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五十九章 私訪 二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五十九章私訪二

    「啟稟陛下,」將皇上問話,徐光啟連忙上前應道:「臣已經和那些夷人傳教士商議妥當。朝廷設置一個經學院,供天主教徒在裡面研究經義。而那些傳教士也答應,向大明士人傳授其數學、天文、火炮等知識……」

    朱由校微微頷首,又問道:「向歐羅巴派遣使者的事情,那些傳教士是怎麼說的?」

    「微臣告訴那些傳教士,說是派大明信徒去歐羅巴朝聖,那些傳教士自然是求之不得。」徐光啟急忙解釋道。

    朱由校點點頭,又吩咐道:「那些傳教士傳教歸傳教,可我們卻要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徐愛卿可選派一些對數學、天文、火炮等等知識有興趣的士子,讓他們跟著學。等學好了,再去教給我們的人……」

    聽皇上和徐光啟討論夷人的宗教,黃嘉善眼前一亮。他被皇上堵在徐府,腸子早就悔青了,生怕皇上把自己視為徐黨,到時候給一窩端了。此時見皇上准許夷人在大明傳教,便不管不顧的駁斥起來。

    「陛下,不可,」黃嘉善大聲吆喝道,「那些數學、天文、火炮等知識,我大明也有,又何必向夷人學習?況且,學了就學吧,多給他們一些束脩便可,又何必准許他們在我大明傳教?臣以為不妥,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說罷,黃嘉善便跪在了地上,向朱由校連連磕頭。

    「黃愛卿過慮了,」朱由校一陣錯愕後,忙解釋道:「我大明天朝,禮儀之邦,又有幾個人願意去信奉夷人之教?朕只不過給那些傳教士一個甜頭,引得他們實心傳授而已。愛卿不必擔憂。」

    「可是,那些夷人傳教,還不知道都用些什麼蠱惑人心的方子,要是……」黃嘉善只想和皇上表明心跡,與徐光啟劃清界限,自然要把夷人說的越壞越好。

    「黃愛卿,」見徐光啟臉色尷尬,朱由校連忙打斷黃嘉善的講話,「朕讓徐愛卿挑選的學生,都是熟讀聖賢書之人。難道,我聖人門徒的浩然正氣,還壓不住那夷人邪教的蠱惑之法?」

    黃嘉善心中一陣嘀咕,那可未必,你不見徐光啟這個進士及第都信了夷人的教了。那些秀才舉人們,會抵擋得住嗎?可黃嘉善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說了。再說,就要的罪人了。

    於是,黃嘉善擺出一副被皇上駁得啞口無言的樣子,氣呼呼的站在一旁,不再說話。

    朱由校心中自有一本帳,卻是不便與黃嘉善明言。這些傳教士都是些宗教狂熱份子,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一不為發財,二不為做官;生活簡樸,不求物慾享受,與後世的教士不可同日而語。

    這些人為了傳教,大半曾學習過落後民族不懂而又重視的知識,比如物理天文、火器製造、甚至是鐘錶修理,以期用這種西式獨特的東西來打動他們眼中的野蠻人,讓上帝的光輝照耀全球。

    只是如今的中國並未落後世界多遠,西方世界也沒有兩百年後那麼獨霸全球,在外傳教殊為不易。進入中國一百多年,只不過在北京修了幾個教堂。下層百姓不肯搭理異端,上層貴人對什麼原罪、寬恕,博愛又全無興趣,更可惡的就是基督教不准多妻,不拜祖先,這讓崇尚祖先崇拜和多妻制的中國貴族們更加的疏離。

    現在,自己想讓大明走出國門,參與到大航海中去,那就要知道對手的優劣所在。而這些西方來的傳教士,就是最好的老師。而想讓這些老師賣力氣,那就要誘之以利、動之以情,借助准許他們傳教的幌子,讓他們把自己的知識留下。

    況且,日後大明一定會和西方為敵的。可有句名言說得好,好的政治家,在戰爭開始的那一天,便想著如何把戰爭結束。大明即便和西方開戰,也不能完全的消滅對方。等仗打得差不多了,便要尋求和解。可是,雙方人種不同,文化不同,又如何取得信任呢?

    能有一群披著上帝外衣的人出面,將是大明和西方共同的選擇。

    朱由校心思急轉,面上卻不動聲色,好言勸慰了黃嘉善兩句,便又對著徐光啟說道:「徐愛卿,吸引夷人傳教士來大明傳授知識,是我大明開眼看世界的一項大事。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是朕對你的要求,你一定要牢記在心。」

    師夷長技以制夷?徐光啟心中一陣發苦,皇上嘴上不說,可對夷人還是防範甚重啊。想了想,徐光啟推辭道:「陛下,臣學識淺薄,實在不敢擔當此重任,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朱由校卻不想讓徐光啟逃脫自己的魔掌,他哈哈一笑,對著徐光啟說道:「……可別人,卻不能讓朕如此相信啊?」

    徐光啟心中更是發苦,這樣的信任,臣寧願不要。

    見徐光啟一臉苦笑,朱由校心中大樂。可想了想,又開口說道:「嗯,徐愛卿如今的官職是農業署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吧?」

    徐光啟苦笑著點點頭,心想,這還不是你出的點子,讓我主管農業。結果,五個內閣大學士中,就我的品級最低。

    朱由校雖沒聽到過徐光啟的抱怨,可也知道,徐光啟在內閣大學士中位次最低,便是因為那農業署郎中的緣故。此番,為了給徐光啟平復怨氣,朱由校決定,給徐光啟加官進爵。

    「徐愛卿,朕決定了,升你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除了負責釋、道、黃教、天主教四個經學院之外,還要籌備、建設科學院。」朱由校大手一揮,給徐光啟加了一副大擔子。

    『禮部尚書?』徐光啟一喜,可隨即就被打入了萬丈深淵。『分管四個經學院,還有一個科學院?』徐光啟只想痛哭失聲,皇上,沒這樣玩人的啊?

