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二百章 亂起 一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二百章亂起一

    上元節,國子監

    程光奎和一群好友出門的時候,正好碰到了祥符監生史可法。

    程光奎交遊廣闊,自然認得史可法這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忙上前打招呼,「史兄,今日上元佳節,何不和同學們一起出去走走?」和程光奎一起的幾個監生也連忙幫腔。

    史可法也認得程光奎,知道他交遊廣闊,是同學中的活躍人物,就笑道:「程兄相邀,小弟怎敢不應?同去,同去。」反正今天國子監放假,幾個教諭也被人邀去做燈謎裁判,史可法就決定放縱一回。

    見史可法爽快答應,程光奎笑的就更加燦爛,「史兄,我們幾個好友約好了,要先去文廟瞻仰聖人之像。史兄不如先和我們同去,然後再去其他地方如何?」

    說完後,程光奎就眼巴巴的看著史可法,生怕他說個不字。

    其實,程光奎力邀史可法去文廟,並沒有按什麼好心。即便是和他一起的許多監生,也有好多人不知道他的真實目的。

    程光奎是淮安人,他雖出身於富戶不假,可他卻是個庶子。只不過正房生的嫡子年幼,程光奎才受到了父親重視,得以在京城花天酒地。可一直以來程光奎就在擔心,害怕正房出的嫡子長大後,自己的好日子會不翼而飛。為此,程光奎在國子監內大把撒錢,拚命交友,以免日後孤立無援,被嫡出的弟弟趕出家門。

    不過,現在程光奎不再害怕了。

    由於朝廷堅決開海,觸動了運河沿線的士紳利益,一些大佬就謀劃著發動***,阻止朝廷開海。而程光奎出身淮安富戶,又交友廣闊,就被大佬們委以重任,在前台組織、策動***,反對開海。

    程光奎知道這是個難得的機會,雖有些風險,但收益也大。一旦事成,自己將會成為天下士林中的翹楚,功名富貴接踵而來。若是失敗了,一個言者無罪的帽子壓著,朝廷也不能拿自己如何,大不了學顧憲成,一輩子不出仕罷了。

    而今天,就是程光奎和背後的勢力約好的發動時刻……

    雖覺得程光奎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隱約不對,可史可法卻沒有多想,直接就答應下來,「程兄說的很對,如此佳節,我等讀書之輩也當向聖人致意才對。」

    見史可法沒有反對,程光奎才放下心來,忙帶著史可法等人向前走。由於是上元節國子監放假,監生們都出來玩耍,程光奎就一路施展三寸不爛之舌,力邀大家去文廟瞻仰聖人像。

    一些監生雖有些不太願意,但被程光奎用聖人壓著,也不好拒絕。而程光奎也早有計較,怕大家中途溜走,便先做了聲明,要在瞻仰完聖人後,請諸位同學喝酒。

    一時間,眾監生歡聲雷動,前往文廟的雪球越滾越大。

    原本走在坊中,眾人還不覺得,可以走到大道之上,眾監生就傻了眼。也許是今天天氣好,也許是百姓口袋足,今年上元節出來逛節的人特別多。就是一些大戶人家的女眷,也都帶了小廝在街上閒逛。

    史可法看的連連咂舌,「這還是白天,要是到了晚上上燈之時,這街上會有多少人啊?」

    程光奎也心有慼慼,「史兄說的對,看來我等上午去文廟還真是去對了。要是到了下午再去,怕是記不到跟前啊。」

    兩人對視了一眼,卻有志一同的向人群擠去,其他監生也嗚嗚怪叫著,跟著擠了進去……

    程光奎帶著監生們在人群中艱難前行,遠在外城的雲府卻是張燈結綵,不但早早的就擺上了酒宴,還請了一班子歌姬,在席間陪酒作樂。

    作為當朝的新貴,雲府的主人云良有足夠的理由在此時歡慶。

    要知道,在雲良在評議會上的歷陳開海之好處後,雲良就被朝野上下公認為開海功臣第一人。憑借在評議會上給議員們劃下的大餅,雲良更借助葉向高的提議,成功的擊敗了原以為自己勝券在握的汪文言,成為了評議會的首任議長,成為了在皇帝面前炙手可熱的人物。

    雲良舉著酒杯,在酒席間來回敬酒。在座的都是京城各大衙門的司官,老顯赫,卻是大明真正的行政機構中堅。雲良邀請這些人喝酒,也是看到了自己根基不足,想擴大人脈。

    正走著,雲良身子一歪,就被一個官員拉到了酒席上,「雲議長,你這樣可不對。作為主人,你應當陪大家好好的喝上幾杯才對。而不是像你現在這樣,拿個酒杯走來走去。說,是不是想躲避喝酒?」

