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二十二章 為什麼要收稅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二十二章為什麼要收稅

    方從哲走進御書房的時候,朱由校正在伏案疾書。

    看到方從哲行禮,朱由校淡淡的應了聲,卻讓他稍等片刻。

    「方愛卿,你來看看,朕的這篇文章如何?」朱由校又把寫好的文章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沒有什麼錯誤紕漏。便交給內侍,讓內侍給方從哲送去。

    方從哲恭恭敬敬的接過文章,一看題目便愣了——《我們為什麼要收稅》?方從哲不由得一陣苦笑,皇上這是對黃尊平的言論不滿,想找回場子。

    「陛下,」方從哲斟酌著言辭,向皇帝做出了保證,「……臣和沈大人,一定會嚴查黃尊平一案,決不讓類似事情發生。」

    「方愛卿和沈愛卿辦事,朕自然放心。」如何處罰黃尊平,朱由校並不想多說。可如何應對無政府言論的影響,朱由校卻覺得是當務之急。

    朱由校對方從哲的保證淡然應對,卻催促道:「方愛卿還是先看看文章,看朕寫的如何。」

    方從哲無奈,只好仔細閱讀聖上的文章。剛一入目,方從哲便是一愣,忙粗粗的瀏覽了一遍。

    「這,這文章,」方從哲抬起頭來,滿臉都是吃驚之色,「陛下這文章,怎麼全篇都是白話?」

    「對,」朱由校點了點頭,解釋道:「這篇文章,是交個《京華日報》刊登的。能看這份報紙的,多是些鄉野村夫。用白話寫,可以讓他們更明白些。」

    見方從哲還是一臉震驚,滿是不情願的樣子,朱由校只好作出讓步。

    「方愛卿好好看看文章,再幫朕寫上一篇,發在《真理報》上。」說罷,朱由校一陣苦笑,「……方愛卿當知,朕看文章還可以,寫文章就不行了。」

    方從哲嘴角抽動了兩下,卻強忍著笑意低下頭。「皇上還真能異想天開,不過也真難為他了。算了,我還是先看看文章,再幫著寫寫吧……」卻對皇帝獨創的白話文不看好。

    《為什麼要收稅》分三個篇章,其分別是,其一,稅收對朝廷財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二、國朝的稅收制度和歷代改革;其三、本朝財政和稅收遇到的難題……

    在文章中,朱由校全面闡述了稅收對國家財政的重要性,分析了國家財政的用途,並對過往的稅收、以及財政政策進行了檢討。最後,又將朝廷目前遇到的困難,一一作了簡要分析……

    但是,出於保密的考慮,朱由校並沒有將下一步稅收改革的計劃列舉出來。而是準備看看風聲,等輿論議論後再說。

    起初,方從哲還是帶著一種輕忽的心態閱讀文章。可越到後面,方從哲就越是吃驚。由於白話文的琅琅上口、通俗易通,方從哲很快便適應了這種文章的文風。隨即,卻被皇帝文章中透露出的種種觀點所深深震撼……

    「……老臣能侍奉陛下這樣的君主,真是老臣的榮幸。」方從哲老淚縱橫。

    浙黨立足於浙江士林,本應順從浙江民意,重視工商業發展,減輕民間賦稅。可浙黨卻是執政黨,方從哲更是內閣首輔。為了應對朝廷的財政危機,方從哲及浙黨不得不主張徵稅。可這卻違背了浙江士林的意願,導致東林黨乘虛而入,浙黨成了無本之源……

    「愛卿言重了,」朱由校淡淡一笑,卻又問道:「方愛卿以為,這篇文章可堪入目?」

    「此乃一篇上佳之作,」方從哲精神一振,提議道:「臣建議,明發天下,令天下官吏士紳,盡數閱讀……」

    「可是,這是白話文啊?」朱由校故意為難道。

    「啟奏陛下,」方從哲卻反駁道:「以老臣之見,此文只能以白話書寫。如改用公文,卻難免有辭不達意之嫌……」

    「既是這樣,」朱由校不再猶豫,吩咐道:「方愛卿可將此文遍送閣部大臣、以及乾清宮諸資政,令他們閱讀並提出意見。等修改之後,再明發天下。」

    「臣遵旨。」方從哲連忙應允,卻又遲疑道:「陛下,臣有一個想法,卻不知當講不當講?」

    「愛卿只管講來。」

    「臣以為,此文明發天下後,可仿遼東糧行之例,令士林廣為探討,並摘錄於報紙之上……」方從哲敏銳的感覺到,這可能是個機會。只要朝廷趁機挑動民意,稅收改革必能順利實施。而自己、浙黨,也能得到莫大好處。

    能想到藉機挑動民意,推動稅收改革,這首輔倒也稱職。朱由校心中嘀咕著,卻開口笑道:「方愛卿既有此意,那就大膽的去做。」

    方從哲連忙應允下來,卻又提起本科殿試的準備情況。

    此次春闈,是朱由校登基以來首次開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恩科。朱由校便聽從內閣建議,在本科中增加了一百名貢士名額,以加恩天下。又點了孫如游和解經邦為正副主考官,用兩位內閣大學士壓陣,來證明自己重視本科的意圖。如今,貢士名單即將放榜,殿試的準備也需要著手準備。

    「……按照國朝制度,殿試將於三月十五日舉行。」方從哲奏請道:「請陛下開皇極殿(即太和殿,清順治二年改名),令禮部佈置考場。」

    「准。」

    方從哲見皇上准許,忙從懷中掏出一本奏章,「陛下,此乃內閣擬定的考題,還請陛下過目。」內侍連忙下來接過奏章,轉呈了上去……

    按照明朝的科舉制度,殿試時間為三月十五日一天,只考試策論一題,由皇帝親自命題。但皇帝卻不是直接命題,而是在內閣擬定的題目中挑選一道。

    朱由校從內侍手中接過奏章,卻不打開細看。而是沉吟了片刻,才徐徐說道:「殿試只考策論一道,為的是為國選材。故,選題時便需切中時弊,令考生闡述。」

    「但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各考生秉性不同,所志向也不同。豈能用一題目取之?」

    「陛下,」方從哲只聽得一陣頭痛,忙奏道:「有道是科場莫論文。這考試,自有幾分天意在裡面。如考生不擅長該項策論,卻也不能怨天憂人。故歷代考題,均切中當時時弊,為國家選拔亟需之才……」

    朱由校點點頭,心想,這就是所謂的『考試指揮棒』,表明著今後一段時期的國家政策方向。可是,我需要的又是哪方面的人才呢?

    一時間,朱由校為了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