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風萬里

第三卷 五大臣時代 第一百一十章 工匠 一 文 / 石頭比較多

    第一百一十章工匠一

    雖然知道皇帝對所謂的摩擦力和軸承極為看重,可王佐還是脫不了文人本性。拿著皇帝對『格物致知』的解釋,在外面大肆宣揚了兩天後,讓朝野上下都知道皇帝尊崇理學之後,王佐才意猶未盡的回道工部衙門,召集屬吏,向他們出示了皇帝親手做的那對軸承。

    「嗨,我還以為什麼寶貝呢?原來是一對軸瓦啊。」看著尚書大人鄭重其事的獻寶,趙賜撇了撇嘴,在人群中極為輕浮的評價道。

    趙賜五十多歲,是工部營繕所的所正,正七品。他本是個納監生,年輕時極其喜好器械,便在工部買了個小官。二十多年下來,工部尚書換了數任,趙賜的技藝也有了很大進步,成為了工部不可缺少的一個技術骨幹。

    聽到有人大放厥詞,王佐有點不滿,抬頭看了看人群,大喝一聲,「誰?誰在說話?」

    「是我,」趙賜不在意的應了聲,更是對著王佐嘲笑道:「大人,你這是在哪裡撿的破爛?是茅房裡面嗎?」

    「你,」王佐氣的臉色發青,大喊一聲,「來人啊,把這個不知道禮數的傢伙,給我拉下去打,狠狠地打。」

    趙賜滿不在乎的笑了笑,也不等差役過來,扭頭就大搖大擺的向外走,氣的王佐哇哇叫,卻沒有一個人出面攔他。

    周圍的官吏見事情不對,連忙上前阻攔,「大人,你先消消氣。這趙賜可可不得。」見王佐還想追究,忙七嘴八舌的勸道,「這趙賜畢竟年紀大了,可經不起打。如果被大人打出個好歹,豈不是傷了大人之名……」

    王佐哪裡會不知道這些官吏的心思。這趙賜是工部的頭號工匠,不管是修繕宮殿,還是營造墳塋,都是工部第一要務,可都離不開這趙賜。時間長了,趙賜便自大起來。自認為勞苦功高,在工部裡橫行霸道。一張臭嘴,更是得罪人不少。便是王佐等人,也沒少被他頂撞。

    「……你這老東西,就做一輩子營繕所所正吧。」被屬下強行攔住,王佐卻餘怒未消,便在心中暗下決心,只要自己在工部一日,這趙賜便不能提升半步。

    抬頭看了看人群,王佐只覺一陣悶氣。這些傢伙們,平時都人五人六的,談詩論畫樣樣精通,可一到了工程上就抓瞎。要不,本官怎麼會受那老東西的閒氣?!

    正思付著,王佐卻眼前一亮,「李順,你來看看,這軸承如何?」

    李順是趙賜的副手,三十多歲,臉色黝黑,留著短鬚。聽到尚書大人叫喊自己,李順便起身向王佐行了個禮,又向前幾步,對著軸承仔細觀看。

    見李順觀看有點吃力,王佐忙小心翼翼的把軸承交到李順手中。然後一臉期盼的看著李順,等待李順說出些道道來。

    「好東西。」李順看了半晌,卻突然冒出了一句話。

    「這話怎講?」王佐眼前一亮,連忙問道。

    李順抬頭看了看王佐,又指了指軸承,「這東西比軸瓦省勁。」見王佐還是一臉迷惑,李順便接著解釋道:「這東西我以前見過,是在南京雞鳴山的觀象台上……」

    「什麼?」王佐吃了一驚,這不是皇上自己想出來的嗎?見李順疑惑地看著自己,王佐連忙擺擺手,「……你只管講。」

    「是,」李順點點頭,接著說道:「卑職本是南京工部的,前幾年才從南京調到京師。在南京期間,卑職曾去雞鳴山幫著修繕觀象台。在前朝郭守敬製造的渾儀上,發現過這個東西。」

    「和這個完全一樣嗎?」王佐連忙問道。

    「不,不一樣,只是道理相同而已。」李順連忙否認,又仔細回想了一下,籌措了一下言辭,才謹慎的回道:「渾儀上面有固定的百刻環,以及游旋的赤道環。為方便使用,郭守敬在兩環之間安裝了4個小圓柱體,可以輕而易舉的推動。」

    說著,李順把軸承高高舉起,輕輕地撥動了一下,又道:「那渾儀撥動起來,就像這樣。雖形狀各異,但兩者的原理卻是一樣的。」

    「嗯,」王佐這才放下心來,忙掏出手帕,擦了擦額頭浸出的汗水,笑道:「原來只是道理相同。無妨,無妨。」見李順疑惑的看著自己,王佐卻不想讓別人知道軸承和皇帝的關係,便急忙掩飾道:「你說他比軸瓦省勁,是何道理?」

