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美好生活

卷二 風生水起 第099章 動天動地 文 / 方景

    第099章動天動地

    猶如母儀天下的國母,萬貴妃緩緩走下鳳轎,襯得的身後王皇后,倒好像是隨行的姨太太。

    漸漸衰老的面容掩蓋在厚厚的脂粉之下,萬貴妃整個人氣勢依舊,當著前來瞧熱鬧的各宮嬪妃的面,不過是象徵性的微微作態,給皇后施了個半禮。

    王皇后對此都習慣了,見狀神色寬厚的回了禮,吳氏早就一切看得淡了,正正經經的上前道了個萬福。

    周圍嬪妃宮女望著宮裡最是尊貴的兩位女人,該彎腰的彎腰,該磕頭的磕頭,一側六七個身穿淡黃龍袍的皇子,奶聲奶氣的上前問安。

    萬貴妃一時間有些哭笑不得,在這宮人等死的安樂堂,不吉利的破地方,怎麼感覺就像是身處於自家寢宮裡似地?

    心裡稍微有些不快,嗅著濃郁的檀香煙火味,萬貴妃朝正前方的空地看過去。

    大吃一驚,萬貴妃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喃喃道:「好大的手筆。」

    王皇后和吳氏也看得呆了,她們還是小時候見過,民間喪禮祭祀般的盛大場面,不同於皇族氣象肅穆,堂皇正大,民間自有民間的獨特一面。

    實際上,某人的手筆更是別出心裁,不單單是她們沒見過,恐怕整個大明朝也沒人見識過這個。

    但見胡同口被清理出來好大一片場地,也不知等死的宮人如何做的,反正是土地清理的乾乾淨淨,平平整整,還特意墊撒一層薄薄黃沙。

    煙熏火燎中,一十二座大絹亭擺放最外面,亭亭皆綠舞飛紅;兩側二十四座小絹亭,座座皆珠圍翠繞。

    左勢下,天倉與地庫相連,右勢下,金山與銀山作隊。中間一座高高的法台,供奉著用紅綢遮擋的牌位。

    台前供桌十數張,獻祭品,列八珍之罐;香燭亭,供三獻之儀。數十位披麻戴孝的年老宮人,打著罄,不停念著解冤經。

    對面的過道上打起了戲台,台上台下各樣百戲齊出,什麼雪裡梅,洞賓飛劍斬黃龍,五鬼鬧判,鍾馗戲小鬼,趙太祖千里送荊娘,莊周夢舞蝶,亂七八糟的,反正應有盡有。

    十六個大喇嘛手執法器,帶著高高彎彎的毗盧帽,排成一行滿場遊走,口中念著誰也聽不懂的經文,大鈸大鼓,動作甚至齊整。

    念完番經,又一起瘋瘋癲癲的結壇跳沙,灑花米行香,口誦真言。他們的供齋不問可知,都是用牛乳茶酪之類,幡子上懸掛的,都是九丑天魔變相,身披瓔珞琉璃,項掛骷髏,口裡叼著嬰兒的魔神。

    那魔王坐跨妖魅,腰纏蛇蠣,或四頭八臂,或手執戈戟,反正一個個朱發藍面,醜惡莫比。

    與之彷彿鬼蜮一般的場面相比,胡同口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傳統道家的仙風道骨,把這一方天地裝扮的猶如仙界。

    六座百花亭,現出千團錦繡;一乘引魂橋,扎萬結黃紗。絹花與雪柳爭輝,寶蓋與銀幢相映。

    背景一副碩大的油彩畫,當中一位站在山巔,祥雲霧靄裡的活神仙,竟是東極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

    周圍十方救苦諸真人聖眾表情各異,有微笑的,有怒目的,有面無表情的,不一而同,手指結成各式法印,無數道神光射下。

    山下儘是十殿閻王審理冤魂圖,儘管小的可憐,還是能看清一幅幅圖畫,有那受了冤屈的亡靈,一經生死薄查看虛實,歷數生前善惡,當場被開囚釋禁,宥過解冤,然後各隨符使,盡出幽關,被上神接引飛昇天堂。

    有那生前作惡多端的,下場自不必提,開膛破腹,下油鍋,挖雙目,種種不忍目睹的酷刑太多了。

    百花亭前立著一首魂幡,一首紅幡,一首黃幡,上書制魔衛道,受煉南宮。一干老人穿著道袍兩邊列座,四個道童持節捧劍,侍立兩邊。

    萬貴妃只看得心魂俱顫,旁人那還罷了,只當做朱祐桓又一次的胡鬧之舉,而她卻是驚得魂飛魄散。

    這哪裡是什麼祭拜父母?簡直就是活生生的招魂驅邪法場啊!她心裡有鬼,怎麼看,都覺得魔鬼含著的一個個嬰兒恐懼,那地獄中的一幕幕恐怖場景,太過彆扭了。

    心中狂然大怒,偏偏萬貴妃還得強忍著沖天怒火,不能馬上發作,不然就是不打自招了。

    王皇后和吳氏同樣一臉驚容,悄悄的彼此對視,二人都想不到,朱祐桓的膽量,竟遠遠超出她們的想像。

    有那年老的宮人們,此刻不由得面面相覷,從對方眼中的震驚看出,那位被圈禁在宮的小爺,今日是打算豁出一切,臨死前準備好生噁心下萬貴妃了。

    因果循環,天道恢恢!古人對此都深信不疑,平日尚能做了虧心事,反覆的麻醉自己,但是眼前的此情此景,無法不使人深為觸動。

    萬貴妃一生人中,還真從來沒見過這番場面,更沒人敢在她面前擺動這些東西,普通百姓燒香時都習以為常,偏偏她作惡多端,自稱信佛,實則一輩子都不曾踏入佛廟半步,尤其是最寵信的喇嘛教。

