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九十六章 有人想鬧事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九十六章有人想鬧事
朱由校並不知道壽寧公主府發生的那場鬧劇,他只是看到,在那次和壽寧公主見面後,壽寧公主進宮的次數頻繁起來。和皇后的關係,也在迅速的升溫中。
為此,朱由校不得不找了個機會專門警告張嫣,讓張嫣在和壽寧公主、鄭貴妃交往過程中,多注意些分寸。
漸漸地,榮昌太長公主也加入了頻繁入宮的行列。其他的貴戚家眷,也知道了皇后和善之名,時不時的也會進宮和皇后說說話。一些不適宜讓男人直接給皇帝上書的問題,也漸漸的透過皇后的嘴向朱由校這裡滲透。
這一切,朱由校都樂見其成。也給了張嫣充足的空間,讓張嫣和那些外命婦會面。
可這樣一來,朱由校的空閒時間就多了很多。加上接近年關,朝廷政策性事務不是很多,朱由校更是借此逍遙,每天帶上幾個侍衛到街面上閒逛。時間長了,朱由校就會想,自己這幾年勞心勞力的,還真沒有這兩天來的痛快。要是這樣的米蟲日子,能繼續下去多好。
可好景不長,內閣的幾個閣老就一起找到朱由校,事情大條了。
「幾位愛卿是說,沿運河的一些士子準備***?」朱由校睜大了眼睛,吃驚的看著面前的這幾個重臣。
「是的,這些士子以淮安籍的士子程光奎為首,聚集了沿運河的上百名士子,準備上書朝廷……」方從哲苦著臉向皇帝述說著事情的起因。
「等等,」朱由校打斷了方從哲的話,「這個程光奎是何來歷?他是如何聚集起這些士子的?」
「程光奎是淮安富商子弟,現在國子監讀書。其家財萬貫不說,他本人還任俠仗義,在京城士林聲望頗高。」方從哲道。
「淮安的富商子弟?是靠運河起家的吧?」朱由校的反應很快,緊接著,又想起了當初葉向高反對開海時候說的幾句話。
當時葉向高曾說,沿運河上下,船工、商人無數。一旦朝廷全面開海,糧船可以直接從南京出長江口,經過海運入京。長此以往,運河沿岸就會日益衰敗,朝廷稅源大幅度枯竭……
「萬歲爺聖明,程家就是淮安有名的船商,每年漕運都要用程家大量的船隻。」方從哲解釋道。
朱由校嘴角緊閉,抬頭看了方從哲一眼,又低下頭去,「說吧,把事情從頭到尾都說一遍。」
「是,」見皇帝已經從震驚恢復平靜,方從哲也是暗暗點頭,忙將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其實,這也和最近的開海有關……」
由於開海事關重大,內閣的幾個閣老不敢自專。偏偏朱由校又認為,這件事關係到大明朝每個人的利益,自然要讓大家反覆討論,也散手不管。於是,朝野上下各種消息都有,好的壞的,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立場上說話。
但是,這些消息卻都有個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朝廷要廢止漕運。
這下子,那些以運河為生的人就坐不住了。一些在運河上有重大利益的人一合計,就集體向內閣的幾位閣老公關,想讓幾位閣老幫著說說話,或者是給大家透透底。
可是,閣老們現在也都是滿頭霧水、不知就裡,怎麼能給別人答案。一來二去,朝廷停止漕運的消息越傳越真,那些在運河上有重大利益的人徹底絕望了……
「這麼說,都是朕的錯了?」朱由校一臉的苦笑,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只是想發揚一下***,就會有這麼多的麻煩。這是不是自己在自討苦吃呢?朱由校想道。
「都是臣等駑鈍,不能為陛下分憂。」方從哲帶著頭,幾個閣臣齊刷刷的跪了一地。
「好了好了,大家都起來吧。」朱由校搖了搖頭,隨手將自己剛從宮外買來的一副字畫扔在地上,「看來,還是不能清閒啊。」朱由校歎了口氣,又問幾個閣老,「對這事兒,你們又是怎麼看的呢?」
「請萬歲爺早拿主意,以安定民心。」方從哲答道,其他的幾個閣臣,也都是一臉贊同的點點頭。
朱由校一陣鬱悶,我要是有主意,會不拿出來嗎?也不想想,自己一個沒出過***城的宅男,又怎麼知道大明的海港是怎麼分佈的?哪一個比較適宜開海?你們這些人不是強人所難嘛,朱由校有些憤憤不平。
「幾位閣老,朕問的是你們對開海這件事情準備的怎麼樣了?可曾確定好港口?」朱由校將皮球踢給了大臣。
方從哲等人面面相覷,過了好半天,才有方從哲奏道:「陛下,這些天來,臣等也查了前朝不少資料。可那些資料中提到的港口,多是在南方。而朝廷這次開海,可是要全面開禁啊。」
幾個大臣看的很明白,皇帝這次開海是在東南沿海幾省手中搶食,這港口自然不能全部開到南方去。
朱由校只聽得一陣無語,古人沒有提過,你們就不會實地考察嗎?只要港口比較適宜,新建一個又如何?
低頭想了想,朱由校就有了主意,「幾位愛卿說的也對。這樣吧,大家集思廣益,想出幾條開港口的條件,讓各省各府的士紳幫朝廷找港口,如何?」
「陛下的意思是,把港口的條件公佈出去?」孫如游拱了拱手,問。
「對,這樣一來,也可以告訴那些人,朝廷如今還沒有下決定,讓他們安心等待、積極爭取。」朱由校一錘定音。
幾個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覺得這個法子比較好。至少,自己也有法子敷衍那些上門打聽消息的人。
「萬歲爺請講。」方從哲代表眾人說道。
「也好,朕先拋磚引玉講幾條,爾等再做補充。」朱由校也不推辭,稍稍想了一下,就開口道:「首先要能進大船,還要能讓這些船隻躲避海風。港口的發展全靠船隻往來,這條應該是最重要的;
其次,交通便利,能輻射周邊地區。朝廷開海是想給百姓們找條生路,若是交通不便、四周的物產也不豐富,這港口沒有東西賣,也不成;
第三,要便於防守,朕可不想讓朝廷辛辛苦苦建成的港口,成為海盜來去***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