    旁邊的幾個官員笑呵呵的,給雲良取了酒杯,滿上美酒,非要讓雲良先罰三大杯再說。

    雲良認得這幾個官員,特別是把自己拉到酒席上的這個。

    這個官員是吏部文選司的一名主事,在自己剛進京城的時候親自拜訪過的。當時,雲良是受自己兄長的委託,給這位主事上孝敬。可這位主事一臉清高,把東西扔了不說,還把雲良給轟了出來。

    想想當初的吃人奚落,再看看現在的哥好你好,雲良突然有些茫然。

    難道自己就這樣把一直苦苦追趕的哥哥超越了不成?想起哥哥雖放了任知府,可還要在吏部文選司的主事面前委曲求全,而自己卻可以和這些人稱兄道弟,雲良更是暗下決心。

    「這樣的生活,自己一定要延續下去。如有人想奪走,那就遇神殺神遇鬼殺鬼。」雲良如是說。

    陪著這幾個官員喝了幾杯酒,又說了幾句閒話,雲良就告罪起身,說是要去別的席上敬酒。

    可雲良起身後,卻並沒有去別的席上,而是三轉兩轉,就轉到了一個假山後。在這裡,一個相貌普通的青年家人正等在這裡。

    「事情辦得怎麼樣了?」雲良的聲音顯得有些陰狠。

    「三十個人,都是見過血的亡命之徒,現在已經進了城。此外,」家人的語氣中帶著絲絲血腥,「還在城外散佈了消息,說是文廟有人要發米發糧,大約有兩三千無名白和遊民聚了過去……」

    「這樣就好。」雲良點了點頭。早在年內,雲良就注意到有人想破壞朝廷出海,於是就請了幾個朋友打聽消息。最終得知程光奎將在正月十五這天在文廟發動後,更是暗下殺心,布下了整個暗局。

    「這樣吧,你換了衣服,現在就離開京城。無論事情是否按我們計劃進行,你在十年內都不要再入京。」雲良看了看家人,心中暗暗的想道,這個家人是自己的得力干將,一直都很忠誠,還是留他一條命吧。

    「老爺,我出京後回陝西嗎?」青年是雲家的家生子,本能的就想回陝西雲家去。

    「不成,不能回陝西老家,」雲良斷然拒絕了家人的提議,頓了頓又道:「你去南京吧,我在那裡有點買賣,你先幫我掌管著……」

    安頓完家人,雲良也不便在假山後繼續逗留,就拿著酒杯晃晃悠悠的回到酒席中,繼續陪眾人喝酒。反正,火苗已經點起,事情如何變化,已經不是雲良所能掌握……

    由於今天是上元佳節,官民同慶。朱由校就在順天府的請求下,打開了京城所有的城門,任由百姓出入。而且今明兩天還不用宵禁,樂得城外的那些鄉民們成群結隊的向城裡趕,想在這兩天好好地觀賞下花燈。

    不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從朝陽門進城的一支隊伍卻顯得格外不同。

    三十人上下,年紀有老有少,個子有高有矮,體型有胖有瘦,穿著打扮也是各不相同。乍一看,這可能是城外某個村莊進城觀燈的隊伍。可奇怪的是,隊伍裡竟然沒有一個女人。

    像這樣的隊伍,往常進城肯定會被門吏盤查。可今天過節,金吾不禁,也就沒人來管,一幫子人就這樣晃晃悠悠的進了城。

    平平安安的進了城門,李大錘才鬆了口氣,有了閒心打量街道上的景象。

    當初出發時,李大錘曾提出要分散行動,在文廟處聚齊。可有人卻提出了反對意見,說害怕有人會趁此機會出首告發。不得己,三十條漢子只能綁到一起進城。幸虧一路上有驚無險,否則……

    李大錘習慣性的摸了摸後腰,那裡有他用慣了的斧頭,原本是他砍柴用的,只不過現在改作了砍人。可摸到後腰後,李大錘卻摸了個空。怔了怔,李大錘才想起來,為了防止被人發現,斧頭這次沒有帶進來。

    「沒有了那玩意兒,還真不帶勁。」李大錘在嘴裡嘟囔了兩句,雙腿順著隊伍往文廟方向走,一雙眼睛卻在滿大街上尋找起稱手的武器來……

    與此同時,一個極具誘惑的消息正在京城中的乞丐裡傳播。文廟有大善人要還願,不但給吃的、穿的,還有賞錢發放。若是僥倖被看上眼了,還可能挑進府裡做傭人。

    一時間,成百上千的乞丐成群結隊的向文廟所在區域彙集過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