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二 風生水起 第121章 鸞鳳坊 文 / 方景

    第121章鸞鳳坊

    正月一過,陸陸續續就有京畿附近官員家的小姐們,乘坐各式車轎進京。

    北京城西市,一通轟鳴的鞭炮炸成灰燼後,一家綢緞鋪子開門迎客,朱紅色的匾額,上書鸞鳳坊三個大字。

    尤其是使人刺目的,就是門前擺放的那一幅精緻異常的侍女迎賓圖,明白無誤的寫著:本店乃是今次選秀指定衣衫首飾,胭脂水粉提供單位,獨一無二!

    「呵!好大的口氣,這不趕上皇商了嗎?」對面一位夥計不屑的罵道。

    幾乎無一例外,西市每家店舖都臨時做起了諸如綢緞,水粉,首飾等買賣。久居京城的商家都清楚,每次選秀所能帶來的豐厚利潤,都到了令人乍舌的程度。

    只可惜這盛況空前的場面並不多見,近五十年來不過遇到過四五次而已,分別是三代帝王大婚前後,眾皇子長大成人的時候,方能舉行隆重的大規模選秀。

    官宦人家送自家掌上明珠進宮待選,自然不會吝嗇在女兒身上花錢,而女人家最是在乎的什麼?不就是一個攀比嘛?

    如此,京城最富盛名的幾家老字號首飾店幾乎天天賓客爆滿,一鄭萬金的豪客多了。

    沒錢的人家就會帶著女兒逛逛西市,各種價廉物的貨物一樣令人滿意。

    人來人往的街市上,權義和權四哥倆一身便裝,直奔鸞鳳坊而來,後面跟著的家人手裡,拎著沉甸甸的賀禮。

    隔著老遠,權四就看到好友李山泰笑嘻嘻的背手而站,眼神不時的偷看那附近來往的小媳婦。

    權四當即笑罵道:「你這臭狗肉,娶個媳婦回家看去,也不怕風大閃了眼?」

    李山泰先是一怔,看清來人後回罵道:「呦,敢情是連襟來了,春喜何時送回來?」

    「連襟?」權義一時有些摸不清頭腦,不過看這兩位的猥瑣德行,能猜到不是什麼好事,當下一笑置之,朝迎出來的韓老二和溫掌櫃問道:「六爺現在何處?」

    韓老二拱手笑道:「六爺不在,聽說一大早被粱太監請去吃酒了。」

    「梁芳?」權義不自覺的皺起眉頭,看著眼前位於西市偏僻處的連綿店舖,又問道:「咱家就說這裡太冷僻,雖說佔地寬敞,到底比不得街市中間的位置好。」

    權義的語氣絲毫不見外,原來這裡乃是他幫著盤下來的,本是預備建一座佛寺所用,起先的住戶都被強行遷走,當時鬧得人怨沸騰,後來權義替太子帶話,盡力安撫無家可歸的百姓,房子都已經被強拆了,乾脆把幾十家住戶都妥善遷往別處居住,這裡高價賣給了朱祐桓。

    如今昔日的貧民窟已經徹底消失不見,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典雅美觀的大宅子,前面是高達三成的繡樓,後面是一間間的清幽小院。

    最大的股東並不是朱祐桓,而是張靈兒,獨佔了約五成干股,堂姐朱雨筠佔了二成,韓老二和溫掌櫃佔了一成,權義兄弟佔了一成,剩下的一成給了李山泰等各房家人。

    韓老二含笑請權義進迎客軒敘話,邊走邊笑道:「偏僻有偏僻的好處,真正達官貴人家的小姐,豈能拋頭露面的在街市上任意行走?咱這裡的規模氣派在西市無出其右,又是男客禁止入內,如此特色不愁買賣不興隆。」

    權義來的不多,聞言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見那迎客軒獨立建在一側,一旁杵著二十多根拴馬柱,而馬廄卻是建在宅子裡,凡是過來的馬車轎子,立馬被十數個健婦替換,婦人們架著馬車,抬著轎子沿著大理石的通道進了宅門。

    有心進去一探究竟,奈何今日一身普普通通的長衫,權義只得作罷,對於買賣興隆與否,他自然心知肚明。

    起碼選秀期間差不了,權義心中暗笑,當日六爺死皮賴臉的非要攬下差事,不就是為了自家買賣嗎?

    就連他自己,這些日子一樣暗中指使了無數小黃門到處傳出口風,凡是秀女身上穿的戴的,只要有一件鸞鳳齋的出品,可保必定踏入紫禁城。

    「看來梁芳約六爺吃酒,是為了商討分贓事宜,咱家多慮了。」權義此刻終於放下心來,對於梁芳的貪財如命,他實在是太清楚了。

    樓裡坐著大約三十多位管事下人,每家單獨都有獨立的包間,各色乾果點心,好茶好水川流不息的送上,就好像是不要錢一樣,如此新穎周到的服務,當真使人大開眼界之餘,體會出什麼才叫做賓至如歸。

