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二百一十六章 宗藩制度改革 一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二百一十六章宗藩制度改革一

    在經過一番博弈後,天啟皇帝朱由校終於在天啟四年五月拋出了自己蓄謀已久的宗室改革方案。由於宗藩事務牽涉範圍廣、人數多,再加上前段時間的連台好戲不斷上演,宗室改革方案一出台,就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廣泛關注。

    可饒是眾人早有心理準備,但在看到皇帝精心制定的宗室改革方案的時候,也無不對裡面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感到吃驚。

    首先引起人們關注的,就是方案中提出的爵位制度。按照這個新的爵位制度,原有的宗室爵位和勳貴爵位,以及皇帝新制定的可納糧爵位進行了合併,並和文武官員的品級制度結合起來,使得整個社會階層一目瞭然、上下有序。

    新的爵位設有親王(公主)一等,郡王(郡主)一等,公侯伯子男各三等,准爵一等,共八級十八等。原有的皇室爵位如輔國將軍、輔國中尉什麼的,全部取消。原有人員將陸續改封同等的新爵位。

    也許是出於減少推行阻力,新的爵位對勳貴集團衝擊並不是很大。公侯伯三級爵位仍是超品大員,高高在上不說,還獲得了眾多的好處。而子爵以下,一等子爵對應一品官員,二等子爵對應二品官員,…一等男爵對應四品,…准爵卻對應七品,等等等等。在禮法上,一等子爵要低於同級別的正一品官員,卻高於從一品官員。這一點倒在眾人的意料之中。

    畢竟,子爵以下都是花錢買來的爵位,朝廷雖一力支持,可在世人眼中卻還有帶著銅臭味。若是讓他們也封為超品,躍居整個官僚階層之上,還真的說不過去。而像現在這樣,和朝廷官僚間雜相處,倒是個很好的辦法。

    按照新行的爵位制度,貴族階層的子弟一旦出生,就可以獲得勳爵爵位。隨後該襲爵襲爵、該加封加封,完全不受任何影響。只不過,連續三代勳爵卻沒有有絲毫晉陞的,將會給予除名。這條制度可就給了原有的勳貴集團諾大的好處,使得他們再也不用為自己的旁系子弟發愁。畢竟,能繼承家族爵位的是少數,其他子弟都要自謀生路,現在能有個貴族身份,就能省很多麻煩。

    同時,為了新爵位的貫徹推行,朱由校又做出了新的規定。正常致仕的朝廷官員,可由禮部請旨,該封爵位。根據他給親信大臣透漏的口風,一般情況下改封的爵位會高出一到二級。比如已經默認即將致仕的內閣首輔方從哲,便內定冊封為忠勤伯爵位,皇帝準備用這個二等伯的爵位,來答謝方從哲十幾年來一心為國的高尚情懷。此外,還有幾個做了一輩子七品知縣的致仕官員,也內定了三等男爵位。就連個中進士後一天官沒做過就致仕的,也通過某種聯繫,求了個准爵爵位。

    只不過,和公侯伯三級爵位相比,子爵、男爵、准爵都沒有封號,只能以某某子爵、某某男爵相稱呼。更沒有半點朝廷俸祿,只能靠自身的家產養活自己。至於親王、郡王兩等爵位,更是皇室獨有,非外臣所能染指。

    饒是如此,能獲得一個爵位,也是極其難得的事情。要知道,朝廷即將開海,能入股海貿商行,參與到海上貿易,都必須有個爵位。除此之外,哪怕是當朝一品也不行。至於加入各級評議會,成為地方的頭面人物,更是要有個爵位才行。

    方從哲看完了手中的《宗室改革方案》,輕輕地放在桌几上,然後就如老僧入定般,坐在那裡發起了呆。朱由校等了半晌,卻還不見方從哲開口說話,心中就有些著急。

    「方先生,這份方案只是個草稿,朕把它拿出來也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若是先生覺得有什麼不妥,」朱由校語氣真誠,「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方從哲卻沒有立即答話,而是過了好久,一直等到朱由校的耐心即將耗盡的時候,才抬起了頭,「皇上的這個新爵位制度,確實有著獨到之處,把問題考慮的很全面,也兼顧了各方利益。可是,對於宗室的襲爵方法,臣卻有些不解,還請皇上賜教。」

