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三 風起雲湧 第191章 自求多福 文 / 方景

    第191章自求多福

    首輔萬安被趕出紫禁城,一時間整個朝野為之震動,偏偏皇帝用的方式無法指責,堂堂閣臣給先帝進獻房中術,品性之惡劣,人品之下作,堪稱罕見。

    縱觀開國以來,如此人品的首輔,尚屬首次,即使身為同黨的劉吉都忙不迭的避嫌,不但不敢求情,還得跟著大家一起唾罵。

    萬安輕易的就被罷了官,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不等劉吉在一邊自怨自憐,心中升起兔死狐悲之感,朱祐桓笑瞇瞇的把目光轉向他。

    在場之人心中一跳,暗道來了,比起萬安不過是個文學愛好者,一輩子並未做過多少惡事,充其量是個小人而已。而睚眥必報的劉吉不同,狠狠整治過的政敵太多了,有的是人恨他,甚至都不用朱老六親自上陣。

    朱祐桓神色親熱,和先前對待萬安的表情如出一轍,立刻唬的劉吉心膽俱裂,哆嗦道:「還請六爺高抬貴手,保住老臣清譽,老夫自去,自去。」

    「大人這是說的哪裡話?」朱祐桓笑吟吟的道:「劉大人向來公忠體國,勤政愛民,朱某深為佩服相公您繼續打理朝政,告辭了」

    施施然竟轉身走了,鬧得一干官吏滿頭霧水,什麼公忠體國,勤政愛民?就憑他劉吉劉棉花也配?啊呸

    原本大感解氣的徐浦頓時急了,拔腳就追了出來,正好看見那朗讀奏疏的小公公跪在地上,一個勁的給六爺磕頭。

    一併磕頭的還有位中年管事太監,哭道:「六爺,司禮監向來要求宮人會識字,不然怎麼出宮宣旨?您大人大量,太宗朝時,還是先帝爺下旨設立小書堂,命先生教習宮人讀書識字的啊」

    朱祐桓背著手微笑不語,太監為何識字?說穿了就是皇帝怠政,各地送來的奏疏,先是經由帝王御覽,然後交由內閣商議後聯名簽字,稱為票擬,再返回乾清宮由帝王親筆朱批,頒布天下。其中司禮監負責整個過程,萬一哪天帝王病了,為了不耽誤國事,就會命掌印太監幫著朱批。

    看似小事實則不然,這時日久了,就會產生隱患,代替國君下旨豈是小事?太監又識得字,天下各地的軍情政情,群臣誰是誰非一目瞭然,趁機為一己謀私利太容易不過了,只需稍微改動幾個字,動輒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英宗皇帝就是有個活生生的例子,年紀小不懂事,大太監王振由此把持朝政多年,惹出那麼多的是是非非。成化皇帝倒是精明,寧肯大家都不做事,也不放權給司禮監太監。

    弘治皇帝應該不用擔心,真正造成隱患的則是,朱祐桓立時想起來了,不正是皇兄的兒子正德皇帝朱厚照,弄出個立皇帝劉瑾出來嗎?朱批權就是在此人身上發揚光大的。

    「劉瑾」情不自禁的喃喃自語,朱祐桓皺眉思索,可惜哪裡記得起其人生平?不想那中年太監喊道:「小人在。」

    朱祐桓頓時微微變色,微笑道:「你是劉瑾?」

    「正是。」太監抬起頭,一臉恭敬的諂媚道:「小的就是劉瑾,六爺有何事吩咐?」

    暗道一聲得來全不費工夫,朱祐桓真恨不得馬上一腳踢死禍國殃民的傢伙,不管眼前這位是不是那位,反正名叫劉瑾的一個都別想跑。

    強忍著殺意,朱祐桓伸手虛空相扶,說道:「聽人提過,你文采不錯,做事用心,起來吧。」

    心情忐忑不安的劉瑾立時大喜,砰砰的磕了三個頭,歡歡喜喜的站起來,叫道:「六爺有何事儘管說,小的就算肝腦塗地,也要為六爺辦好。」

    「嗯」朱祐桓滿意點頭,笑道:「我德王叔幾次來信,都說身邊缺少了個能幹之人,宮裡今後不能再留會識字的公公,這樣吧,你帶著他一起去濟南德王府,做個體面的管家。」

    劉瑾一聽愣住了,心裡急轉,暗道眼看宮裡混不下去,那德王府又據說富可敵國,不愁今後無法安身立命,遂喜道:「多謝六爺恩德,小的銘記於心。」

    他歡歡喜喜,朱祐桓卻是心中沉痛,此舉稱得上是恩將仇報,不安好心。德王府身為上一代的親王,土地多到什麼程度?可以說,半個山東都是德王府一家的,另一半則是聖人後裔孔家的,世人皆知朱祐桓與德王家交情非凡,不先拿德王府開刀,斷不能服眾。

    劉瑾不是個安分人,經由自己引薦,定會受到重用,早晚會惹出事來,到時就有借口收繳土地歸還於民了。

    有些事必須要做,唉朱祐桓幽幽歎了口氣,死了這麼多人,要是自己還顧念親情的話,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

    目送劉瑾帶著小公公遠去,朱祐桓很快恢復過來,畢竟德王府不缺錢,哪怕是一多半土地都充公了,剩下的產業一樣足夠後人衣食無憂。

    徐浦感慨的道:「六爺此舉,造福千秋啊」

    人家指的是遣散太監一事,而朱祐桓心安理得的點點頭,目光疑惑的瞅了徐浦好一會兒,心說或許你的性命就是我救的,劉瑾掌權後,很是折磨死一干弘治朝的老臣,為何文臣不怕皇帝,不怕宗室權貴,就怕宦官呢?

