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三 風起雲湧 第169章 將門虎子 文 / 方景

    (-

    統兵打仗,揮斥方道,誠然令人著迷,但是和痛痛快快的戰場廝殺相比,背後要必須籌措的瑣事實在是太多了——

    世人都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是這所謂的糧草先行,在古時動輒就需要幾年的時間,歷代每一次大規模的戰役,都需要少則數年,多則幾十年的苦心策劃,絕非史書上記載的那麼簡單。[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尤其是得不到兵部大力配合的時候,一切都要靠自己,舉凡糧草,輜重,武器,訓練,偵查等等,都需要時間,鬧得朱祜桓每日焦頭爛額。

    每一樣都要從零開始,學習明朝軍隊中的方方面面,哪還有半分想像中的騎著千里駒,隨便下令一聲,則萬千戰士呼號著衝鋒陷陣。

    煞費苦心的訓練出五千精兵,指定一系列賞罰分明的軍令,凡是能想到的幾乎部用上了,比如下軍營與士兵同甘共苦,裝模作樣的作秀一番,親口啃個窩窩頭啥的,對著一臉黑線的老兵大肆噓寒問暖。

    有功必賞,有罪必罰,不徇私情,以身作則,朱稿桓絲毫不敢馬虎,試圖牢牢建立起威信。並且想法設法徹底解決大部分人的後顧之憂,當兵怕什麼?都怕自己戰死後親人失去供養。

    如此朱祜桓令淘汰下來的二千人,其中四百多人都是家中獨子,加上數十位世襲將校一起打道回府,名義上是把兵交還備方,非常強橫的宣稱,缺少的人數都已經戰死沙場,反正你愛信不信!

    剩餘的則不顧身邊人如何勸止,排除五百禁衛和德王府護衛,將近四千人全部轉為酃王府親兵,其家人統一往京城自家皇莊迂徙,算是徹底解決了大傢伙的後顧之憂。

    此舉可謂是驚世駭俗,幾乎人人都清楚朱祜桓將隨時面臨殺頭之禍。唯獨某人心中有數,此舉看似風險極大,其實還有一絲轉圜餘地,親王府按照朝廷律法,是可以建立親衛的,四千人的規模在當下一干藩王中,並不顯眼,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明朝王爺被徹底奪去兵權,還要等上幾十年後隨著寧王造反,朝廷才會有借口。

    普通軍土眼看自己搖身一變,統統威了王府親衛,頓時士氣大振,就好比後世農民工突然有了北京戶口,醫療保險啥的該有的都有了,不該有的也有了,感恩戴德之下,誰還不誓死效命?

    練兵練兵,這一練就沒個完,轉眼一個月匆匆過去。十月初十,新任三邊總兵官,成國公嫡孫朱輔帶著將近二萬人的大軍,浩浩蕩蕩的打涼州趕到石頭城。

    李千戶帶人出城十里地迎接,原本他自持在大將軍朱永麾下效過力,雙方乃是世交,心裡很開心。

    誰知朱輔年輕氣盛,一見之下劈頭蓋臉的質問道:「為何三個月了,還未收復甘州城?

    韃靼人的大軍都北返了,你連區區幾千人都奈何不得?」

    李千戶驚訝的抬起頭來,,看著高坐駿馬之上的年輕將軍,抱拳道:「回稟將軍,甘州城池堅厚,非數倍於敵軍,根本打不得。「「用不著你教我。」

    朱輔不耐煩的抬手一揮鑲嵌備式寶石的精緻馬鞭,說道:「你李青多年來留在京城做官,看來再無昔日李敢死的豪勇無畏了。兵書是雲非三倍於敵軍不可攻城,可是兵書是死的,人是活的,甘州城易守難攻是不假,可是區區幾千孤軍,又是不精於守城的蒙古人,假若你要是能晝夜攻城,消耗敵軍的士氣人數,縱然最終徒勞無功,待本將揮軍而來之際,何愁不一舉克敵?你還不是立下首功?哼!」

    李千戶心裡歎了口氣,神色誠懇的解釋道:「將軍有所不知,甘州城絕非普通城池可比,自從唐宋以來,歷經千年而從未被任何人正面攻克過,哪怕是我朝太祖時,大將軍藍玉率兵二十萬,歷時整整一年,,也未打下甘州,損兵折將,最終還是靠著修書勸降,許以高官厚祿,又截斷元孽的後路,方逼得守城蒙古將軍投誠。」

    「藍玉?不過浪得虛名的叛逆而已,論千里奔襲或許有幾分真本事,論攻克堅城,他又有什麼做人戰績?」

    朱輔此言倒也不假,大將軍藍玉的成名之戰,皆是出自塞北草原,其實倒也不是他不善於攻城,而是當他得以獨自統兵的時候,明軍早已佔領整個中原了,哪還有什麼堅城可打。

    李千戶眼見勸說無用,只得恭請朱輔進城,主動解釋道:「六爺現今就在城內,還請將軍親自前去拜見。」

    朱輔傲然道:「本將身負皇恩,懶得理會一普通宗室,不見。」

    不見就不見,李干戶心知肚明這位是心虛呢,拚命六郎那在京城裡,可是大名鼎鼎的鬼見愁,人見人厭的主!同是年輕氣盛的貴族,相見之下萬一話不投機,指不定誰打誰呢。

    「那,城內還有一處軍營,可是容納不下二萬多人。」李干戶沉吟片刻,說道:「要不屬下去請六爺帶著王府親衛出城,把要塞相讓出來?」

    朱輔不屑一顧的道:「本將豈會和他一樣,學著做縮頭烏龜呆在城裡無所事事?

