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真人 一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七十四章張真人一

    酉時初刻,大太監王安急匆匆的進了皇宮,一頭扎進了一個靜室裡。

    靜室內,上好的檀香散發出裊裊青煙,愈發增添了一股飄渺的感覺,天啟皇帝朱由校正在青煙的籠罩下,和一個道袍男子對弈。

    見王安急匆匆的闖了進來,朱由校微微一笑,卻用手指了指椅子,讓王安坐下觀棋。

    王安原本急躁的心情突然安定了下來,也不做謙讓,逕直在椅子上坐下,把原本的滿腹心事拋在一旁,認真的看起棋來。

    發覺王安坐下,道袍男子抬頭看了一眼,卻又苦著臉長考起來。

    王安認得這個男子,他是正一教的前任掌教,曾被萬曆皇帝冊封為正一嗣教光揚祖范沖和清素大真人的張顯祖,也就是龍虎山張道陵的後嗣,民間俗稱的張天師。

    張顯祖深得道家三味,對名利十分淡薄。他在接掌龍虎山和正一教不久,便藉故辭去了掌教之位,隱居在大山之中研究道藏。此次能夠進京覲見,卻是被朝廷力邀,來主持道教經學院。卻不料,入京後和皇帝投了緣法,得以時常入宮伴駕。

    見張顯祖愁眉苦臉,把陪自己下棋視為難事,朱由校自覺地沒趣,便手一揮,將棋盤擾亂了。

    「今天就這樣吧,真人陪朕說說閒話,這棋就不下了。」

    張顯祖、王安兩人長鬆了一口氣,這陪皇上下棋,可不是輕鬆的活兒。朱由校不懂圍棋,象棋水平也極為低下,這倒讓陪棋的人為了難。張顯祖能在短時間內立足皇宮,巧到好處的輸棋可立功不小。不過,這巧到好處的輸棋,還要讓皇帝感覺到對弈的快感,也讓張顯祖頭上的白髮多了幾根。

    等內侍撤去棋具,送上茶水,朱由校才悠悠的問道:「大伴,出了什麼事?讓你如此著急。」

    王安臉上一陣氣憤,「陛下,那些人也太氣人了,不但目無尊上,毫無憐憫之心,更是在會議上大吵大鬧,完全有損我天朝威儀。」提起糧食會議上的那一幕幕鬧劇,王安就氣不打一處來。他原本以為,那些清流、士人都是飽讀詩書之人,可現在才知道飽讀詩書,也只是個衣冠禽獸。

    「他們打起來了?」朱由校的眼睛中閃著小惡魔的亮光,驚奇的問道。

    「這倒沒有,」王安窒了窒,卻不明白皇上的興奮從何而起,「不過,他們吵得很厲害。不但各省之間吵,就連本省的也在吵。」

    朱由校點點頭,沒有打起來,那就是說,這些各省議員還沒有失去理智。不過,也快了。

    想起自己事先布好的幾個局,朱由校暗自得意,只有各省士紳因為利益而公開撕破了臉,朕才有機會以仲裁者身份出現。否則,鐵板一塊的清流輿論,饒是皇帝也要退避三舍。

    見王安還是悶悶不樂,朱由校便笑道:「大伴不必過慮。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為利來。這糧食,可關係著各省百姓的肚子,那些議員本是各省百姓選出的,為民請命也是應當。等他們吵完了,就會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商討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來。」

    「陛下說的是。」王安仔細想了想,卻不得不承認,皇上所言極有道理。可王安卻還覺得,這各省之間吵架正常,這本省內部吵架不正常。想起此前的一些傳聞,王安便想提醒皇帝。

    可話到嘴邊,王安卻忍住了。「有外人在,不是時候。」王安心想。

    張顯祖卻沒有發現王安的異常,他正在想自己的心事。

    張顯祖此次入京,名義上是要主持道教的經學院。可實際上,張顯祖卻是為了黃教而來。

    作為本土宗教,道教具有著先天的優勢,可以輕易地滲入到帝國的高層中去。歷史上層出不窮的道君皇帝,便是最好的佐證。相對的,佛教在社會中下層的影響力比較大。畢竟,對於食不果腹的窮人來說,修來世,要比修長生實惠的多。

    至於黃教,只是佛教的旁支,在中土影響力極小,也從來不被道教和中土佛門放在眼裡。可到了天啟二年,黃教卻突然翻了身,被皇帝冊封了一個活佛不說,還將奴兒幹這樣大的一片土地化為黃教教區,這怎不讓中土的佛道兩教又驚又怒。