    李順連忙解釋,「軸瓦多為金屬製作,套在軸上使用。因和軸接觸較緊,需要使用油脂潤滑。目前的車輛和紡車等器械上,安裝的都是軸瓦(滑動軸承)。因軸瓦和軸組合較緊,就會發出吱吱的聲音,使用起來也比較沉重。然而,」李順一舉軸承,「這個軸承卻和軸瓦大不相同,他是由兩個圓環組合而成,在裡面起作用的是這幾個小圓柱。使用起來比較輕敏,也不容易發出聲音。」

    「那就好,」王佐滿意的點點頭,「這件事就由你負責,先生產出一批軸承出來,供本部使用……」

    「大人,」聽王佐如此安排,李順面露難色,小聲叫道。「這軸承怕是不好生產。」

    王佐一愣,「這是為何?」

    李順苦笑著說道:「這對軸承,只是木頭作出的一個模型。如果真的想在車輛上使用,還是要用精鐵打製……」

    「那本官就給你授權。」王佐樂了,他還以為李順是因為不好尋找精鐵呢,便笑道:「只要你能造出軸承,這鐵料要多少有多少。」

    「大人,不是因為鐵料。」李順連忙搖頭,見王佐還是迷惑不解,李順連忙解釋道:「這軸承做工極為精細,不管是內外的圓環,還是裡面的圓柱,都需要精工打磨,實在太費事了。」

    王佐一愣,連忙問道:「那做這樣一對軸承,需要多少時間?」

    「如果是老手,」李順稍一思付,便給出一個答案,「磨製一個軸承,至少也要需要三天。」

    「一個?」王佐驚道。

    「對,是一個。」

    王佐只覺一陣胸悶,這麼好的一次露臉機會,還是皇上親自給的,卻擋不住手下的不給力,真是鬱悶。

    抬起頭,看李順還是等著自己發話,王佐一咬牙,吩咐道:「李順,這個事你抓緊去辦,能生產出來幾個,就算幾個。」

    「卑職明白。」

    王佐擺手讓眾人散去,自己卻也留了兩個侍郎,以及各司的郎中,準備議事。

    皇帝的旨意已經明瞭,要乘著戶部有錢,大興水利,修繕道路。如此良機,王佐可不想浪費機會,使自己最終落的工部上下埋怨。

    「大人,這次真的要修海河嗎?」一個都水清吏司的郎中問道。

    「當然,」王佐白了他一眼,「這海河關係著直隸上下的萬畝良田,可謂是重中之重。要不,陛下會把孫承宗派出來嗎?」

    「可是,」那個郎中還是有點疑問,「你不是說,修海河是孫承宗再管,和我們工部沒關係嗎?」

    聽下屬揭自己傷疤,王佐不由的老臉通紅,「……那時候,皇帝可沒給我們工部旨意啊。」

    李順回到營繕所,找了幾個巧手工匠試制軸承。可無奈的是,這些營繕所的工匠從來只做房屋宮殿,從不曾做過這些精巧物件,急切間又如何能做得成功。急的李順滿頭大汗,卻不知道如何是好。正著急之時,李順卻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聲熟悉的咳嗽。

    「趙頭?」李順猛地扭過身子,卻發現趙賜正笑吟吟的站在自己身後。

    「這就是你從王佐那裡領的活計?」趙賜皮笑肉不笑的問道,卻隨手拿起一個軸承,在手裡輕擲了起來,「……這物件,倒也精緻。」

    「趙頭,」李順一陣尷尬,趙賜雖技藝高超,可人品實在不好說。在工部裡橫行不說,在營繕所裡就是活生生的霸王。「我……」

    「好嘛,」趙賜用力的拍打著李順的肩膀,「你小子長能耐了,這雜造局的活計都能搶過來。看來,我這小小的營繕所是裝不下你了……」

    「趙頭,不是這樣的……」李順連忙向趙賜解釋,可趙賜哪裡肯聽他分解。

    冷笑數聲後,趙賜不容置疑的下了一道命令,「你,還有你,」趙賜把在場的幾個工匠都指了個遍,「現在都給我到皇陵上去……」

    「趙頭,你這是什麼意思?」李順有點惱了,大聲質疑道。

    「什麼意思?」趙賜嗤之以鼻,「還有你李順,都給我去工地上幹活去。」見李順還是不服,趙賜更是變了臉色,「怎麼?給皇爺爺修陵墓,你不願意?」

    李順心中一凜,知道一個應對不好,就要招來飛來橫禍。忙給那幾個工匠使了個眼色,衝著趙賜抱拳道:「請趙頭稍候,我這就去收拾衣服。」

    趙賜成了精的人了,豈容他去搬救兵,便隨口應道:「也好,我陪你去。」

    李順暗自叫苦,卻無計可施,只好被趙賜看著,回家收拾衣物行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