    人人邊喫茶邊對鸞鳳齋讚不絕口,就連權義都大開眼界,心說就連普通的下人都是如此上賓待遇,那裡面的那些貴婦小姐,可想而知會遇到什麼了。

    權義想的沒錯,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朱祐桓策劃了一系列的現代營銷手段,比如貼心的一站式女管家服務,周到精心的細節服務,提供給每一位貴客獨一無二的成衣首飾,四季套裝等,可謂是考慮的面面俱到。

    而宅子內舉凡奢華無比的試衣間,宴請閨房密友用的豪華包房,玫瑰浴,游泳池,毽子場,射箭廳,跑馬場,凡是能供女人們消遣的營生,幾乎都有。

    韓老二管著的是對外的商舖,算是面對百姓的,而內部真正的管事人實際上乃是張夏嵐,這類似於後世上流會館的地方,收費自然不菲,最低門檻得白銀五千兩整,最高可達十萬兩。

    能大賺特賺貴族官員們口袋裡的錢,朱祐桓心安理得的很,針對富人心理,就算有錢都不一定能進來,得由會員推薦,會員一致同意才行,鸞鳳齋算是一個試點,今後還會推出更高檔的休閒會所。

    完全是專門針對女人而設的,古人男人的消遣去處極多,什麼青樓楚館,酒館茶肆,鬧市郊外等等。而女人能去的地方就寥寥無幾了,無非是好友家,道觀佛廟一類的。

    因此就連主人都是女人,也算是朱祐桓的良苦用心了,萬一出現個什麼意外,到時也好有個說辭。

    此時此刻,朱祐桓帶著侍衛策馬到了內務府街,滿目都是縱橫交錯的各式胡同,胡同裡大多是官辦的勾欄院。

    相對於後世名聲顯赫的北京城八大胡同,明朝時反而默默無聞,其原由說來簡單,明朝不禁娼妓,走到哪都能找到尋花訪柳的銷金窟,明朝風氣之開放,對比時下禮教之昌盛,不能不說是個很奇特的古怪現象。

    滿清時則禁止娼妓,禮教則更為嚴酷了,代之而起的,就是男優的興起,進京而來的各地戲班子,其頭牌無一例外都是男人,押戲相公不觸犯國法,自然成了達官貴人趨之若鶩的『風雅之舉』。

    一來二去,內務府附近藏污納垢的各條胡同,就成了有名的八大胡同了,到了清末民國,妓女堂而皇之的進駐,八大胡同的名聲由此而越發響亮,漸漸演變成煙花之地的代名詞。

    當然,比起秦淮河等地還算高雅的傳統風月場所,八大胡同相比之下就顯得名聲很不堪了,不過這裡一樣出過多位傳奇女性,比如賽金花,小鳳仙。

    今日選秀三巨頭聚會,算是第一次正式會面,朱祐桓想著此事,根本無心四下觀賞,瞇著眼眸看著一抬抬官轎打眼前路過,轉眼間就進了各條幽深胡同裡。

    「吏治難為啊!」

    眼前的興盛場景使得朱祐桓有些感慨,男人的天性就是喜歡追腥逐臭,這上頭絕不是靠立下政令,搞一刀切就可以解決的。

    正胡思亂想的工夫,幾位守在街口的小公公彎著腰跑了過來,一個媚笑道:「奴婢給六爺見禮了,您老請隨小的來,粱爺爺早就在胭脂胡同裡的安順堂,恭候多時了。」

    朱祐桓的長相大名,近兩年在紫禁城內可謂是如雷貫耳,宮裡就沒幾個不認得這位小爺的。

    朱祐桓騎在馬上,注意到隔壁一條街花花綠綠的好不漂亮,遙指著問道:「那裡是何處?」

    小公公順著望過去,笑道:「回爺,那是琉璃廠,一等荒涼所在。」

    「琉璃廠?」朱祐桓眼睛一亮,那不就是賣古玩的好地方嘛?又覺得小公公的口風不對勁,問道:「為何荒涼?你說來聽聽。」

    小公公笑嘻嘻的說道:「那不過是建造琉璃瓦的工廠而已,現如今沒什麼營生可做了,守著一大幫無所事事的匠人,朝廷空耗錢糧養著他們。」

    朱祐桓明白過來,敢情琉璃廠的名字是這麼得來的,並不是後世的文化聖地,搖搖頭歎道:「可惜了這些有才之人。」

    小公公不以為然的說道:「六爺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琉璃廠這幫匠人,人人都有祖上傳下來的好手藝,平日裡誰家起個宅子,蓋個樓,都私底下僱傭他們做活,一年下來油水豐厚。比起真正斷了營生的造船廠,琉璃廠算是混的不錯了。」

    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就好似一道閃電,頃刻間重重轟在朱祐桓的腦海中,瞬間由造船廠聯想到那永樂朝名傳後世的鄭和下西洋。

    屈指算來,距離永樂朝不過六十來年,也就是說不過是三代傳承,那些造船工匠應該還保有祖上的精湛手藝。

    一時間朱祐桓當真是熱血沸騰,他原以為永樂朝發達的造船工業,早就煙消雲散了,不想成化朝竟然還保留下來。

    隱隱間,朱祐桓甚至感覺到,或許本民族的興衰,就在於這個日漸破敗的造船廠上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