矛外,腰間又另外配了一把苗刀。

    苗刀並不是苗人用的刀,而是依造倭刀的形式做出來的,只是比倭刀裡的長刀略短,比其的短刀略長,又因刀身修長,形似禾苗,便叫了苗刀。

    因為成本昂貴,所以這刀裝備的並不多,整個浙江也不過鑄了三四千把,杭州三衛因為要拱衛省府,所以裝備的也多一些。

    「下還想要帶一個兵一起去,不知王將軍可答應?」蕭墨軒想起自己答應吳子牛的事。

    「不知蕭大人所說的兵是誰人?」王浚聽蕭墨軒指定要帶一個兵去,未免有幾分詫異,聽說這位御使大人的老家是湖廣地方上的,從生下來開始便一直呆京城,浙江的時間也不長,又怎會和自己手下的一個士兵有如此深厚的交情。

    「便是那個叫吳子牛的。」蕭墨軒微微笑道。

    「吳子牛?」王浚疑惑的轉身看了看身邊的兩個僉事。

    「哦,從義烏和永康招的兵裡,似乎倒似乎有個叫這個名字的。」其一個僉事連忙回道,「那兵力氣極大,下曾經見過他單手舉起過營房前的石轆,所以記得。」

    「噢……」王浚聽說是從義烏和永康招來的兵,也不再疑惑,這些兵是蕭墨軒和戚繼光一起招來的,裡面有幾個熟人也不奇怪,「那,便快把那兵幫蕭大人給叫過來。」

    台州府,仙居縣,括蒼山。

    古人曾有言云:身纏絲絹半遮臉,嬌娜異常惹人愛。說的便是括蒼山。

    時下正逢月,漫山紅綠相間,群山巒峰時而歷歷目,時而隱沒雲海之,一座座山峰猶如海群島一般,漂浮隱現,變幻無窮。

    山道上,蕭墨軒騎馬上,一手執住韁繩,另一手提起袖來,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午後的陽光雖然已經稍微弱了些,卻還是十分灼人。

    「蕭大人,讓弟兄們再歇息一會,這都快一天一宿了,還是金華千戶所調兵的時候歇了會,天氣又這麼熱。」指揮同知白斯清回身看了看身後的士兵們,縱馬走到蕭墨軒身邊說道。

    「不行,怕是得不及了,倭寇從海上走,要比我們快得多。」蕭墨軒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台州城裡有十多萬姓,若是讓倭寇進了城便是不妙。」

    「只要翻過括蒼山,便是臨海縣,再過了臨海,離台州城便是不遠了。」蕭墨軒咬了咬嘴唇。

    「可弟兄們實太累了,怕是再走不動了。」白斯清一邊說著,一邊往後面看著,「這般辛苦,即使趕到了台州,怕是兄弟們也舉不起刀來打倭寇了。」

    「唔……」蕭墨軒聽了白斯清這話,心裡也是一緊。白斯清說的沒錯,一支疲勞之師,確實很難揮出強的戰鬥力。從胡宗憲所給的情報上看,曾經象山和奉化徘徊的倭寇,人數約莫有千以上,本來人數上就大處劣勢,如果再這般疲勞,卻如何抵擋倭寇的進攻。

    「這裡離台州城還有多遠?」蕭墨軒讓一邊的侍衛打開皮製的地圖。

    「若還是從官道走的話,還有一四十多里地。」侍衛展開地圖,向蕭墨軒回道。

    「怕是今天夜裡也趕不到啊。」蕭墨軒皺著眉頭,對著徐渭說道。

    「啊……」徐渭雖然是個聰明人,可畢竟是個書生,體力也遠不如蕭墨軒,已經被太陽曬得有些頭昏腦漲,「定然……定然是趕不到。」

    「把地圖拿來我看。」蕭墨軒從侍衛手上接過地圖,想看看能不能再抄幾條近道。

    「這裡是什麼?」蕭墨軒忽然看到地圖上從臨海到台州之間,畫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綠線。

    「回大人,這便是靈江和椒江。」侍衛伸過頭來看了一眼,開口回道。

    「難道這周邊其他地方就沒有河流?路經仙居縣城的時候,不就涉過一條溪流。」蕭墨軒好奇的問。

    「那些溪水窄小,稍大些的船便行不得,故而圖上沒有列了出來。」一邊的白斯清接過話來。

    「照這麼說,這靈江便算是大江了?」蕭墨軒心裡忽得一動。

    「確實如此,即便是二號的福船,也可行得。」白斯清點了點頭。

    「既然靠著大江,離海又近,那臨海縣裡船隻一定頗多了?」蕭墨軒又問。

    「那是自然,處州和金華的礦石,糧食和貨物,也常那裡換了大船出海北上。」白斯清回道。

    「那便是了。」蕭墨軒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來,「杜千戶。」

    這杜千戶便是金華千戶所的長官,這時聽見御使大人叫自己,連忙湊了過來。

    「你且先騎馬趕到臨海縣衙。」蕭墨軒吩咐道,「告訴那裡的縣令,給我準備船,不管是大船,小船,還是貨船,漁船,只要能裝得下這多人就行。酉時末必須準備停當,否則以瀆職論處。」

    「是。」杜千戶接了令,立刻躍上馬背,飛奔而去。

    「酉時末,可能趕得到臨海?」白斯清聽蕭墨軒的意思,似乎便是要走水路過去,心裡也頗為贊同,可是他居然要臨海縣裡酉前就準備好船隻,現都未時末了。看士兵們疲勞的樣子,一個多時辰要趕五十里,還有一半是山路,實有些夠戧。

    「弟兄們。」蕭墨軒並不急著回答白斯清的問題,而是勒了勒韁繩,大聲叫道,「還有三十里便是臨海縣城了,到了臨海,咱們換船去台州。以一小旗為一隊,先進臨海城的倆小旗每人賞銀十兩。」

    十兩,只不過三十里地,拼一下也就到了,十兩白銀,那可是二十石稻穀或者兩頭牛的價錢啊。到了那裡,反正也可以坐船了。

    三十里?不是五十里嗎?白斯清詫異的看了蕭墨軒一眼,可是目光所及,卻見剛才還有氣無力的士兵紛紛挺起了身體,眼睛裡也放了光,爭先恐後的向前跑去。

    …………………………………………………………

    《星紀道標》,嗯,這是一本書。作者是誰?咱不認識他……

    起點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快、火的連載作品!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