    「走,隨我去乾清宮,陛下有事要對你說。」

    帶著疑問,朱祐桓朝乾清宮漫步,途中忍不住問道:「我觀很多文臣見了有些權勢的太監就卑躬屈膝,見了我反而仰著頭理都不理,這是何故?」

    徐浦苦笑道:「俗話說的好,君子好得罪,小人卻難防,得罪了您六爺,您頂多是指著鼻子罵上幾句而已。而得罪了小人,則寢食難安,這太監身有殘缺,就怕別人瞧不起他,稍有怠慢就會記著你一輩子,偏偏又誰不准哪天就被聖上抬舉了,上馬管將,坐轎管臣,執筆管政,持算管錢,身為皇族家奴,國法又處置不了,是以文臣除非得以,都不想平白無故的給自己樹立死敵。」

    朱祐桓聞言點頭,假如說徹底廢除太監的話,那無疑會得到很多文臣的擁護,事半而功倍可話說回來,沒了太監製衡文臣,則勢必會出現後世類似東林黨那般的黨同伐異,兩者看似不同,其實自從太祖皇帝反覆敲打之後,現今文臣的風骨早就蕩然無存,其心胸狹窄之處,不比太監稍差分毫。

    「請教徐大人。」

    徐浦急忙拱手,連聲道:「六爺儘管直說,請字不敢當。」

    朱祐桓微微搖頭,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皺眉道:「今後換個稱呼,什麼爺不爺的,家裡人這麼叫就算了,大臣不能如此。」

    「那就稱呼一聲世子,等過幾年再稱呼您為宗正大人。」

    徐浦笑著說道,說實話,他自己都不自在呢,說來也是有趣,滿京城就這麼一位爺,為何?稱呼世子有些不恰當,稱呼官職什麼的,這位年紀又實在太小,反而人人都喊六爺,不自覺的就跟著喊了。

    朱祐桓笑著點頭,問道:「我朝祖制乃是皇子分封各地,以為藩屬國拱衛中央,而隨著太宗朝那一檔子往事,如今各地藩國早已名存實亡。這幾十年來,你等文臣都盡力壓制各地藩王的實權,生怕地方舉兵反叛,誠然此乃好事。可是長此以往,朱家子孫受到來自朝廷的各種鉗制,野心是沒了,只好一輩子奢華度日,反正世受百姓供養。

    那我問你,隨著宗室子弟人口增多,封賞的土地越來越多,又不用繳納稅賦,農民日漸減少,今後朝廷對此該如何應對?」

    徐浦都驚呆了,一直以來,關於宗室都是個禁忌話題,不管任何文臣都不敢碰觸此種難題,畢竟君臣有別,這在士大夫心裡是根深蒂固的想法,宗室乃是皇族根本,根本動不得的。

    看著徐浦茫然搖頭,朱祐桓笑了笑,意味深長的道:「身為閣臣,必須要有長遠眼光,只局限於一年,十年,不考慮到五十年,百年之後,算不上一位賢相。」

    徐浦至此心服口服,遂神色莊重的深施一禮,而朱祐杬心情感慨,終於能無所顧忌的說出這一番話,換做任何皇帝在位,都不可能,唯獨自己的皇兄在位可以。

    說著話的工夫,二人已經走到乾清宮外,放眼望去,還是那一座巍峨宮殿,相同的格局,相當的景致,不同的是,少了無數阿諛奉承的宮人。

    遠遠看見未來的國母一身普通宮裝,正在一側空地上晾曬衣物,身邊竟然沒有一位宮女伺候。

    此情此景,徐浦又一次呆滯了,不可置信的叫道:「這,這成何體統?」

    對此朱祐桓洒然而笑,說道:「有何不可?這才是正經過日子,凡事親歷親勞,自得其樂。」

    突然徐浦眼珠子都凸出來,就見堂堂九五之尊的弘治皇帝,竟然挑著水桶走來,面上變色的喊道:「不可,陛下龍體欠安,豈能操此賤役?」

    「滾你的蛋。」朱祐桓沒好氣的罵了一句,解釋道:「皇兄皇嫂喜歡過普通百姓一樣的小日子,洗衣挑水,縫衣疊被都是人家兩口子心甘情願的,你管得著嘛?你覺得是賤役?我告訴你,每日做此種事動動筋骨,強體健身的好處多了正是因為陛下身體虛弱,更需要多曬曬陽光,多出來運動運動。」

    「這倒也是。」

    徐浦頓時動容,又忍不住連連點頭,他平日早起都會打一套五禽戲,關於養生之道,自古就多有流傳,確實如朱祐桓所言,飯後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嘛

    那邊朱祐樘哈哈一笑,走到觀音兒身邊放下擔子,大步走來,笑道:「痛快,聽兄弟一席話,每日做些活計,膳進的香,覺睡的甜,精力勝過以前,處理奏疏再不覺得頭暈眼花,使不完的力氣。」

    「哈哈」

    朱祐桓放聲大笑,忽然笑聲戛然而止,笑臉沒了,急急忙忙的低聲道:「人送來了,皇兄我去了啊」說完轉身就要走,誰知身後傳來嬌滴滴的聲音。

    「呦六爺您來了啊!過來,姐姐正有事尋你呢。」

    朱祐桓立時一副苦瓜臉,急道:「皇兄救我。」

    朱祐樘目不斜視,逕自打他身邊走過,喃喃道:「你自求多福吧」。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