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九十一章 疑雲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九十一章疑雲

    乾清宮,御書房內

    剛剛從皇極殿出來,朱由校就找來了大太監王安,也不顧王安是否勞累,直接就問道:「怎麼樣?孫二開口招供了嗎?」

    「幸不辱命。」王安疲憊的笑道,可一不留神,就在皇帝面前打了個呵欠。

    自接到皇上聖旨,王安就到東廠接手了孫二一案。在東廠和錦衣衛的幾個刑訊高手的幫助下,整整折騰了孫二兩天兩夜,把自己也累個夠嗆,才最終拿出了一份供狀,給皇帝帶了過來。

    「主使人是誰?」朱由校急忙抓過那厚厚的一疊審訊記錄,胡亂翻了下卻扔在一邊。

    「不清楚,」王安回答的很乾脆,「孫二隻是招供,是一個叫趙爺的中年人帶他進京的。至於這個趙爺是何來歷,他也不清楚。」

    「這麼說,這個趙爺肯定跑了?」朱由校臉上閃過一陣陰霾。

    王安點了點頭,「這個趙爺很狡猾,在住處連一根線也沒有留下。而且,他給孫二買的東西,都是從沿途的路上買的,並不能判斷出趙爺的來歷。」

    「找幾個丹青畫得好的,讓孫二口述,一點點拼出趙爺的畫像。」見線索斷了,朱由校反而冷靜下來,「此外,讓孫二回憶趙爺的說話語氣,走路姿勢,這些都可以提供幫助。」

    王安大為佩服的看了皇帝一眼,拱手道:「奴才遵旨。」

    「那就這樣吧,大伴先回去歇歇,再慢慢的炮製那個孫二,」朱由校苦笑了一聲,又指指那厚厚一疊的供狀,「大伴把這些東西也拿走吧。」

    「萬歲爺,你不看看嗎?」王安有些奇怪。

    「梓童是寡人的皇后,也是太子的母后,和她的父母是誰,有關係嗎?」朱由校淡淡的說道,「還有,朕讓大伴查的,是孫二身後的主使人,而不是皇后的身世。這一點,你一定要明白。」

    「奴才明白,」王安心中一凜,忙低聲說道,「萬歲爺放心,奴才一定會將那個人挖出來。」

    「盡力吧。」朱由校卻不認為能夠找到那個趙爺,然後順籐摸瓜找出主事者。反正,自己只要不亂,那個背後主使人就沒轍,想要達到目的,那就要再次出手。到那時,自然會留下蛛絲馬跡……

    「奴才告退。」王安神色一黯,對自己不能為皇帝分憂而感到自責。

    「也好,大伴回去好好的休息吧。」朱由校點了點頭,隨手拿起了一份奏章觀看。

    王安慢慢的彎下腰去,給皇帝行了個禮,才緩緩的向後退出。等退到門口的時候,卻突然停了下來,「萬歲爺,孫二隻是太康伯以前的一個家人,因手腳不乾淨被趕了出去,沒有隨著進京……」

    「什麼?」朱由校一怔,臉上卻頓時浮起一陣狂喜。

    一國皇后被人誣陷,這無疑是件令人震撼的事情。雖然朱由校處置得當,努力將事情淡化下來,沒有將事情鬧得全城皆知。可在***勳貴中,卻早成了人皆盡知的事情。只不過,大家都知道事關重大,不敢隨意張揚,更不敢隨意打聽,免得惹禍上身。可在內心裡,卻沒有人不捏著把汗,皇帝要是因此廢後,自己該怎麼辦?

    到了萬壽節這天,朱由校帶著皇后出現在皇極殿,這無疑是在表明態度。大傢伙心領神會,知道皇后保住了,也不必擔心朝局發生動盪了。可在眾人心中,卻又浮起一個疑問。

    這孫二說的可是真的?若不是真的,那又是誰有這麼大的膽子,敢明目張膽的和皇上較勁兒?

    一時間,大家看向太康伯的眼神也就有些古怪。

    萬壽節這天,張國紀下朝回家,就一頭鑽進了書房裡。伯夫人李氏放心不下,便追到了書房裡。

    「老爺,你見到皇上了嗎?皇上到底怎麼說的?」張李氏一臉焦急的問道。

    雖然被冊封為伯爵,可張國紀卻是個讀書上癮的人,難免就有些迂腐之氣。可今天,張國紀卻一改往日的方正,和李氏開起了玩笑,「我去上朝,能不見皇帝嗎?至於皇帝說了些什麼?你得讓我好好想想,」張國紀一手捋住鬍鬚,故作沉思道,「好像是,免禮,平身。嗯,就是這四個字。」

    李氏氣的火冒三丈,一手揪住張國紀的耳朵,就開始開罵,「你也不看看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開玩笑?我們張家都成了人家的笑柄了,你知道不知道?要是皇上怪罪下來,廢了寶珠的皇后,我看你還怎麼開玩笑……」

