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三 風起雲湧 第198章 說親 文 / 方景

    第198章說親

    講了一遍百姓疾苦,各地受災,朝廷缺錢,帝王有意一切從簡的官話套話,朱祐桓最後說道:「所以陛下大婚,既要省錢又要辦的隆重熱鬧,你等都是慣會精打細算的精明人,定不會辜負我心。」

    這下宮娥們來了興致,都有意表現一番,好為自己爭取到一個好位置。明朝宮女一樣是二十四衙門,分別是尚宮、尚儀、尚食、尚寢、尚功六局,每局下轄四司,和太監二十四衙門幾乎都有對應。

    比如權利最大的司禮監,女官有尚官局,太監有掌管玉璽的掌印司,女官也有掌管皇后金印的理印司。

    當下每個人都爭先恐後的說出建議,不外是大開庫房,把歷年積攢下來的禮儀用具重新修繕,以代替新買的,動員宮女自己動手改制吉服,縫製絹花綢花,妝點宮裡等等。

    對此朱祐桓全盤接受,他不耐煩應付瑣事,直接任命太皇太后身邊的心腹暫代尚宮,具體經管籌備紫禁城之事,囑咐所有人用心做事,大婚後娘娘必定論功行賞。

    打發走一干宮娥,朱祐桓又吩咐幾件事,遂跑了趟禮部,請教周大人一些迎親禮節,夜晚去了張夏嵐住處歇息。

    春風一度自不必多說,第二日返回郊外陪著堂姐遊山玩水,依依臨別之際,每個人都強作笑顏。

    卻說家裡,三姨娘有意和朱瑞家結親,她到底對朱瑞念念不忘,二人間的閒言碎語塵囂其上,為此兩位老太太和太太都不待見她,索性破罐子破摔。

    收了朱瑞孝敬來的千兩黃金,拿人手短,三姨娘就想把綠蝶擠成側室,迎娶孫氏娘家侄女為兒子正妻,誰知老五朱祐桪帶著媳婦借了老六兩千兩銀子,跑到京城開了個小綢緞作坊。

    朱瑞一個勁的催促,原來他想保住性命,是以想和朱家聯姻,有了這一層淵源,德王府也就不好追究了。

    前些日子惹出朱福那一檔子事,近日聽聞明湖郡主就要返家,德王府的下人正在路上,朱瑞只覺耳邊廂嗖的一聲,魂魄不知往哪裡去了。

    驚傷六葉連肝肺,嚇壞三毛七孔心。

    急忙跑到三姨娘屋裡,又是磕頭又是敘舊情,要說婦人就是心軟,硬是把豺狼當成了才郎。

    想著想著,三姨娘不由得把主意打到老三老四身上,目前闔家都在給他們張羅親事,以往同意的人家,如今反而看不上了,尤其是太太本就瞧不上老2的媳婦,非要給老三尋一門門當戶對的好親事不可。

    「你回家把妹妹喊來,我帶著她們進府裡。」三姨娘對著朱瑞耳邊嘀咕幾句,她不敢留這位太久,滿屋子都杵著下人。

    朱瑞急忙返回家中,連連催促孫氏和其侄女梳洗打扮,換上新衣,親自送到三姨娘眼前。

    要說孫氏的侄女孫秀芳,祖上曾追隨太祖皇帝打過天下,後來積功做了山東威海衛的世襲千戶,不想傳到這一輩,家中無子被堂兄弟繼承了官職,家中沒有男人,孫母又病逝,是以孫氏做主接侄女來家。

    幾輩子積累的家產非常驚人,光是箱籠就足足二十多車,這還不算田產地契,朱瑞原本還打算佔為己有,連帶著人財兩得,可是妻子看的嚴,一直沒有機會得逞,後來事發逃到京城,漸漸打消了念頭,只求把人雙手送出去,藉以保住身家性命。

    「好俊的姑娘。」

    三姨娘淡淡的讚了一句,如今她兒子恢復了宗室爵位,再不是當初對著孫氏奉承巴結的光景。

    人在屋簷下,孫氏不得不低頭,說道:「多謝太太誇讚,秀芳,快謝謝太太。」

    孫秀芳低著頭道個萬福,輕聲道:「奴給太太請安了。」

    三姨娘笑著點點頭,忍不住仔細打量對方一番,不由得讚了一句,這孫秀芳長得端正清秀,長挑身材,不肥不瘦,湘裙下露出一雙小腳,竟是纏過足的。

    暗道便宜了老三老四,三姨娘悻悻起身,隨口道:「跟我走吧」

    果然朱家人興起了豪門排場,三姨娘前後左右都是下人,丫鬟六七個,婦人婆子十幾個,浩浩蕩蕩的進了東府。

    今年天氣反常,進入十月依然風和日麗,氣溫偏高,猶如初夏一般,鬧得花花草草也一反常態,依然盛開綻放。

    東府的風景自然遠遠比不得西府,不過朱祐桓不想老太君埋怨他厚此薄彼,也頗動了了一番心思,花了一大筆錢,把個亭台樓閣,假山流水,小橋水榭修的一應俱全。

    進了後宅園子裡,一路上遇到很多下人,紛紛上前請安,三姨娘手裡有錢,出手大方,不時吩咐打賞。

    孫秀芳欣賞著園內風景,無意中問道:「為何太太住在外面?」

    孫氏急道:「閉嘴,說了多少次,出門少說話。」

    三姨娘心中暗惱,面上笑道:「也不怪孩子問起,你五哥哥兩口子在京城,因此嬸嬸準備搬過去,不耐煩住進園子裡。」

    周圍朱家下人皆心裡暗笑,孫秀芳不敢再開口,輕輕點頭,神色恍然。三姨娘好沒意思的收起笑臉,腳步加快,孫氏急忙跟了上去賠不是,累的孫秀芳用小腳走路,苦不堪言,偏偏又不敢解釋。