    按照朱由校制定的皇室襲爵制度,宗室必須要在七到十六歲之間接受九年教育。接受完教育,並通過朝廷認可後,方能繼承爵位。否則,這個宗室就只能一輩子做個勳爵。

    不過,上一代的爵位有限,皇帝不可能將一個郡王的兒子全部封為郡王,這根本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常識。朱由校又作出了規定,一個親王除了繼承親王位置的兒子外,還可以加封兩個兒子為郡王。當然,這兩個加封為郡王的兒子也不是當爹的說了就算的,他們必須要在兄弟中展現出自己的過人天分,使得兄弟們心服口服才行。剩下的兒子,就要降等冊封了。親王的兒子一般來說,再不濟也有個公爵坐坐。至於是一等公還是三等公,就要看皇帝的心思了。當然,若是這個孩子在宗學中的成績不錯,皇帝為了鼓勵宗室上進,肯定會封的不錯。

    和宗室子弟在宗學中的成績有關的,還有整個宗室支系榮辱。按照新的規定,朝廷每三年要組織一次考較。考較的範圍是所有的宗室支系,考較的內容是各支系子弟的讀書入學率,以及考取進士、考入國子監、考入皇家學院的人數。考較完畢後,朝廷將對其中最優異的前三名進行嘉獎,對最差的後三名進行懲處。

    若是連續三屆都能躋身前三名,朱由校在制度草案上標明了,可以晉陞宗主爵位。若是宗主本身就是親王,那就給予其主持祭祀太祖皇帝的權利。當然,若是連續三屆都淪落為後三名,那就降爵。一一降再降,直到這一支系喪失了***自主權為止。

    「請問陛下,考核宗室是以什麼為準?是王爵,還是其他?」方從哲將自己的疑問問了出來。

    「關於考核以什麼為準,這件事情朕還要徵求宗室意見。不過若是按照朕的意思,」朱由校淡淡一笑,「考核將以冊封爵位超過二十年,或者傳承超過三代的宗室為準。不過,為了減少麻煩,家主為子爵以下的,不能以支系的名義參加朝廷的考較。除非其能得到晉陞,成為伯爵。」

    「既然不能以支系名義參加,那又如何能得以晉陞?」方從哲有些不解。

    「先生忘了?」朱由校隨手翻動方案,從裡面找出了一條條款,指給方從哲看,「同父兄弟中,(比父親爵位)次一等爵位獲得數超過五個,可晉陞其父爵位一級,准爵除外。除此之外,宗室子弟若能考取進士、考入國子監、考入皇家學院,等等,但凡是彰揚了宗室風範,都可以晉陞爵位。而且,朕還將放開宗室子弟的各種***,准許他們從軍、從政,甚至從商。當然,」朱由校微微一笑,「從軍、從政要循序漸進,應當從中下層的宗室子弟開始。」

    方從哲點了點頭,其實,給宗室鬆綁,允許遠枝的宗室從政、讀書、自謀生路這項政策,朝廷早有旨意頒下,只是收效甚微罷了。現在皇帝加上了從軍、從商,也並不為過。反正,那些宗室真正成才的並不多,即便是有一兩個英才,也難以在層層的排斥下進入中樞。

    方從哲正在那裡沉思,朱由校卻又緩緩講道,「至於宗室從政,朕是這樣想的。宗室改革後,朕將在資政會中增加席位,特旨任命伯爵以上的宗室為資政會議員。至於子爵以下的,卻可以參與到各級評議會去。這個提議,先生覺得如何?」

    方從哲怔了怔,心裡不由的連聲叫好,皇上說是准許宗室從政,卻又將人家圈到議會裡面。沉吟了片刻,方從哲點頭道:「皇上能夠用宗室之長,確實是件好事。不過,以臣之淺見,進入各地評議會的宗室,是不是也應該由地方推選呢?」

    「這個當然,」朱由校展眉一笑,「評議會是為民請命的機構,若宗室不肯為民請命,去那裡作甚?還不如在家裡閒養呢。」

    說到這裡,君臣間的談話已經告一段落。朱由校隨手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水潤潤嗓子後,問,「先生若是還有其他疑問,不妨一一講來。」

    見皇帝已經面露倦意,方從哲不由的遲疑了下,可隨即又想起一個問題,急忙問道:「皇上定的制度上說,要考核宗室的學問,這就要建立宗學。可如此一來,必定需要大筆費用。」方從哲有些尷尬,「臣請萬歲爺示下,這費用從何而來。」

    其實,方從哲根本不用問這個問題。要知道,宗室制度改革方案一旦頒布,他就可以致仕回家,這個問題完全可以交給下任內閣首輔頭痛。可由著心中的那點忠君報國之心,方從哲還是將這個問題問了出來。

    對此,朱由校即為方從哲的忠於王事而感動,又為方大學士的不開竅而頭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