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二百三十三章 解經邦vs姜弘景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二百三十三章解經邦vs姜弘景
接到天朝上國欽差大人派人送來的邀請,姜弘景只覺得受寵若驚。
如今的姜弘景已經不是當初的姜弘景,在組織了議會並成為其首任議長之後,姜弘景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一個多月前,姜弘景初次拜訪盧象升的時候,他雖然熱衷名利,但還是傳統的士大夫,他視禮法綱常為天理,相信國無二主天無二日。可在成為議會議長之後,姜弘景卻嘗到了前所未有的權利滋味。雖有大明軍隊的時刻威脅,提醒著自己只是明人的傀儡。但在議會裡,在所有的朝鮮人當中,他卻是說一不二的人物。
想想東方鄰國的幕府***,再看看沒有了國王卻平靜如昔的漢城街頭,姜弘景突然有了一絲明悟。既然德川家康能藉著幕府架空扶桑天皇,那為什麼自己就不能?
當然,在做這個嘗試之前,要先獲得西方強大鄰國的同意。若是有一兩個上國重臣支持,自己就是取代李氏也未嘗不可。
準備了一些珍貴禮物,姜弘景興沖沖的來到瞭解經邦所駐紮的行轅之外。
「這位小哥,還請通報一聲,就說朝鮮議會議長姜弘景奉命過來拜見。」姜弘景低著頭,陪著小心,將一個鼓囊囊的錦囊塞到了門子手中。
門子捏了捏錦囊,光溜溜的像個珠子,臉上立即就堆滿了笑容,「你等著」。扭身就進了行轅。
功夫不大,門子出來了,許是知道了錦囊裡面的東西,門子臉上的笑容更是燦爛,「跟我進來吧。」
姜弘景跟著門子向裡面走,邊走便小心翼翼的詢問門子欽差大人的喜好。門子有些不耐煩了,「我跟你說,我們大人是內閣閣老,什麼好東西沒有見過?若是你有心討好,那就幫著我家大人把公務辦好了。」
內閣閣老?姜弘景一愣,雖一直親身去過天朝上國,可身為朝鮮高層姜弘景又如何不研究上國的人物制度。只不過,大明對光海君一直不太待見,光海君也很少派出使者去京師挨罵。以至於解經邦入閣幾年了,朝鮮方面還不曾聽過他的名字。
又塞了顆珠子過去,姜弘景低聲問道,「還請校哥告知,閣老到朝鮮來都有什麼重要公務?」
門子乜了姜弘景一眼,疊著兩根指頭在面前晃啊晃。姜弘景會意,又掏了兩顆珠子遞了過去,門子這才開了口,「也是你們朝鮮人太過混賬,竟然詐騙騙到我們大明身上。有個你們朝鮮的商人,借了求援使者的名頭在京師發行債券。一下子騙了三百多萬兩,卻自顧自的跑了。」見姜弘景臉色發黑,門子更是啐了一口,「什麼玩意?說是這三百萬兩是個朝廷做軍費的,卻一文錢沒給朝廷自己跑了,你們朝鮮的人真無恥。」
姜弘景的臉火辣辣的發燒,卻無從辯解,只好黑著臉向前走。
可門子卻拉住了姜弘景,「我給你說,閣老這次來朝鮮,可是來討賬的。你們趕快把那三百萬兩湊出來,我家大人也好盡快回去交差。」說完之後,門子還不解氣,「你們這什麼鬼地方,頓頓泡菜都不煩啊?」
姜弘景的臉更黑了。
但好在路程不遠,前方就是正廳,姜弘景才算擺脫了那個門子。
「……閣老能親自來為外藩主持公道,朝鮮上下都感恩不盡。」和解經邦雲天霧地的瞎扯了一會兒,姜弘景終於忍耐不住提出了自己的請求,「光海君本是朝鮮大王,還請上國大人主持公道,復立光海君。」
「光海君是你們朝鮮的大王,這事本官怎麼不知道?」解經邦打起了官腔。
其實,解經邦在來朝鮮之前,就得到過皇上的明訓,光海君在朝鮮多年秉政,潛勢力巨大不易掌握,不允許朝鮮復立光海君。而就在解經邦到達漢城後頒布的第一條命令,就是將光海君從關押地解救出來,押往京師。
也許,現在光海君已經到了船上。
「是,是權署國事,」姜弘景急忙改了口,「因上國一直不曾冊封,光海君一直都是本國的權署國事。」
解經邦乜了姜弘景一眼,似笑非笑的說道,「如本官沒有記錯,姜大人原先應該是小北派的人吧?好像在光海君秉政後就成了大北派,而到了李倧篡位時又成了小北派。」解經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瞇瞇的看著姜弘景的臉色由青變白,「姜大人是否能給本官講講,這大北派是怎麼回事?小北派又是怎麼回事?這朝鮮王位的繼承又是怎麼回事?」
解經邦每問一句,姜弘景的心就是一顫。
