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二 風生水起 第104章 淡淡春山不用描 文 / 方景

    第104章淡淡春山不用描

    無罪開釋,冬日裡傳開的一則天大喜訊,鬧得郕王府朱門前鞭炮轟鳴,人人喜氣洋洋。

    凡是和朱祐桓有關聯的親朋好友皆欣喜非常,前來送年禮的管事下人源源不絕。

    收到風聲的文臣士子皆彈冠相慶,淪為平民之身的朱祐桓,儼然被視為了士林中人,誰讓某人隨意抄襲詩詞,擅自篡改流行歌曲呢。

    萬壽堂,當年汪氏被英宗皇帝逼著交還宮裡的御用玉器,一氣之下給院子起了個霸道無比的名稱。

    如此豪烈的性子,難怪汪氏打從心裡最寵愛某人了,就是這位孫兒的膽量實在是青出於藍,委實令人深感頭疼。

    進宮伴讀,本無所謂身份不身份的,何況還有皇帝的一紙詔書。

    一朝成為正六品的東宮侍讀,命運之奇妙就在於此了,總算他出身皇族,足夠資格擔任此職了。

    說穿了,就是陪伴太子平日裡讀書,遊戲的書僮而已,不在正式編制之內,不算是從此踏足官場。

    幾乎所有藩王世子,在京城內都是如此,時不時的和太子朝夕相處,被老臣輪番洗腦,從小講授忠君愛國的大道理。

    朱祐桓起先對此萬分驚愕,想了半天,還是姑姑無意中的一句話,使得他明白過來。

    屋裡溫暖如春,一家人圍坐一起,談論著此事。

    大姑姑朱含煙臉上掩不住的欣喜,丈夫熬了一年,總算前程一事有了些眉目,據說要委任某個京縣做個知縣,天子腳下,知縣可比地方上的同僚,足足大上整整一級。

    從個七品知縣一躍而成六品京知縣,瞬間連升二級,這一年蹉跎,當真是太值得了,羨煞了無數苦苦等待外放的官員。

    二姑姑朱含香笑著打趣道:「看把你樂的,人人都說京官難做,尤其是週遭地區,任何一門官司,背後只定都有官宦豪門的影子,到時姐夫受了夾板氣,將來你可莫要哭著跑回娘家訴苦。」

    「去,胡說六道的。」

    朱含煙白了妹妹一眼,看向笑瞇瞇的母親,含笑道:「娘,等外子得了准信,過完年女兒就要拜別您老了,兩個丫頭就留在家裡,算是替女兒承歡膝下。」

    「好!還是你心疼為娘。」

    汪氏故意瞪了眼癟嘴的老姑娘,笑罵道:「總算秋菏肚子爭氣,老身終於抱上了重孫子,要不然,非得罵死這對不孝姑侄倆不可。一個立誓不嫁,一個擔碎了心,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偏心。」朱含香心知肚明,自己性子剛烈,打小被寵慣了,比不得弟妹知書達理,待人處事極有分寸。

    朱祐桓聞言心情複雜,秋菏生下了自己的骨肉,欣喜之餘,但該如何面對她們娘倆,顯然成了一道難題。

    誰知他為此糾結,人家那邊卻不當回事,嫂子和秋菏心裡有了指望和寄托,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嬰兒身上,反而不太在意男人了。

    抬頭看看這偌大的郕王府,將來就是送給她們的最好禮物,對於不能相認的兒子,朱祐桓對天立誓,必定要讓兒子當上王爺。

    一年多來,朱祐桓個頭又長高了,稚嫩之色悄然褪去,代之而起的是面如冠玉,斯文儒雅。過了年十五歲,在古時勉強算是成人了。

    看著侄兒一臉笑容,朱含香氣不過,忍不住拿侄兒出氣,訓斥道:「笑什麼,姑姑比起你來,可算是省心多了。」

    「是是,侄兒豈敢和您相比?」

    朱祐桓心裡暗笑,他和小姑姑感情最是深厚,性情最是投緣,是以在家當慣了受氣包。

    誰知老太太悶哼,氣道:「桓兒是惹了一年的禍,你這死丫頭是一輩子給老身添堵,哪個省心?你說。」

    「嘻嘻!」朱含香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格格嬌笑。

    「好啦!」朱含煙笑著寬慰道:「妹妹嫁了人,就不能時時刻刻守在母親身邊了,桓兒說的對,人各有志,她自己開心就好。」

    其實時下還真有一輩子不出閣的女子,朱含香終身不嫁,倒也算不上驚世駭俗,無非是背後有些閒話罷了。

    朱含香生怕又提到尋個什麼上門女婿,急忙轉移話題,說道:「唉,這萬貴妃到底耍弄的什麼玄機,竟要你跑去給太子做什麼伴讀,太后也真是的,就不怕你從此進宮帶壞了人家?」

    汪氏聞言皺眉苦笑道:「娘也是看不透,做伴讀也就罷了,為何還要奉送官職?此事透著古怪。」

    反而朱祐桓眼前一亮,連聲暗道原來如此,萬妖物果然人老成精,送自己進宮伴讀,恐怕就是指望著自己行事衝動胡鬧,做官跋扈囂張,今後連累太子被朝臣指責,失去人心。

    猜到了對方用意,朱祐桓自是不在憂慮,萬妖婦此舉可謂是深得他意,正好趁勢親近太子。

    明日就是除夕夜了,新正佳節來臨,有的是瑣事需要操勞,忙成一團的朱含香很快離去,指揮著下人舉家掃塵。

    朱含煙自家一樣諸事纏身,也跟著走人。而汪氏有感於今年麻煩事太多,乾脆就在自家祭拜了祖宗,丈夫的靈位,並未去太廟,並吩咐家裡今年低調做人,不要大張旗鼓的過新年。

    老四朱祐樟成了外事大管家,不時進來請示,朱祐桓趁機告別大祖母,逕直去了隔壁院子。

    直接進了裡屋,先看了下熟睡中的孩子,望著嬰兒嬌嫩的小臉,朱祐桓守在小床邊,一站就是兩個時辰。

    秋菏出落的越發嬌嫩,神色憐愛的陪在一邊,嫂子李氏則含笑坐在炕上,一針一線的給孩子縫補新衣,雖說嬰兒不是親生的,但古時家族中的規矩,貼身丫鬟所生的子女,幾乎等同於自身骨肉。