    不提瞧熱鬧的人們心思複雜,這邊一遍遍的解怨經念著,就是在後知後覺的人,多少都看出一絲不對勁了。

    隨著萬貴妃現身,突然四下裡響起樂器法器的清脆聲響,戲班子和喇嘛們不知就裡,被蒙在鼓裡的賣力表演。

    而等死的安樂堂宮人,誰還會顧忌什麼娘娘開心不開心的?反正早晚都是一死,還不如陪著六爺大鬧一場呢。

    唯有老實巴交的權義哭喪著臉,委屈的蹲在角落裡畫著圈圈,他清楚自己這下算是沒命了,一想起遠在鳳陽吃苦受罪的義父,這位中年太監心一橫,使勁揮手。

    轟隆隆!瞬間鼓聲大作,砰砰砰!火光四起,白煙蒸騰。

    敢情還有神仙戲呢?年紀不大的皇子依偎在奶娘身前,興奮的直拍手,鬧得周圍宮人相視苦笑,萬娘娘和皇后不走,她們這些已經照了面的,誰敢溜走,那不顯得欲蓋彌彰了嘛?

    十幾位嬪妃心裡暗叫痛快,一個個美眸不時轉向陰沉著臉的萬貴妃,巴不得老妖婦下一刻生生被氣死才好呢。

    「太乙慈尊降架來,夜壑幽關次第開。

    今世作孽今世報,死魂受煉步雲階。」

    隨著清朗的一聲偈雲喧號,就見一位頭戴黃金降魔冠,身披絳綃雲霞衣的少年道長從天而降,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活神仙腦袋上還繫著一根麻繩,隨著繩索緩緩降落,頗有些不倫不類的可笑模樣。

    問題是在場除了幾位皇子,誰人敢哄堂大笑?一個個憋得臉紅紅,再一看,全都大感眼前一亮。

    就連氣得發瘋的萬貴妃,都不得不承認,面前的少年著實打扮的飄飄欲仙,俊俏無雙。

    怎見得?但見:

    星冠攢玉葉,鶴氅縷金霞。少年神情似長江皓月,面相罕見的風神如玉,皓齒明眸,猶如都仙太史臨凡世,又如廣惠真人降凡塵。

    朱祐桓腳踏朱履進丹霄,步虛琅函浮瑞氣,一步步月鸞聲遠,萬里乘雲鶴背高。

    「啊哈!」莫名其妙的狼嚎一下,朱祐桓道貌岸然的抬手摸了摸鬍鬚,也不知哪淘來的假鬍子黏在下巴上。

    故作姿態的熏沐焚香,朱祐桓念道:「伏以玄皇闡教,今日廣開度於冥途,正一垂科,俾煉形而升舉。恩沾幽爽,澤被饑噓,噓噓……」

    說到這,朱祐桓顯然是噓噓不下去了,那等經書上的繞口古語,委實太難背了。

    乾脆按照自己的解釋來吧,反正說多了你們也聽不懂,朱祐桓自我安慰,趕緊繼續朗聲道:

    「本真人來臨法會,切以為人處凡塵,日縈俗務,不知有死,惟欲貪生。蓋有甚者為求一己之私利,害人害己,鮮能種下善根。或有人多隨人主之惡趣,昏迷弗省,恣欲貪慎。將謂自己長存,豈信無常易到?一朝惡貫滿盈,大廈傾時,累的自己和他人業障纏身,冥司受苦。」

    腳踏七星步,朱祐桓揮劍卡嚓一下,斬斷了魂幡落入水池內。

    萬眾矚目之下,朱祐桓不緊不慢的焚結靈符,又命道眾換上黃幡。高念道:「今奉上天之命,本道伏為亡過宮人紀氏靈魂施法,一棄塵緣,久淪長夜。若非薦拔於玉皇大帝,生前無辜身死,一生心善,必致難逃與苦報輪迴。恭惟天尊秉好生之仁,灑甘露而普滋群類,放瑞光而遍燭昏衢。命三官寬考天條,詔十殿閣推研之筆。鹹令登火池之域,悉蕩滌黃華之形。凡得更生,俱歸道岸,天啟!」

    一聲悠悠蕩蕩的紀氏,瞬間使得萬貴妃眼球急縮,神色大變。王皇后和黃吳氏都被驚呆了。

    那邊朱祐桓神態自然,動作瀟灑的又隨手一劍,斬斷黃幡於火盆之內,上前焚郁儀符,命道眾再換上紅幡,朗聲道:「天一生水,地生二火,水火交煉,乃成真形。」

    聲音一頓,少年扯著嗓子大喊道:「恭送娘娘神主霞冠步金橋,朝參玉陛,皈依三寶,朝玉清,永享安泰!」

    轉過頭來,朱祐桓對著臉如黑灰的萬貴妃輕輕一笑,口中不停:「既受三皈,當宣九戒,宣!」

    一聲令下,道眾齊聲誦讀符命,十類孤魂,五供養,念得那是動天動地,人人嚇得臉色蒼白。

    這還不算完,朱祐桓打定主意,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臨死前怎麼也得把你萬妖婦嚇得半死不可,又是一劍砍斷紅幡,冷笑道:「今一併超脫義士張敏,有大恩於國的老大人,本道就送您榮登天界,生生世世受宗廟香火供奉,魂歸三界,魄依五形,從此與天地同壽!」

    噗!萬貴妃至此再也忍受不住,一口鮮血噴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