所謂的大北派小北派都來源於北人黨,他們之間唯一的不同就是,大北派支持光海君即位,小北派支持朝鮮宣祖的嫡子、光海君幼弟永昌大君即位。在光海君掌握了朝鮮大權後,永昌大君被殺,小北派受到了殘酷打擊。而姜弘景就是在這個時候,從小北派變為大北派的。而等到了李倧政變時,姜弘景極力辯解自己是小北派,卻還是被排除出了政權之外。
「回閣老的話,朝鮮的王位繼承,」姜弘景低著頭說道,「自然是按照嫡庶有別、長幼有序的法則。」
「即然如此,那就按照這個辦法挑選人選吧。」解經邦看了姜弘景一眼,卻意外的放鬆了口氣,「只不過,為了朝鮮日後的安寧,那些參與過政變的宗室還是不要納入人選為好。」
「是,外臣明白。」姜弘景急忙應道。
可緊接下來,姜弘景卻作了難。
由於光海君手段過於慘烈,以至於被宗室罵做『昏亂日甚,幽廢母后,屠兄殺弟』,在李倧政變的時候,更是出人意料的得到了所有近枝宗室的同意。而到了明軍入城之後,這些宗室也都被視為同黨,押送大明。
「回閣老,若是這樣的話,只有臨海君的嫡女貞和翁主,才有資格繼承王位。」姜弘景想了半晌,才遲疑的說道。
「臨海君的嫡女貞和翁主?」解經邦一怔。
「正是,」姜弘景苦笑了一聲,解釋道,「由於宣祖大王的嫡子永昌大君崩的早,沒有後代,王位只能在宣祖大王的庶子裡面繼承。而臨海君是宣祖大王的庶長子,又是上國冊封的世子,如當初不發生意外,王位就應當由臨海君繼承。由於臨海君早年遇害,其子息除了貞和翁主外蕩然無存……」
「其他的人呢?」
「他們都參與了李倧政變,」姜弘景一陣苦笑,「只有貞和翁主年幼,又是個女孩,才沒有參與進來。」
「你,」解經邦再也坐不住了,他來回在大廳裡走著,一臉的煩躁。
看著上國大學士如此為難,姜弘景心中不由的升起一陣快意。但快意之後,姜弘景卻有些害怕,若是上國一狠心,曾參與叛亂的那些人中挑選國君怎麼辦?他可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壓在自己的政敵手中。
想了想,姜弘景又道,「回大人,由於宣祖大王沒有兄弟,其他宗室支脈已經偏遠。若是強行冊立,怕是朝鮮從此國無寧日。」小小的威脅了一句,姜弘景又給解經邦了一個台階,「朝鮮和上國風俗不同,女子也可以登基為王。本朝雖還沒有,但在歷史上卻有還幾位女王名垂青史……」
解經邦有些意動,「這麼說,百姓能夠接受?」
「正是。」姜弘景急忙應道。可心中卻還是盤算起來,貞和翁主只有十五歲,有生得貌美如花。而自己正好有幾個孫子和翁主同齡,若是能和翁主結為連理,那豈不是……
雖然姜弘景打了保票,可解經邦還是不敢確定。畢竟,讓一個女子為王,哪怕是在藩國,也會引起大明朝鮮的悍然***。為了自己的名聲,還是珍重一下為好。
打定主意,解經邦就開口說道,「爾國國君雖需要朝廷冊封,但還是要你們心甘情願才好。你可以出面將貞和翁主的名字寫入奏章,呈請朝廷冊封。」說罷,解經邦又補充道,「女子為王,實在有些匪夷所思。你再將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旁支寫上幾個,一同提請朝廷冊封才是。」
姜弘景只覺得一陣失望。
無他,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大明和朝鮮,女子為王的機會太小了,姜弘景剛才主動提出,其實也打著借大明旗號的意圖。現在被解經邦揭穿了,姜弘景就可以肯定,冊封貞和翁主的奏章肯定不會通過。
想了想,姜弘景問,「若是我國百姓,一致認可貞和翁主為王,上國可否會同意冊封?」
解經邦似笑非笑的看了姜弘景一眼,點了點頭,「若是貴國強烈要求,本官自然會向朝廷陳情。」
「多些大人成全。」
談話到這裡,大廳裡就靜了下來。解經邦是在想著如何開口提起要錢,姜弘景卻是在等著解經邦出招。
過了一會兒,姜弘景實在等不下去了,就決定先將自己的條件提出,也免得上國的大人提了條件後,自己卻不能拒絕吃了大虧。
姜弘景的條件很簡單,那就是保留朝鮮議會。若是新任朝鮮大王要解散議會,大明要給以駁斥。當然,若是大明以明旨的形式來保證朝鮮議會延續,那自然是更好。
對於姜弘景的這個想法,解經邦並沒有感到意外。
解經邦的門生雲良是大明評議會的議長,職位和姜弘景相同,權利卻大為不如。可饒是如此,雲良就已經熱衷的不行動輒必言稱我們議會如何。
因此,在看到朝鮮也成立了議會的時候,解經邦就果斷的選了姜弘景做突破口。果不其然,姜弘景在會面之中就提出了議會之時。
可是,是否同意姜弘景的提議,解經邦卻作了難。
這主要是因為,朝鮮的議會和大明的不同,它已經部分取代了朝廷的職能,在沒有朝鮮王室的情況下,由朝鮮議會主持著整個朝鮮的運轉。