    二女這些年清靜慣了,如今能夠守在朱祐桓身邊,住在這錦衣玉食的王府裡,膝下有後,可謂是心滿意足。

    春喜則杳然無蹤,原來準備動身進京的時候,喜好風月事的她暗地裡和一個管事有了勾搭,乾脆求得李氏恩准,放了她改嫁隨著男人遠走高飛了。

    說了會兒話,朱祐桓掀起門簾出來,沿著小路朝自己院子走去。

    沒等走上幾步,就發覺晶瑩雪花從天而降,朱祐桓不禁略微在假山中停留片刻,雪花越下越大,猶如白鶴羽毛連這片的緩緩落地,當真是初如柳絮,漸似鵝毛,紛紛揚揚如亂瓊堆徹。

    任意在雪中散步,遠遠望見來旺領著一個小廝,一個小女兒朝這邊走來。

    朱祐桓有些好奇,觀小廝和小丫頭年紀不大,才頭髮齊眉,明朝有習俗,下人家的孩子從小剃頭,百姓家的孩子也是自小如此,等十歲之後方會留發。

    發覺兩個孩子生的乖覺伶俐,神態從容不迫,朱祐桓問道:「這是誰家的?」

    來旺急忙轉身,瞧見少爺踏雪而來,回道:「是靈姑娘家的,遣他們過府送禮物而來。」

    看著他們手裡捧著的小盒,朱祐桓笑問:「送來的是什麼好東西?」

    兩個孩子驚覺遇到了正主,所幸來時姑娘囑咐過,不必見人就磕頭,那邊不待見這個,是以恭敬的彎腰行禮問安。

    小姑娘發育的早,口齒伶俐的嬌聲道:「姑娘使俺送盒兒花兒與貴府小姐和姐姐們戴著玩兒。」

    「就沒有給我的?」朱祐桓故意笑著逗她。

    小姑娘一怔,可憐巴巴的睜著大眼眸,好半天才說道:「姑娘不曾吩咐過。」

    「哈哈,沒有最好。」

    朱祐桓朗聲大笑,有了禮物就表示彼此見外了,那才會添堵呢,靈兒此意,正是說明那份情意一如既往。

    開心之餘,領著兩個孩子進了院子,來旺自是轉身出了內宅,趕巧詩姍,芷姍正在屋裡和司棋入畫剪裁窗花,紅紅的顏色樣式,非常喜慶。

    聽聞張靈兒送來禮物,四位女孩興致勃勃的下了火炕,揭開兩個盒兒一看,見裡面都是新摘下來的鮮玉籫花。

    女孩們立時滿心歡喜,司棋笑道:「多謝你家姑娘賞賜,咱們沒有好禮物拿得出手,這窗花還算應景,就拜託妹妹捎帶回去吧!」

    小姑娘和小廝嬉笑著點點頭,芷珊揮手招呼丫鬟過來,送了二人一方銷金汗巾,半兩碎銀,留著吃了些果餡椒鹽金餅,芳翠千層涼糕,飲下一碗蜜水,這才打發他們回去。

    人剛走,就見來喜家的匆匆進來,滿臉喜色的叫道:「六爺,六爺。」

    朱祐桓起身問道:「何事喊我?」

    「哎呦,有貴人進府了,正在探梅閣觀賞雪景呢。」來喜家的一臉神秘,歡歡喜喜的嚷道。

    「難道是靈兒?」朱祐桓頓時驚喜之極,抬腳就朝外面走去,唬的司棋急忙抓起斗篷,後腳跟了出來。

    兩位姑娘彼此對視一眼,同時歡呼一聲,詩姍催促道:「快,快把斗篷取來。」

    滿院子丫鬟都難掩好奇,紛紛陪在姑娘身後跑了出來,揚揚灑灑的大雪鋪陳地表,踩上去鬆鬆軟軟。

    順著一行足跡,眾人穿過迴廊,直奔探梅閣,一路上嘻嘻哈哈的互相扔著雪球,人人玩的興高采烈。

    單說朱祐桓半路上被司棋喊住,笑著披上斗篷,二人一前一後的尋過來。

    遠遠瞧見一位窈窕麗人獨自站在二樓外廊,身段修長,迎著瑞雪翹首凝望遠方。

    一身素雅長裙,外罩一件軟黃比甲,片片雪白絨毛對襟尤為俏皮可愛,額頭戴著貂鼠臥兔兒,竟都是朱祐桓最喜歡的剪裁樣式,越發顯得佳人冰清玉潔,傲骨芳華!

    但見她粉妝玉琢,吳鹽勝雪,纖手並刀如水。錦櫳清氣,香霧徽明,靜候故人到。

    冬來獨向梅閣立,淡淡春山不用描。馬滑霜濃,光搖銀海,今宵是何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