    一行人逕自去了太太屋裡,正好老三朱祐森在家,幾年來,他吃得好穿得好,有些發福,圓滾滾的身材看上去很健碩,因時常出門辦事,腿腳利索,倒也不顯蠢笨。

    朱祐森向來會來事,處事油滑,會恭維人懂得逢人說好話,性子非常直爽,兄弟幾個中,他一向和老六的感情最好,這些年賺了很多錢,都孝敬給了母親。

    而老四朱祐榛最為好色,男女不忌,有名的色中餓鬼,本和老三交好,後來去了京城,很快變節,成為老2朱祐林的鐵桿跟班,此事在朱家傳為笑談。論起才學和老三朱祐森旗鼓相當,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生母是四姨娘,因此三姨娘看不上他。

    朱祐森正和太太身邊的丫鬟綠荷打情罵俏,一見來了人,起身迎了出來,笑道:「姨娘來了,快請進,請進。」

    三姨娘朝屋裡瞅了瞅,問道:「太太不在?」

    「哦母親去了老太太那邊。」朱祐森看到還跟著一大群人,看出是來了客人,忙說道:「姨娘好不容易來一次,快進屋吃杯茶。」

    三姨娘心裡受用,暗中朝孫氏使個眼色,孫氏會意,扭頭對侄女囑咐道:「不是外人,你進屋就站著,千萬別坐著。」

    孫秀芳臉色發紅,心裡非常彆扭,她還是第一次和陌生男人面對面。

    朱祐森把人請進屋去,吩咐丫鬟上茶,他也是站著陪話,和孫秀芳一左一右,二人不時偷偷相互對視。

    三姨娘穩如泰山,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孫氏急了,她眼見朱家老三相貌堂堂,說話得體,笑瞇瞇的好似個彌勒佛,非常順眼,感覺是位忠厚老實人,忙插話道:「官人貴庚?」

    朱祐森恭敬的道:「在下今年十七歲。」

    「呦,好一個虛懷若谷的爺們,這可是聖上的親兄弟,天潢貴胄啊」孫氏有意說給侄女聽,笑呵呵的讚賞。

    這話說的不假,比起瑞大爺隔了幾輩子的遠親,朱家六子現在可是和弘治皇帝血緣最近的堂兄弟了,沒有之一

    尤其是自從長房被封為郡王,六房不是親王勝似親王后,朱家的尊貴越發勢不可擋,論起整個京城所有權貴,沒有任何人可以於朱家比擬。

    孫秀芳眸子一亮,她聽說過朱家上一代的恩怨,沒有王府裡的諸多規矩,又有王府家的富貴繁華,自然滿心歡喜。

    雖然其人看上去有些肥胖,不過男人家家的心寬體胖,一看就是厚道人,長得也算是眉清目秀,人物風流,心中已是十分滿意。

    孫氏看了眼含笑不語的三姨娘,故意問道:「娶了娘子否?」

    朱祐森多少看出些,笑道:「在下尚未婚配,房中現有通房丫頭三人。」

    「不多,不多。」孫氏笑道:「男人家三妻四妾的太正常,沒什麼好指摘的,趕巧奴家侄女虛歲十九,俗話說女大倆,黃金日日長,女大三,黃金積如山。」

    「這」朱祐森有些為難,說道:「在下做不了主,還得問問娘親她老人家的意思。」

    孫氏見狀不緊不慢,眼看小丫頭拿出幾盞蜜餞金橙子泡茶出來,吩咐道:「秀芳你給官人獻茶。」

    孫秀芳紅著臉上前,先取過頭一盞,用纖手抹去盞邊水漬,輕輕放到三姨娘面前,又給孫氏面前放上一盞,最後遞與朱祐森,道個萬福。

    下面婆子趁機用手掀起女孩裙子來,正露出一對剛三寸,恰半叉,尖尖走喬走喬的金蓮腳來,穿著雙大紅遍地金雲頭白綾高低繡鞋兒。

    朱祐森一見滿心歡喜,當即忍不住問道:「不知娘子家世?」

    孫氏笑道:「祖輩都是千戶職,家中金銀如山,奴僕成群。」

    朱祐森心中越發開心,他喜好金銀,而武職千戶雖說有些稍微差了些,不過比起嫂子家的百戶,無疑強了一籌,母親想必無話可說,他本就不稀罕文官家的千金小姐,都是知書識字,吟風弄月的,今後斷不能說到一處去。

    眼珠一轉,朱祐森立時想到了兄弟朱祐桓,心說求求老六親自開口,母親肯定會應允這門親事。當即壯著膽子自己做主,吩咐丫鬟取出幾個漆盒呈上。

    孫秀芳羞答答的低著頭,偷瞄了幾眼,但見是御用錦帕六方,寶釵一對,玉鐲子一雙,紅寶石的金戒指十個,玉珮一隻,心中驚喜。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