而且,在姜弘景的言語之中,解經邦還聽到了另外一層意思。
姜弘景希望,大明能給予他支持,准許朝鮮議會選出官員,代替朝鮮王室實行統治。
看到解經邦遲遲不決,姜弘景有點急了,猶豫再三,姜弘景說道:「若是閣老同意朝鮮議會在日後更好的輔佐國君,下官願意以議會的名義,幫上國犒賞三軍。」
解經邦看了姜弘景一眼,卻低頭沉思,並沒有答話。
「下官曾聽說,上國為了幫助朝鮮平定叛亂,花費了三百萬兩銀子的軍費。」姜弘景咬了咬牙,「若是閣老同意,這筆費用將有議會保證償還。」
「怎麼個償還法?」解經邦有些意動。
要知道,解經邦這次出來,本就是為了積累功勞,好壓過沈飀成為內閣首輔。可什麼樣的功勞,能比幫朝廷搞到一大筆銀子更加顯眼?
「先給八十萬,剩下的每年二十萬,分二十一年付清。」姜弘景給出了一組數字。
「不成,」解經邦卻搖了搖頭,「三百萬一次付清。」
「朝鮮根本沒有那麼多的銀子,」姜弘景寸步不讓,「自壬辰倭亂之後,朝鮮就國力大損。上國的軍隊不是到各處倉庫中看過嗎?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解經邦聽出了姜弘景的怨懟,知道在倉庫這件事情上有些理屈。但解經邦卻還想多敲出些銀兩,畢竟,二十年後的事情,又有誰能說得準?
「那些債券是在大明公開發行的,當初說好了要戰後支付,」解經邦振振有詞,「若是朝鮮不能全額支付,那朝廷就只能代為支付。可是,這是朝廷決不能允許的。」
「可是,朝鮮卻是沒有銀子了。」姜弘景淡淡的說道。
解經邦注視著姜弘景,遲遲才開了口,「即然如此,我就幫大人出個主意。以朝鮮的關稅為抵押,再發行一百五十萬的債券,債息一分,如何?」
「關稅作抵押?」姜弘景一愣,「那又如何償還?」
「由朝廷和貴國共同組建海關,負責朝鮮所有進出境貨物的稅收,」解經邦將來時皇帝交代的話緩緩說出,心裡卻好生的敬佩,「海關可以從中劃出個定額償還本息,其餘的交朝鮮使用。」解經邦淡然的笑了笑,「如此一來,貴國也可以多些收入。」
姜弘景仔細想了半晌,也沒有想出其中有什麼陷阱,就本能的認為,這是天朝上國又在故作大方。
「閣老如此為朝鮮著想,下官感恩不盡。不過,」姜弘景卻有點得寸進尺,「朝鮮實在沒有太多銀兩,這債券是不是能多發些。」
如沒有這種債券,姜弘景為了獲得大明的支持,那就要去盤剝國內。可姜弘景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基礎只是個不太牢固的議會。哪怕議會之內,也有不少人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只不過,大家都看到了議會的種種好處,想用議會來整合各方勢力抗衡國君,才做到同舟共濟,才不願意讓議會分崩離析。
但是,如果自己盤剝國內過於嚴苛,這議會也就成了無本之源。
「多發些?」解經邦想起了來時皇帝所說的話,(皇帝曾說只要有關稅做抵押,借款多多益善),點了點頭,「反正那些錢都是商人的,你要想多借,也行。」頓了頓,解經邦又問,「借多少?」
「五百萬兩。」姜弘景伸出了一隻巴掌,「五百萬兩銀子,只要閣老促成此事,下官願用十萬兩作為酬謝。」
十萬兩?解經邦的眼立即就直了。
想起朝廷每年的歲入也不過四五百萬兩,解經邦就有些發懵。只要自己一點頭,這十萬兩就到手了?解經邦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也別怪解經邦沒見識。
說實話,解經邦雖權高位重,見多識廣,可還真沒見過這十萬兩銀子擺在面前是什麼樣子。當然,解經邦掌管工部,沒事情也不會去太倉打轉。
總而言之,解經邦卻是沒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一次入項十萬兩銀子。
看到解經邦面沉似水,姜弘景有些急了,火急火燎的就又開了口,「要不,二十萬兩。解閣老,二十萬兩已經不少了。剩下的一百多萬輛,我還要平靖地方。總不能閣老一走,這朝鮮就亂成一團吧。要不,」姜弘景有點債多不愁的味道,「我再多借點?」
「好了,二十萬就可以了。」一聽姜弘景還要多借,解經邦心裡就是一咯登。雖然皇帝有言在先,可解經邦內心卻一直對這關稅保著懷疑態度。
這次出兵朝鮮耗費了軍費八十萬,各種進項比如債券、繳獲等加在一起也不過六百萬上下。現在姜弘景一口氣借走五百萬,朝廷還能盈餘二十多萬,不算虧。可要是姜弘景再多借一些,那朝廷不是就虧大了嗎?