    朱由校卻絲毫不理會徐光啟的心情,他一臉興奮的向徐光啟講解著科學院的構思。

    「徐愛卿,我大明雖以禮樂教化百姓,可也少不了百工。可這百工都是些粗鄙之人,只知道人云亦云,卻不知道刻苦鑽研技巧。縱使有幾個天資聰穎的,機緣湊巧發明了一件東西,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朱由校先發洩了幾句對大明現狀的不滿,又接著說道,「可那些夷人就不同了,他們喜歡鑽研那些奇技『淫』巧之物,更需要鑽研那背後的道理。長期既往,他們對數學、物理等知識就會鑽研的更深,就會把我中華遠遠地拋在身後……」

    「陛下,」黃嘉善眉頭緊鎖,對皇帝批駁道:「我中華以禮儀傳邦,又何須鑽研那些奇技『淫』巧之物?陛下還是再慎重考慮為好。」

    朱由校心中一陣鄙視,就是你們這些士大夫太過注重禮儀,不看重百工,才讓中華日益落後於西方。可面上卻一臉贊同之色,「黃愛卿所言甚是,我中華以禮儀傳邦,確實不需要太過看重那些奇技『淫』巧之物。不過,」朱由校古怪的一笑,「那些奇技『淫』巧之物後面的道理,卻還是需要鑽研的。」

    「陛下?」黃嘉善滿臉吃驚的看著皇上,心想,哪有你這樣說話的?這不是玩人嗎?

    朱由校卻不管不顧,接著講到:「那些奇技『淫』巧之物,看似簡單,卻也包含著天地至理。要是我們鑽研的透了,就拿來做農具、做大炮、做火槍,那又未嘗不可?」

    「這,」黃嘉善一時語塞,卻還是反駁道:「那也不必專門設置一個機構,讓內閣大學士管轄啊?」

    朱由校白了黃嘉善一眼,卻振振有辭道:「這個科學院,除了內閣大學士之外,還真沒人能管。」稍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我大明宗藩中,精於數學、百工者不在少數,朕豈能棄他們而不用?」

    黃嘉善一陣錯愕,卻不再說話。

    「陛下,這科學院,也准許宗藩進入嗎?」徐光啟心中愈發苦澀,強硬著頭皮問道。

    「當然,」朱由校點點頭,「如此利國利民的好事,宗室怎麼能甘居人後?」見徐光啟一臉的不情願,朱由校又笑道:「愛卿也不必如此為難,那些宗藩中,有志於雜學者,自然可以自己上書朝廷,請求入科學院。可那些無志於此者,你請也請不來……」

    徐光啟一臉沉重的點點頭,才艱難的開口問道:「陛下,這科學院到底是如何配置?還請陛下示下。」

    「科學院嘛,自然是分科之學。」朱由校淡淡一笑,卻只講了一個大概,「裡面可設置數學、天文、物理等科目,至於都設置些什麼,愛卿可自行考慮,也可和那些西方傳教士商量。

    至於科學院中的人員設置,朕的意思是不設官吏。」

    「不設官吏?」徐光啟一陣錯愕,「這科學院,不是朝廷的官署嗎?」

    「嚴格的說,不是。這科學院,只是個研究學問的地方。」朱由校點點頭,又對徐光啟解釋道:「如設置了官員品級,那就要遵循朝廷官制,反而不美。朕的意思是,仿照工部的工匠制度,將科學院的成員,按學科分為高中低三級便可。

    至於具體的分級,朝廷也不干涉,可由科學院的成員自行評定。」

    徐光啟稍微考慮了一下,又問道:「既不是朝廷官署,那費用又該如何籌集?」

    「數學、天文兩科,由內廷撥付錢款,」朱由校不假思索,便開口講道。

    這數學是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雖見效時間長,卻最重要,可最容易被世人忽視,朱由校便首先確定了數學科的經費來源。至於天文科,它關係到自己的皇位,而且明朝還規定,不得私人研習,也只能由內廷付錢。

    「那,其他學科呢?」徐光啟一臉期盼的看著皇上。

    「……自然是誰需要,誰付錢了。」朱由校卻不肯上當,畢竟,自己錢庫的錢,也不多。

    見徐光啟一臉落寞,朱由校心中有些不忍,便指點道:「如果是和鑄炮相關的,愛卿自可讓兵部付錢;而和農事有關的,自然是農業署付錢,總而言之,這有人需要什麼,你們便研究什麼……」

    徐光啟一臉的苦笑,「也只好如此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