    哦!」抬手遮擋著前額,望著遠處的鬱鬱蔥蔥,失笑道:「果然不愧是朱老六,住在這鳥不拉屎的窮鄉僻壤,還能鼓搗出好一個詩情畫意的江南園林?就是怕死修的哨塔多了些,有些美中不足,佩服啊佩服!」

    李干戶忙解釋道:「將軍錯怪六爺了,因本地缺少糧草,是以六爺帶領全城軍民栽種果樹,開墾荒地,那園林不過是用來迷惑敵軍的。」

    「休要解釋。」朱輔不以為然的笑道:

    「本將比你瞭解朱老六,這傢伙跑到這來,還不是怕被陛下砍了腦袋?你一會兒回去告訴他,我成國公一脈一向與英國公家同氣連枝,就算看在靈兒妹妹的面上,我也不會為難他,他願意躲在這裡逍遙度日,自然由著他,唯獨不許干涉本將軍的軍令,不然休怪軍法無情。」

    李千戶心中一凜,恭恭敬敬的低頭道:

    「是。」

    「嗯!」朱輔精神一振,不再理會李千戶等將校,豪氣萬千的坦言道:「各地遭災,軍糧供應確實成了隱患,此次隨全軍運抵而來的,勉強夠吃上一個月,甘州素來盛產糧食,待一舉克敵之後,此難題即可迎刃而解。」

    當下朱輔率領全軍緩緩逼近甘州城下,韃靼人龜縮在城內,來到近前,人人倒吸口冷氣,但見整座城池都是建在高地,猶如一隻怪獸盤踞在半空中,嗚嗚的牛角聲響徹大地。

    順勢揮兵佔據了城下綠洲上的空曠矮城,城內空無一人,到處都是殘桓斷壁,此乃往日各民族混居的交易市集。

    朱輔此刻有些傻眼,仰著頭才能望見立於半山腰的高聳城牆,無怪平李千戶說什麼千年來無人攻破過,此城簡直就是建在絕域上,兩邊都是高高的仞壁,一前一後僅僅兩條通道,根本就是一座帶著剌的堡壘。

    居高臨下,山腳下是一馬平川的綠洲,城中儲存了足夠多的草料糧食等物資,死守著一年半載的絕無問題。

    一時間春風得意的朱輔沒了主意,很多慣用的攻城器械根本用不上,就是巢車都很難推得動,塔車什麼又不夠高,就連想觀察下城內兵力部署都做不到。

    不敢在市集內駐紮,朱輔忙吩咐全軍撤出空城,選了個地勢較高的斗坡,中間留下足夠的緩衝地,他也怕蒙古鐵騎奔流而下的馬踹聯營。

    督促全軍開挖溝渠,架設鹿角,撇下無數鐵蒺藜,絆馬索,軍營外橫亙備式刀車,弓弩箱車。朱輔準備倒也充分,甚至連工匠都帶了數百人,連夜打造攻城器械。

    朱桔桓立在城頭看了半天,對於那遍佈利刃的刀車,還有靠馬拉著的堅固車廂,車廂上五花八門的諸如強弩,一窩蜂,震天雷什麼的。當真是看的艷羨不已,忽然說道:「備馬。」

    李千戶笑問道:「六爺要趕過去相見?呵呵!您一向對火器很感興趣,是想討要些研究一番吧?」

    「不見,見了大家都不自在。」

    朱右桓邊走邊笑道:「火器早晚會見識,不急。今日手有些癢,這就帶著兄弟們出城打獵去,恐怕三五日之內,是回不來了。」

    「六爺自去。」李千戶不疑有他,笑著返回城頭,誰知很快一位親軍跑過來稟告道:

    「大人,世子剛剛帶著全營兵馬走了,說給您留了五百人。」

    「啊!」李千戶大驚,追問道:「都帶走了?」

    親軍莫名其妙的點頭道:「六爺說了,五百來人足夠守城。」

    第二日一早,朱輔下令擂鼓升帳,一宿沒睡好的李千戶策馬趕到,忐忑不安的低頭進了帥帳。

    耳聽將軍反覆過問備營兵力和操練情形,李千戶心中有了些明悟,一等問道自己,為難的道:「回將軍,屬下兵力不過千人,其餘都是世子私人招募的王府親衛,一共二干多人。」

    睜著眼說瞎話,反正欺負朱輔剛剛來此,不知虛實。再說他哪裡肯把久經訓練的兄弟推人死地?

    果然朱輔不悅的道:「荒唐,邊鎮豈能供王府募兵?朱祜桓好大的膽量,你趕緊把三干人拉出來,爾等一直在此休養生息,養精蓄銳,明日一早充作前鋒,試探甘州城虛實。」

    不是你的兵你自然不心疼,李千戶心中腹誹,面上很無辜的苦笑道:「不瞞將軍,昨日世子已經帶著所有兵馬,出城打獵了,恐怕一時半會兒的回不來。」

    「什麼?」心中大怒,朱輔氣的咬牙道:」真真是只會貪圖享樂的紈褲子弟,罔顧民族大義!罷了,沒有他在一邊胡鬧更好,省心了。」

    明顯是被朱右桓擺了一道,朱輔絕不會真把對方當成不學無術之人,一個照面就被對方看破心機,惱羞威怒之餘,指著連夜畫好的地圖,連番下達軍令。

    (未完待續)。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