關鍵時刻,解經邦保守的心態佔了上風,以至於回京後被朱由校一陣猛批。不過,那是後話。此時此刻,解經邦和姜弘景的談判還在繼續進行。
解經邦和姜弘景談了半晌,誰也沒有提出議會的存廢。但兩人心裡都很清楚,如果朝鮮的議會不存在了,或者沒有掌握住朝鮮實權,這個借款協議的償還履行就根本不可能實現。
出於拿人手短,也為了不讓朝廷議會垮台後給自己帶來意外的麻煩。解經邦仔細想了想,向姜弘景提出了一個忠告,「如想真正的掌握朝鮮政局,那就堅決不能用議會的名義去推選大臣。」
「那用什麼名義?」姜弘景有些不解。
「廷推,」解經邦言簡意賅的回道,「大明的官員,都是要經過廷推的。」
解經邦心裡很清楚,一旦朝鮮議會可以***縱朝政的消息傳了回去,朝廷的評議會將遭遇空前的***危機。為了不讓自己的***勢力遭受打擊,解經邦只能掩耳盜鈴,讓姜弘景以廷推名義去推選官員。
姜弘景怔了怔,立即就明白過來,感情這議會在大明是不能推選官員的啊?這感情好,我們朝鮮終於有一項制度可以超越大明了。
不過,姜弘景也並不是個棒槌。他自然知道使用廷推名義的好處,且不說大明干涉不干涉,最少也可以朝鮮國內扯上天朝的虎皮大衣。
想了想,姜弘景卻還是有點拿不準,就問,「閣老,若是日後朝鮮有事,天朝會不會出兵干涉?」
「難說,」解經邦也有些拿不準朝廷對這朝鮮議會的態度,畢竟,朝廷這次出兵,可是打著維護綱常的借口來的。
姜弘景也想到了這一點,臉色頓時就有些發白。
「閣老,朝廷什麼情況下才會出兵干涉?」姜弘景可憐巴巴的看著解經邦,問道。
解經邦暗暗的翻了翻白眼,我又不是皇上,我怎麼知道什麼情況下才會出兵干涉?但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解經邦還是絞盡腦汁,幫著想主意。
「要不,」解經邦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你再掏筆錢幫朝廷犒賞軍隊,我想辦法給你留一支軍隊在漢城附近。」
解經邦的想法很簡單,你不是怕日後朝鮮國王和你秋後算賬嗎?正巧我也有穩定朝鮮政局的任務,那就留一隻軍隊在漢城附近。我這只軍隊什麼事情都不做,只起一個作用就是防止朝鮮內亂。
誰亂我打誰,這樣你們議會和王室就只能做和平鬥爭。
如果和平鬥爭,你姜弘景也對付不了王室,那我也沒有辦法。反正,我的盟友義務已經盡到了。
當然,若是日後朝廷局勢有了反覆,連帶的朝鮮政局也發生了波瀾,那也與我無關。
解經邦越想越高興,能夠有只軍隊在朝鮮京畿附近,還是由朝鮮人掏錢養著,這可是多麼愜意的事情。想必,皇上也會嘉獎我的。
「多少人的軍隊?多少錢?」姜弘景盤算了半天,終於準備咬牙認了下來。反正在他看來,自己已經得罪了朝鮮王室,那就要抱緊大明這條大腿。若是主子能有只軍隊撐腰,花點錢也是可以的。
「三千人,每年五萬兩,」解經邦淡淡的說道,「至於這三千人的駐地,我建議放在仁川,也免得你們坐立不安。」
「成交。」姜弘景眼中閃過一絲厲色,點頭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