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秀成 三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四十八章張秀成三

    抬頭看了看張秀成,朱由校又覺得頗為頭疼。朕召他來的劇本,可不是這個啊?怎麼會變成這樣子呢?

    按照朱由校的預想,是派張秀成帶領人馬,護衛章嘉呼圖克圖。一是加強和黃教的聯繫,二是彰顯大明的軍事存在,不讓黃教逃出自己的手心。

    而章嘉呼圖克圖對張秀成的印象甚好,也不會太過反感。

    可現在不同了,張秀成的志向是海軍,而朱由校最稀缺的就是海軍人才。這讓朱由校有點捨不得……

    算了,朱由校最終下了個決斷,先管著海軍吧。至於坐鎮喇嘛教的人選,就讓內閣和兵部去頭痛吧……

    主意打定,朱由校便開口問道,「你既然想去水師,那就說說你對水師的看法吧。」

    「微臣遵旨,」張秀成一喜,急忙奏道:「臣以為,海上作戰,當以島嶼為依托,以船隻為根本,嚴肅號令,加強訓練。

    茫茫大海之上,船隊必須要有充足的淡水和食物補充,方能保證船隊安全。因此,在大海上航行,必須要有海圖,走比較安全的海道。這就決定了,只要扼住海道上重要島嶼,就能控制海域。因此,海上防禦,必須要以島嶼為依托。」

    「愛卿的意思是,以點控面,在重要的海道旁建立海軍基地?」朱由校一驚,急忙問道。

    「正是。」見皇帝迅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張秀成頗為驚訝的看了皇帝一眼。又解釋道:「只要控制了沿海的重要島嶼,必定會禦敵於國門之外……」

    「以防禦為主嗎?」朱由校有點失望。

    「是的。」張秀成有點不解。

    朱由校有點失望,這控制海道,是後世英美確立世界霸權的重要支柱之一。可僅僅控制海道,積極防禦,是不能成為海上強國的。畢竟,海軍是進攻性兵種……

    稍微考慮了一下,朱由校又道:「船隻呢?船隻你是怎麼考慮的?」

    張秀成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後奏道:「臣以為,水師之船,當以兩種船為重。

    其一,快船。我天朝海疆遼闊,當有萬里之遙,可水師軍費卻相當有限。為護的海疆安全,必須要時刻加強巡邏。因此,這船隻的速度,就必不可少。

    其二,重船。快船雖有加強巡邏之便,可為了追究速度,必定會減少火炮數量,減少船隻防護。如此一來,和敵大艦隊對峙時,必定會損失嚴重。因此,還需要建重船。重船和快船的要求相反,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火炮威力和船隻防護。

    平時,快船巡邏;戰時,重船出擊,快船護衛。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朱由校聽得眼前發亮,這不是巡洋艦和戰列艦嗎?這個張秀成,腦子倒挺好使得。不過,他的這種提法,可與現在的水師思路相違背啊?

    想起當今水師中,數量眾多的縱火船,朱由校便暗自苦笑。

    「張愛卿,以你的意思,這水師日後就不要縱火船,白刃戰了。對嗎?」

    「啟奏陛下,」張秀成微微一笑,「海上作戰,必定是大船勝小船,炮多勝炮少,紀律嚴明勝紀律潰散,訓練得力勝訓練不足。

    那些縱火船,撞擊,跳幫白刃戰,等等戰術,在內河尚可。在海面上,卻不成。而臣所見的夷人船隻,便都是以大炮為主。其每船上裝載的火炮,足可裝備我大明水師一個營。」

    朱由校聽得直撇嘴,卻知道張秀成所說甚有道理。那些縱火、撞擊、跳幫等戰法,都是在船隻相交的時候有用。要是在那茫茫大海上,人家會允許你靠近嗎?

    又仔細想了會,朱由校做了個決定,「張愛卿,你要你有意去護航艦隊,那朕就給你這個機會。」

    「臣叩謝天恩。」張秀成大喜。

    「不過,」朱由校一擺手,讓張秀成先別高興地太早了,「如今的護航艦隊,仍是原來的那種制度,船隻、戰法也和以前相同。艦隊設有一參將統帥,為俞大猷的四世孫俞再興。朕如果直接派你過去,必定會引起俞再興的不滿,影響水師軍心……」

    張秀成一愣,我不直接過去?那怎麼辦?

    卻又聽到皇上說道:「朕可以給你一個欽差名義,讓你去那裡呆上一段時間。如是你才華出眾,能得到俞再興的信賴,那你就留在那裡。要是惹得天怒人怨,難就不要怪朕不給你機會。明白了嗎?」

    張秀成一下子就明白了,這是皇上還信不過自己,要給自己考驗啊。不過,咱不怕。

    「臣遵旨,」張秀成大聲應了下來,卻還有個疑問,「陛下,臣以什麼名義去啊?」

    朱由校稍一斟酌,便開口言道:「朕準備仿照新軍模式,組建水師。但不知道如何組建才好,派你去徵求水師官兵的意見。」

    「臣遵旨。」張秀成急忙應承下來。

    見張秀成應諾,朱由校也暗自點頭。畢竟,貿然組建一直全火炮的艦隊,花費實在太大。而張秀成這個人,年少有才,也需要磨練一二,方能大用……

    又想了想,朱由校問張秀成,「你既然想去水師,為什麼不通過兵部上奏。反而去找徐閣老說情。」

    張秀成一下子便愣住了,心想,我能告訴你,護航艦隊油水足,許多軍官都擠著去,讓兵部的官員都煩不勝煩嗎?不行,我可不能這樣得罪人。

    想了想,張秀成答道:「啟奏陛下,護航艦隊素被陛下看重,兵部的官員也看的極緊,生怕出了紕漏,誤了陛下之事。

    而臣,又是個沒下過水的,兵部自然不會同意。」

    「原來如此,」朱由校微微頷首,卻不願意新軍的軍官去親近執政大臣。想了想,朱由校吩咐道,「你們這些軍校畢業的,本都是朕的學生。今後如有為難之處,可直接上奏章到軍校,讓軍校轉奏過來,不必拘束。此外,軍校及新軍將士,俱是朕之親兵,當時刻以朕為念。除朕和太子外,不得向任何官員行跪拜禮。」

    張秀成心中一凜,皇上這是在防範誰啊?卻不敢言語,只得跪下叩頭,謝過皇上抬舉之恩。

    自此,大明漸成習俗,除對皇室外,只有父母、恩師、以及天上神佛,才能受人跪拜之禮。

    第二日,張秀成便接到旨意,讓他去兵部領取手續,赴護航艦隊公幹。隨之而來的,還有封其父母為三等男爵和三等男爵夫人的誥命,這讓張秀成不由得感動萬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