    而和佛門相比,章嘉呼圖克圖所大力宣傳的,當今乃佛陀傳世,更是讓道教上下恐懼萬分。

    無奈之下,歸隱多年的張顯祖只好再度出山,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佛道之爭。

    張顯祖說話風趣,卻又知識淵博,再加上是方外之人,短短時間內,便被朱由校視為良師益友,多了幾分親近之心。此時,見張顯祖沉默不語,朱由校便笑著道:「紅塵之人,為了名利而奔波,到讓真人見笑了。」

    「貧道不敢,」張顯祖打了個稽首,卻自我解嘲道:「貧道也是世俗之人,又何嘗不是在為名利而奔波。陛下過獎了。」想起即將面對的佛道相爭之局,一向謙沖自製的張真人也有些黯然傷神。

    「真人是神仙中人,也會看重名利嗎?」朱由校有些納悶,別的道士可能會掛羊頭賣頭肉。可這張顯祖出身名門,明顯是個追求學問的謙謙君子,又怎麼會?

    張顯祖一陣苦笑,「陛下,貧道只是個凡夫俗子而已。也曾娶妻生子享受天倫之樂,也曾為斗米而替人祈福禳災。如此行徑,又怎稱得上是神仙中人。」

    朱由校更加納悶,「真人不追求長生不老嗎?」

    「修煉內丹以求證道成仙,那是全真教的做法。我正一教修煉的是外丹,不重修持。只崇拜神仙,畫符唸咒,降神驅鬼,祈福禳災而已。」張顯祖心中捏了一把汗,緊張的向皇帝解釋道。

    雖然可以誘導皇帝修煉,以追求金丹大道來興盛道教。可熟讀史書的張顯祖清楚,惑君媚上並不是長久之策,而且極容易遭到儒家大臣反對。況且,龍虎山張家是千年世家,王朝興衰如同過眼煙雲,又怎會為了一時之利而壓上全部家當。

    「真人的意思是說,你們正一教並不追求長生?」朱由校驚得合不攏嘴,半晌才反應過來,自己鬧了笑話了。

    「正是,正一教下轄三山,龍虎山、茅山、閣皂山,都是以畫符唸咒、降神驅鬼、祈福禳災為業。閒暇之時,更是精研道經,長生之道只有少數人涉及,並不普遍。而全真教,卻是以追求長生為目的……」張顯祖再次向皇帝證實自己的清白。

    「原來如此。」朱由校點點頭,鬧了半天,這正一教搞的是封建迷信,全真教搞的才是人體潛能開發,這專業可不對口。

    「不過,這正一教好像還有點用處,是不是?」朱由校用手指敲打著茶几,上下打量著張顯祖,心中飛快的盤算著。

    張顯祖被皇帝看得心中發毛,渾身覺得不自在,卻不敢有半點怨言。最後,張顯祖實在受不了了,才側了側身子,將自己的視線避了開去。

    「陛下,陛下。」見皇上兩眼發直、默不作聲,王安有點放心不下,便輕聲叫道。

    「什麼事?」剛剛有了些頭緒,卻被王安打斷,朱由校有些不滿。

    「張真人是得道高人,陛下為何不請真人為兩位皇子祈福?」王安輕輕地提醒道。

    「祈福?」朱由校沉吟起來,良久之後,才抬頭問道:「最近幾年,朝廷連續用兵遼東,雖取得大勝,可將士們也死亡慘重。朕有心為他們做個水陸道場,真人可願為朕分憂?」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張顯祖一愣,卻立即答應下來。

    而站在皇帝身邊的王安,已經在小聲提點,「陛下,水陸道場是佛教的說法。道教叫黃菉齋,是專門超度生死的,士庶均可使用。在此之上,還有金菉齋和玉菉齋,分別是……」王安將三菉齋的內容和區別簡要的講述了一遍,以免皇帝再次丟醜。

    朱由校的老臉一紅,忙端起茶杯喝水,以作掩飾。可心中還有疑問未去,便放下茶杯問道。

    「以真人之見,那些為國殺敵的將士,可以成神嗎?」想起東洋小國的那個風俗,朱由校心中頗有些緊張期待。

    張顯祖頓時便愣住了。

    一旁的王安也愣住了。

    在世人眼中,那些死於疆場的士兵,是最為下賤的人群。而神仙,卻是世人頂禮膜拜的對象,從來沒有人把這兩者聯繫起來。可如今,皇上卻問,為國殺敵的將士,能否成神。這怎不讓人驚訝?

    遲疑了半晌,張顯祖才反映了過來。

    「陛下乃天子,聖天子言出法隨,自有百靈呵護……」張顯祖虛虛的說了一番套話,卻始終不敢把士兵能否成神,做個明白解釋。

    朱由校的心頓時便涼了半截,看向張顯祖的眼神也有些琢磨不定。

    過了良久,朱由校才淡淡的吩咐道:「大伴,你帶著人出去,只留張真人在這裡。」

    王安一驚,和張顯祖對視了一眼,才帶著眾內侍退出了靜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