    張國紀也不惱,而是笑嘻嘻的說道:「娘子,表姐,你多長時間沒有揪過為夫的耳朵了?」

    原來,張國紀和李氏是姨表親,自小在一起長大。張國紀年齡小,卻又生性懦弱,沒少受同伴的欺凌。而李氏雖是個女孩,卻生性豪爽,頗有大姐大風範,在人前人後沒少照應張國紀。當然,也沒少揪張國紀的耳朵。

    後來,雙方大人一合計,既然表姐弟兩個兩小無猜,那就湊一對吧。

    於是,野蠻表姐就變成了溫柔娘子,李氏再也沒有揪過張國紀的耳朵。

    「你,」李氏眼圈一紅,眼淚卻掉下來了,「什麼時候了,你還想著這些。要不,我去見皇帝,給皇帝把話說清楚。」說著,李氏就想走。

    「你怎麼還是這樣風風火火的存不住氣?」張國紀一陣好笑,忙拉過了李氏,「放心,我們的那個女婿好著呢,今天還帶著我們女兒到了皇極殿,讓我這個做岳父、做親爹的給他倆磕頭呢。」

    「皇后也去皇極殿了?不是說不能去的嗎?」李氏一陣愕然,也顧不得丈夫口中對皇帝的不敬。

    「要不,我怎麼會這樣放心呢?」張國紀一陣得意。

    「謝天謝地,菩薩保佑,」李氏這才放下心來,可隨即又變了主意,「不成,我還是要進宮和皇上說清楚,免得他心中有刺……」

    張國紀苦笑著搖搖頭,「你去怎麼說?說你和孫二沒有瓜葛?還是說為夫身強體健,龍馬精神?」

    「呸,」李氏滿臉通紅,「你不嫌羞我還嫌呢,這是我一個婦道人家能和皇帝說的話嗎?」

    「那你怎麼給皇帝說?」張國紀一陣壞笑。

    ……兩人正在說笑,書房外卻傳來了一個聲音,「伯爺,夫人,宮裡的曹公公來了,說是有旨意。」

    「旨意?」張國紀一怔,再看李氏時,卻發現李氏也是滿臉的不解……

    到了十七日這天深夜,皇帝賜給自己老丈人兩個美女的消息,就在京城內不脛而走。據說,隨同兩個美女到太康伯府的,還有一車的保胎藥,氣的太康伯夫人當場就甩了臉子。

    也就是這個時候,大家才注意到,堂堂的太康伯府,竟然沒有一個姬妾,這讓大家又是一陣嘖嘖稱奇。

    不過,所有的知情人都清楚,明年的這個時候,太康伯府必定會傳出太康伯姬妾懷孕的消息。正可謂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為了自己的聲譽,張國紀要拚命了。

    看完太康伯府上的笑話,***城的***勳貴們終於想起了正事。

    如今要開海了,有九個商行的股份要讓大家去爭奪,還有九個港口的位置需要大家去決定。甚至,有九條道路的路線,需要大家去關注。一時間,京城裡的酒宴就多了起來,一些比較有名氣的歌舞班子,更是進入了瘋狂走穴時代。

    其實,這個時代的投資渠道是十分狹窄的,特別是對那些擁有大量空閒資金的***勳貴們來說。

    這個時代,最為穩妥的投資就是買地。可天下的土地就那麼多,你買了,別人就買不成,為了爭地,一些交往多年的朋友翻了臉,一些本可以百年傳承的家族破了家。況且,朝廷為了保護自己的稅源,更是明的暗的,不停地打擊大地主。

    最為暴利的投資是放貸吃息。可這樣做也是有風險的,而且也和朝廷法度違背,與儒家道德違背。一旦被人揪出來,那就要丟官罷職,更要丟人現眼。因此,但凡傳承數代的家族,都會在族規中寫上,嚴禁子弟對外放貸。

    除了這些,也只有參與到和韃子的貿易以及江南的工商海貿上。前者需要和邊鎮有關係,而且被山西人把持著。後者距離太遠,更是被東南沿海的豪族把持。

    數來數去,北地的這些權貴竟然成了受氣包,要麼就老老實實的把銀子在家中藏著,要麼就求爺爺告奶奶讓人帶著發財。

    現在好了,朝廷明文開海,更是公開設置商行,壟斷海外貿易,這是將原本東南沿海那些家族的銀子給大家分啊。

    於是,一幫子勳貴就帶著子弟泡到了兵部,說是要教子弟武事,實際上確實在兵部的地圖上研究何處開港口最適宜,如何修路最能讓大家發財。

    然而,就在大家的目光都盯著銀子的時候,原本在京城中最顯赫的幾個人物之一,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卻悄悄的離開了京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